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吳法憲回憶錄》下載 及 讀後

(2007-06-07 15:40:52) 下一個

《吳法憲回憶錄》下載說明

吳法憲,林彪事件的主要參與者、中共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空軍司令員吳法憲,於 2004 年 10 月 17 日在山東濟南去世,享年八十九歲。

據說,《吳法憲回憶錄》是吳法憲本人用十年的時間,以過人的記憶力所著成。它記錄了作者坎坷的一生,史料之豐富,材料之生動,視角之獨特,心態之超脫,在眾多中共將帥回憶錄中是少見的。。《吳法憲回憶錄》是由吳法憲的女兒金秋帶出國外並在香港出版發行。吳法憲的女兒金秋也是位有爭議的人物,她是美國弗吉尼亞州 Old Dominion 大學曆史係副教授。

此書褒貶不一,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作者以其親身經曆,從不同的視角,記述了中共武裝奪取政權和文化大革命一係列重大事件中大量鮮為人知的細節。作者也因其自身經曆的大起大落,從而對政治和人生都另有領悟。此書將會成為對中共黨史、軍史、文革史以及國家曆史感興趣的眾多讀者們的必讀之書。

吳法憲回憶錄(全)

作者:吳法憲

出版社:香港北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9

格式: PDF

頁數: 989

文件大小: 42.4mb

說明

這部書是從“逛逛看看”君的 G 寶盤下載。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這部書原來有 394MB ,重新製作後為 42.4MB ,清晰度與原來的相比感覺差別不大。

點擊下載

或 Go to 下載地址:

http://galenlujj.gbaopan.com/files/5936445ada284e40bf3477dde7bb01aa.gbp


--------------------------------------------------------------------------------------------------------


丁凱文:艱難歲月再回首——讀《吳法憲回憶錄》

  吳法憲將軍去世已有兩年多,今天我們終於看到這部期盼已久的《歲月艱難--吳法憲回憶錄》(上下冊)。很早就聽說吳將軍身後留下了一部回憶錄的書稿,記述了他自己人生幾十年的經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這段曆史時期的風風雨雨的曆程。筆者之所以特別關注此書的問世,蓋因這是被中共打倒的所謂“林彪反革命集團”中主要人物首次公開發表的回憶錄。以往的三十多年裏,相關的信息和資料被封鎖之嚴,實為前所未有,即便有一些披露,也多為政治說教,少有可稱得上曆史科學認可的材料。我們聽慣了也看慣了官方就“文革”史和“林彪事件”的一家之言,幾十年來官方的說辭充斥著各種媒體,不少書籍和刊物也是東抄西抄、人雲亦雲,前後不一,矛盾百出,致使曆史的真相被掩蓋、攪渾,甚至被歪曲,但我們卻從未知悉當年這些身在其中、經曆其事的另一方的主要當事人是如何敘述這段曆史的,他們講述的親身經曆對解開那段曆史之謎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有幸閱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辦事組副組長兼空軍司令吳法憲將軍的回憶,對澄清那段曆史有著不同尋常的重要意義。筆者願將讀書後的一些心得逐一寫出。當然本人主要是圍繞吳著的下冊而寫。所謂心得也就是一孔之見,未必得當,望讀者不嗇賜教。

  一、廬山會議與批判彭德懷

  吳將軍的回憶錄下卷開頭是“文革的前奏”,從廬山會議批判彭德懷說起。1959年的廬山會議是毛澤東在黨內發起的一次維護個人權威、打擊壓製黨內不同意見的運動,它以打倒所謂的“彭黃張周”反黨集團為代價,成功地阻止了黨內對毛澤東自發動大躍進運動以來種種嚴重錯誤和倒行逆施的批評、批判,也正是由於這次黨內鬥爭,毛澤東和中共的左傾政策和路線更加變本加厲,泥足深陷不能自拔。廬山會議進行之時吳法憲並未與會,而是和空軍副司令王秉璋赴大連療養,但是吳隨後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軍委擴大會揭發批判彭德懷、黃克誠,有些內容尤其值得我們注意、思考。

