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漢武帝的25項曆史性首創

(2007-02-11 14:03:13) 下一個

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漢武帝的25項曆史性首創


 作者:楊生民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資振古國。
  紹發華統彰九野,敢擊匈奴正六合。
  悔過曾使眾心恪,富民又啟譜新轍。
  風雨茂陵依舊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漢武帝是漢朝文景之治以後,中國曆史上出現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中國曆史上人們常常把“秦皇漢武”並稱。這是有道理的。

  漢武帝,景帝後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後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個月。武帝是位富於創新、開拓、進取的人。他在位的半個多世紀中,中國又處在充滿生機活力的改革與發展時代。漢武帝本人也是個富於創新精神的人,所以那個時期有許多創設。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後來四年一個年號。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製定、頒布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孫賀行禦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讚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裏,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讚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讚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後世科舉之製始此。

  6、漢武帝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複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曆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台、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曆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為加強對地方官吏和豪強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製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製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從此國家壟斷了鑄造錢幣的權力,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製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仆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禦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禦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石單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托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製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隻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歎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這在中國曆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

  除上述二十五項創設之外,還可列出其他在中國曆史上的若幹個第一來,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漢武帝及其事業,是中國古代曆史蘊積的產物,牽涉到了思想文化、禮樂習俗、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政治製度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的發展演變,以及中國古代各族的狀況等等。

  有感於漢武帝在振興中國方麵所成就的巨大業績和那時人民群眾所進行的驚心動魄的鬥爭,特錄今人所作《讚漢武帝》古詩一首,以紀念那個偉大的時代,並供評價漢武帝時參考: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資振古國。
  紹發華統彰九野,敢擊匈奴正六合。
  悔過曾使眾心恪,富民又啟譜新轍。
  風雨茂陵依舊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作者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