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解放軍陸軍第十三軍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史

(2007-02-11 14:03:03) 下一個

解放軍陸軍第十三軍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史

-- 摘自第十三軍戰鬥報告

  中越兩國人民,在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鬥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但是,在一九七五年越南全國解放後,越南當局熱衷於推行其地區霸權主義,竟與我國反目成仇,視我為“最直接、最危險的敵人”,采取了反華、仇華政策,公然挑起領土爭端,製造邊境衝突,殘酷迫害和大量驅趕在越南的華僑,越來越頻繁地進行武裝挑釁,侵入我境內製造流血事件,嚴重地破壞了我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對於越南當局的種種倒行逆施,我國政府一直以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為重,再三提出規勸和警告。但越南當局卻越走越遠。在此情況下,為了保衛我國神聖領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衛邊境地區的安寧,我國被迫對越南侵略者進行自衛還擊。

  奉中央軍委命令,我陸軍第十三軍於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七日開始,向中越邊境河口方向機動,參加自衛還擊作戰。


第一節 戰前準備工作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我軍受領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任務後,部隊立即進入全麵準備工作狀態。各級黨委從抓思想教育入手,針對部隊存在的不同思想反映,做好臨戰思想動員,組織幹部戰士認真學習中央領導的有關重要指示和成都、昆明軍區的戰備動員指示,使全體官兵充分認識越南當局在蘇聯支持下,顛覆柬埔寨,猖狂反華,大搞侵略擴張的霸權主義醜惡麵目,加深對這次戰備行動的重大意義的理解。同時廣泛開展了我軍光榮傳統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增強官兵的光強感和使命感,激勵鬥誌,保證完成黨中央、中央軍委賦於的作戰任務。

  與此同時.根據上級下達的開進命令和部隊實際,在原有基礎上,重新擬定了戰備輸送計劃和各種保障計劃。進行緊急擴編和組織調整,一周之內即搭起了擴編架子,十天內調整了骨幹,配齊了領導班子。三十八師、三十九師由乙種師擴編為甲種師。全軍共擴編了二個營部和七十個連隊,增編了四個連、三百一十二個排,補充兵員一萬五千三百八十一人(其中新兵一萬一千八百七十四人)。提升調動幹部三千零四十一人,基本補齊了缺額,配備、充實了各類骨幹。在武器、裝備、器材方麵,全軍補充了各種車輛三百七十八台、火炮一門、槍五百九十一支(挺)、騾馬三百二十匹、各類物資器材十五萬餘件,維修保養車輛九百三十八台、火炮一百九十四門、槍六百三十五支(挺),使車輛、火炮及各類武器的完好率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除此外,軍的主要領導還率領各師師長和主要方向上的團長以及全軍的偵察分隊,先於部隊到達預定作戰地域,對前沿地形和當麵敵情,進行了必要的勘察和偵察。

  十二月十七日,部隊開始由各駐地向預定方向和地城集結。除少數留守人員外,全軍幹部戰士三萬五千五百餘人、火炮八百三十七門、各種車輛一千九百五十一台、軍馬九百七十五匹、各類物資器材一百三十餘噸,共編成九十個列車梯隊,分別沿川黔和成昆鐵路向雲南昆明開進。爾後,換乘米軌火車(五十二個列車梯隊)和汽車(各種車輛一千七百六十四台)沿昆(明)河(口)鐵路和昆(明)河(口)、昆(明)那(發)公路向中越邊境開進。於一九七九年一月五日,齊裝滿員按時到達集結地域雲南河口(輸送距離一千四百一十四公裏至一千八百九十一公裏,其中鐵路輸送一千零七十五公裏至一千七百一十三公裏、公路輸送十三公裏至七百五十公裏)。並立即投入了緊張而有秩序的臨戰訓練。

  軍、師、團三級機關著重學習了戰時機關工作,熟悉戰時工作程序和本職工作內容;研究敵情、地形資料,熟悉敵軍編製、裝備和作戰特點,熟記作戰地區主要特征以及道路、河流、橋梁等情況。營以下幹部針對熱帶山嶽叢林地特點,解決夜間山林地少路和無路條件下,按地圖方位角行進,進行穿插、迂回、包圍,將部隊帶到指定地點;學會在山林地對須有防禦準備之改進攻戰鬥中正確判斷敵情,研究地形,定下決心,布置兵力火力,以及對各種情況的處置,演練了對所屬和加強兵器的密切協同和組織指揮。步機分隊普遍打了二至三次實彈射擊,投了三至五枚手榴彈,進行了土工作業、爆破、防化學、埋地雷、戰場救護、穿林行軍和從單兵到連山林地進攻戰鬥等科目的訓練。炮兵、工兵、防化、通信、衛生等分隊進行了本專業技術和戰術訓練。團、營組織了進攻戰鬥演習。為了順利突破紅河這一天然屏障,軍還結合我之作戰任務,分工一名副軍長專門抓渡河準備工作,先後組織一一二團一營在新街地區、一0九團在南溪河進行了強渡紅河和利用製式器材、就便器材以及乘水陸裝甲輸送車渡河,三十七師工兵連利用就便器材架設浮橋的試點。

