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粟裕: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2007-02-11 14:03:14) 下一個

粟裕: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1979年1月11日)

粟 裕

同誌們!

去年,你們學院的領導同誌,就要我來給大家講一堂軍事課。由於工作關係和身體關係,一直拖到現在,很抱歉。現在來講,也說不上是講課,而是作一次學術性的發言,與同誌們共同研究一些問題。

目前,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正在認真學習與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會議精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在這之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在我們黨的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解決了許多重大問題。會議決定,鑒於中央二中全會以來的工作進展順利,全國範圍的大規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已基本上勝利完成,全黨工作的著重點應該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會議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要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鬥。國防現代化是四個現代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毛澤東同誌早就向我們提出了“鑽現代化的國防”的光榮任務。建設現代化的國防,要求我們在國家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先進的軍事技術科學,不斷改善我軍的武器裝備,建設一支現代化的革命軍隊;同時,也要求我們認真研究軍事理論,完整準確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在新的條件下對付現代化敵軍的作戰方法,發展我軍戰略戰術。

現在,我想就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如何對付敵軍大規模入侵的一些有關作戰方法的問題,把我平日考慮到的部分想法向同誌們談談。但是,我和同誌們一樣,對現代戰爭這個事物還是處在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中。我所講的可能有不妥的地方,如果能夠引起同誌們進一步深入探討,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活躍一下軍事學術研究的空氣,就算達到我的目的了。

我所要講的問題,總的題目可以叫作: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幾個問題的探討。下麵分六個問題來講。


一、科學技術的發展並廣泛應用於軍事,必然促進作戰方法的改變。發展我軍戰略戰術已成為當前軍事戰線上的一項迫切任務。

作戰方法是由什麽決定的呢?是怎樣發展的呢?我們是唯物主義者,對於這個問題必須作唯物主義的考察。自從有戰爭以來,作戰方法的運用和發展,總是同生產力包括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關係的變動密切聯係在一起的,都是人和武器的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裏,我想著重談一下科學技術發展並且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對於作戰方法的影響。

社會發展的曆史和中外戰爭的曆史說明,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常常是首先或最終必然應用於軍事領域,使軍隊的武器裝備得到改進,而軍隊裝備技術條件的發展變化,又必然促使作戰方法改變。恩格斯對於這一點說得非常透徹。他說:“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製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誌而引起作戰方式上改變甚至變革。”(《反社林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第187頁)曆史事實正是這樣,在人們使用冷兵器打仗的漫長年代裏,無論是進攻或是防禦,作戰方法隻能是短兵相接,列陣格鬥。可是,一旦火藥和火器應用於軍事,這純技術上的進步,便使作戰發生了革命,接敵運動、疏開隊形、火力與運動相結合等新的戰法相繼應運而生。以往的曆史是這樣,今天的現實同樣如此。

我們麵臨的現實情況是怎樣的呢?我認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並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已經促使軍隊武器裝備出現一個階段性的變化。這種變化,向我軍的一些傳統戰法提出了挑戰,它迫切要求我軍發展戰略戰術。我們必須承認這個客觀現實,努力探索和研究現代條件下的作戰指導規律,否則,一旦敵人向我們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我們就有可能適應不了戰爭形勢的需要,甚至會付出過多過大的代價,延遲戰爭勝利的進程。

當今,世界上的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技術以及激光、紅外等科學技術成果,已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使軍隊的武器裝備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稱霸世界,拚命研製新的技術兵器和裝備,並正在研製中子彈和激光等武器。因此,可以說,現代武器裝備,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作為先進武器使用的那種飛機、坦克、大炮相比,是一種階段性的變化,即發展到了以導彈、核武器和電子技術裝備為代表的這樣一個新的階段。

那麽,在敵人擁有大量核武器的條件下,是不是今後就必然會打核戰爭呢?從我們來說,要充分準備敵人打核戰爭。但是,敵人在戰爭初期究竟會不會打原子彈、氫彈,還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敵人發動侵略戰爭是為了掠奪,如果它一開始就使用核武器,把城市、廠礦打成一片廢墟,把大量的勞動力消滅了,它不就失去了掠奪的對象了嗎?從軍事上說,它把城市打成廢墟即使占領了,它也就不能把這些城市作為繼續進攻所要依托的前進基地了。況且,我們也有核武器,你打我也打,都存在遭受巨大損失的風險,所以它不能不有所顧忌。至於戰術原子彈,雖然目前蘇軍的師以上部隊普遍裝備有戰術核武器,但是開始會不會使用,它也是有很多顧慮的,因為一旦使用起來,就很難存在什麽界限,就會由戰術範圍發展到戰略範圍去。倒是戰爭發展到一定程度,特別是戰爭的最後階段,敵人為了守住地方,掩護退卻,挽救敗局,有很大可能要使用核武器。

從蘇美軍隊常規武器裝備的發展來看,雖然他們還在繼續研製和改進輕武器,但總的來說,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體到五十年代中期,已經完成由輕武器為主到以重武器為主的過渡,或者說是由槍戰為主過渡到了以炮為主。要說明的是,我在這是所講的“重武器”和“炮戰”,主要是就武器威力而言的,是一個形象的說法。例如,坦克、飛機、導彈等重武器,就可以說是在地麵活動著的或空中活動著的炮。今天,蘇美軍隊所裝備的重武器,具有裝甲化、快速化、大威力、遠射程四大特點,並且正在向精確製導等更高的水平發展。現代常規武器的破壞力、殺傷力已是過去所無法比擬的了。

