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壯哉、慘哉,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可歌可泣地篇章:八一三凇滬抗戰

(2007-02-11 14:03:04) 下一個

壯哉、慘哉,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可歌可泣地篇章:八一三凇滬抗戰


聞立欣


一、凇滬告急

20世紀30年代,中國大地上空戰雲密布、狼煙四起,我們的民族正在經受著外侮內患,九一八事變使東北三省大好河山淪落於日寇鐵蹄之下,華北事變進一步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企圖霸占全中國的野心,七七盧溝橋事變使戰爭的火焰在中國北方大地蔓延。

日寇的侵略激起了全體中國人極大的民族義憤,七七事變的第二大,且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發表了《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要求國民黨和南京國民政府立刻對進攻的日軍給予堅決抵抗,立即動員全國陸海空軍應戰,並準備應付新的可能發生的事變,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17日,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著名談話,其中說到“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上抗戰之責任”。

舉國上下對中共《通電》和政府抗戰決心表示一致擁護,全體民眾奮起反抗日寇的侵略行徑。中國曆史進入抗日戰爭時期,抗日烽火在大江南北的國土上熊熊燃燒。

此時的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東亞最具現代色彩的都市之一,有“東方巴黎”之稱。上海不僅是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還是最大的港口和軍港。控製了上海,就等於控製了中國的海上門戶、扼住了長江的咽喉,並對國民政府首都所在地南京造成直接威脅。日本帝國主義者對上海的重要價值有著清楚的認識,占領上海是其蓄謀已久的戰略目標。1936年春,中日之間的關係已十分緊張,為了應付將來可能發生的中日戰爭,國民政府將全國劃分為若幹個“國防區”。指定時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兼訓練部主任的張治中將軍為京滬警備司令兼京滬區軍事長官,專門負責上海地區的國防戰備工作。

平津失陷後蔣介石知道中日全麵開戰已不可避免,即提出“現在到最後關頭,已無和可言”。國民政府同意張治中的建議,決定一旦判明日軍即將進攻凇滬,應采取“由我先發製敵”戰略。

日方在上海的軍事準備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8月初正在台灣參加演習的海軍第3艦隊突然中止既定任務,司令長官長穀川清奉命做侵略上海的兵力布署,與此同時,駐滬日本各種軍事人員都被動員起來,投入緊張的戰前準備工作。

8月上旬,蔣介石主持召開國防會議,製訂了“舉全國力量從事持久消耗戰以爭取最後勝利”的國防方針,並確定了作戰指導原則,同時南京最高軍事當局速調各地軍隊和物資往京(寧)滬一帶,以備開戰。張治中按照軍事委員會的布署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性工作,他令一部士兵化裝為保安團進駐上海虹橋和龍華兩個飛機場,加強警戒力量,另一部分士兵則著憲兵製服開過湘江,以防不測。而就在此時,發生了日軍士兵武力挑釁的“虹橋機場事件”。

8月9日傍晚,一輛日本軍用汽車高速衝向虹橋機場,中國警衛示意其停車檢查,但駕車日軍士兵不聽勸阻,加大馬力衝過警戒線並鳴槍挑釁。中國士兵忍無可忍,奮起還擊,將車上兩名日軍擊斃。

事件發生後,上海市政當局立即與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決,但日本的目的則是利用此事件而找到發動戰爭的借口。駐滬日本海軍借此提出“中國保安隊撤出閘北、拆除軍事設施”等種種無理要求,並下令停泊在外海的大批日艦駛人黃浦江,以武力幹涉相威脅,同時急電國內要求陸軍出兵上海支援作戰。同一天,在南京的日本駐華大使館也向中國外交部施加壓力,要求中央政府出麵“公平地”了結虹橋機場一案。麵對日本方麵咄咄逼人、有意擴大事態的局麵,中國政府一邊據理力爭,說明事件的原委,一邊也密切注視著日本的動向。

8月11日,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決定設立國防最高會議,同日命令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率第87、88兩個師向上海方向預定的圍攻線開進,命蘇浙邊區司令張發奎率第57師向浦東推進,又急令第55師及獨立20旅調往上海南郊,第56師和61師進占上海北郊,炮兵第2旅山炮第3團從嘉興開到蘇州,榴彈炮第10團從南京開進蘇州,第98師從漢口調到南京,並增加了長江南岸江陰、瀏河地區的江防力量。隨後,軍事委員會再調羅卓英的第18軍、周磊的第6師、胡宗南第1軍的兩個師,還有第74師和王耀武的第51師等,向上海方向集中。

8月12日清晨,張治中部的先頭主力部隊進入上海市區,市民們一覺醒來,發現街頭路邊都是中國軍隊,一個個驚喜萬分,情緒高昂。

日本軍隊也在忙著調兵遣將,做打大仗的準備。8月11日,從日本本土駛出的一批戰船和海軍陸戰隊數千人到達上海。次日日本陸海軍達成出兵上海的協議,當夜日本內閣召開四相聯席會議,通過了陸軍向上海派兵的方針。陸軍省和參謀部共同協商決定,以第3和第11兩個師團為基幹,以陸軍大將鬆井石根為司令官,組成“上海派遣軍”,並在計劃中確定了具體登陸地點。

中日兩國在上海對峙已經到了劍拔弩張地步,一場惡戰爆發在即,此時上海的時局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二、揭開帷幕

8月13日,急不可耐的駐滬日軍率先點燃戰火,在八字橋一帶向中國士兵開槍並炮擊閘北,租界裏的日軍也趁機發動攻擊,搶奪市區戰略要地,張治中下令中國軍隊奮起反抗。舉世矚目的凇滬會戰序幕就此拉開。

8月14日,南京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其中指出“中國今日鄭重聲明,中國領土之主權,已橫受日本侵略,‘國聯盟約’、‘九國公約’、‘非戰公約’已為日本所破壞無餘,此等條約其最大目的,在維持正義與和平。中國以責所在,自應盡其能力,以維護其領土主權及維護上述各種條約之尊嚴。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付之”。《聲明書》的發表激勵了全國軍民奮起抗敵的決心。

此時的上海市區槍炮聲已響成一片。由於張治中對凇滬戰事早有設想,因此他的部隊能很快進入戰鬥狀態,短時間內就進占了持誌大學、五洲公墓、八字橋和寶山橋等戰略要點,並準備向虹口和楊樹浦的日軍發動攻擊,力爭一舉殲滅敵人。

8月14日,軍事委員會下達總攻擊令並宣布封鎖長江下遊。此時已由京滬警備司令部改編的第9集團軍,在張治中總司令的指揮下向虹口、楊樹浦的日軍據點發起攻擊。同時,蘇浙邊區部隊改編為第8集團軍,由張發奎任總司令,任務是守衛杭州灣北岸,掃蕩浦東之敵,並用炮火攻擊浦西江山碼頭的日軍陣地。

在接到總攻擊的命令後,張治中麾下的第87師、第88師兩支勁旅在炮兵掩護下,像一把鐵鉗從左右兩翼同時向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和沿線據點發起了進攻,其中87師直指日本海軍俱樂部和海軍操場,88師則在八字橋一帶與日軍展開激戰。擔任攻擊任務的中國軍隊冒著密集的炮火在槍林彈雨中衝殺,沿途街巷陷入一片戰火。日軍在堅固的工事和房屋內拚命抵抗,兩軍在街壘間對射,在道路邊展開逐屋爭奪戰,槍聲殺聲驚天動地,中國士兵在日軍頑強抵抗下異常艱難地一步步前進,官兵們心中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雪恥的心情,不怕犧牲,克服重重困難,先頭攻擊部隊終於接近了日軍的指揮中樞。在中國軍隊猛烈打擊下,日軍的外圍陣地被攻克,幸存下來的大部分土兵退入了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大樓,小部分沿著四川北路逃竄而去。

第88師264旅從愛國女校一帶發動迂回攻擊,在八字橋側麵冒著密集炮火擊潰了守在持誌大學內的日軍,旅長黃梅興一鼓作氣率隊追擊,不給日軍以喘息機會。在奮勇的中國官兵乘勝打擊下,日軍十幾個據點被連連擊破,傷亡慘重,陣地開始全線動搖。攻擊部隊如同潮水一般衝垮了日軍防線,逃跑日軍留下的槍炮軍械和陣亡者屍體狼藉一地。但就在此時,一發迫擊炮彈擊中了黃梅興,鮮血染紅了土地,旅長犧牲使部隊失去了指揮,攻擊暫時停頓下來。