  鑒於部隊新補入從外軍區抽調來的一批骨幹,和由班長、骨幹中新提升了一千三百餘名幹部,以及補充了一萬一千八百餘名新兵,為使他們盡快適應作戰要求,軍、師、團三級專門組織力量,對新幹部和骨幹進行強化訓練。對新兵則采取隨到隨補,到一批訓一批的辦法,分工老兵和骨幹帶領,進行仰角射擊、手榴彈投擲,以及爆破、土工作業、利用地形地物、放火下運動等基本圳練,幫助他們學會一些作戰急需的戰術、技術動作。

  至二月中旬,我軍部隊通過思想動員,部隊擴編,組織調整,武器裝備補充,戰備開進,以及臨戰訓練等,在短短兩個月內,迅速而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作戰所需的各項準備。


第二節 作戰經過和主要戰鬥

  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於二月十七日開始,在廣西(東線)、雲南(西線)兩省中越邊境地區展開。

  西線我作戰地區。屬熱帶、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山高、坡陡、路少、河多、林密、草深、自然洞穴多,地形複雜。在我當麵四十公裏的縱深內,越軍部署有二個師部、三個團、七個營、一個獨立連、三個公安屯、二個縣隊,約二萬餘人。經過多年經營,形成了主力部隊、地方部隊、衝鋒隊和民兵的縱深梯次防禦部署。並以大量的野戰工事、明碉暗堡、塹壕坑道,構成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體係。在防禦地域內,儲備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糧食。越軍還有一套在該複雜地形條件下長期作戰的經驗和狡詐多變的戰術手段。

  昆明軍區賦予我第十三軍的作戰任務是:從河口至壩灑地段強渡紅河,在第十四軍的協同下,首先殲滅三四五師和穀柳、保勝、穀珊地區之敵。爾後,轉用兵力,協同友鄰殲滅敵三一六A師。軍區並以五十軍之第一四九師、十一軍三十二師之第九十五團、高炮六十五師、炮十八團、炮五團、炮四十九團、炮二一三團、昆明軍區坦克團、舟橋八十六團、雲南邊防十三團等部(分)隊,以及翻譯、民工共三萬一千二百餘人配屬我軍。使我軍作戰總兵力達到了七萬一千九百八十八人(其中幹部八千九百六十六人、戰士五萬七千六百零二人、翻譯和民工五千四百二十人),有坦克五十六輛、裝甲運輸車十輛、八二毫米以上各種火炮一千零一十一門、三七毫米以上各種高炮二百零四門、各種車輛三千九百五十二台、軍馬一千四百二十七匹、民馬六百五十匹。

  為達成上述第一步作戰企圖,軍決心采取迂回包圍,穿插分割之手段,以三十八師一一四團和三十九師一一六團擔任迂回穿插任務,分別進至奔西暖和朗格姆地區搶占要點,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在實行戰役包圍的同時,集中軍主力向穀珊、朗仁、朗票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分割圍殲敵三四五師,並以一部分兵力分別攻殲穀柳、壩灑地區之敵。之後,再轉入殲敵三一六A師。


  渡過紅河,突破敵防禦前沿戰鬥(參見附圖6、7 <圖略>)

  在我作戰地區內,紅河為中越界河,河寬一百六十至二百一十米,水深三至五米,流速每秒一點五米左右,不能徒涉。河的右岸,敵在二三0、二四八、三一八、四八九、新官等高地重點設防,封鎖河麵,其工事比較完備,火力配係亦較為嚴密。敵依仗前有紅河屏障,後有這些高地作依托,曾吹噓至少可守二個月。