我軍的武器裝備在全國勝利以後也有很大的發展。我們有了一定規模的海軍和空軍,炮兵、裝甲兵等特種兵有相當的增長,也有了導彈、核武器。但是,由於我國在經濟上還是一個窮國,特別是由於林彪、“四人幫”十多年來的幹擾破壞,我軍武器裝備狀況還相當落後,同蘇美軍隊比較起來,至少有十五年的差距。毛澤東同誌在一九五八年軍委擴大會議上曾經說過:我軍武器裝備的發展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小米加步槍;第二階段,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是小米、步槍加點飛機、大炮;今後要有個新的發展階段,是常規武器加特種武器。現實的情況是,盡管我軍已經發展成為一支由諸軍兵種組成的合成軍隊,但大量的還是步兵,主要裝備還是常規武器中的輕武器。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我軍的特種武器(導彈、核武器)還處於研製和初步的發展階段,常規武器正處於由輕武器轉變到以重武器為主,或者說是由槍戰為主轉變到以炮戰為主的這樣一個過渡階段。就輕武器來說,在人民戰爭的廣闊戰場上,特別是在敵後戰場和次要戰場,在近戰、夜戰和一定地形條件下作戰,仍將發揮重要作用。但是,我以為,在未來反侵略戰爭的正麵戰場和主要作戰方向上,特別是在進行戰役決戰和戰略決戰的時候,就必須以重武器為主。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作為唯物主義者,我們必須看到並且勇於承認就一點。

未來同敵人打仗,我們必須從過去的打步兵為主,轉變為以打坦克為主,同時要對付敵人的飛機和空降,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三打”。在正麵戰場和主要戰場,對付敵人成千上萬輛的坦克集群,我們將依靠火炮和導彈,輔之以其他的武器,組成多層火網。炸藥包對付敵人個別的坦克、行軍中的坦克還是有用的。對付敵人的坦克集群就不行了。用槍彈、手榴彈打坦克,即使打得坦克當當響,也是打不掉坦克的。當然,在沒有那麽多現代化武器的情況下,如果發生戰爭,我們還要依靠現有武器采取多種方法作戰。步兵是最能發揮我軍特長的兵種,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步兵仍將發揮重要作用。但是,我軍的步兵必須在裝備、編製、訓練等方麵,依據現代戰爭的要求,加強建設和發展。像我軍現在這樣的裝備和技術水平的步兵,在正麵戰場是難以發揮其重要作用的。

當前,國際形勢對我有利,我們有可能從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引進新技術,也可以引進一些武器裝備,作為加速國防現代化的新起點。當然,實現國防現代化,改善我軍的武器裝備,根本的還是靠我國自己國防工業的現代化。可以預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我軍的武器裝備將會有較大的改觀。對此,我們是應當有信心的。但是,我們又必須看到,即使到那個時候,或者說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我軍的技術裝備仍將相對地落後於敵軍,因為它的技術裝備還會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地有所發展。因此,我們還要準備以劣勢裝備對付高度現代化的敵人。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是我軍的優良傳統。過去如此,今後仍然如此。發揚這個優良傳統,應當是建立在客觀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並且要在新的條件下研究新的辦法,完全不顧實際情況,不研究具體辦法,抽象地空談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是唯心主義的,是害死人的。我們必須立足於現有,著眼於發展,從現代戰爭的客觀實際情況出發,特別是要著重研究在現代條件下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作戰方法。這是我們麵臨的一項迫切任務。

敵我雙方新的武器裝備投用於戰場,必然對作戰行動帶來重大影響。這種影響,從根本上看,就是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如何貫徹“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問題。“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戰爭的根本的基本原則,是一切戰爭行動的依據。指導戰爭不能離開敵我雙方之間各種互相對立的基本因素,也不能離開“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個戰爭的目的和本質。從戰爭全體來看,消滅敵人是主要的,隻有大量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著眼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是我軍基本的作戰指導思想。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運用這個基本原則,實現這個戰爭目的,是依據戰爭情況的變化而有所發展和變化的。我們必須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好保存自己同消滅敵人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現代條件下的戰爭,是立體戰爭。由於敵人擁有殺傷力、破壞力空前增大的武器和遠戰技術兵器,可以對我們的前方和後方同時造成嚴重破壞,並且有可能使我軍在消滅敵人之前遭受重大殺傷,或者使我軍在殲滅敵人之後又遭到報複性的重大殺傷。這樣,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就有了新的內容和新的要求,我們必須相應地發展我軍的戰略戰術。

當然,我們在研究科學技術發展對作戰方法改變具有重大作用的同時,絲毫也不能忽視促使作戰方法改變的其它因素。正確的作戰方法是人和武器兩種因素巧妙結合的表現。隻看到武器的作用,誇大某一種武器的作用,這種機械論和形而上學的思想,在資產階級軍事家那裏是很盛行的。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是當時世界上的海軍強國,擁有不少新式軍艦,英國的軍事家就鼓吹什麽“海軍製勝論”。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飛機的大量出現,資產階級軍事家又拚命誇大飛機的作用,鼓吹“空軍製勝論”。但是,這些論調都在無情的事物麵前破滅了。毛澤東同誌說過:“世界上的事情,總是一物降一物,有一個東西進攻,也有一個東西降它。”(《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153頁)事實證明,曆史上沒有任何一種武器是不可以對付的。不僅在科學技術上有新的東西對付它,而且武器的使用也要受到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的限製。例如,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就需要有現代的戰場條件,否則也難充分發揮其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矛必有盾,軍事技術的發展也逃不出這個規律。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我們仍然要打人民戰爭,我們的戰略戰術,是以人民戰爭為基礎的。我們研究武器裝備發展對作戰方法產生的影響,承認我軍武器裝備落後於敵人,是為了更好地研究和發展我們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有明確的認識。


二、戰爭初期,首要的是抗住敵人的戰略突襲。在作戰指導上,既要避免戰略決戰和大的戰役決戰,又要以積極的作戰行動,挫敗敵人速戰速決的企圖,穩住戰局,為爾後大量殲敵創造條件。