與此同時,擔任左翼攻擊任務的第87師261旅在旅長沈發藻率領下,經過徹夜血戰已進展到了楊樹浦,將盤據在公大紗廠內的日軍緊緊包圍住,激烈的街市攻堅戰使每一條馬路、每一幢樓房都成了攻守雙方的生死之地。陳家行、張家巷、陳家巷等地均是261旅與日軍激戰的場所,許多陣地多次易手,兩軍傷亡都很大,但最終日軍的氣勢被壓了下去,被迫開始後撤。

8月14日這一天恰逢台風過境,風暴在上海東北部海麵上向西北方向移動,華東沿海一帶濃雲密布、陰霸四合,但年輕的中國空軍卻在這一天冒著惡劣的氣候衝上雲霄,在凇滬上空與日機擺開戰場。

上午10時,中國空軍轟炸了日軍裝卸物資的江山碼頭和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還攻擊了日本第3艦隊,使旗艦“出雲”號遭到重創。在杭州筧橋上空,第4空軍大隊在大隊長高誌航率領下與日機展開殊死較量,一舉擊落日機6架,取得了八一四空戰大捷。中國空軍碧空揚威,大大提高了士氣,鼓舞了抗戰軍民,古老的杭州城一片歡騰。後來,8月14日這一天被國民政府空軍司令部定為“空軍節”。

凇滬會戰的第一天在炮火硝煙中過去了,中國軍隊狠狠地教訓了日本侵略者,遭到重創的日軍不得不采取守勢,再也不敢貿然進攻,龜縮在上海市區內等待增援。

首日交鋒,中國方麵雖未達到迅速掃蕩敵人的預期戰略目標,但在各個戰場上都取得了戰績,特別是廣大愛國官兵們用熱血和生命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榮譽的奮勇獻身精神,令作為總司令的張治中既感動又滿意。他精神大振,準備重新調整部署,擴大戰果,於次日組織力量狠狠打擊日軍,把侵略者一舉趕到黃浦江裏去,並通電全國表達抗戰到底的決心。而就在這時,張治中卻接到了蔣介石“停止進攻行動”的命令,正在實施中的攻擊不得不停了下來。

此後的兩天,中國軍隊都是處於奉命作攻擊準備,而沒有實施全線攻擊行動。盡管如此,中國軍隊在小範圍內還是取得了局部性的戰果,五洲公墓、愛國女校等為日軍占據的地點被收複,其中戰鬥最為激烈的是第87師一部突入日軍陣地,占領了海軍俱樂部,同時包圍日本海軍駐滬司令部。但從總體戰局而言,卻是失去了兩天寶貴時間,使日軍得以調動增援部隊到凇滬戰場。

8月17日,張治中接到了對日軍再次發起全線出擊的命令。這時張治中已判定日軍在調集援兵,因此他要爭取趕在敵軍增撥到達之前攻下虹口、楊樹浦據點,把在凇滬戰場上的日軍壓製在江邊。

總攻於拂曉時分開始。在上海外圍的大場和近郊的真如車站,炮兵向虹口、楊樹浦日軍據點及停泊在黃浦江麵上的日艦實施轟擊。在市區,孫元良指揮88師在空軍配合下正在擴大虹口戰場的控製區,戰鬥向縱深發展。王敬久也指揮87師步兵向租界進攻。硝煙彌漫在上海市區上空,戰鬥在慘烈地進行著,中國士兵迎著敵人的密集火力奮力前進,前麵的士兵一批批倒下去,後麵的士兵又跟了上去,踏著戰友的遺體繼續衝鋒。戰場上傷亡人數在持續上升,中國土兵毫無畏懼,反複向日軍陣地發動輪番衝擊,終將日軍分割在防守陣地內動彈不得。

但是,正在攻勢緊鑼密鼓進行之時,8月18日突然從南京統帥部又傳來了“暫停進攻”的命令。正在火線上的張治中大惑不解,但軍人必須執行命令。被中國軍隊攻勢壓得抬不起頭的日軍絕處逢生,趁中國軍隊暫停進攻時機開始進行局部反攻,黃浦江外的日艦湧進內河向中國軍隊陣地炮擊,日軍飛機也頻頻出動,轟炸掃射中國地麵部隊。19日日軍首批援軍抵滬,先頭部隊在吳凇一帶實施登陸。

8月20日,國民政府成立大本營,編定全國戰鬥序列。劃江蘇長江以南(包括京滬)以及浙江為第3戰區,任命馮玉祥為司令長官,顧祝同為副司令長官,下轄第8集團軍,張發奎為司令,第9集團軍,張治中為司令,後又增設第15集團軍,陳誠為司令。大本營在作戰方針中提出“以鞏固首都及保衛經濟策源地之目的,迅速圍殲上海附近之敵,並破敵軍在沿江、沿海登陸之企圖”,同時從全國各地向凇滬戰場調集的援軍總數已達30萬人以上。

隨著凇滬戰場上升為戰區,停頓了近兩天的進攻又再次重新恢複了。張治中的第9集團軍被指定為“凇滬圍攻軍”,其任務是在上海市區作戰。剛從西北調來的宋希濂第36師也加入到“圍攻軍”行列,其他幾個師隨後也相繼投入中心區的戰鬥。

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是中國軍隊的三個主力王牌部隊,它們一進入凇滬戰場就如同三把鋒利的尖刀,直插日軍的防守中心據點虹口和匯山碼頭,張治中親臨前沿指揮戰鬥,他希望通過此次行動能將日軍截為兩段,然後圍而殲之。張治中心中十分明白,日軍會很快對上海實施增援,現在時間就是勝利的希望,雙方都在和時間賽跑,從種種跡象可以判明,這次攻擊很可能是日軍增援部隊到達之前的最後一次機會了。

20日的進攻開局情況不錯,中國軍隊當天就突破了楊樹浦租界日軍防線,經過一夜的戰鬥,36師衝進百老匯路。又過了一個夜晚,36師再次突破日軍陣地,並進至匯山碼頭。

據守匯山碼頭的日軍得到國內將派援軍的消息,不顧一切地展開垂死抵抗,以密集的炮火阻擊進攻部隊。36師的第一線部隊由於進展速度過快,後續部隊沒有及時跟進,形成了孤軍深入局麵,造成突擊部隊前後隔絕,失去聯絡,指揮不靈。最先衝入匯山碼頭的一個戰車連遭到日軍炮火猛烈襲擊,突入越深,傷亡越大,多部戰車雖經英勇突擊,卻最終沒能幸免,全軍覆沒,後麵的步兵則遭到了敵人從兩側房屋工事上的射擊夾攻,官兵犧牲巨大。此輪攻擊傷亡官兵多達2000餘人,中國軍隊被迫退回原陣地。就在此時,從川沙口方向傳來日軍強行登陸的消息。


三、烽火遍燃

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軍國主義者野心膨脹、頭腦發熱,他們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狂稱“三個星期打下上海’、“三個月滅亡中國”,但上海戰局的發展卻大大出乎意料。在上海的4000多日軍自13日凇滬開戰以來遭到沉重打擊,經過拚死堅守,雖保住了大部分陣地,但卻也傷亡慘重,有些據點內的日軍已陷入絕境,形勢不容樂觀。指揮抵抗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長穀川清於8月16日一天內接連兩次向國內發出急電,要求迅速增援。

海軍部接到電報後,一麵下令將時駐旅順的橫須賀鎮守府第1特別陸戰隊、吳鎮守府第1特別陸戰隊共兩個大隊1400多人,再加上佐世保海軍陸戰隊近1000人立即出發,日夜兼程開赴上海;另一麵連夜請示,要求再擴充增兵規模。

次日,由名古屋第3師團和善通奪第11師團組成的“上海派遣軍’40000餘人,在鬆井石根率領下乘船從日本出發撲向上海。8月23日,這支部隊在夜幕掩護下悄然駛進長江,與長穀川清的海軍第3艦隊匯合,在位於長江南岸張華濱、獅子林和川沙口外江麵上準備實施登陸行動。淩晨3時,鬆井石根下達登陸命令,攻擊開始。