  據吳的回憶,廬山會議還未結束時,空軍司令劉亞樓給吳打了電話,異常興奮地告訴了吳會議的一些情況,特別是毛澤東決定由林彪取代彭德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劉亞樓為何對此如此高興?吳認為這主要與彭德懷和劉亞樓之間關係緊張有關,彭主持軍委工作時對劉亞樓和空軍係統有看法,並常持批評態度。吳舉例說,空軍內部丟失了一個筆記本,記載了空軍後勤部門一部分的“五年計劃”,彭德懷大為不滿,多次指責批評空軍領導,一次還罵到吳的頭上,彭不僅指責空軍,連負責公安的羅瑞卿也一起罵了,甚至將狀一直告到毛澤東處。如果僅僅丟失了一個筆記本何至於彭德懷如此興師動眾地抓住不放呢?吳認為,這是由於曆史上彭領導的紅三軍團與林彪領導的紅一軍團曾經發生矛盾所致,特別是對當時羅瑞卿、劉亞樓這幾個紅一軍團的主要骨幹和代表人物不滿,以致日後彭德懷借題發揮,在彭主持軍委工作時對羅劉等人常持批評態度。

《歲月艱難--吳法憲回憶錄》(上下冊)在香港出版。(丁凱文提供)

  羅劉對彭之態度與對林的態度則決然相反,羅劉在曆史上都是林彪的老部下,都是紅一軍團的主要幹部,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就形成了堅定的友誼,林對羅劉二人都大膽使用,充分信任,他們三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中共建國之後,林羅劉三人雖不在一起工作了,但還是經常見麵,關係如故。這種在戰爭年代沿襲下來的友情與關係自然異常穩固。林彪上台主持軍委工作,提議羅瑞卿出任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主持軍委辦公會議,成為軍隊的關鍵重要實權人物,實乃順理成章也,羅劉對林的上台當然高興。

  據吳的回憶,軍委擴大會議批判彭黃,也是采取人人發言,個個揭發的方式,劉少奇、陳毅、林彪等相繼發表講話,劉少奇給彭定調為“右傾機會主義”,彭有野心要奪權。然後分組批判彭黃二人。吳對黃克誠的揭發,隻有一條對黃頗有傷害。吳認為黃有本位主義,原來黃在新四軍三師工作時,曾有一些剩餘的黃金,後來黃走到哪裏就帶到哪裏,從東北到天津,後又帶到湖南。吳的本意是,黃應將這些黃金上交給上級部門,而不應一直帶到湖南。然而,這一“揭發”日後卻成了黃貪汙的證據,令黃痛苦不已,實也違背了吳的本意。吳在回憶錄中再次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會議開了幾天後,羅瑞卿來到黃克誠組,厲聲責問黃為何造謠說長征途中羅殺了紅三軍團的人,黃說是鍾偉所言,鍾偉時任北京軍區參謀長,鍾偉為黃作證的確是羅下令將紅軍中掉隊走不動的人打死。吳法憲自己也知道此事,但是當時隻有鍾偉一人不避個人前途之安危出麵為黃克誠作證。在這種形勢下,吳也不得不“揭發”黃的問題,此後吳還參加了軍委批鬥鄧華、洪學智的會議,吳本人卻沒有再揭發此二人的問題。顯而易見,羅瑞卿在這場批判彭黃的鬥爭中是多麽積極、賣力。這也是不可否認的曆史事實。

吳法憲夫人陳綏圻帶兒女與他做最後的吻別。(金秋提供)


http://w3.enternet.hu/ouya/Mofouce/images/P319M003.jpg" border= 0 >
美國弗吉尼亞州 Old Dominion 大學曆史係金秋副教授

  從中共黨內軍內鬥爭的情景來看,所謂揭發的問題大多是牽強附會,欲加之罪,隻要“上麵”將某人劃為“反黨集團”,別人就不得不群起而攻之,牆倒眾人推,人們隻有揭發批判得越狠,越能表現出對黨和對毛的忠誠。吳法憲自己感歎說:“從這麽多年的黨內鬥爭曆史來看,鬥人的和挨鬥的,不過是一種角色的轉換,今天鬥人的人,明天也可以變成挨鬥的。十年動亂年代更是如此!”真是妙哉斯言,善哉斯言。