  二月十六日二十一時,我利用夜暗,秘密迅速地以衝鋒舟、橡皮舟分別在瓦窯、北山、龍沙河、吉旦、甘蔗園等七個渡場實行偷渡。十七日四時,當各舟橋部隊開始架設浮橋時,敵始察覺我之行動企圖。至十七日七時,我已成功地渡過了四個步兵團和三個加強步兵營,以及邊防十三團的五個連,迅速占領了灘頭陣地,控製了要點,掩護後續部隊渡河和架設浮橋。此時,我穿插部隊正迅速向龍金地區前進,各師的先頭部隊迅速展開圍殲敵防禦前沿支撐點的戰鬥。一一一團二營以突然勇猛的動作,向二三0高地之敵發起攻擊,經激烈戰鬥,於七時三十分將高地攻占,全殲敵一九二團二營營部、一個加強步兵連及工兵、偵察分隊,斃敵一百六十七人、俘敵十七人,繳獲各種武器彈藥和其它軍用物資一部。一一五團一營夜襲二四八高地,一舉殲敵前沿九個火力點,占領了該高地前的無名高地。接著向主峰突擊,經過二個多小時激戰,先後奪取了以二四八高地為主要支撐點的五個山頭,守敵一九二團一個連和部分民兵被殲,我斃敵九十五人、俘敵四十一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七時,我軍炮擊穀柳,敵人一片混亂。八時,我三個舟橋渡場開設完畢。十三時,軍主力全部渡過紅河,投入戰鬥,一0九團連續攻占了深店、一五二、一七一高地,殲敵一百二十八人。一一0團連續攻占果沙、二二一、二一八高地,殲敵九十五人。一一五團連續攻占了坡光、二五一、三0五高地,殲敵九十餘人。一一三團和一一二團一營並第七連,利用夜暗,秘密接敵,采取“斷後路,包圍住,先圍後殲”的戰術手段,圍殲壩灑地區之敵。從十七日七時至十八日十四時,經過三十一小時的激烈戰鬥,將守敵黃連山省隊獨立二營、武裝公安屯和民兵全部殲滅,共斃敵四百九十六人、傷敵二十四人、俘敵四十四人,炸毀彈藥庫三個,繳獲一批武器彈藥,實現了戰後被中央軍委譽為自衛還擊作戰的第一個殲滅戰。邊防十三團亦於十八日入夜前,相繼消滅了東桑、楠密、諜蘭、新官之敵,殲敵二百餘人。至此,從河口至龍博河長達四十八公裏的地段上,我軍全線突破,一舉殲敵千餘人,並向敵人縱深挺進。


  摧毀敵縱深防禦體係的戰鬥(參見附圖8 <圖略>)

  在敵之淺近縱深內,越軍於二月十六日下午調整了部署:以黃連山省隊一九二團和老街市隊一部兵力,控製嶽山、穀柳後山和穀珊西山各要點,占領既設陣地,組織防禦。我戰鬥發起後,敵又匆忙增調三四五師一二一團、一九0炮團、三一六A師一四八團、萊州省獨立營,增強其防禦體係,妄圖憑險頑抗。

  由於敵增強了防禦,控製了各個要點相通向縱深內的道路,我擔任穿插迂回之一一六團渡河後,邊打邊插,於十八日七時左右,進至周登以南、嶽山以西地區受阻,繼續穿插困難。一一四團渡過紅河後,在勇番地區遇敵一九二團一個加強連和部分民兵阻擊,戰鬥六個多小時,我斃敵八十三人、俘敵三人。之後繼續向縱深穿插,十八日五時進至孟珊地區受阻、繼續穿插亦很困難。麵對此情況,為了迅速擴大戰場,打亂敵之防禦部署,分割圍殲敵人,軍立即調整部署,決心集中兵力火力,迅速殲滅穀柳、保勝、穀珊西山各要點之敵,向縱深發展。

  十八日十時三十分,我第三十七師以一0九團、一一0團兩個團的兵力,在炮兵和坦克配合下,對穀柳後山之敵發起攻擊。一0九團擔任穿插迂回的五連三排,在副連長劉保健帶領下,插到一七一高地右側,斷敵退路,阻敵增援,經過激烈戰鬥,消滅敵人三十六名,迅速將一七一高地占領。各突擊分隊奮力作戰,至十六時三十分前,一0九團攻占了二0一、一四五、一五四、一九一等高地。一一0團攻占了二六四、一九八、二一五、一九九、一九六等高地;該團三連在戰鬥中勇猛頑強,死打硬拚,連續攻占了二一一、二六四等六個高地,斃敵一百三十餘名。此時,我已控製了穀柳後山,對穀柳、保勝之敵達成了合圍。敵多次組織突圍,均遭我堅決阻擊,未能得逞,轉而集中兵力向一九一、一五四高地連續進行九次反撲,亦被我擊退。接著,敵兩次對一五四、二0一高地實施化學襲擊,由於我防護及時,未造成傷亡。十九日一時,我一0九團一、二、八連和一一0團七、八連,分別從西、南兩個方向對穀柳、保勝進行夜襲,六時勝利攻克。在穀柳、保勝地區戰鬥中,我共斃敵七百二十七人、俘敵三十一人,敵一人向我投誠。之後,我第三十七師乘勝發展進攻,十九日,一一一團攻占了北瓜幼、二五0高地;一一0團攻占了三三二高地。二十日,一一0團攻占了二三八高地和登朱,殲敵黃連山省隊一九二團團部和三四五師之一二一團第五營計三百七十四人。二十一日,該團又攻占了二七一高地。