頃刻間,停泊在江麵上的數十艘日艦同時向江岸上中國守軍陣地轟擊,千萬發炮彈鋪天蓋地飛來,雨點般傾瀉在守軍的頭上,日軍飛機在江岸上空向縱深方向實施攻擊,企圖用狂轟濫炸阻止中國軍隊增援,長江沿岸烈焰衝天。

按鬆井石根的計劃,第3師團應在登陸後迅速搶占吳凇、寶山等地,然後沿上海東部向南挺進,直撲閘北;第11師團則在獅子林、川沙口強行登陸後,經羅店向西挺進嘉定,再向南折攻南翔,目標是摧毀中國軍隊前線指揮機構,切斷京滬鐵路,最終形成對在凇滬地區作戰中國部隊的夾擊之勢。

中國作戰指揮機構對日本軍隊增援意圖有所察覺,當鬆井石根的“上海派遣軍”於8月22日在上海附近的馬鞍群島集結時,南京統帥部就立刻緊急組建第15集團軍,由時任第3戰區前敵總指揮的陳誠任總司令,負責蘊藻浜以北吳然口至瀏河口江岸的防禦任務。日軍登陸後,陳誠命第15集團軍的主力第18軍在軍長羅卓英率領下火速趕往江岸地區,阻擊進犯之敵。

日軍從獅子林和川沙口登陸後,向寶山、月浦和羅店方向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當時與日軍登陸部隊首先接觸的隻有中國守軍第86師的一個連。盡管中國江防部隊兵力極少,但日軍在登陸時還是遭到了異常猛烈的頑強抵抗,岸上炮兵不斷向江麵上的日艦發射炮彈,為數不多的飛機也加入了戰鬥。中國軍人麵對兵力和裝備都優於自己的敵人毫不畏懼,他們懷著打退侵略者,保衛民族神聖領土的信念英勇戰鬥。土兵們將手榴彈一排排集中投出,一點點地往前轟,將日軍登陸部隊逐漸逼回江岸。戰鬥最初兩天,日軍就在江岸登陸點一帶損失了幾百人,其中包括海軍軍令部總長的兒子伏見廣吉。日軍一艘運兵艦也在守軍的炮火中沉沒,1200多名日軍葬身江心。中國軍隊作戰之英勇、抵抗之頑強,完全超出了鬆井石根的意料,也改變了他對中國軍隊以往的認識。由於“上海派遣軍”在登陸作戰開始不很順利,預先製定的作戰計劃無法準確實施,鬆井石根向東京發去電報,請求繼續增援。

張治中在得知日軍登陸消息後,一麵派出兵力快速馳援江岸防區,一麵與南京最高統帥機關緊急商定部署,派出第11師前往羅店地區與日軍展開江岸爭奪戰,同時從正麵戰場上抽出部隊作為預備隊,但這時卻又傳來了張華浜和蘊藻浜同時有大批日軍登陸的情報。

此時,“上海派遣軍”突破了江防,向吳凇、寶山、羅店和凇河一線發動進攻,中國軍隊麵臨兩線作戰的困難境地。根據戰場的突變情況,張治中下令市區向敵軍占據據點的進攻暫停,各部隊固守陣地、提高警戒,從戰線上急調作戰部隊馳援張華浜和吳凇,又令第98師夏楚中師長率部火速趕往寶山、劉行、楊行和羅店一線,阻擊日軍。他將市區作戰部隊任務進行重新劃分後,由87師師長王敬久代任凇滬前敵總指揮,自己則前往江岸前線,在炮火硝煙的陣地上來回穿梭,指揮反擊。

在江岸方麵,夏楚中正率第98師和11師在炮火中急速推進,擊潰了進犯到羅店的日軍先頭部隊,到當日傍晚,已基本上肅清了羅店之敵。隨後夏楚中令11師向川沙口之敵進攻,第98師向獅子林方向發起攻勢,第88師一個團進至蘊藻浜南岸設立防線。

這樣,北麵的局勢暫時得到了緩和,而此時的上海市內卻是另一番景象,經過暫短的寂靜後槍炮聲又響徹大街小巷。右翼軍孫元良部於北站至沙涇港之間原陣地圍攻虹口日軍;中央軍宋希廉部於沙涇港東岸、唐山路、華德路、引翔港鎮北端至虹口一線圍攻楊樹浦之敵;左翼軍在王敬久指揮下固守吳凇並圍攻張華浜方麵之日軍。

第9集團軍按調整後的布置對日軍發起了新的一輪強攻,但是由於兵力分散,攻勢減弱了,而日軍方麵因有了援兵登陸的鼓勵,守得卻更加頑固了。交戰雙方逐漸呈現出膠著狀態,戰火已在江南大地上到處燃燒。


四、浴血羅店

自日軍登陸與中國軍隊展開江岸爭奪戰開始直到9月上旬,凇滬戰場的中心是在羅店及其周圍地區,雙方圍繞著羅店一帶展開血戰,這也是淤滬會戰期間中國軍隊由進攻轉為防禦,和日軍由防禦轉入進攻的重要階段。

羅店是個位於上海西北郊外的普通小鎮,人口不過數千,但居凇滬戰場各戰略要地的中間,位置十分重要,它的得失將直接關係到整個戰役的結局。中國軍隊如能堅守住羅店,就能有效地遏製日軍登陸後向縱深的推進;但若羅店失守,日軍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南下南翔,西進嘉定,進而向東直逼上海,以致切斷南京和上海之間的鐵路、公路交通,把中國軍隊置於分割包圍之中。這樣,羅店自然成了中日兩軍的必爭之地,雙方都不惜重兵投入反複爭奪,造成拉鋸之勢,為了這個名不見經傳之小鎮付出了難以想象的高昂代價。

由多田駿率領的日軍第11師團從登陸點一踏上中國的土地便直撲羅店,戰略意圖顯然是欲盡快對中國軍隊形成包圍,迫使其後退或不戰自敗,這也是鬆井石根“把戰場從上海市區引向市外”的如意盤算。

第11師團進展十分迅速,先頭部隊很快就進占了羅店。但還沒等日軍立穩腳跟,便迎頭遭到了由彭善率領的第15集團軍18軍11師的痛擊,羅店旋即被收複。多田駿在首輪進攻中被擊潰後並不甘心,又馬上組織新一輪攻勢,鬆井石根也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羅店,並且調集了飛機、坦克和炮兵給予支援。

在第11師奉命緊急前往羅店禦敵出征前,羅卓英就傳達了陳誠“絕不能讓日本鬼子前進羅店一步”的命令,師長彭善則對全體官兵說:“日軍是11師,我軍也是11師,今天咱們就在羅店拚個你死我活吧!”

羅店之戰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血腥氣息,戰場氣氛異常慘烈。彭善率部抱定用鮮血換取羅店的決心,麵對武器兵力都占優勢的凶惡敵人毫不退卻,冒著日軍飛機輪番轟炸和江岸上的猛烈炮火,在血肉飛濺、槍彈橫飛的戰場上呐喊衝殺。25日拂曉,日軍逼近了羅店至嘉定的公路沿線,中國守軍官兵們越出戰壕、衝向敵群,與日軍在公路兩側的田野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肉搏戰。

羅店昔日的寧靜平和此時已一去不複返了。這個數平方公裏的江南小鎮,大地幾乎被翻了個底朝天,雙方以慘重的代價在羅店以北對峙,用鮮血和生命換取每一寸土地。陣亡者的屍體橫遍原野、層層疊疊,每小時都有數以千計的士兵倒在戰線上。

南京大本營非常重視羅店戰勢的發展。25日下午,蔣介石親臨南翔前線指揮部視察,並召集第3戰區總司令馮玉祥、副總司令顧祝同及各集團軍師以上將領討論戰局,最後蔣介石指示陳誠:羅店非常重要,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羅店,把日軍趕到江裏去!

