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元帥羅榮桓
在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建設史上,銘刻著羅榮桓這個光輝的名字。毛澤東領導的三灣改編是建軍的重要起點,從那時起連隊有了黨代表(後來改稱指導員),而羅榮桓即是最早的七個連黨代表之一。他由此起步,逐步成長為優秀的軍隊政工領導人,直至共和國元帥。
毛澤東的悼詩:
—— 吊羅榮桓
記得當年草上飛,
紅軍隊裏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
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鵪每聞欺大鳥,
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
國有疑難可問誰?
羅榮桓曾上過兩所大學,三灣改編時是黨代表中學曆最高的。
古田會議上,毛澤東說:“羅榮桓是個人才,對這個同誌我們發現晚了”。
對於羅榮桓的功績,毛澤東曾有過評價:山東隻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l955年9月23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給羅榮桓授勳
羅榮桓,原名慎鎮,字雅懷,1902年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一個鄉紳家庭。讀高小時,一位國文老師取《詩經》“桓桓於征”之意,為他改名榮桓。他8歲入私塾,後轉入新式小學。1919年,羅榮桓入長沙協均中學,後入青島大學,受五四運動影響曾參加社會上的反帝愛國活動。1926年秋,他從青島大學預科畢業,回鄉後組織農民協會,鬥爭土豪劣坤。1927年4月,他又進入武昌中山大學讀書。同年夏,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加入共產黨。
入黨後,羅榮桓被派往鄂南搞農運,隨即率農軍參加秋收起義。進軍井岡山途中,毛澤東在三灣村將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縮編為兩個營和一個特務連,實行了“黨的支部建立在連隊上”的全新製度。在這次改編中,戴著一副近視眼鏡的羅榮桓被任命為特務連黨代表,從此跟隨毛澤東在部隊中開展政治思想工作。在1929年底的古田會議上,羅榮桓以基層政工幹部的身份當選為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當時評價說:“羅榮桓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領導幹部,對這個同誌我們發現晚了。”
此後,羅榮桓先後擔任紅四軍政委、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等職,隨中央紅軍參加二萬五千裏長征。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羅榮桓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主任。翌年末,他率部挺進山東開辟抗日根據地,先後任115師政委、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等職。對於羅榮桓在山東的功績,毛澤東在1962年曾有過評價:山東隻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東的棋下活了,全國的棋也就活了。山東把所有的戰略點線都搶占和包圍了———北占東北,南下長江。
1945年夏,考慮到羅榮桓傷病交加,中央派人去山東接替他的工作。因日本投降形勢突變,羅榮桓隨即又強支病體率山東主力部隊6萬餘人進軍東北,先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東北野戰軍政委,參加領導了解放東北和後來進軍關內解放平津的作戰。
新中國成立之初,羅榮桓被任命為最高檢察署檢察長,1950年春又出任新中國首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1953年,他提議創辦政治學院,後兼任院長。由於長期抱病堅持工作,他的健康情況日益惡化,196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61歲。
出身於鄉紳家庭的大學生能夠投身革命已屬難能可貴,羅榮桓又是從部隊最基層幹起,與工農出身的戰士同甘共苦,最終成為軍內的“政治元帥”。
從曾國藩、左宗棠組建湘軍開始,湖南近代就有從軍習武的風氣,故有人雲:無湘不成軍。在三位湘籍元帥中,彭德懷和賀龍均為行伍出身,而羅榮桓則是書生出身。尚武的社會環境對將帥的成長固然有重要影響,選擇革命道路又是他們成就事業的關鍵。