  二、七千人大會與林彪的講話

  1962年初中共召開了一次中央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人來自中央中央、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各地委、縣委等負責幹部,達七千人之多,故稱之為“七千人大會”,這也是中共曆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超大規模的中央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要針對建國以來,特別是大躍進以來出現的問題加以總結,以便清理左的錯誤,統一全黨認識,進一步落實“鞏固、充實、調整、提高”的政策。顯然,這次會議即使不是明確針對毛澤東而來,至少也要針對毛澤東的極左路線和政策,扭轉這些人為造成的極左局麵。顯然這次大會的主基調就不符合毛澤東的意圖,而劉少奇帶領一班人搞出來的報告更讓毛澤東如坐針氈,由此,毛澤東開始表態反擊,不僅認為該報告隻看到現象,沒有分析,更要重新起草報告,當場給劉少奇等人一個難堪。 

  林彪在1月29日發表了一個講話,對毛澤東大肆吹捧,林彪的講話深得毛澤東的讚賞。林彪這個講話長期以來被人們所詬病,指其為無原則的替毛解圍,實乃為虎作倀。從曆史的角度來看此事,林彪的講話當然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家的正確所為。可是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背景,即林彪為什麽會在這種場合發表這樣一通講話,林彪的真實想法又是什麽?吳法憲的回憶給了我們一個可信的答案。

  軍隊作為一個整體雖然有相當一批代表參加了這次大會,但是軍隊代表們的看法與地方幹部就大躍進以來出現的問題有明顯的區別。一來軍隊講究紀律,下級絕對服從上級,沒有上級領導的指示,軍隊代表通常是不會主動發言的。其次,軍隊的主要領導人,包括林彪和幾個老帥們以及羅瑞卿、蕭華、譚政、劉亞樓等人都對軍隊的幹部們打了招呼,要求大家不要亂發言。軍隊並未卷進地方的工作,大躍進、大煉鋼鐵都沒有軍方的事,所以也不存在“出氣”的問題。再次,軍隊的一些主要領導人都希望林彪出麵講講話,其中不僅有老帥們還有陶鑄、羅瑞卿、劉亞樓等人。吳回憶說:“林彪起初很猶豫,不願意出來講話。最後包括軍委的一些領導,也都來慫恿林彪出來講話。他們都說,現在別人出來講話都不適當,隻有林彪最具備這個條件。他們的理由是:從曆史關係上看,林彪是一向擁護毛澤東的;廬山會議以後,林彪又接替彭德懷主持了軍委日常工作,是中央副主席和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在黨內、軍內威望很高。所以,不論是地位,還是威望,或是時機,隻有林彪這時候出來講話最適合。否則就難以緩和形勢,維護局麵。這一說,就把林彪鼓動出來了。”這些情況都是空軍司令劉亞樓告訴吳的,而當時劉亞樓與林彪的關係非常密切。林彪同意出麵講話後,劉亞樓高興地對吳說:“林總願意出來講話了,我們都認為隻有他出來講話最好。”

  林彪講話的大致內容,現今大家都已知悉,此處就不贅述了。林彪的講話和後來毛澤東的講話成功地扭轉了會議的氣氛,毛澤東雖然作了輕描淡寫的自我批評,但是極左思想的根子並未觸動,當然更談不上從體製的角度予以製約、預防。劉少奇後來重新搞出來的報告實際上已大大後退,但是,毛澤東與劉少奇的矛盾也由此肇始。林彪自己是怎樣看待此事的呢?吳法憲回憶說:“林彪講話後,軍隊的幹部們都很高興,紛紛讚揚林彪講話講得好。隻有林彪本人不以為然,他說:‘我這樣講是出於無奈,不這樣講,毛主席的威信受到影響,這個局勢就不好維持了。’”由此可見,林彪並非沒有自己的見解,在當時的情況下,林彪完全清楚黨內矛盾的存在,他也意識到毛澤東的失誤所在,但在毛劉關係緊張和中央上層出現裂痕之際,林彪不得不在“忠君”和“黨內大局”的麵前選邊站在了毛澤東的一側。林彪的選擇在關鍵時刻,在最大程度上支持了毛,毋庸說這就是林彪的局限性,同時也在曆史上留下了一個抹不去的汙點。

