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江青初露鋒芒的“第一槍”

(2007-02-11 14:03:14) 下一個

江青初露鋒芒的“第一槍”

就在江青風塵仆仆到上海幾個月以後,1963年5月6日,上海《文匯報》刊載了一篇題為《“有鬼無害”論》的文章,署名“梁璧輝”。這篇文章是江青首次行使她“爭取”到的所謂“批評的權利”後打響的第一槍,也標誌著江青在上海建立“基地”後,與柯慶施、張春橋開始“協同作戰”。用江青後來的話說就是,“第一篇真正有分量的批評‘有鬼無害’論的文章,是在上海柯慶施同誌的支持下,由他組織人寫的”。

柯慶施本人並不會寫文章,一般都是他出題目、觀點,由張春橋或張春橋再物色筆杆子捉刀代筆。1958年北戴河會議刮起“共產風”之後,根據柯慶施授意,張春橋寫了一篇題為《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的文章,並在《人民日報》轉載。從此,一有大的動向,柯慶施總讓張春橋寫文章,中央的一些重大會議,如鄭州會議、廬山會議,柯都把張帶去。1963年,大概是張春橋當時正忙於搞“大寫十三年”,柯慶施便把批判“有鬼無害”論的任務交給了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俞銘璜。

對俞銘璜同誌,我在戰爭年代就和他很熟悉。他長期在我任區黨委書記的蘇中根據地負責宣傳工作,是江蘇有名的“秀才”。據我所知,他對批“有鬼無害”是有顧忌的。毛主席曾提倡過寫些“不怕鬼”的故事,而《有鬼無害論》這篇文章又是北京市委統戰部長廖沫沙同誌寫的,所以這篇批判文章很難寫。無奈,這是柯慶施直接壓下來的“政治任務”,俞銘璜隻好關起門來搜腸刮肚。這種心境下寫出的文章自然難以令柯慶施滿意,於是柯又讓張春橋大加修改後才發表。因此文章見報時署名“梁璧輝”———取“兩筆揮”之諧音,意即兩人合寫。

《“有鬼無害”論》是直接從正麵批“鬼戲”《謝瑤環》的。它實際上是批《海瑞罷官》的一個先聲,也是一個試探氣球,因為當時毛主席還沒有同意批《海瑞罷官》。這篇文章雖然影響不大,但它卻是江青初露鋒芒的所謂“破”的一次表演,在“文革”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正因為有了這“第一槍”,才會有後來的“萬箭齊發”、“萬炮齊轟”。這真是“風起於青蘋之末”。因此,有些研究“文革”史的人把這篇文章的發表作為界定“文化大革命”起始點的一個標誌,是很有見地的。

  摘自《陳丕顯回憶錄》,上海人民出版社陳丕顯/文

========================================================================================

  附錄:柯慶施簡介

原名柯尚惠,化名怪君、乃康、敬史等。1902年出生在安徽省歙縣竹溪村。早年就讀於私立繼述小學,1916年入省立第二師範附小高級部,次年入第二師範。1920年入南京中學,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入上海外國語學院學習俄語。1922年1月被派往蘇聯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簡稱遠東民族會議),同年轉為中共黨員。同年夏回國後在團中央工作,後參與組織反基督教大同盟和上海平民女校的管理工作。1923年後,任安慶《建設日報》副刊編輯,團安慶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共安慶支部書記。1924年又加入了國民黨,曾任安徽省黨部秘書長,中共臨時省委書記,上海閘北區委書記,紅5軍縱隊政治部秘書長,紅8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書長,河北省委前委書記、組織部長,上海執行局軍委書記,北方局組織部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在延安工作,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財經委副主任,石家莊市市長、華北局委員。新中國成立後,任南京市委書記、市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1952年10月任江蘇省委第一書記、省政府副主席。1954年10月調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後兼市長、南京軍區第一政委、華東局第一書記。1965年1月任國務院副總理。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1958年5月八屆五中全會增選)。1965年4月9日在成都病逝,終年63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