但是戰場的情況卻並不樂觀,日軍已在多處登陸,憑借飛機大炮的支援,在裝甲車和坦克的掩護下像螞蟻一樣向中國軍隊陣地猛撲。對日,第15集團軍在陳誠指揮下重新組織兵力,從月浦、新鎮、蒲家廟發起全線反攻,但兩軍爭奪的重心仍在羅店一帶。

中國軍隊雖在反攻初期阻止了日軍前進,但因兵力有限,裝備不足,沒有能有效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戰果,而日軍卻不斷有增援部隊投入戰場,終於以強大攻勢在守軍幾處比較薄弱環節率先突破。27日夜間,部分日軍衝入羅店鎮,並不斷鞏固和擴大突人據點,向守軍陣地發射燃燒彈,羅店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夜空變成了紅色,中國士兵們在熊熊烈火中與日軍進行著殘酷的巷戰,一街一巷、一房一屋反複爭奪,羅店的土地也浸透了鮮血,整個戰場猶如是一架在不斷吞食著生命的“絞肉機”。

由於敵我力量懸殊過大,中國守軍漸漸不支,迫不得已放棄陣地,羅店再次陷入敵人手中。第15集團軍力圖奪回羅店,連續組織了幾次反攻,終因部隊苦戰旬餘、傷亡慘重,戰鬥減員過半,反攻沒能奏效。8月28日羅店終於失守。


五、血染江岸

就在羅店戰事正酣之際,吳凇和寶山城也是烽火連天、硝煙彌漫。

吳凇,與位於黃浦江和長江交匯處東岸的蘊藻浜、張華浜呈三角狀,地形險要,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日軍增援部隊於8月23日侵犯到吳凇口外後,便組織了強大攻擊力量進攻吳凇鎮,用猛烈的炮火轟擊,並以飛機助戰掩護陸軍實施登陸。在一陣令人天族地轉的炮火打擊後小部分日軍先頭部隊乘機竄上了江岸。守衛吳凇的保安總團士兵們沉著應戰,采取誘敵深入、集中殲滅的戰術,等敵人靠近時,輕重武器同時發射,構成密集火力網,並采用兩翼包抄攻擊方法打擊日軍。第一批上岸的敵人在守軍機智勇猛阻擊下被擊斃了大部分,其餘的則在夜色中東奔西逃。連續幾輪的激戰,日軍傷亡無數,血流成河,始終沒有踏上吳凇鎮。

鬆井石根調整兵力,進攻規模一次比一次大,8月24日淩晨,十幾艘日艦在炮火掩護下駛近江岸,幾個小時的炮轟使吳凇鎮烈焰衝天焦土一片。中國守軍在彌漫的硝煙和濃烈的火焰中始終堅守陣地,保安總團把登陸日軍先頭部隊消滅了一大批,後麵的則不敢再向前推進,狼狽逃散,這樣往複了六七次之多,血戰十幾個小時,在中國軍隊全線奮力打擊下,日軍又損失了數百人,吳凇仍在保安總團的手中。經過大半天的激戰,保安總團的士兵們雖打得勇敢,可傷亡也已超過一半,連預備隊也用完了。此時作戰雙方進入了對峙狀態,每日早晚,日軍都以飛機和兵艦重炮轟擊中國守軍陣地,而陸戰隊則在炮火掩護下偷渡,但每次都被守軍擊退。到8月28日,整個戰場突然沉寂了下來,雙方都在集結隊伍,製訂新的作戰方案,準備進行一場更大規模、更殘酷的搏殺。

8月31日拂曉後,日軍以30餘架飛機轟炸中國軍隊陣地,配合第3師團第68聯隊在吳凇強行登陸,另有一部日軍則在市輪渡碼頭同時向岸上發起衝擊。在多次打擊後,中國軍隊仍巍然屹立在吳凇陣地上。鬆井石根氣得發瘋,他下令不惜代價要攻陷吳凇,調集所有的火力,集中轟擊守軍工事。

吳凇大地在猛烈的炮火中顫抖,烈焰硝煙直衝蒼穹,守軍的工事被摧毀了大半,失去了隱蔽的官兵盡管傷亡極大,仍在焦土和瓦礫中與侵略者進行著生死拚殺,毫不退縮,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日本侵略軍為攻下吳凇而不斷在增加兵力,而中國守軍由於敵軍的多路登陸行動而造成兵力分散,無法得到有效增援,彈藥也供應不足。守衛吳凇鎮側翼的第61師一個團在日軍強大火力轟擊下傷亡殆盡,餘下的官兵支持不住,被迫含恨撤出陣地,吳凇鎮棄守了。吳油凇台此時雖還仍在上海保安總團手中控製著,但已頻頻告緊。

張治中把在劉行與日軍激戰的一支部隊緊急調往吳凇戰場,但該師在前往吳凇途中與日軍在楊行以北遭遇,發生激戰而耽誤了寶貴的時間,增援行動受挫。與此同時,千餘名日軍步兵正在圍攻炮台,中國守軍官兵與日軍展開激烈殘酷的白刃戰,持續4個小時之久,最後全部壯烈犧牲。

9月2日和3日,日軍在海陸炮火支援和掩護下,繼續圍攻炮台,中國軍隊在槍林彈雨中頑強抵抗,日軍的衝鋒屢次受挫,雙方又陷入了僵持不下的狀態。

鬆井石根見從正麵進攻不能得手,便把主力部隊移到江邊,而由海軍用炮火攻擊中國軍隊側翼。由於中國軍隊傷亡過重,漸漸不敵日軍的猛烈炮火,被迫撤出了陣地,隨後日軍故技重演,大批飛機和數艘兵艦協同坦克、步兵一起向炮台發動進攻。守衛吳凇炮台的中國土兵血肉之軀難以阻擋現代火器的攻擊,外圍防線首先被攻破。隨後,在炮台內堅守多日的百餘名保安總團官兵,在打退多次日軍衝鋒後壯烈殉國,為中華民族流盡了最後一滴血,長眠在古老的吳凇炮台之下。

吳凇炮台告失,隨後吳凇鎮也在9月6日陷落。鬆井石根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寶山城了。

坐落於東海之濱的寶山城地形呈突出狀,扼長江咽喉。在凇滬會戰中,中日兩軍為堅守和奪取寶山,進行了空前殘酷的殊死搏鬥。

到8月下旬,一直擔任寶山縣城守衛任務的第6師與日軍在城內外經過多日衝殺、浴血阻擊,已經是傷亡累累,戰鬥減員超過了可以承受的限度,寶山城形勢緊張。第98師師長夏楚中命令583團3營馳援寶山。3營接到命令後在營長姚子青率領下迅速進駐寶山城,並爭分奪秒地在城裏構築了堅固的防空掩體和城防工事,全體官兵進入陣地,刀出鞘、彈上膛,嚴陣以待,準備隨時痛擊來犯日軍。

9月1日,日軍以寶山城為中心目標實施全線進攻,次日推進到了寶山和張華浜車站,停泊在吳凇口外的日本軍艦也不斷用重炮轟擊寶山城,日機在寶山上空低空飛行,掃射投彈,數百枚炸彈落入城中,刹時間寶山城內民房燃燒,火光衝天、煙雲蔽日。

姚子青在戰壕中指揮作戰,麵對敵人飛機大炮的輪翻攻擊,沉著冷靜,章法不亂,全營官兵也下定決心,誓死守住寶山,他們以強大的火力,不讓日軍靠近陣地一步,多次打退日軍的瘋狂進攻,並且還抓住時機,以一支小部隊出擊到金家宅迎擊從獅子林方向來犯的日軍,使日軍夾擊寶山的陰謀一時不能得逞。

鬆井石根見迅速攻取寶山的計劃受挫,不禁惱羞成怒,責令前線指揮官無論如何要限期奪下寶山。9月3日天剛亮,日軍發動新一輪進攻行動,在對城外圍中國守軍陣地進行了幾個小時強大炮火覆蓋後,步兵開始衝鋒。姚子青率部在濃煙彌漫的陣地上與日軍展開殊死拚殺、頑強阻擊,寶山籠罩在一片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之中。午後,一小股日軍在沙龍口登陸成功,偷襲中國守軍的側翼防線,寶山城外的中國守軍被迫後撤。

9月5日,日軍再次傾全力進犯寶山縣城,並從中國守軍陣地的側翼迂回成功。中國守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毫不退縮、寸步不讓,在多處陣地上與日軍展開短兵相接的白刃戰。中午過後,日軍增援部隊陸續趕到,為避免被圍殲,外線守軍從城外退到泅塘河防線。此時,正在城中與敵人苦戰的姚子青和他的3營則陷入了日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當晚,師部派通信兵穿越封鎖線進人寶山城傳達命令,要3營死守寶山,等待援軍。姚子青代表全營表示:誓死守衛寶山城,與敵人決一死戰。當天夜間,姚子青又向師部發電:“職營官兵均抱與敵偕亡之決心”,“一息尚存,奮鬥到底!”