敵人的本質,決定它對我國發動全麵侵略戰爭必然采取速戰速決的戰備方針。隨著敵軍的武器和技術裝備的日益現代化,它在軍事理論和實踐上,都明確地把戰爭初期當成什麽“決定整個戰爭發展和結局的基本的決定性的時期”,極力鼓吹速勝論和戰爭初期決勝論。敵人一旦發動對我國的全麵侵略戰爭,將依恃其武器裝備的優勢,先發製人,實行大規模的閃電式的突然襲擊。現代的殺傷力、破壞力空前增大的武器和遠戰技術兵器,將會極大地增強突襲效果,在短時間內即可突襲到我政治、經濟、軍事的主要戰略目標。敵人的戰略突襲將會采取種種欺騙和偽裝手段突然開始。敵人實施戰略突襲不一定有個單獨的戰略轟炸階段,很可能是從空中、地麵、海上一起來,而地麵的進攻對我們威脅最大,即依恃其武器裝備的優勢和有利的地形條件,在地麵上以坦克、機械化兵團進行密集突擊並配以戰略和戰役的空降和大規模的空襲。開始,海上可能作為輔助方向,因為它還要顧慮,比如它要從青島登陸的話,那就把屁股亮出來了。敵人實施戰略突襲的目的,是妄圖一舉癱瘓我們的防禦體係,合圍、殲滅我重兵集團,占領我戰略要地,摧毀我們的抵抗能力。所以,戰爭開始,我們首先麵臨的是一場十分尖銳激烈的突襲與反突襲的鬥爭。這場鬥爭,對於我們能否保持戰爭能力,保存戰爭潛力,進行戰爭動員的戰略展開,掌握戰爭主動權,以及戰爭中後期的戰局發展,都具有深遠影響。如何對付敵人這樣規模和方式的戰略突襲,是我們在過去曆次革命戰爭時期所沒有經曆過的新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敵人突然對我國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在戰略上居於主動地位,其軍事技術的優勢能得到較好的發揮,其弱點則還沒有充分暴露,力量還沒有受到削弱。從我方來說,雖然有反侵略戰爭的準備,但在敵人實施戰略突襲的情況下,我們的指揮係統、通信設施、交通樞紐、戰略要地和人員、物資,以及預先建立的防禦體係等等,將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失。由於敵人還沒有深入我國國土,我們實行人民戰爭的優越條件也還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在戰爭初期,敵強我弱的形勢將是很明顯的,我軍的作戰指導將會遇到許多極為複雜的問題。這個時期也是我們最困難的時期。

在戰爭初期,我們要怎麽樣去對付敵人呢?我認為,在戰爭初期,貫徹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首要的問題,就要著眼於抗住敵人戰略突襲的最初幾個浪頭,擋住敵人的“三板斧”。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從被動中奪取主動。在作戰指導上,我們要針鋒相對,既要避免和敵人重兵集團決戰又要通過積極作戰行動,遲滯敵人的進攻,大量削弱、消耗敵人和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以達到保持戰爭能力,保存戰爭潛力,實現戰略展開,調整和加強我防禦體係,從而頓挫敵人速戰速決的企圖,使戰局出現初期相持局麵。這個時間如能爭取三個月到半年,那就是很大的勝利,就可以為爾後的作戰行動創造有利條件。

戰爭初期,敵人在軍事力量上明顯地居於優勢,氣焰正盛,希望我們集中主力與之決戰,以便實現其戰略上速決的企圖。而在這個時候我們大口大口地殲滅敵人是困難的,所以不應當集中主力同敵人進行戰略決戰和大的戰役決戰,而應有盡有盡量保存自己的主力,迫使敵人打持久戰,打消耗戰。我們的打法應該是,不僅在戰略上堅持內線的持久防禦,而且在戰役、戰鬥上也要有一定數量的兵力打防禦戰,同時使用相當數量的兵力進行戰役、戰鬥上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這種打法與過去相比,有兩點不同:第一,在戰役、戰鬥上用一定數量的兵力打防禦戰。這是由於我們必須貫徹重點設防、重點守備的原則,在重要的作戰方向上,堅守要點,打堅固陣地防禦戰,以製止敵人的長驅直入,為運動戰殲敵創造條件。第二,使用相當數量的兵力進行戰役、戰鬥上的進攻,但避免同敵人進行大的決戰。這種打法是,在堅守防禦作戰的緊密配合下,製造與選擇與我有利的條件和時機,例如引誘敵人,使敵人犯錯誤等,一發現有利戰機,就不失時機地發起進攻作戰,打規模不等的殲滅戰,對敵人進行有力的殲擊。比如,對進到我預設戰場的敵人,對突出冒進的敵人,對翼側暴露的敵人,對疲憊不堪的而又缺乏補給的敵人,以及其它小股敵人,等等,都應當及時抓住戰機予以殲擊。我們各級指揮員要高度發揮主觀能動性,見機行事。隻要造成和出現有利形勢,就應當積極地打,堅決消滅敵人。通過這種打法,粉碎敵人戰略速決的企圖,迫使敵人同我進行持久作戰,而我則不斷地積小勝為大勝,促進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有利於我的變化。

在敵人深入我國國土,兵力分散,補給線延長,士氣低落,以及其它情況都有所變化,而我們的力量有所增長的情況下,就應當在某些重要方向上,組織較大規模的戰役,以轉換戰局。


三、運動戰、陣地戰、遊擊戰三種作戰形式要緊密結合運用,要有一些新的打法

我軍過去作戰,曆來重視作戰形式的轉換。對這個問題,毛澤東同誌曾經提到軍事戰略轉變的高度來加以考察。在現代條件下,為適應戰爭情況的發展,我們對運動戰、陣地戰、遊擊戰這幾種作戰形式的運用,要有新的變化,要研究新的打法。我的想法是戰爭初期,作戰形式的主要特點,將是依托陣地的作戰和不遠離陣地的作戰,配合以廣泛的敵後遊擊戰和帶遊擊性的小規模運動戰。下麵談談我的若幹具體想法。