  三、羅瑞卿的倒台

羅瑞卿的倒台是文革初起時一件曆史公案。羅瑞卿為何倒台?其根本原因何在?一直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大陸官方的一致說法是:羅瑞卿剛直不阿,對林彪的突出政治一套深惡痛絕,經常抵製林彪的錯誤,引發了林彪的忌恨。為了達到排擠羅瑞卿的目的,林彪借著文革發起之際,趁機倒羅,毛澤東為了得到林彪的全力支持,於是“違心地”同意林彪的意見,拿下了羅瑞卿。這一說法流行於當前的大陸史學界。

  吳法憲的回憶中有如下史料值得注意:

(1)1965年秋,副總參謀長楊成武常去上海看望總政主任蕭華,常順便去蘇州造訪林彪,楊與林彪的來往增多。

(2)軍委辦公廳主任蕭向榮被突然解職。楊成武兼任軍委辦公廳主任,林楊關係日趨密切。

(3)身為總參謀長的羅瑞卿工作繁忙,經常外出,與林彪的關係逐漸疏遠,有些事也自己作主,未向林彪報告,如搞“全軍大比武”等。

(4)1965年11月末的一天,葉群致電吳法憲,要求吳派空軍飛機將葉從蘇州送去杭州,並囑吳要嚴格保密。事後葉群告吳此行是向毛澤東匯報羅瑞卿的問題。

(5)12月7日軍委副主席葉劍英通知吳去上海開會,並將北京的一些主要領導人送去上海。但葉劍英未向吳透露會議的內容。

(6)吳法憲一到上海,楊成武和蕭華就與吳談話,隨後葉群向吳透露此次會議乃毛澤東所決定,要解決羅瑞卿問題。葉群還透露,林彪對如何處理羅瑞卿一事沒有表示任何意見,然毛澤東決定先搞背靠背地批判羅瑞卿。葉群還向吳提供一些揭發材料,如羅反對突出政治,對林搞封鎖,逼林交權等。

(7)上海會議分為三個組,分別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主持,吳被分在鄧組。由於組內發言冷清,鄧點名讓吳發言,吳不得不將葉群提供的材料照本宣科說了一遍。與鄧組的冷清相比較,楊成武、蕭華、葉群所在的組則異常活躍。葉群在會上拋出了一個材料,即羅瑞卿曾要劉亞樓轉告葉群“四條意見”:“第一、林總早晚都是要出中央政治舞台的,現在不出,將來也要出;第二、要保護好林總的身體;第三、林總不要再幹涉軍隊的工作了;第四、要放手讓羅瑞卿工作,軍委的事情交羅瑞卿就可以了。”

(8)周恩來在會議第三天命令吳法憲派專機去昆明接羅瑞卿到上海,周還特別交代要吳親自掌握好飛機“作好應變措施,飛機隻準往東飛,不準往西飛”。吳說“我明白他這話的意思,就是要防止羅瑞卿跑到緬甸或印度去。”

(9)1966年3月,毛澤東決定在北京繼續開會,由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和楊成武、蕭華組成領導小組,負責主持會議,領導與羅瑞卿進行麵對麵的鬥爭。此時,葉群曾多次打電話給吳,要求吳在會上揭發羅瑞卿,特別是葉群在上海就已提出的“四條意見”。吳說“葉群當時打的是林彪的旗號,他們又遠在蘇州,我無法也不敢去林彪那裏辨別真偽。‘一定要在會議上發言’的這個指示,是確實來自林彪,還是葉群假傳聖旨,我真的鬧不清楚,而且至今也不清楚。”吳不願就此事發言,但楊成武則說,“你不講,怎麽向林總交代。”因此,在壓力下吳法憲還是在會上作了發言。

(10)吳法憲最後總結說:“羅瑞卿是黨內高級幹部中在‘文革’前後被打倒的第一人。單就這件事而言,羅瑞卿的下台,提出問題的是林彪,但下決心的卻是毛澤東。批示羅瑞卿是折中主義的是毛澤東,決定召開上海會議並親自坐鎮的是毛澤東,要鄧小平在北京召集會議繼續批判羅瑞卿的是毛澤東,決定撤銷羅瑞卿的軍職,並分別由葉劍英、楊成武繼任的,也是毛澤東。至於毛澤東為什麽要這樣做,我不知道。”