9月6日清晨,日軍調重兵圍攻寶山,他們先用大炮猛轟城垣,然後步兵在坦克和飛機掩護下從倒塌缺口向城內推進。在四麵受敵的寶山城內,姚子青一麵率眾與日軍血戰,一麵指揮部隊用磚石填補城牆缺口,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進攻,使敵人也遭到了重大的傷亡。但3營畢竟人少力孤,缺口越來越多,日軍從城東、南、北三麵紛紛擁入城內。 9月7日,日軍一個旅團登陸增援,在坦克配合下攻擊寶山城東北角。下午1時,城垣再次被日軍用重炮轟擊出幾處大的缺口,敵人乘機衝入,姚子青將部隊從城牆上撤下來,與敵人在內城展開激烈巷戰。不久,中國守軍傷亡過半。姚子青為鼓舞士氣振臂高呼:“國家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我們今日為國家戰死,方足以謝國人,留名後世!”隨後他率全體官兵組成一個圓形防線,奮力與從四麵八方撲上來的敵人拚死搏殺,但終因勢單力薄,3營逐漸被壓縮在一個非常狹小的防禦範圍內。

午後3時許,從寶山城中仍不斷傳出響成一片的機關槍射擊聲和手榴彈爆炸聲,姚子青率部還在與日軍頑強格鬥著。但是孤立無援的3營終於未能阻止住占優勢敵軍的打擊,城中工事逐漸被日軍全部占領。城外日軍由坦克開路,勢不可擋地如潮水般湧進城內。

此時姚子青看到已堅守無望,想率殘部殺出一條血路突圍。他口中高喊“報效國家”,與數十名士兵從寶山城東門發起反衝鋒,但在接近城門時姚子青中彈倒地,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三營其餘官兵戰鬥到最後一刻,全部壯烈犧牲。

3營官兵們喋血寶山城,為捍衛祖國神聖領土而奉獻生命,體現了中國軍人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各界群眾召開的“紀念孫總理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敵陣亡烈士大會”上,毛澤東高度讚揚姚子青等陣亡將士是全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範”。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會也於寶山城陷落後通電全國:“寶山之戰,姚子青全營與孤城並命,誌氣之壯,死事之烈,尤足以動天地而泣鬼神。”


六、寸土必爭

自從8月底羅店失守後,中國統帥機構一直試圖將其奪回來,以羅店為中心,攻守兩軍在長江岸邊這塊衝積平原上展開了殊死殘酷的爭奪戰。

蔣介石給第15集團軍司令陳誠下了死命令,再次組織反攻收複羅店,並同時在獅子林、川沙口和張華浜發動攻勢,把敵人壓回到江邊去。隨後又直接給在羅店前線指揮作戰的羅卓英連發兩封急電,命羅卓英限期奪回羅店,要求將士們“有進無退、有我無敵、不成功便成仁……”

在陳誠、羅卓英指揮下,中國軍隊開始了收複羅店戰鬥。第15集團軍重兵雲集,第18軍一馬當先,向日軍陣地發起衝鋒。羅卓英親臨前沿指揮,官兵們下定了決心與羅店共存亡。

日軍武器裝備先進,火力占優勢,中國軍隊在衝鋒中整連整營地倒下,但戰士們沒有一個後退的,他們心中抱定把侵略者從羅店趕出去,從國土上趕出去的決心,前仆後繼,踏著戰友的鮮血殺向日寇。15集團軍在友軍配合下,頑強進攻,拚死衝擊,整日血戰,殲敵無數,到6日夜間,已基本上將外圍日軍掃清,其餘日軍退入內線陣地死守。羅卓英命11師和67師從羅店南部、14師從北麵,在第98師的配合下發動進攻,準備圍殲羅店之敵。

當中國軍隊部署就緒時天色已明,日軍增援的飛機趕到,對進攻部隊掃射轟炸,地麵日軍盤踞在堅固工事內以優勢火力死守,中國軍隊被壓製在陣地上,攻擊時間被拖後了。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卻傳來寶山失陷的消息,日軍已打通了吳凇與月浦及獅子林一線的交通,正沿寶山至羅店公路進犯。

戰場情況千變萬化,令人難以預料,羅卓英不得不重新調整部署,停止對羅店的圍攻。此後日軍增援不斷,中國軍隊一麵回師阻擊日軍陸海空聯合進犯,一麵固守陣地。雙方都在對峙中尋找殲敵機會,攻擊和反攻擊日複一日,時刻不停。

隨著日軍增援不斷,中國軍隊逐漸失去了優勢,戰場形勢也一天天惡化。9月12日,第15集團軍各部奉命從羅店戰場上撤出。羅店一線徹底失守了。

從9月中旬開始,凇滬會戰進入了敵我相峙階段,戰事異常激烈,雙方在羅店、劉行、蘊藻浜、大場及蘇州河沿岸激戰。中日兩軍於一村一浜、一城一地展開反複爭奪,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國軍隊許多戰場指揮官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士兵們不畏犧牲、英勇殺敵。

9月21日,南京統帥部對第三戰區調整部署,劃為右翼、中央、左翼3個作戰軍,分別由張發奎、朱紹良和陳誠任總司令。

中國政府在上海的抗戰決心,打破了日本侵略者“速戰速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和野心,不得不從華北抽調兵力增援上海日軍。日本政府為了給上海派遣軍鼓氣,再次追加了侵華軍費,同時任命鬆井石根為“上海陸軍最高指揮官’,軍部又從國內抽調了部隊前往上海,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總攻行動。在此之前,軍部已從台灣調大批軍隊人上海,以求先穩住凇滬戰局。

鬆井石根在攻占羅店後,其下一個目標企圖則是進攻嘉定和南翔,從側翼給中國軍隊造成包圍之勢。但他的這一計劃在中國軍隊的頑強反攻下幾乎破了產。在接到東京最高統帥部電台,稱已派重滕支隊和第9、第13和第101師團支援上海日軍的消息後,鬆井又看到了一線希望,立即重新布署,以重滕支隊協同第1師團繼續對中國守軍保持壓力,而第3師團,第11師團則與到達的第101師團集中進攻大場至南翔一線,進而直逼閘北。

9月14日,鬆井石根指揮日軍以寶山為基地向羅店方向發起強攻,戰況空前激烈。陳誠指揮第15集團軍給日軍以迎頭痛擊,終於暫時阻住了日軍攻勢,到9月23日,中日雙方軍隊一直處於反複拚殺、反複爭奪狀態之中,陣地一次次得而複失、失而複得,步兵們的衝鋒與反衝鋒一刻也沒有停頓過,殘酷血腥的肉搏戰在戰場上隨處可見。但隨著日軍援兵的陸續投入戰場,中國軍隊逐漸陷入了多麵作戰的被動局麵。

9月27日,日軍以兩個師團兵力發起全線進攻。在炮火掩護下以坦克車為先導的大批步兵,從羅店與劉行之間實施突破。日軍的大炮整日狂吼,空軍低空助戰策應步兵向中國守軍主陣地發動衝擊。日軍總攻開始後,從瀏河、羅店、劉行、大場、江灣直到閘北八字橋一線,中國軍隊到處都遭到日軍密集的炮火攻擊。官兵們麵對著如同蝗蟲般的日軍堅守在陣地上,在硝煙和烈火中頑強戰鬥,攻守雙方展開拉鋸戰,陣地上的泥土都被烤熱了,工事在炮火中被夷為平地,守軍在焦土瓦礫上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鐵血相拚。往往是日軍在烈日當空的白晝憑借兵力和武器的優勢奪取陣地,而中國軍隊在淒冷的夜幕中憑著機智和勇敢再將陣地奪回,雙方就這樣反複地衝殺著爭奪著。

南京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三令五申地指示要恢複對羅店一線的控製權,但雙方在裝備和兵力上的差距太懸殊了。日軍為在羅店一線占據主動,一次次地增援,9月下旬,第4次增援的約4萬名日軍已陸續到達上海。

持續不斷的衝鋒和反衝鋒,使15集團軍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和彈藥,而日軍卻仗著不斷增援有生力量而保持著銳氣,中國守軍這時的人員傷亡已過半數,有的部隊隻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員。

9月30日拂曉,日軍突破了石橋、陸橋和嚴宅等處陣地,在陸橋守衛的67師一個連拚死阻擊,試圖將敵人頂回去,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血肉搏鬥,最後除兩人生還外其餘全體壯烈殉國。