(一) 運動戰的問題

運動戰是轉換全局、解決戰爭命運的主要作戰形式。由於現代戰爭各方麵條件的發展變化,運動戰的打法將會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要研究新的打法。我們過去打運動戰,主要是打大踏步前進和大踏步後退的運動戰,流動性大,對後方依賴小,而且在集中兵力和實施機動時基本上不顧慮會被敵人打掉,打了勝仗以後,更是可以大搖大擺地轉移和撤離。現在我們的作戰對象不同了,敵人的空中、地麵火力和機動能力都大大超過我們。我軍不僅在戰前的集中、開進和展開過程中,要防止部隊被敵人打掉,就是打了勝仗,也還要防止敵人從空中和地麵實行火力報複,被敵人打掉。並且敵人已經不是靠兩條腿跑路的敵人了,而是裝甲摩托化部隊,運動速度快,這給我們捕捉敵人和擺脫敵人都增加了困難。在我軍武器裝備沒有大的改善以前,我們要想大踏步地前進和後退,也踏不起來。過去,我們可以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現我們無論打得贏還是打不贏,都有個走不走得了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照搬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那種打法,是不現實的。那肯定打不好,甚至會吃大虧。

戰爭初期,我們必須在搞好戰場建設的基礎上,力求在預設戰場依托陣地(包括屯兵設施)和不遠離陣地,打一些中小規模的運動戰。既是運動戰,又要依托陣地,豈不矛盾嗎?不。這是根據戰爭初期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來考慮的。在戰爭初期,敵人有強大的空中優勢作掩護,其坦克、裝甲部隊又是矛和盾相結合、進攻和防禦相結合的作戰力量。而我們的武器裝備還落後於敵人,又缺少空中配合,要通過打運動戰殲滅敵人,也就必須依托陣地和不遠離陣地,使進攻和防禦結合起來,才能較有把握取勝。否則,就很難使部隊隱蔽安全地集結和展開,突然地發起攻擊,迅速地解決戰鬥,仗打完了也難以順利撤出和進行隱蔽,甚至會遭受較大的傷亡。多年以來,我們預設了一些運動戰的戰場,為依托陣地作戰提供了一定的條件(當然,我們還必須繼續大力加強這些陣地和經營這些戰場)。因此,在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我們打運動戰也要考慮依托陣地和不遠離陣地,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是具備條件的,是在敵我武器裝備優劣懸殊的條件下,貫徹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一種可行而有效的做法。其具體設想,大體有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打與堅守要點相結合的小規模運動戰。這種打法就是,把打運動戰的部隊,預先配置在第一線堅守防禦要點的附近和間隙地區,構築必要的防護工事,人員武器藏在裏麵,當敵人向我要點進攻或由間隙向我縱深發展時,趁敵在運動之中殲滅其一部,每次殲敵的目標可以是個把營到個把。第二種是,在我第一線防禦部隊後麵的預設戰場上,打中等規模的運動戰。這種打法就是,把打運動戰的部隊配置在便於殲敵、並築有作戰工事的預設戰場,當我通過堅守防禦和運動防禦逼迫或引誘敵人進入我預設戰場後,把它包圍起來予以殲滅,每次殲敵的目標可以是個把團到兩個團。

上麵所說的,是依托陣地的運動戰的兩種打法。這可能是我們在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打運動戰的主要樣式。那麽,除此之外,還有沒有不依托陣地的運動戰呢?當然是有的。我設想,一種是打遊擊性的運動戰。這種作戰,一般沒有堅固陣地防禦作戰同其直接配合,也不是在預設戰場打,而是在正麵戰場的翼側或敵後戰場,我以機動作戰部隊的一部,或以轉入敵後的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對分散孤立之敵,用奇襲的辦法打,一次殲敵一兩個連到個把營,抓一把就走。另一種是打規模大一些的運動戰。即當我軍初步取得對敵作戰經驗,武器裝備進一步得到改善,並且能夠奪取短暫的局部製空權的情況下,可以在某些重要方向和地區,創造和捕捉戰機,每次殲敵一至兩個建製師。

以上就是我設想的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運動戰的幾種打法。當然,我們還應當預計到,到戰爭的中後期,隨著我軍武器和技術裝備的進一步改善,我軍必定要在我縱深的平原地區打大規模的運動戰,同敵人的機械化部隊進行戰役的和戰略的決戰,殲敵重兵集團,從根本上解決敵敗我勝的問題。

(二) 陣地戰問題

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初期,與以往國內革命戰爭相比,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就是陣地防禦戰的比重明顯地增加了。過去我們打仗,在戰役、戰鬥上基本上是進攻,防禦較少,有時打一點防禦,一般也是配合運動戰打的阻擊戰和運動防禦戰,很少打堅固陣地防禦戰。比如,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一、二次反“圍剿”就沒有什麽防禦陣地,第三次反“圍剿”也是這樣,整個中央革命根據地幾乎全被敵人占了,我們並沒有守什麽地方。解放戰爭初期,我們雖然舉行了一些保衛戰,打過運動防禦戰,但都不是長期守一個地方,而且打的也不多。真正打了一些堅固陣地防禦戰的,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後期。未來反侵略戰爭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一上手,重點設防、重點守備地區,包括一些需要堅守的城市、海島和海岸,以及某些戰略要點,都要打堅固陣地防禦戰。為了阻止敵人長驅直入,掩護國家轉入戰時體製,並且分割、分散和消耗敵人,給主力兵團在適當時機各有利地區打運動戰創造條件,我們就必須守住一些具有重要價值的要點和城市,有的固守到一定時候予以放棄,有的則要長期死守,有些重要城市不但要守住,而且還要利用城市打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那樣的仗,把城市作為消耗和消滅敵人的戰場。另外,前麵已經說過,戰爭初期打運動戰,既要力爭依托一定的陣地去進行,又需要有較多的堅固陣地防禦來配合。因此,我們說,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陣地戰的比重增加了。對於必須堅守的地方和城市,已經不是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必須樹立頑強堅守、反複爭奪、獨立作戰和長期作戰的指導思想。

在現代條件下進行陣地防禦作戰,既要能對付敵人在場麵使用坦克連續突擊,又要能對付敵人從空中實施垂直包圍,防禦陣地和兵力部署要有重點,要構成環形防禦,加強縱深防禦力量,各級都應建立強有力的預備隊,保持反擊力量。現在,有些地區,要點搞得太多,兵力是一線配置,而且比較分散,預備隊力量很小,縱深防禦力量薄弱,缺乏彈性和反擊能力。這種情況很不適應現代作戰的要求,打起來會造成被動,必須加以改變。