  根據以上吳法憲所披露的情況來看,筆者有如下一些感覺 :

(1)林彪與羅瑞卿之間存在著一些矛盾,但是從吳法憲的回憶來看,這種矛盾似乎並未尖銳到林彪非要整倒羅瑞卿,至少吳法憲本人並未有所察覺,與此同時,林羅關係的冷淡更顯出楊成武與林關係的熱絡。

(2)毛澤東在上海召開倒羅會議,完全是有備而來。雖然吳法憲自己在會前未必知曉開會的內容,但是從葉劍英和楊成武等人的積極活動來看,他們對此都心知肚明,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何這些人在倒羅一事上這麽積極。

(3)無論在上海會議上還是北京會議上,林彪都沒有發過任何指示,也未作過任何的表態。這一態度耐人尋味。

(4)葉群在這次倒羅事件中的確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但是葉群去杭州向毛澤東匯報羅瑞卿的問題,是葉群(林彪指使?)主動要去匯報,還是毛澤東主動讓葉群去杭州匯報並聽取軍內各大佬的意見,以便決定對羅采取什麽措施?葉群與軍內大佬葉劍英、楊成武、蕭華等人相比,誰的能量更大?誰起得作用更大?

(5)以吳法憲當初在黨內和軍內的地位,吳法憲在批羅倒羅一事上起的作用十分有限。說句實話,那時的吳法憲還不夠資格,軍內倒羅的勢力還輪不到吳法憲衝鋒陷陣。許多內情吳法憲未必知悉,當然更談不上參與決策。所以吳法憲隻是知道其中一部分內情,而非全部。

  吳法憲在回憶錄中談了毛澤東的這場倒羅鬥爭,但是筆者讀後還有些地方不甚滿足,有些問題尚需今後繼續予以分析和探討:

(1)回憶錄中對葉劍英、楊成武等人的表演著墨太少,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人才是毛澤東倒羅的急先鋒!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批轉了《中央工作小組關於羅瑞卿錯誤問題的報告》,這份報告說“為了教育幹部,吸取教訓,並肅清羅瑞卿錯誤影響,中央決定將中央工作小組的報告和中央批語發到縣委和團級黨委,這個報告所附的葉劍英、謝富治、肖華、楊成武等同誌的四個主要發言,羅瑞卿三月十二日的檢查以及葉劍英、肖華、楊成武、劉誌堅同誌四月二十四日向主席、中央的報告,發給地委和師級黨委,口頭傳達到縣、團級黨員幹部。”由此可見,最主要的幾位倒羅大員就是葉劍英、謝富治、肖華、楊成武和劉誌堅等人。這份報告給羅瑞卿定的罪名有“第一、敵視和反對毛澤東思想,誹謗和攻擊毛澤東同誌。第二、推行資產階級軍事路線,反對毛主席軍事路線,擅自決定三軍大比武,反對突出政治。第三、目無組織紀律,個人專斷,搞獨立王國,破壞黨的民主集中製。第四、品質惡劣,投機取巧,堅持剝削階級立場,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登峰造極。第五、公開向黨伸手,逼迫林彪同誌‘讓賢’讓權,進行篡軍反黨的陰謀活動。”楊成武還在中央工作小組專門會議上作了長篇的書麵發言批判羅瑞卿,其中就有“四條意見”,楊成武說:“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四、五日,羅瑞卿要劉亞樓同誌向葉群同誌講了四條意見,希望勸林彪同誌接受。這四條是:( 1 )一個人早晚要出政治舞台,不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不出也要出,林總將來也要出政治舞台的;( 2 )要好好保護林總身體,這一點就靠你們了;( 3 )今後林總再不要多管軍隊的事情了,由他們去管好了,軍隊什麽都有了,主要是落實問題,不要再去管了;( 4 )一切交給羅去管,對他多尊重,要放手讓他去管。劉亞樓同誌並對葉群同誌講,‘羅總長說隻要你辦好了這件事,羅總長是決不會虧待你的。’”正是由於葉劍英、楊成武等人的積極參與倒羅鬥爭,事後他們瓜分了羅瑞卿在軍內的職務,葉劍英出任軍委秘書長,楊成武出任代總參謀長。

(2)羅瑞卿與老帥們的矛盾基本沒有涉及。如果不能將這些史實澄清,就無法解釋為何一班老帥們都支持毛澤東整羅,其中最積極者有葉劍英、聶榮臻等人。這些人在事件之初到底起了什麽重要和關鍵的作用?