  在三十七師攻殲穀柳、保勝之敵的同時,我第三十九師向嶽山和穀珊西山之敵發起攻擊。十八日十五時,一一六團向三八七高地之敵進攻。二連副連長山達智勇雙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兩次帶領突擊徘勇猛突擊;經一小時激戰,攻占了該高地,殲敵九十六人。十九日,一一五團與一一六團連續攻克三六九、二八二、二六六等高地,斃敵四十人、俘敵五人,繳獲冰雹II式火箭發射架四具。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又相繼攻占了二一五、三四九、四0二高地等要點,斃敵一百零三人、俘敵三十人,穀珊西山全為我占領。在戰鬥中,一一五團一營由於黨委領導堅強,組織指揮果斷,全營幹部戰士敢打敢拚,創下了先後攻占敵山頭十五個,摧毀敵堡和火力點一百五十餘個的紀錄。

  為協同三十九師作戰,我第三十八師一一四團亦於十八日至二十一日,攻占了三三一、三三九、維甘、登尚等要點。

  從十八日十時三十分至二十一日十五時,我僅用了三天多時間,即將敵之縱深防禦體係摧毀。此戰,全殲了敵一九二團和老街市隊,重創了三四五師之一二一團、一九0炮團,共殲敵二千餘人,我軍已直指越西北重鎮柑塘。


  柑塘圍殲作戰(參見附圖9、10 <圖略>)

  敵之縱深防禦體係被我摧毀後,越南當局慌了手腳,下令要“死守柑塘地區”。敵三四五師倉惶調整部署,將其在紅河以東之一一八團第三營西調,與一二一團在穀薩、典那、容荷、真尉地區構築工事,組織防禦,妄圖阻我南進,同時,敵三一六A師主力東援,妄圖側擊我軍,攻占穀柳、老街,以解柑塘之危,其一四八團第六營已於二十一日十八時許進至代乃地區,控製要點,組織防禦,掩護其主力展開。

  二十一日,昆明軍區傳達了軍委首長關於在柑塘地區打一個大仗,打一個惡仗的指示,並下達了殲滅柑塘地區之敵的命令。當晚,軍作出部署如下:以三十九師擔任阻援任務,攻占代乃地區,控製要點,組織防禦,抗擊敵三一六A師東援,保障軍主力側翼安全;以三十七師在左翼、三十八師在右翼,實施鉗形突擊,堅決分割圍殲柑塘地區之敵;以一四九師和三十二師之九十五團為軍預備隊。

  三十九師受領任務後,即令一一六團負責攻殲三五一、四六三高地和代乃高地之敵,爾後由一一七團接替其陣地,組織防禦。二十二日十三時,一一六團二營向代乃地區之敵發起攻擊,激戰五小時,占領了二五一、四六三、代乃及其東南側無名高地。敵以其一四八團進行瘋狂反撲。我一一六團六連和一一七團二、四、九連依托有利地形,頑強阻擊,從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連續打退敵人二十次衝鋒,殲敵─四八團第四、六營和第五營一部共九百餘人,使敵未能前進一步,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保障了軍主力的側翼安全,為圍殲柑塘之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阻擊作戰中,我三十九師參戰部隊廣大指戰員,英勇頑強,與敵之所謂“王牌”三一六A師進行殊死較量,僅一一一六團六連和一一七團二連即連續打退了敵人數十次衝鋒。一一六團二營機槍連排長阿爾子日,帶領所在第三排配屬六連攻、守代乃東南側無名高地,他一人交替使用五支衝鋒槍,並投手榴彈近百枚,殲敵五十餘名,和戰友們一起打退敵之連續十八次衝鋒,堅守了防地。一一七團二連機槍手徐澤貴,在子彈打光,敵人圍上來的緊急情況下,隻身衝入敵群,從敵兵手中奪過機槍,打得敵死傷慘重,狼狽潰逃,直至自己頭部牛彈,壯烈犧牲。一一一七團特務連工兵班長李水波,帶領工兵一班配屬二連扼守代乃高地,子彈打光,自己亦身負重傷。在敵人衝上來妄圖活捉他的緊急關頭,為了整個戰鬥的勝利,為了保持革命戰士的氣節,他毅然拉響爆破筒,衝入敵群與敵同歸於盡,寫下了英勇悲壯的篇章。