而在羅店方麵,攻守兩軍此時此刻正在激烈爭奪東林寺,這裏是中國守軍整個防禦陣地的突出部。戰鬥進行得激烈殘酷,古老的廟宇林木在侵略者的炮火中被蕩為一片廢墟,守軍苦戰多時大部分血灑陣地,幸存官兵含恨退守。

到9月底10月初,凇滬會戰中國守軍的第一線陣地已基本上都告失守,作戰部隊陷入被動境地。左翼軍各部不得不撤往蘊藻浜南岸既定的二線陣地。


七、絕境求生

蘊藻浜是上海市僅次於黃浦江和蘇州河的第三大河,與京滬鐵路和凇滬鐵路共同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此外滬太公路也與其相交,形成上海北郊的水陸交通要道。而蘊藻浜的背後就是大場,若日軍突破了大場防線,則可以輕而易舉地西取南翔、南下蘇州河。

10月2日,日軍第9師團和新增援而到的第13師團向蘊藻浜地區發動猛攻。戰鬥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激戰4天4夜,戰場上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焦土一片。6日,日軍以重兵從正麵強渡蘊藻浜,先頭部隊迅速構築起一條約1公裏寬的橋頭堡,後續部隊蜂擁而至,二線陣地很快也失陷,大場直接暴露在侵略者的麵前,日軍此時在加緊集結部隊,準備進攻大場。

地處戰略要衝的大場的守與失直接關係著整個戰事的最終結局。大場是一個很小的地方,還不及羅店的十分之一,但在1937年10月,大場對於凇滬會戰的雙方而言則是至關重要。開戰以來,南京大本營從全國調集到凇滬前線的部隊大多在大場集結,然後再開赴各前沿陣地。大場就如同一個圓心,輻射到凇滬戰場的每一個據點。

蘊藻浜戰場形勢惡化後,擔任大場一線守衛任務的中央作戰軍的處境也日益險惡,苦戰竟日,傷亡慘重。南京大本營也已認識到凇滬戰勢的危急。進入10月份以來,中國政府的精銳部隊已有百分之九十投入到了凇滬會戰之中,而作戰部隊的官兵傷亡十分慘重,整營整連陣亡已不是罕見之事,每日經由兵站送往後方的傷員常在萬人以上。日軍也遭到了慘重的損失,前期投入凇滬戰場師團的傷亡人數已占大半。攻守雙方都在增兵備戰,尋找戰場上每一個可利用的機會,準備進行一場你死我活、魚死網破的拚殺。

日軍統帥部10月20日決定,再以3個師團加1個旅團的兵力組成第10軍開赴上海,其任務是在杭州灣北岸登陸,切斷中國軍隊退路,實施分割包圍的戰略。

中國軍隊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和部署,從西南開來的援軍陸續抵滬,總兵力達70萬餘人。為配合九國公約國國際會議的召開,引起國際輿論的同情與支持,中國統帥部決定從10月21日開始實行全線反攻。

南京大本營將反攻的重點選在了蘊藻浜,蘊藻浜反攻成敗將直接關係到中國軍隊在凇滬戰場上的幾十萬官兵的生死存亡。據戰場情況分析,日軍因遠途跋涉,且連日猛攻而彈藥體力消耗過大,大本營試圖抓住這一有利戰機,乘日軍疲憊和進展延緩的時候,集中兵力向蘊藻浜南岸的敵人發動猛烈攻擊,力爭把敵人壓製和消滅在江邊。

這是一次求生和求勝的拚搏,也是凇滬戰場上中國軍隊的最後一次戰機。蔣介石批準了在蘊藻浜實施反攻的計劃,21日,全線反攻開始。但是,日軍也看到了奪取蘊藻浜控製權的重要性,他們加緊在蘊藻浜發動攻勢的布署。而10月21日這一天,恰巧也是日軍計劃發動攻擊的日子。

幾乎是與中國軍隊在蘊藻浜發動反擊的同時,日軍也發布了進攻命令,且在時間上還提前於中國軍隊。雙方於當日在前沿陣地上展開了空前規模的激戰。在實戰中,中國軍隊的裝備相形見絀,雖竭盡全力,付出沉重代價,作戰卻沒有取得理想進展,與戰略反攻的預期目標相差甚遠。

10月24日,日軍開始調集主力部隊,向大場地區發動猛攻。中國軍隊在守衛大場戰鬥中,發揚軍人誓死為國的精神,麵對數倍於己且裝備精良的敵軍毫不示弱,他們鬥誌昂揚、衝鋒陷陣、白刃搏殺,斃敵千餘人。指揮部也不惜動用血本,連續組織幾路大軍阻止日軍,官兵傷亡達三分之二,中級指揮官的陣亡數也已達到一半以上,但整個戰局卻沒有發生決定性的改觀,大場仍在險境之中。

25日,日軍以3個師團兵力猛攻大場,閘北和江灣一線完全處於日軍炮火攻擊之下。日軍用強大火力攻擊正麵的18師陣地,18師雖頑強苦戰,但終因陣地大部被毀,兵力傷亡殆盡,已無法繼續堅守防線。師長朱耀華眼見江山被敵寇踐踏,在悲憤絕望之下拔槍自殺,壯烈殉國。

10月26日拂曉,中國軍隊開始後撤,隨後日軍攻陷了大場,滬寧鐵路被切斷,使中央作戰軍處於四麵受敵的境地。

從9月末到10月所進行的蘊藻浜戰鬥,是整個凇滬會戰中的最高潮,其熾烈和殘酷程度都達到了極點。中國軍隊將蘊藻浜的反攻戰看成是有可能緩和或扭轉凇滬會戰戰局的最後機會,全體參戰官兵雖裝備和人員都不及敵人,但士氣旺盛,他們抱著“一寸江河一寸血,一寸國土一寸金”的信念,在日軍猛烈炮火攻擊之下毫無懼色,堅守陣地,死戰不退。士兵們將戰死者的屍體層次壘起,築起“人體陣地”阻擊著敵人,常常是一個連、一個營最後隻有幾人幸存下來,但即使是隻有一名士兵還活著,就仍死守在陣地上,頑強地堅持著,不讓敵人通過。這是一場繼羅店爭奪戰之後的又一場激烈程度罕見的、傷亡異常慘重的惡戰。

大場失陷對中國守軍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日軍開始乘機南下推進到蘇州河北岸,日本飛機在上海市區上空低空飛行,瘋狂地掃射轟炸閘北地區,閘北淪入一片火海之中。

此時,在蘊藻浜反攻中擔任主力的中央作戰軍已陷入四麵被困境地,退路有隨時被切斷的可能,如不及時迅速撤出,這幾十萬官兵就麵臨著被合圍的命運。在這樣的情形下,中央作戰軍從10月26日起,主動放棄了從北站到江灣之間的陣地,除留下第88師謝晉元團固守四行倉庫和北站外,其餘人馬向滬西方向轉移,沿蘇州河南岸經江橋鎮至南翔,與在那裏的左翼作戰軍匯合,構築工事,設立防線,以圖再阻止日軍前進。


八、八百壯士

大場失陷後,日軍蜂擁南下,中國守軍在閘北的陣地側背同時受敵,處境艱難。蔣介石此時仍寄希望於通過“國際調停”來緩解目前的局麵,他知道布魯塞爾會議將於11月初召開,按會議議程將討論“製止日軍在上海侵略行動”的問題。蔣介石此時的想法是要在布魯塞爾會議召開時有一支中國軍隊留守在上海。以此向國際社會表明閘北仍在中國軍隊堅守中,日軍並沒有完全占領上海,希望以此引起英美各國對上海局勢的同情與重視。因此,為達到上述政治目標,必須要在閘北留守一支精銳部隊作為象征。第3戰區司令部決定將第88師524團的一部留下,再配屬必要的特種部隊,由團副謝晉元率領,堅守地點則選在了緊依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

這是一座堅固建築物,原為大陸、金城、鹽業和中南四家銀行共同投資興建的儲備倉庫,故稱“四行倉庫”。它的東邊是公共租界,南臨蘇州河,隔河相望的也是公共租界地段,西麵和北麵則是未被外國人租借去的中國地界,而四周則是一片低矮的民居平房。