現在有的同誌,一聽到說陣地戰,就把它同消極防禦混同起來。這是不對的。十年內戰期間,尤其是第五次反“圍剿”當中,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者,搞“禦敵於國門之外”,在紅軍十分弱小的情況下,同敵人打陣地戰,拚消耗,當然是極端錯誤的,是消極防禦路線的突出表現。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就一概否定陣地戰。陣地戰的地位和打法,也是隨著戰爭情況的發展而發展的。我們所說的陣地戰,是在積極防禦戰略方針指導下的陣地戰。而且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就打過一些陣地戰,它主要是配合運動戰而打的,在反攻階段還打過不少陣地攻堅戰。抗美援朝戰爭後期,我誌願軍把陣地防禦和陣地進攻緊密結合起來,采取堅強的陣地作戰方法,大量殲滅了敵人。毛澤東同誌及時總結並高度評價了這種依靠陣地作戰的經驗。後來,毛澤東同誌考慮到對付敵人可能對我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又提出了重點設防、重點守備的原則和“深挖洞”的戰略方針,以及建設堡壘地帶,重視城市防衛作戰等,這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都是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具體發展。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陣地戰的運用。重視今後的陣地作戰,不斷地賦予它以新的內容生形式,是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客觀需要,是發展我軍戰略戰術的一個重要方麵。

(三) 遊擊戰問題

遊擊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占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它對於離開後方供應就不能持久作戰的裝備現代化的敵軍來說,其威脅性特別大。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和廣大人民群眾在敵後廣泛展開的遊擊戰爭,是史無前例的。未來反侵略戰爭,我們將在更大的規模和更高的水平上展開遊擊戰,就是毫無疑義的。它同我軍在正麵戰場的作戰,不僅在戰略上,而且將在戰役、戰鬥上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其直接配合的作用。

現代化的軍隊作戰,必須有現代化的交通、通信條件及其維修設備,有現代化的給養、用水、油料、彈藥補給係統,不然,現代化的裝備不但不能發揮作用,反麵會成為累贅。我以為,戰爭初期的遊擊戰,其主要任務就是破壞敵人的運輸補給線,特別是它的油料供應係統,這會對敵人的正麵進攻迅速發生重大影響。斷敵油料供應比斷敵糧秣供應更為重要。人員,一天不吃飯還可以作戰;機械部隊,一分鍾也離不開油料供應。蘇聯軍隊侵略捷克時,坦克因為沒有油料而癱瘓在公路上就是證明。此外,運用遊擊戰襲擊敵人的供應基地、前線戰場、導彈陣地、通信係統和指揮機關,也是製止敵軍猖獗的重要手段。

為了把遊擊戰提高到新的水平,更大了發揮遊擊戰的威力,必須增強打遊擊戰的力量。除地方武裝和民兵要在敵人所到之處廣泛開展遊擊戰之外,有些堅守要點的部隊,在完成堅守任務,或者確實難以繼續堅守時,可以有組織、有計劃地轉入敵後作戰。在某些重要方向和地區,還可以從野戰軍中抽派一些師和團到敵後去。這些主力部隊,除了帶領地方武裝和民兵積極開展遊擊戰外,還要力爭打遊擊性的運動戰。如果一個團能在一次戰鬥中消滅敵人一到兩個連。一個月打四仗,就可以消滅敵人四到八個連,那麽,如果向敵後派三、五個師,即九至十五個團,一個月就可以消滅敵人幾十個到上百個連隊。要迫使敵人從預備隊裏,甚至從前線進攻部隊當中,抽調力量出來擔任守備,使其正麵戰場的兵力受到很大削弱。這樣,我們開展敵後遊擊戰,就達到了有力配合我下麵戰場作戰的目的。
敵後遊擊戰,開始可能主要是打敵人的運輸部隊和維護運輸補給線敵人步兵、裝甲戰車,當其總後和裝甲戰車遭到嚴重打擊之後,就會調坦克來維持主要運輸補給線。就要求我們執行遊擊戰任務的部隊和民兵,要學會現代條件下打遊擊的本領,特別是具有打坦克和裝甲戰車的能力。


四、貫徹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原則,在現代條件下要有新的做法和要求。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原則,是我軍建軍以來就有的優良傳統,也曆來是我軍打敗敵人的主要作戰方法。這個原則,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同樣是適用的,必然堅決貫徹。
這裏的實質問題是要不要打殲滅戰。就戰爭的全過程說,隻有不斷地殲滅敵人,才能使敵人有生力量逐步喪失,改變敵我態勢,逐漸轉換戰局,最後實現戰爭解決問題。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我以劣勢裝備對付優勢裝備的敵人,對付在強大空軍掩護下的衝擊力和防護力都很強的敵坦克、裝備部隊,打殲滅戰的規模,勢必要經過一個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但是,不管在戰爭初期、中期和後期,我們總是要積極地創造和尋找戰機,乘敵之隙,不放過一切有利場合下的殲滅戰。這是作戰指導思想上的重大問題,也是區分是積極防禦還是消極防禦一個重要標誌。既要打殲滅戰,不管規模大小,就都必須實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這個作戰原則。