  在三十九師於代乃頑強阻敵援兵的同時,軍主力於二十三日七時開始圍殲柑塘之敵。我集中七個師屬以上的炮兵團,以八二毫米以上火炮五百六十四門(在六公裏進攻正麵上,平均每公裏九十四門),實施火力急襲二十五分鍾,發射一0七、一二二口徑以上的炮彈即達四千零九十二發,給敵以重大殺傷和震撼。之後,步兵發起勇猛攻擊,僅一小時即突破敵人的防禦,連戰連捷,當天挺進縱深達七公裏。左翼我第三十七師一0九團於十八時三十分前連續攻占了一九一、二0五等六個高地,直插穀薩。一一一團攻占了二八0、二一一、一九九等高地。在攻擊柑塘敵之重要據點無名高地戰鬥中,一一一團九連副班長吳勇衝鋒在前,左腹被敵高機子彈撩開一條口子,腸子外露,他以驚人的毅力用左手按住露出的腸子,邊繼續指揮全班戰鬥,邊以右手繼續掛槍射擊,斃敵四人,直至犧牲,仍保持著跪姿射擊姿式。

  右翼第三十八師亦進展迅速。至十四時四十分,一一二團、一一三團連續攻占了二四一、二一九、四三九高地。十八時二十分,一一二團四連繼攻占通往柑塘的咽喉無名高地和二一九高地之後,又以勇猛的動作,打掉了三六九高地敵之營指揮所。該這在一天激戰中,勇猛頑強,先後摧毀敵火力點三十六個,殲敵一個營部和一個加強連,斃敵大尉營長丁國仕以下七十一人。該連三班戰士李啟隨突擊排向敵衝擊時,大腿中彈五發,鮮血直流,為掩護全排轉移出被敵燃燒彈點燃山草的區域,他毅然伏在地上邊爬邊向敵人射擊,不顧烈火燒燃了衣服,燒傷了皮膚,終以堅強的意誌,穿過達一百二十餘米的兩道火牆,吸引了敵營指揮所大部火力。自己最後在烈火中壯烈犧牲。

  經過一天激烈戰鬥,我已攻占容荷、真尉以北敵之大部要點,打開了柑塘北麵的門戶。此時,敵三四五師已被打得狼狽不堪,其師長向越二軍區前指發出緊急呼救:“今天敵人極為厲害,各個陣地都被打垮了,調整部署極為困難,局勢正在進一步惡化。”

  為痛殲該敵,二十四日,我以三十七師、三十八師采取鉗形突擊,繼續對向柑塘方向敗潰之敵實施追殲。九時,我三十七師一0九團沿朗箭、春增、朗頓邊打邊插,直插外波河吊橋,三營於春增地區受阻,團即令二營繞過三營繼續穿插。二營在途中四次與敵遭遇,先敵開火,斃敵二十一人,於二十五日九時三十五分進至況孟東北則無名高地,控製了外波河吊橋。一一一團二營於二十四日十九時四十分,對朗仁之敵達成合圍。一一0團圍殲朗頓地區之敵,該團五連於二十五日五時進至春增西側凹部,遇敵一二一團二營營長率所屬之四個連長和部分警衛人員正在勘查地形,妄圖繼續阻我前進。該連立即發起攻擊,經十五分鍾戰鬥,斃敵連長三人、其他戰鬥人員十六人,俘敵中尉連長以下二人。十一時,該團攻占了朗頓地區。與此同時,我三十八師一一二團、一一三團在攻占三一二、五六三高地殲敵一百二十四人後,繼續向南疾進。一一三團於十八時五十五分攻占五八七高地,乘勝沿朗拉西側山脊,直插朗姑東南無名高地,協同三十七師對柑塘之敵達成合圍。一一四團一營直插團姑、嘉符,團主力圍殲柑塘磷礦之敵,於二十五日零時,攻克磷礦火車站,將守敵全殲。至十二時,軍主力勝利攻克了越西北重鎮柑塘市,除致三四五師師長率殘部於二十四日拂曉的進過外波河外,我全殲了敵一二一團第四和第六營、一一八團第三營、一九0炮團餘部、三四五師獨立火箭營、公安九七八營和柑塘市隊,共二千六百餘人。徹底粉碎了敵人死守柑塘,夾擊我軍的企圖,我突進敵防禦縱深達二十餘公裏。