深受五四運動影響的羅榮桓,當時同許多青年學子一樣胸懷強國激情,不過最初的誌向還是實業救國。羅榮桓開始時的誌願是當一名建築師,所進的兩所大學選擇的專業都是理工科。在校期間,舊中國的黑暗現實和社會上洶湧澎湃的鬥爭浪潮使他無法坐下來安心讀書,最終還是匯入這股革命洪流。
羅榮桓與多數因貧寒交迫而投身革命的人不同,他出身於富裕的鄉紳家庭,又是大學生,自願去過終日“紅米飯、南瓜湯”且單衣草鞋的艱苦生活,還要闖九死一生的槍林彈雨,確實需要很高的覺悟和獻身精神。能夠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他相信隻有共產主義才能使中國富強,才能拯救苦難的人民。
羅榮桓更可貴的一點,又在於他能把理論信仰轉化為艱苦奮鬥的實際行動———從革命軍隊中最基層的連隊幹起,與貧苦農民出身的廣大戰士同甘共苦,而且身先士卒。榜樣的作用與革命理論相結合,才能產生最有效的動員力量。羅榮桓能成為出色的政工幹部,後來又成為軍內的“政治元帥”,首先在於他自身的模範作用。
秀才管賬,被人騙走了全連經費,他就此認為革命者不經磨練不行。
林彪任紅四軍軍長後,與曆任黨代表都搞不好關係。毛澤東覺得,這個政委非羅榮桓莫屬。
羅榮桓初到鄂南組織農民自衛軍時,因戴一副近視眼鏡、文質彬彬且為人忠厚,任黨代表的同時又被推舉為管賬。農軍向修水轉移時,羅榮桓除帶行李外還提著裝有二三百塊光洋的箱子。有兩個農軍戰士過來說:“我們幫你扛吧。”羅榮桓見二人很熱情,就放心地讓他們扛箱子。傍晚,部隊宿營時卻找不到這兩人的影子。丟了全連的家底,羅榮桓懊悔不迭,此後辦事就很謹慎。
多年後,羅榮桓還常提此事,說當年是秀才造反,脫不了書呆子氣,要成為革命者不經過磨練是不行的。毛澤東聽羅榮桓夫人林月琴說起過此事,毛澤東表示:“你看,他非常老實,但他又是一個聰明人,從這麽一件事上就悟出了一條重要的道理,真是‘吃一塹長一智’。”
羅榮桓顧全大局,很善於團結同誌。1930年2月,年僅24歲的林彪因指揮有方被提拔為紅四軍軍長,但他個性很強,與曆任黨代表都搞不好關係,與他做搭檔必須既有原則性還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毛澤東覺得這個政委非羅榮桓莫屬,將他派到紅四軍後果然把政治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林彪則專負責指揮作戰。因羅榮桓在非原則問題上能夠諒解和忍讓,二人長期相安無事。不過,到東北以後,林彪個人主義越來越厲害,羅榮桓則堅持原則經常提出不同意見。林彪對此非常不滿,進入關內見到聶榮臻便發牢騷,還勸他來替換羅榮桓任四野政委,遭到堅決拒絕。
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羅榮桓負過槍傷,從1942年起又患上了嚴重的腎病。由於根據地醫療條件太差,羅榮桓強撐病體,常常坐在擔架上堅持工作。他對夫人林月琴說:“我要訂一個五年計劃,爭取再活五年,打敗日寇。到那時,死也瞑目了。”1946年夏,他因病情加重被黨組織送到莫斯科治療,蘇聯醫生切除了他的左腎,並建議他修養三年。羅榮桓心係東北解放戰爭,謝絕了醫生的建議,刀口剛愈合便回到東北戰場。直到1963年上半年,羅榮桓仍然抱病堅持工作。正如他經常所言:“有一份精力,就要為黨多做一點工作。”
他得知中央擬定元帥名單中有自己的名字,主動提出改為大將。但毛澤東還是堅持原議。
毛澤東一生隻寫過兩首懷念戰友和親人的詩,其中一首就是《吊羅榮桓》。
從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開始,羅榮桓就在毛澤東直接領導下工作。1928年秋,毛澤東率部迎接第二十八團回井岡山。為加快行軍速度,羅榮桓靈機一動,命令戰士坐在山坡上順勢滑下。看到幾百名戰士在草叢中飛速而下的壯觀場麵,毛澤東不禁脫口說道:“我們都成了‘草上飛’啦!”36年後,毛澤東在《吊羅榮桓》一詩中,開頭一句就是“記得當年草上飛”,可見當年的情景在毛澤東腦海中的印象之深。
古田會議後,毛澤東慧眼識英才,對羅榮桓一直委以重任。後來,毛澤東回憶紅軍時期的艱難歲月,發自內心地說:“同我相處這麽多年,就是一個羅榮桓,還有一個鄧小平。”1955年,授元帥銜之前,羅榮桓得知中央擬定元帥名單中有他的名字,便主動提出自己應授大將。毛澤東得知後還是堅持原議。
1963年,羅榮桓逝世後,毛澤東悲痛萬分,幾天幾夜不能寐。一天深夜,毛澤東用顫抖的手寫下了七律《吊羅榮桓》。毛澤東一生寫了很多詩詞,懷念戰友和親人的作品卻很少。《蝶戀花•答李淑一》表達了懷念亡妻楊開慧和戰友柳直荀之情,但屬於寓意較深的詞作。《吊羅榮桓》這首七律,應該說是目前可見的毛澤東惟一的一首嚴格意義上的悼詩。詩中最後一句“國有疑難可問誰”,足以體現毛澤東對羅榮桓的友情和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