所不同的是,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特別是戰爭初期,實行這個原則,必須根據敵我雙方變化了的情況,采取一些新的做法;或者說,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對我們實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原則提出了新的要求。應當承認,在戰爭初期,我軍裝備處於劣勢的條件下,對以坦克為主的敵軍打殲滅戰,我們要集中大的兵力,將是困難的,搞得不好,不但不能實現對敵人的全殲速決,反而會使我軍遭受損傷,得不償失。因此,在指導思想上,戰爭初期隻能著眼於打小規模的和中等規模的殲滅戰,隻能小口小口吃,而不能企圖在一時一地集中很大的兵力,一次殲滅很多敵人。就是說,不能違背戰爭初期必須避免同敵人重兵集團決戰的這個前提。戰爭初期打殲滅戰,選擇的作戰目標要小些。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原則的具體運用上,部隊少時,可一次對一個小的或比較小的目標形成優勢;部隊多時,可同時對幾個小的或比較小的目標形成優勢。在進攻戰中,必須在戰鬥發起之前,要根據確定的殲擊目標,分散配置兵力兵器,幾路開進,隱蔽接敵;戰鬥發起之後,打擊目標要集中,部隊從四麵八方上來,猛烈衝擊、突破,近戰殲敵,實現速決;戰鬥結束後,要迅速分散轉移,快撤遠離,並注意偽裝防護,盡量避免遭到敵人空中和地麵的炮火的報複殺傷。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今後的集中兵力,主要是對敵人坦克、裝甲戰車而言,形成優勢,不僅僅是指兵力相對比,也包括火力對比。打侵略軍,更應當重視火力對比的計算,要有足夠數量的反坦克武器對付敵人的坦克。要避免出現那種在兵力上占很大優勢,但火力並不占優勢,甚至處於劣勢的情況。應當承認,按照我軍現行的編製裝備,對付敵人的坦克集群,要實現這樣的之力對比優勢,而又不使兵力過於密集,是很難辦到的。因此,必須加速研製、生產和給部隊裝備較多的反坦克武器和其它重武器。此外,戰時還要求各級指揮員在計劃組織戰役、戰鬥時,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給作戰部隊,特別是擔負主要作戰任務的部隊,加強火炮和反坦克兵器。當然,在火力運用上,我們應該做到火器分散,火力集中。

關於包圍、迂回戰術,在戰爭初期,在正麵戰場和主要戰場,在敵人有很大縱深和強大兵力的情況下,實行包圍分割將是不容易的,進行迂回更為困難。在現代條件下作戰,究竟什麽叫做迂回也要研究。過去,把向敵人深遠側後(一般指敵人正麵火力打不到的地方)的作戰行動叫做迂回。現在隨著遠程兵器的發展,迂回這個名詞就應當有新的解釋了。如果實行原來意義的迂回,也必須有強有力的對聯外正麵都有可能。至於穿插,在敵後完全適用,在正麵戰場用大部隊穿插比較困難,用小部(分)隊還是可以的。

能不能實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打好殲滅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於指戰員能否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就是說,要靠指揮員的指揮藝術和部隊士氣,因為雖然武器是影響戰爭勝敗的很重要因素,但決定的因素終究還是人。我們講集中優勢兵力對敵,兩對一,三對一,四對一,五對一,甚至更多一點,是不是就一定能打勝仗,那也不一定。這裏,很重要的是靠指揮員善於發揮主觀能動性。一般地說,一個戰役或一個戰鬥,如果我們在兵力火力上是優勢,敵人是劣勢,我們是能夠打勝仗的。但是,過去戰爭中也有這樣的情況,有時從兵力上看,在一個戰役甚至是一個戰鬥開始時我方並不占優勢,但由於指揮員關於製造和抓住戰機,指揮靈活,用兵得當,使得戰場上出現對我有利的轉折,還是打成了殲滅戰。也有這樣的情況,客觀條件相同,這個指揮員可以打殲滅戰,那個指揮員就打不成殲滅戰。所以,不能把集中兵力的原則看機械了,把它搞絕對化了。要充分發揮指揮員的主觀能動作用,就要求我們的指揮員充分了解和正確分析判斷敵人的各個方麵情況,包括敵人的兵力、武器裝備、軍事素質、士氣,以及敵人指揮官的指揮能力和作戰個性。所謂作戰個性,就是說,他在作戰時是猛打猛衝,敢於打硬仗的,還是巧於智謀,能夠臨機應變的,或者是懦弱膽怯,猶豫多疑的,等等。要關於根據敵人指揮官作戰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對策和打法。大家都看過《空城計》這出戲,為什麽諸葛亮敢於設這個空城計呢?因為他當時手裏沒有兵了,又知道司馬懿是個疑心很重的人,同時,他也知道,他一向是以謹慎小心聞名的,司馬懿會估計到他不敢幹這個冒失的事情。假如諸葛亮的對手不是司馬懿,而是像張飛那樣的一員猛將,那麽,諸葛亮就要當俘虜了。對我軍自己的各方麵情況,包括對我軍指揮員的不同特長,我們的下級指揮員和戰士對他們所在那個部隊的指揮員是不是信賴等,也都應該有透徹的了解,以便正確地使用幹部和部隊。我們能夠做到熟知敵我雙方情況,就可以製造戰機,抓住戰機。所謂製造戰機,就是製造敵人的混亂,製造敵人的疑慮和錯覺,製造敵人的缺點、弱點,使敵人犯錯誤。這樣來適時地使用兵力,就可以在不是優勢或者是敵我力量相等,甚至在我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變劣勢為優勢,取得作戰的勝利。總之,隻有很好地發揮指揮員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全體指戰員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才能正確地實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原則,打殲滅戰。

在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為了保持還擊力量,迅速機動兵力打殲滅戰,或加強某一方向的防禦力量,建立新的防禦體係,必須在戰前建議強大的戰略預備隊和戰役預備隊。過去作戰,我軍不僅沒有強大的戰略預備隊,連戰役預備隊也是不大的,有時甚至是沒有的。這種情況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在戰役上,兵力的部署要實行縱深、梯次配置的原則。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防禦作戰必須經得起敵人坦克、裝甲部隊的連續突擊,進攻作戰要能突破敵人坦克、裝甲部隊構成的防禦體係。因此,隻有實行縱深、梯次的部署兵力原則,才能在防禦中增強穩定性,在進攻中保持強大的突擊力量,才能保證適時地實施機動和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應付敵人的空降特別是機降和其他各種意外情況。