10月27日淩晨,謝晉元率部進入四行倉庫,此時中國守軍主力已經在夜色中退盡,蘇州河以北逐漸為日軍所占,謝晉元的部隊就像是一支“孤軍’,堅守著一座“孤島”。

謝晉元對全體士兵進行了戰前動員,他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中國人,要有中華民族的誌氣。現在四麵都被日軍包圍了,這個倉庫就是我們的根據地,同時也可能成為我們的墳墓,但隻要還有一個人在,這片土地就是我們中國的!”他的話極大鼓舞了士氣,官兵們知道,最高統帥部在看著他們,全上海人民在看著他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也都在看著他們。在謝晉元的帶領下,大家抓緊時間搶修防禦工事,加固陣地,布置兵力,調校火力配備,士兵們枕戈待旦,作好了應付敵人進攻的一切準備工作。在搶修工事時,有一位歐美記者從窗外詢問中國守軍有多少人,謝晉元隨口答道:“我們有800人!”“八百壯士”的英名就此傳開來去了。

天明後,日軍發覺中國守軍已經退出上海市區,便小心翼翼地向前推進,接近四行倉庫時,遭到了謝晉元部的迎頭痛擊,當場就有幾十名日軍士兵倒地斃命,其餘日軍迅速後退,因不明守軍情況,一直沒有再進攻。數小時後,日軍組織兵力開始對四行倉庫發起大規模攻擊。因四行倉庫緊靠租界,日軍也怕引起國際爭端,不敢輕易使用重武器,隻有靠步兵衝鋒。“八百壯士”同仇敵愾,英勇還擊,粉碎了日軍的輪番進攻。

“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消息轟動全市,極大地鼓舞了上海人民,他們群情激奮,成千上萬的人在蘇州河南岸隔水觀戰,默默地向壯士致敬,每當日軍被擊退時,人們就發出由衷的歡呼聲。

中國守軍在四行倉庫的英勇行為使日軍指揮官大感意外,也激怒了日軍統帥部,下令要盡快攻取四行倉庫。日軍集中火力猛攻,並采取了白天強攻與夜間偷襲結合的戰術,但在守軍的機智英勇還擊下都以失敗而告終。日軍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他們改變了戰術,用高音喇叭反複向堅守在倉庫中的中國官兵喊話,要他們繳槍投降,但每次都是在一陣密集的槍聲過後,高音喇叭再也發不出聲音了。日軍耍出新花招,他們在倉庫北麵放火燒房,濃煙烈火直朝著中國守軍滾滾撲來,借著濃煙日軍發動進攻。謝晉元臨危不亂,他組織人力用倉庫內的消防設備將大火撲滅,日軍的進攻沒有取得任何成效,反而損失了不少士兵,不得不停止行動。

28日晨日軍又恢複了瘋狂的正麵攻擊。此時在四行倉庫周圍乃至在整個閘北地區,除了租界內的英國“米”字旗,就是日本“太陽旗”。正在蘇州河邊觀戰的一名中國小姑娘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她立刻產生一個願望:要讓中國的國旗飄揚在四行倉庫樓頂上,向侵略者表明這裏是中國神聖的土地,中國人民是永遠不可戰勝的!當晚,她把一麵臨時製作的巨大中國國旗緊緊地裹在身上,外麵套上童子軍製服,巧妙地穿過日軍的重重包圍,在夜色的掩護下冒著生命危險渡過蘇州河,把一麵寄托著中華民族希望與囑托的國旗交到了謝晉元手中。

次日,當太陽升起時刻,一麵中國的旗幟在金色陽光中於四行倉庫樓頂上高高升起,迎風招展,士兵們在晨風中莊嚴宣誓:“閘北的領土和主權永遠是屬於中國的!我們要與國旗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

上海人民看到了在四行倉庫上飄揚的鮮豔旗幟,他們無不備受鼓舞、情緒激動,這麵旗幟是上海抗日軍民不屈不撓精神的神聖象征。

日軍指揮官也看到四行倉庫頂上的中國國旗,他惱羞成怒,組織火力猛烈向樓頂射擊,開始了又一次的攻擊,但旗幟仍在槍林彈雨中高高飄揚。

謝晉元率“八百壯士”孤守四行倉庫的消息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受到全國愛國抗日軍民的積極支持和高度敬仰;“八百壯士”愛國壯舉也受到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讚揚,英美許多報刊都及時報道了守軍的情況。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英軍駐滬總司令的史摩萊特少將不無感慨地說:“我們都是經曆過歐戰的軍人,但我還從來沒有看到過比中國壯士最後保衛閘北更英勇、更壯烈的舉動了!”租界的英國軍人也多次表示願幫助堅守四行倉庫的中國守軍退人租界,並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但謝晉元謝絕了,他堅定地說:“我是一名軍人,身可死但槍不可離,沒有命令雖死不退!”

蘇州河畔這座已遍體鱗傷的灰色建築物,仍在硝煙中巍然屹立著。10月30日堅守四行倉庫的戰鬥進入了第4天,從中午開始,日軍以優勢兵力,從西麵和北麵同時向四行倉庫凶猛地撲過來,守軍用機槍猛烈還擊敵人,日軍用輕便的橡皮艇接二連三地登上岸,壯士們居高臨下阻擊,許多日軍剛一登陸就被擊斃。敵人死傷眾多,幸存者在蘇州河中掙紮,進攻又沒有得逞。

這時,88師接到了南京大本營的命令:四行倉庫的堅守行動已達預定目的,命令壯士們即日撤離。按照命令,謝晉元降下樓頂上的國旗,率部於31日零時從堅守了4天的四行倉庫撤入英租界。“八百壯士”堅守孤樓4天4夜,共擊退日軍6次圍攻,擊斃敵人200餘人,擊傷者無數,還擊毀敵戰車2輛、小艇數艘。中國守軍37人壯烈犧牲。四行倉庫堅守戰在戰爭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跡。


九、最後防線

10月底,南京大本營根據戰局需要把凇滬戰區劃分為左右兩路作戰軍,分別由陳誠和張發奎指揮,並在蘇州河一線組織起新的防線。

自從羅店失守、蘊藻浜反攻失利後,黃浦江上遊的蘇州河成為中國軍隊防守的最後防線。

日軍第9師團在攻占陳家行後,衝過蘊藻浜和凇滬鐵路,直插到蘇州河北岸,其最終目標則是從滬西強渡蘇州河,與第3師團、第101師團匯合,從三麵迂回包圍切斷中國軍隊的退路。攻占大場的日軍向南推進時,中國第3戰區司令部電令擔任廟行、江灣和閘北的第87師、第36師和第88師撤出現有陣地,在蘇州河南岸建立新的防禦體係。這3個師自從八一三事變開戰以來一直堅守陣地,沒有丟失一寸國土,但這時隻得離開堅守了70多個日日夜夜的鋼鐵陣地。鬆井石根指揮的“上海派遣軍”在攻克大場後也有意放慢了速度,他們在等待第4次增援的第10軍從杭州灣登陸。蘇州河兩岸,兩軍隔河對峙。

10月30日,日軍在蘇州河北岸發動了總攻,一場聲勢浩大的攻擊和阻擊戰沿著延綿10多裏的蘇州河南北展開了。

日軍先用遠程大炮從閘北和江灣向滬西中國軍隊陣地發射,再以轟炸機低空飛行向南岸投彈。中國守軍則用機槍。手榴彈等輕武器奮起反擊強渡過河的日軍,一時間蘇州河兩岸槍炮齊鳴、子彈橫飛,50多米寬的河麵被燃燒的烈火映紅了。

31日天剛亮,日軍施放煙幕,隨後100多名步兵在火力掩護下開始從北新涇偷渡。日軍的行動被中國守軍發現,一陣激烈的對射後,首批登岸的日本軍大半倒在岸邊,餘下的被趕下河;午後,日軍在東端周家橋附近故伎重演,但又遭失敗。這一天在蘇州河沿岸有多處日軍偷渡,中國軍隊頑強抵抗,日軍幾進幾退,雙方在彈雨中拚殺爭奪。有兩次日軍已登陸成功並展開設防,中國守軍發起反衝鋒,將日軍擠壓在河邊,最後全部殲滅。