(3)林彪在倒羅一事上的真實態度。提名羅瑞卿出任軍委秘書長和總參謀長的正是林彪本人,羅瑞卿與老帥們有矛盾之時,林也曾多次提醒羅要予以重視。林彪在1965年11月30日給毛澤東的信中開頭特別提及“好幾個重要的負責同誌早就提議我向你報告。”,這句話很關鍵。好幾個重要的負責同誌都是誰?他們要林彪向毛澤東報告什麽事?現在有資料說,所謂“重要的負責同誌”就是葉劍英、聶榮臻等人。是林彪主動向毛澤東提出羅瑞卿的問題,還是羅瑞卿的問題嚴重到林彪不得不向毛提出?這幾位“重要的負責同誌”是如何向林彪傳達的毛澤東的旨意?聯係到毛澤東搞文革打倒劉少奇這個整體戰略部署,倒羅難道不是毛倒劉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謂的林彪與羅瑞卿的矛盾難道不是也被毛澤東所利用作為倒羅的一個借口?

  從曆史的角度,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看:羅有沒有錯誤?如果沒有,就是毛林對羅的誣陷,就是共產黨中央對羅的誣陷。上麵林給毛主席的信中說“好幾個重要的負責同誌早就提議我向你報告”,也就意味著“好幾個重要的負責同誌”對羅誣陷,向毛林告羅瑞卿的“黑狀”。如果羅有錯誤,對羅能不能批評?批評是不是就必須打倒?批評是不是就等於打倒?我們都知道了林曾經對羅有過的批評,但至今尚未聽到,在對羅做組織處理(打倒)問題上,林表過什麽的態度;迄今也沒有見到林要求毛、希望毛打倒羅的史料。但毛親自主持召開的上海政治局擴大會議則是毛要解決羅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是林要打倒羅還是毛要打倒羅?林要打倒羅對林並沒有什麽好處,一是反過來證明林當初選總參謀長就選錯了,二是得罪了幾十年革命情誼的老戰友、老部下,三是要找羅這樣有能力有魄力有資格(大將)的總參謀長難。可毛要打倒羅,就把與劉、鄧、賀日益貼近握著軍權的羅踢開了,軍權又重新握在毛手上了,搞文革就更放心了,倒劉就更有把握了。毛在文革中多次說過:文化大革命形勢大好的重要標誌是打倒了“彭羅陸楊”。“彭羅陸楊”是連在一起的,毛是作通盤考慮的,“彭羅陸楊”就是劉鄧司令部的前沿陣地。另一個問題是,在林給毛寫信之前,其他老同誌向毛反映羅的問題沒有?是林給毛寫信在前,還是毛找葉劍英等人談話在前,隻要排排時間,問題是誰提出的,是誰對羅發的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林在信中說的老同誌,是誰,地位肯定是高於羅的,或者是當時在軍中有實權的。那麽,他們是認為羅有錯誤才到林處去告狀,還是到林處去對羅栽髒?!這些人向林反映羅的情況時,向毛反映了沒有?羅的問題林早有發現,並對他進行過嚴肅的批評,但林並沒有對外張揚,批評羅的用意在關心他,甚至林對“四條”都守口如瓶。如林張揚了,這些“重要的負責同誌”也沒必要再去向林嚼舌。林對羅的態度已經顯而易見了。林是個很沉的住氣的人,林不得已給毛寫信,並在毛召葉群時同意向毛反映羅的情況,這為過嗎?!再不反映林可能就被裝進去了。

所以,以上的問題還需再作仔細認真的研究和分析。吳法憲的回憶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材料。
 

點擊下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