五、要把戰場建設提到戰略高度來對待

在現代條件下作戰,尤其是在武器裝備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搞好戰場建設非常重要。它不僅是個技術問題,而且是和我們的作戰思想、戰術運用有關聯的問題,是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剛才我講了,現代化戰爭離不開現代化武器裝備賴以活動的戰場。因此,戰場建設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敵我雙方作戰能力的增強或削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戰場建設也是戰鬥力。我們要充分利用在我國國土上作戰這個有利條件,搞好戰場建設。建國以來,我們在這方麵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從戰略高度來要求,還有距離、從戰術、技術上來考察,也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我覺得,應該把戰場建設作為一個專門問題來研究和探討,因為這也是我們過去所沒有遇到過的問題。在過去曆次革命戰爭時期,我們也有戰場建設的問題,但比較簡單,是大大不同於現代戰爭的戰場建設的。

首先,一定要搞好重點守備的要點、重要城市的設防和堡壘地帶的建設,同時要搞好在重要方向適當縱深地區的預設戰場的建設,形成積極防禦體係。設防陣地的編成、工事構築、火力配係都要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在陣地編成上,要構成環形防禦,適當加大防禦縱深,以增強獨立作戰能力和縱深防禦力量。在工事構築上,要做到山上山下、地麵地下、市內郊區、敵前敵後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形成體係;要把隱蔽自己與發揚火力統一起來,使各種火器主要是火炮和導彈這樣的重武器,能夠在戰鬥中不間斷地射擊,發揮最大的威力;要能打能藏,既要有火器發射的戰鬥工程,又要有屯兵場,使預備隊上來有地方安置,重要的工程要搞好三防設施;還要有相應的附屬工程,要設置多種有效的反坦克障礙。在火力配係上,凡是長期堅守的陣地,都要構成與各種障礙相結合的從頭層的以打坦克為主的火網,並要巧妙地部署側射、斜射和倒打火力。這樣,就能較好地增強陣地的生存力和戰鬥力。

要加強指揮工程的建設。現代戰爭,如何保持指揮的穩定和通信聯絡的及時和不間斷,是一個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和必須解決的問題。現在我們這方麵還很薄弱。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好,一旦打起仗來,指揮中斷了,就會對戰爭全局帶來重大影響。

戰區內的交通建設和戰時的供應係統也是個大問題。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的加強,重武器和車輛將不斷增多,戰時各種軍用物資和彈藥、油料的消耗量是很大的。兵力兵器的機動,彈藥物資的運輸,都需要良好的交通作保障。我們交通建設,應該注意平戰結合,以適應未來作戰的需要。從戰爭全局來說,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各有關戰區不僅要有戰略上的策應,在某些戰區之間還要有機動兵力,相互配合,特別是要有戰役上的協同和聯合作戰。這就需要有協調和連接各戰略區戰略交通道路。

在過去戰爭中,我們是很注意堅壁清野的,今後作戰,堅壁清野也要比過去有所發展,在戰場建設中應予重視。

我們還要加強打遊擊戰地區的建設。特別是未來同敵人作戰,在“三北”地區人煙稀少的廣漠平原和草地上,如何使堅持敵後的地方武裝和遊擊隊,能夠像中國古語所說“狡兔三窟”一樣,有生存、藏身和活動的餘地,這也是在戰場建設上值得認真研究的。


六、活躍軍事學術思想是發展我軍戰備戰術的重要條件。

毛澤東同誌曾在四十多年前,麵對著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曾向我們指出:“兩軍對敵的一切問題依靠戰爭去解決,中國的存亡係於戰爭的勝負。因此,研究軍事理論,研究戰略和戰術,研究軍隊政治工作,不可或緩。”“從軍事理論的研究,引起興趣,喚起全黨注意於軍事問題的研究,我認為是必要的。”(《毛澤東選集》第二版第554頁)今天,我們麵對著蘇美兩霸的激烈爭奪,尤其是敵人對我國的侵略野心,重新學習並且堅決遵循毛澤東同誌的這些教導,把軍事學術研究空氣活躍起來,借以發展我軍的戰略戰術,更有著迫切的需要。

活躍軍事學術思想,發展我軍戰略戰術,必須徹底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和影響,使自己的思想從他們的長期禁錮下解放出來。解放思想,從軍事戰線看非常重要。現在政治思想、經濟、科技和文化等戰線都比較活躍,軍事戰線相對地說比較差些。思想開始活躍,但還不能說是比較活躍的。當前,首要的問題,是應當明確如何正確地理解和貫徹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為指針的問題。長期以來,林彪、“四人幫”鼓吹“句句是真理”,“一句頂萬句”,胡說今後戰爭的全部問題,毛主席已經都解決了,隻要“照辦就好了”,等等,把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為指針,歪曲成了隻能照搬照套,甚至斷章取義、肢解歪曲。它嚴重地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極大地阻礙了軍事學術思想的活躍和發展。毛澤東同誌率領中國人民打了幾十年仗,打出了一個新中國。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長期革命戰爭中千百萬革命軍民武裝鬥爭經驗的總結。是經過幾十年革命戰爭實踐反複檢驗證明了的真理。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我黨我軍的寶貴財富,是我軍克敵製勝的傳家寶,是加強我軍建設和研究我軍戰略戰術的指針。這是不能有任何懷疑和動搖的。但是,這決不意味著毛澤東軍事思想就不需要發展了,更不意味著隻能去照搬照套。毛澤東軍事思想,是無產階級軍事科學體係。我們講研究戰爭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為指針,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完整地準確地領會和掌握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神實質,就是要按照毛澤東同誌研究和指導戰爭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解決現代條件的作戰問題。簡言之,就是實事求是地分析現代戰爭的具體情況,實事求是地研究現代戰爭及其指導規律。毛澤東同誌指導戰爭的基本原則仍然適合今天的客觀情況,但是,也必須結合實際靈活運用;至於限於曆史的條件,毛澤東同誌沒有提出的,沒有講過的。而在今後戰爭中又是必須解決和回答的問題,則要敢於創新,敢於發展。我們這樣做,不僅不是違背毛澤東軍事思想,恰恰是真正堅持了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為指針的這個正確原則。這裏有一個敢不敢講真話的問題。我們這些老兵,盡管對未來戰爭還懂得不多,但是打了幾十年仗,對一般的戰爭常識還是豐富的。例如,用步槍、機關槍、手榴彈、炸藥包已不能對付敵人坦克集群的衝擊,必須有足夠的反坦克火炮和導彈;又如,要在平原地區,同敵人打大規模的運動戰,就必須解決局部製空權問題,這些都是常識範圍內的事情。但是,在一個時期內,卻成了人們不敢講或者不敢公開的問題。這怎麽能談到活躍軍事學術思想、實事求是地研究戰爭呢?

