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600年前紫禁城建宮始末

(2007-02-11 14:03:27) 下一個
600年前紫禁城建宮始末

天子思舊,力主北遷

1403年,朱棣攻陷南京,推翻建文帝,登基即位,他就是明成祖永樂皇帝。

朱棣即位後,他在南京的統治並不穩固。不斷有效忠惠文帝的舊臣明裏暗裏進行反抗,最典型的是禦史大夫景清差點當殿將朱棣刺殺。朱棣對他們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將景清的肉用鐵刷子一層一層地刷到露出骨頭,又興起“瓜蔓抄”,即廣加誅連,濫殺無辜,將許多人羅織殺害。

此時,在距北平萬裏之遙的西北蒙古草原上,蒙古帖木兒大汗指揮的鐵騎大軍,已經向中原開拔,大明朝的北方麵臨著威脅。朱棣認為,隻有把帝國的政治重心北移,才能更好地抵抗北方蒙古兵的威脅,作為能文能武的一代英豪,他向往領兵抗敵的軍旅生活,提出了“天子守國門”的主張,因此也更強烈地想遷都北平。

1406年8月的一天,以丘福為首的一群大臣,向皇帝建議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宮殿,永樂皇帝朱棣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這個建議。本來這個建議,就很有可能是他向丘福等人授意的。

就這樣,一場浩大的宮殿營建工程拉開了序幕。那一年,距今整整600年。

十年備料,十年建成

朱棣派工部尚書宋禮、吏部右侍郎師逵、戶部左侍郎古樸等人,奔赴全國各地,為這項巨大工程做準備。這些人先去四川、湖廣等地的群山峻嶺開采楠木。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原始森林的險峻之處,那裏常常有虎豹蛇蟒的出沒。官員和百姓們冒著危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失了性命。後世有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的代價。

采木不易,運木更艱難。被派往四川的工部尚書宋禮曾說,有一天山洪暴發,一株大木順流而下。遇有巨石攔路,大木發出像雷鳴一樣的巨響,撞擊巨石。巨石裂開,大木卻完好無缺。後來朱棣將發生這一故事的那座大山封為神木山。

而更多的木材,從川貴湖北的崇山峻嶺中依靠天然的河流和修好的運河,輸送到北京。這樣的采木工作,持續了整整13年。

除了木料,還需要石料,石料的采集和運輸也同樣艱辛。據曆史記載,這些石頭都來自於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窩和門頭溝的青白口。這裏自明清兩代跨越600年,直到現在還在生產漢白玉石頭。

現在在故宮保和殿後麵的那塊巨大的丹陛石,是由一塊完整的石頭雕刻而成的。這塊石料的開采,當時就動用了10000多名民工和6000多名士兵。他們在運送石料的道路兩旁,修路填坑,每隔一裏左右掘一口井,在隆冬嚴寒滴水成冰的日子,從井裏汲水潑成冰道。動用1000多頭騾子,用了整整28天的時間,才將巨石運到京城。那些同樣被費盡心力,運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在故宮中軸線的禦道上。

據現在的專家學者研究,這次宮殿建設的備料過程長達近十年。那些當年為這座宮殿付出辛勞的工匠,據說超過百萬之多。

1420年,朱棣正式宣布遷都北京,從此,紫禁城成為明清兩代王朝的政治中心,在這座宮殿裏,也上演了24位皇帝和眾多嬪妃皇子們的悲喜人生。

摘自《南京晨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