入夜,日軍在夜幕掩護下於周家橋以西的劉家宅一帶再架浮橋偷渡,與守軍稅警總團發生激戰。第8軍軍長兼稅警總團總團長黃傑親自到前線指揮反擊,敵軍以異常猛烈的炮火壓製守軍,掩護步兵渡河,陣地被日軍突破。到天色漸漸發白時,日軍的增援部隊已不斷登上河岸,雙方轉入巷戰,逐屋爭奪,幾度肉搏,血流成河。在這一天的殘酷戰鬥中,稅警總團有2000多名士兵傷亡。

11月1日,大本營命令第36師接防周家橋一線。交防之前,稅警總團再次組織兵力反擊劉家宅的登陸日軍,黃傑總團長親臨前線督陣,並要求將陣地奪回後才能移交。支隊司令孫立人指揮第5團在友軍配合下發起進攻,與日軍血戰7個小時,消滅不少敵人,殘餘幾十名日軍被逼到了河邊。正在此時,又有兩個聯隊的日軍強渡登陸,第5團已是傷亡大半,筋疲力盡,無力再發起衝鋒了,在日軍不斷增援的情況下最終也沒有能奪回劉家宅陣地。

鬆井石根將強渡蘇州河的主攻方向定在了周家橋上遊約10裏處的姚家宅,當周家橋戰事激蕩之時,集結在姚家宅的大批日軍主力開始了渡河行動。

空前慘烈的炮擊和轟炸拉開了渡河戰的序幕,跟著是大批日軍步兵的強渡衝鋒。守衛在姚家宅一線的第61師日前已築好的工事在炮火中被毀了大半,土兵們在沒有掩體的戰線上英勇頑強地阻擋著日軍的前進道路,在血火彈雨中個個舍生忘死,衝鋒與反衝鋒如同是潮漲潮落。

61師經過近一天苦戰部分奪回了被日軍占領的陣地,但也遭到重大犧牲。全師參戰人員4500名,其中傷亡者就達到3000人以上。這天正逢天降大雨,戰場上血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每一片積水都被染成了紅色。

蘇州河攻防戰在激烈進行的時候,日軍第10軍在杭州灣登陸了,從凇滬戰場南翼殺向中國守軍的背後。

指揮6萬日軍登陸的是柳川平助陸軍中將。11月2日,登陸部隊在海軍第4艦隊護衛下,分乘百餘艘戰船,氣勢洶洶殺向沿滬戰場。同時,日軍統帥部又從華北抽調了近2萬兵力,從大連由水路加人“上海派遣軍”,在凇滬戰場後方的長江白茆口登陸,對中國守軍形成南北夾擊的鉗形攻勢。這樣,到1937年11月初,日軍投入凇滬戰場的總兵力已達到30餘萬人,比在華北的兵力總和還要多,此外還加強了海上作戰力量。

11月5日早晨,日軍在喇叭狀的杭州灣北岸朝著金山衛一線展開了登陸攻擊行動。

日軍先以飛機用雨點般的炸彈對海岸線實施縱深轟炸,隨後用強擊艇向海岸衝擊。緊接著登陸戰在全公亭、金山衛、金山嘴和清任等地同時展開。而此時麵對日軍6方之眾登陸部隊的,卻隻有2個連的中國守軍。

凇滬戰役剛打響時,第3戰區為防止日軍在沿海登陸,曾專門設置了4個師外加1個旅的杭州灣北岸守備區,歸張發奎的第8集團軍指揮,但隨著凇滬戰役戰局的發展,特別是上海方麵戰事日益吃緊,守備區的幾個師先後都被調往上海方麵作戰了,留下的隻有2個連的正規軍和少量地方武裝,以致幾十公裏的海岸線防守空虛,造成了難已挽回的後果。盡管守軍人人殊死抵抗,但終不能阻止日軍登陸。

日軍第6師團在穀壽夫率領下,從金山衛城登陸後便急不可待地向鬆江城作縱深推進,衝在全軍的最前麵。其他各師團也相繼跟進,直撲各戰略要地,像野馬般地向著蘇州河南岸的中國軍隊實施大包圍。

第3戰區司令部和南京軍事大本營令負責右翼作戰的張發奎調兵阻擊。張發奎急調第62師主力、獨立第45旅和第79師前去阻擊日軍,同時又命令時在青浦的第67師迅速向鬆江靠近。

這一切應急措施都為時已晚,日軍在幾乎沒有有效抵抗的情況下源源登陸並大步長驅北上。此時鬆江已經陷落,日軍正向青浦和昆山推進,從南到西對上海實行迂回包抄,切斷上海守軍後路,同時又控製了杭州灣至太湖一線的戰略要地,隨後位於太湖南岸的南潯鎮也落入敵手。如此一來,切斷了京滬鐵路和滬杭鐵路的日軍就控製了長江下遊的水陸交通線,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鬆江是滬浙兩地的咽喉,日軍攻克鬆江,就等於斷掉了中國軍隊從上海戰場向西、向南的退路。日軍南北夾擊,對中國軍隊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局勢更為不利。凇滬戰局急轉直下。

11月13日,從華北調來的日軍第16師團在中島今朝吾陸軍中將的率領下也乘船進入長江口,在長江岸的白茆口、滸浦口一帶登陸,直接進入到中國守軍背後。

左翼作戰軍總司令陳誠派第40軍阻擊日軍,雙方在白茆口、滸浦口發生激戰,但最終還是被日軍突破了防禦,南翔、嘉定、太倉、福山、昆山和常熟相繼陷落,19日,日軍進占了蘇州。也就是在這一天,吳福國防線為日軍突破,23日,日軍開始向錫澄國防線發動進攻,其目標直指南京。

從日軍在杭州灣登陸成功後,南京最高統帥部已料到日軍的企圖是從太湖西攻南京,蔣介石令剛抵達湖滬戰場的川軍第7軍向吳興推進,並把主力放在廣德,這裏成為凇沙戰場的最後一個堡壘。

在廣德擔任正麵防守任務的是145師,11月27日,師長饒國華剛將部隊布防完畢,日軍就發起總攻,向中國守軍的陣地傾瀉了成千上萬噸的炮彈、炸彈。地方部隊的武器裝備本來就落後於中央軍,而比日軍就差得更遠了,但全體官兵們都懷著一腔中華民族的熱血,麵對凶殘瘋狂的侵略者毫不畏懼,以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殊死抵抗。日軍在廣德遭到了自登陸以來最猛烈的反擊和最慘重的傷亡。

日軍指揮官調集強大火力向守軍陣地發動持續不斷的野蠻轟炸,致使中國軍隊損失巨大,並且被切斷了補給線。這時日軍又側麵實施包圍。饒國華的指揮部三麵都是敵軍,不得不全線後撤。

11月30日,廣德失守,饒國華率僅存的一營土兵仍在頑強組織反擊,最終被包圍在十字鋪據點內。日軍派出軍使勸降,饒國華手握軍刀對部下莊嚴說道:“我從此事變之日起,就渴望能到前線殺敵,洗雪國恥、收複失地。八一三事變後,國共合作抗日,我幸能如願,奉命出川抗戰,引為平生快事。我們一定要血戰到底,收複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絕不能在日本人麵前屈膝示弱,給中國人丟臉!”饒國華提筆寫了絕命書:“軍人勝則生,敗則死,絕不投降敵人!望我部官兵奮勇殺敵,驅寇出境,還我國魂,完成我未竟之誌!”隨後飲彈報國。

攻克廣德後,日軍繼續北進,一部直指宣城、蕪湖,主力則經郎溪直撲南京。至此,凇滬會戰結束。


十、永遠銘記

凇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始,至11月下旬止,曆時百餘日。

這次會戰是中國軍隊首次采用大規模集團軍作戰方式對搞日本侵略者。在凇滬會戰中,中國方麵先後共投放20個軍、50餘個師,加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稅警總團和部分地方保安團隊,共計70多萬兵力,傷亡20餘萬;日軍投入2個軍,海軍陸戰隊和陸軍部隊14個師團,加上其他直屬特種部隊,總共30萬人,傷亡5萬多人。此外日軍還使用了各種先進武器裝備及軍艦百餘艘、飛機400多架,戰車和大炮也在數百以上。

在會戰中,中國軍隊的廣大愛國官兵們,以英勇的氣概、不屈的精神和誓死衛國的使命感,同仇敵愾,憑借頑強的毅力和意誌,在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抗敵沙場上,前仆後繼,用鮮血和生命築起了一道道血肉的長城,在中華民族後侵略史上留下了令人難以忘懷的光輝一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