活躍軍事學術思想,總題目應當是研究解決如何打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的問題。現在,在有些同誌中間,對於人民戰爭有一種口號化的傾向和表麵化的做法。似乎隻要在口頭上講講“人民戰爭必勝”,部隊軍事演習時配上一點民兵顯示一下,這就是全部的人民戰爭了,將來就可以包打勝仗了。其實,這是不行的。我們過去靠人民戰爭打敗過國內外強大的敵人,今後我們的根本辦法仍然要靠人民戰爭克敵製勝。但是,必須看到,今後我們要打的將是一場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如果我們看不到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新的內容和新的特點,思想保守,墨守成規,滿足於過去的老一套,而不是從敵我雙方都已發展了的情況出發,發展我軍的戰略戰術,就一定會在今後的戰爭中吃大虧,付出大代價。有些同誌說,發展戰術可以,戰略怎麽能夠發展呢?實際上,毛澤東同誌關於戰略問題的思想,就是依據變化著的情況而不斷發展的。比如,全國解放後,毛澤東同誌提出的關於“深挖洞”,重點設防、重點守備,人民防空,城市防衛以及建設堡壘地帶等重要指示,不就都是戰略思想上的發展嗎?

發揚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為了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大力提倡學術爭鳴,把發揚學術民主同貫徹執行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戰略方針、作戰原則統一起來。長期以來,林彪、“四人幫”動不動就用什麽“衝擊政治”、“單純軍事觀點”、“反毛澤東思想”、“唯武器論”等一類的帽子和棍子,到處壓人打人,使我們在軍事學術思想上受到很大禁錮,很少有什麽真正的民主空氣。影響所及,有把學術思想問題同政治問題混淆起來,有的在學術問題上搞下級服從上級,有的看到一些新觀點不研究其是否有道理即斥之為“胡說八道”,有的認為沒有打過仗的就沒有發言權,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種不正常的局麵必須改變,林彪、“四人幫”的流毒必須徹底肅清。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揚民主,我們要推廣和發揚最近舉行的中央工作會議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民主作風,這是我們黨曆來的好作風,也是我軍的好傳統。隻有充分發揚學術民主,才能廣開言路;隻有大力提倡學術爭鳴,才能明辨是非。不然,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把軍事學術思想活躍起來,就隻能是一句空話。為了活躍軍事學術思想,我們還要做很多工作,要創造各種條件,其中包括破除不合理的保密製度,例如,要給部隊提供必需的外軍情況資料,放映外國戰爭的和軍事演習、軍事科學技術的影片,對新的武器進行參觀教學,等等。

軍事學術是研究戰爭和戰爭指導規律的,它是一門科學。它將隨著戰爭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一成不變的軍事原則和作戰方法是沒有的。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大軍事家孫子就說過:“戰勝不複,而應形於無窮。”(《孫子兵法·虛實篇》)十九世紀德國的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也曾說過:“一定情況下產生的方法很容易過時,因為情況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理論應該是一種考察,而不是死板的規定”。(《戰爭論》第一卷,第122、143頁)這都是說,取得作戰勝利的方法,不應重複老一套,而應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多變的。毛澤東同誌更是一貫強調,研究戰爭和指導戰爭一定要著眼於戰爭特點和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真正把軍事學術思想活躍起來,從實際情況出發,按照唯物辯證法辦事,不斷了解和研究敵我雙方情況,用毛澤東軍事思想作指導,努力探索符合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作戰指導規律。這樣,才能加速建設現代化國防,把我軍建設成現代化的革命軍隊做出貢獻。

同誌們!

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幾個問題,主要的是就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問題講一講個人的一部分看法,供大家研究參考。我看,我所講的也是些常識範圍內的問題。我在報告一開始就講了,這完全是一篇學術性的發言,目的在於拋磚引玉,在於引起大家的進一步思考和探討。由於自己對現代戰爭知識還很缺乏,對許多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和研究,今天所講的,難免有不妥以至錯誤之處,歡迎大家提出批評。

(對軍事學院高級係畢業班學員的講話。發表在《軍事學術》1979年第3期,1979年5月15日《解放軍報》)


附 錄

我今天講話是言而未盡。隻能談到這程度了,展開來談會引起思想混亂。

作戰形式的轉換是軍事戰略轉變的重要內容,受極“左”思潮禁錮,長期來人們不重視陣地戰,不敢談陣地戰,怕被說成“消極防禦”。我也沒有展開講。我以為現代化作戰日益引起運動戰與陣地戰相結合相滲透。結合是指在戰役使用上直接、間接的配合;滲透是指在戰術特色上的相互影響。是為積極防禦方針服務的。這就為陣地戰、運動戰提出新的要求。原則上講陣地是為執行消耗任務的,但具體地談,還必須強調在戰爭初期,我軍使用陣地戰要殲滅敵人有生力量,要為運動戰創造戰機。一是在陣地戰的過程中如何以多次反複出擊達到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二是如何從戰役中甚至戰略要求上為運動戰創造戰機。從運動戰來說,一是在戰爭初期我軍依托陣地或不遠離陣地作戰的必要;二是即使在我軍武器裝備有很大改善的戰爭中期、後期,運動戰中的陣地攻堅因素也大大增加。善於運用陣地來打運動戰是一個新課題。過去作戰,我們把敵人吸引到野外,離開其陣地;現在我們要把敵人引誘到我軍預設的陣地。

如果我們連局部製空權也不能掌握,要打大規模的殲滅戰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1979年1月11日講話後對身邊人員的一次談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