  攻克柑塘後,根據昆明軍區前指的指示,我以三十八師一一三團在外波河北側的團結、況孟、嘎哥一線構築工事,組織防禦,防敵反撲。軍主力轉入搜剿,繼續肅清殘敵。

  我一一三團從二月二十七日至三月八日,在外波河邊區防守十晝夜,擊退敵人的七次進攻,守住了陣地。同時,我以炮火主動打擊外波河南岸敵有生力量和重要目標,共破壞各種目標八十三個,摧毀彈藥所、油料庫各三個,摧毀敵炮兵陣地六個。十天內又殲敵二百三十九人。


  沙巴戰鬥(參見附圖11 <圖略>)

  敵三一六A師率所屬一四八團殘部、一七四團和炮兵一八七團被我三十九師阻於代乃以西後,東援無望,在沙巴地區猶豫徘徊。據此,昆明軍區下達了圍殲敵三一六A師的指示。

  沙巴是通往越北置鎮安沛的門戶。該地自然洞穴和懸崖峭壁較多,地形險要,交通不便。根據軍區首長的命令,軍於二十四日晚作出了攻擊該地區的部署:以配屬我之一四九師四四七團和四四五團二營經龍江、班佛向新寨和大平地區穿插,斷敵退路;師主力依托三十九師代乃陣地,在九十五團配合下,由奔西璦、威龍鬆一線,沿公路及其兩側向沙巴實施主要攻擊,求得全殲三一六A師東援之敵於沙巴地區。

  二十五日六時三十分,我四四七團和四四五團二營由孟珊出發,部隊冒雨行進,二十七日十二時許,四四七團先頭進至格蓋苗遇敵一七四團部分兵力的阻擊,立即發起攻擊,殲敵一部,當夜進至甘荷毛南側地區。三月一日,該團三營向新寨北側埡口攻擊,激戰八小時,由於地形對我極為不利,未能奏效。我四四五團二營於二十七日二十一時進至大平地區,亦遇敵阻擊,遂搶占有利地形,牽製敵人。

  二十七日十二時,我三十九師一一七團依托代乃陣地,向奔西璦以東之敵發起攻擊,二十八日十五時前攻占一六六二高地並進至吉光胡一線,向四四六團介紹了當麵敵情。同時,歸我指揮之九十五團也攻占了一六六三高地。三月一日,四四六團進入戰鬥,二營進至四號橋地區時,意外遇到敵人阻擊。該營臨機果斷,迅速將敵包圍,全殲其一個加強連。為加快進攻速度,我四四五團、四四六團、九十五團於二日沿沙巴公路及其兩側分多路猛插猛打,三日十一時二十分攻占了沙巴。此時,我四四五團繼續向西發展進攻,接應四四七團。

  在甘荷毛地區穿插受阻之我四四七團,繼三月一日向敵攻擊未成之後,於三月三日再次向新寨北側埡口之敵發起進攻,一營利用夜暗插向公路,其先頭二連通過埡口時,被敵發覺,乃邊打邊插,於五時四十分插至公路,連續打退敵之七次反撲,在全連人員傷亡較大的情況下,仍頑強堅持戰鬥。十一時,團後續部隊攻占了埡口。之後,該團二營繼續向黃連山埡口進攻,十八時將該埡口攻占,完全切斷了敵之退路。四日拂曉,四四七團與前來接應之四四五團會合。四、五日,部隊轉入清剿。

  沙巴之戰,曆時七天,我基本上殲滅了敵三一六A師之一七四團、一四八團殘部和沙巴獨立營,共二千三百餘人,繳獲武器彈藥和其它物資器材一部。給了敵所謂的“王牌”師以重大打擊。戰鬥中,四四五團通信連炊事員楊建章表現十分勇敢。當敵炮火集中射擊離團部僅二十餘米的一輛暴露之生活給養車,嚴重威脅團指揮所和集結在周圍的四個連隊時,他主動請求轉移該車輛,冒著敵炮火密集的攔阻射擊,將汽車開離團指揮所五百米處,被炮彈擊中,壯烈犧牲,用生命保護了團指揮所和附近連隊的安全。

  三月五日,我國政府發表聲明,我已完成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任務。遵照中央軍委命令和昆明軍區的指示,我軍部隊從三月六日下午開始,本著先炮兵後步兵,先負有第一線防禦任務的部隊,後縱深配置的部隊和擔任掩護部隊,以及先配屬部隊,後本部隊的原則,依次撤離戰場。

  為確保順利撤離,軍組織了交替掩護和炮兵掩護。以三十八師在外波河一線堅守陣地,掩護全軍撤離;以一一五團、一一六團和邊防十三團分別控製紅河兩岸從河口至壩灑、壩灑以北至龍博河各要點,保障公路暢通和渡場的安全,並掩護各舟橋渡場的撤收。同時,炮兵對外波河以南之敵陣地和重要目標,有計劃地進行炮擊,給敵人以殺傷和震撼。三月七日至八日,我炮兵又對尾隨之敵先後進行了十三次射擊,僅八日十四時十五分一次,即斃敵九十餘人。從而使部隊撤離從容不迫,有條不紊,不少一人一馬,未丟一個傷員和烈士。

  至十二日,我軍部隊全部撤回國境。根據軍區指示,以三十九師擔負河口、南溪、壩灑地區的防禦任務,嚴守邊界。其餘各部進抵滇南蒙自地區休整。

  從二月十七日至三月十二日,我軍部隊在中央軍委和昆明軍區黨委、首長的指揮下,在全國人民特別是雲南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全體指戰員以及參戰的民兵和民工,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堅決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指到哪裏,就打到哪裏,一往無前,不怕棲牲,英勇頑強,連續作戰,在短短的二十四天內,深入越境縱深達四十公裏,連續攻克了穀柳、保勝、壩灑、柑塘、沙巴等越西北重要城鎮,在兄弟部隊的密切協同下,給敵三四五師以殲滅性的打擊,重創了敵三一六A師,全殲敵五個團(三四五師一二一團、一九0炮團,三一六A師一四八團、一七四團、黃連山省隊一九二團),八個營(三四五師一一八團第三營、師直火箭營、一八七炮團一個營、老街市隊第六營、壩灑獨立第二營、沙巴獨立營、萊州省隊獨立營、公安九七八營)和一個獨立連(文振二連)、二個縣隊(壩灑、沙巴)、三個公安屯(桅密、諜蘭、壩灑),共八千零七十五人(其中斃六千一百七十五人、傷一千四百四十一人、俘四百五十九人);繳獲各種槍二千三百四十三支、各種火炮一百五十八門,冰雹II式火箭發射架四具、火箭二百四十四枚,以及大批的彈藥和軍用物資;摧毀敵各種工事二千七百零五個、各種橋梁十四座、重要建築物九十四座、兵營三十八座、各種機械一百四十四部。勝利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戰鬥任務,打出了軍威、國威。作戰中,二百零九名幹部(含配屬部隊八十三名)、二千六百三十九名戰士(含配屬部隊九百零六名)光榮負傷;八十四名幹部(含配屬部隊三十九名)、九百四十二名戰士(含配屬部隊三百九十四名)光榮犧牲。

  這次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是全國勝利後我軍部隊最大的一次作戰行動。它使我軍的戰備工作和其它各項工作都經受了一次戰爭實踐的檢驗,部隊受到了實戰的鍛煉,取得了寶貴的經驗,提高了各級幹部和機關的組織指揮能力,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人物和榮立戰功的戰鬥集體。實踐的結果表明,我軍雖然近三十年沒有打過大仗,所有的戰士和大部分團以下幹部,還是第一次參加戰鬥。但是部隊戰爭年代英勇頑強、能征善戰的老傳統和老作風沒有丟,新的年青的一代已經成長起來,這支光榮的紅軍老部隊,是能夠打仗的,是經得起任何戰爭的嚴峻考驗的。


第三節 作戰中的軍事指揮、政治工作和後勤保障

  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是一場特殊的有限戰爭。作戰的時間和規模都是有限的,但對敵人的懲罰又必須是嚴厲的,打擊必須是沉重的。為達此目的,我軍部隊根據中央軍委規定的“集中優勢兵力,迂回包圍,各個擊破,速戰速決,速殲速回”的作戰指導原則,在充分而周密地做好戰前各項準備的基礎上,尤其重視了在戰鬥實施過程中,抓住帶關鍵性的問題,精心搞好組織指揮、政治思想和後勤保障工作。

  軍事指揮

  在我作戰地區內,紅河是一大障礙,能否順利地渡過紅河,這是奪取勝利的關鍵一著。戰前,我在一個多月內,以很大精力對紅河對岸的地形和敵情進行了反複的觀察和偵察,先後二十餘次派出偵察分隊夜間渡過紅河,滲入敵縱深查明情況,基本上摸清了敵人因為有紅河這一天然障礙,思想比較麻痹,一般在白天前出河岸分散守點,夜間收縮在高地上工事內,防禦的間隙比較大的特點。從而定下利用敵之錯覺和不備,乘隙偷渡的決心。接著,軍、師主要領導又多次勘察了渡場,組織力量修築進出道路,反複研究討論渡河方案,製定了詳細的渡河計劃。對部隊的待渡地域,舟橋和其它渡河器材的隱蔽位置,渡河的序列都作了明確規定,並作好偷渡和強渡的兩手準備。軍、師炮兵群隨時準備以炮火支援步兵強渡,每師一個八五加農炮營在河邊占領陣地,隨時準備射擊。十六日夜,部隊渡河開始前,為不使敵發現情況異常而引起警覺,我三十七師派出兩台汽車,沿河口至壩灑公路開大燈來回行駛,三十八師使用兩台推土機在紅河我岸“作業”,機聲轟鳴,淹沒了我操舟機的聲響。由於隱蔽企圖做得好,全軍六萬餘人集結於與敵僅一河之隔的待渡地域,而未被敵察覺,我偷渡的當晚,敵人兵營內還在放電影,待我打過去時,連銀幕都沒來得及收。

  在整個作戰過程中,為達成每戰力求全殲,將敵打痛的目的,我在兵力使用上,堅持了以二十七個步兵營的總兵力對敵三四五師約十個步兵營(3:1),以十八個步兵營的總兵力對敵三一六A師約五個步兵營(3.6:1)。在戰術手段的運用上,於進行戰役穿插的同時,堅持實施戰術穿插。根據地形、敵情,分別不同情況,靈活地采取了隱蔽突然,迂回穿插,出其不意,將敵包圍全殲;邊打邊插,打插結合,攻占其側後高地,分割圍殲敵人;選擇敵人防禦正麵的側後,大膽實施迂回穿插,斷其退路,合擊殲敵三種式樣。因而,當戰役穿插由於作戰地區地形複雜,山高穀深,道路稀少而未能奏效,或者雖已將敵後路切斷,但由於敵地形熟悉,善於化整為零向叢林中逃竄而出現難以全殲之局麵時,我仍在壩灑和二三0、二三八、三三二、二五0、二八0、三六九、五六三高地等數十次戰鬥中,打一個營就殲滅一個營,打一個連就殲滅一個連,創造了許多殲滅戰的成功戰例。積小勝為大勝,取得了重大的戰果。在具體的打法上,針對敵人地形有利,步兵火力強,善打遊擊的持點,部隊邊打邊總結經驗,還創造了小群多路,互相掩護,交替前進,正麵牽製,翼側攻擊,多方向多梯次地輪番進攻的戰法,使敵顧此失彼,陷於被動。從而減少我之傷亡,加快了進攻速度。一一一團三營僅兩小時戰鬥,即攻占了二八0高地,殲敵一百二十餘人。一一五團八連攻打四0三高地時,一小時就將守敵一個加強排全殲,我僅傷亡各一人。

  實行清剿,亦是我達成全殲敵人的重要作戰手段。戰鬥中,每當敵在我之打擊下抵抗無望時,常常利用其複雜的地形,分散潛藏,鑽洞入林,待我部隊過後,又鑽出來開槍打炮,襲擊我後方。據此,我在每攻克一陣地後,均派出小分隊,采取分片包幹的辦法,對分散潛藏之殘敵,反複進行搜剿。初始,本部所在地入夜常常槍聲四起,經過連續數日清剿後,便再無敵之騷擾發生。在我之嚴密搜剿下,隱藏之敵或由於饑餓難忍,被迫出來繳械投降.或在其隱蔽處所紛紛為我捕獲和擊斃。從而擴大了戰果,並有效地保障了我後方機關和運輸線的安全。

  這次作戰,軍區加強了我軍四個地炮團,三個高炮團,使我之炮兵達到了九個地炮團、四個高炮團的兵力,如何有效地發揮它的威力,這也是我在作戰指揮上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為此,軍、師、團均分工一名領導專門負責炮兵指揮,軍、師兩級設立了炮兵指揮所,並單獨建立了通情網絡。根據作戰任務的需要和作戰地區山高、林密、溝深、路少、地麵狹窄的情況,全軍共編組成軍、師地炮群各四個、軍高炮群三個,本著分散配置,火力集中,減少轉移,保障穩定的原則,在約十七公裏正麵、十四公裏縱深的地域內梯次配置,使軍屬炮群火力達到了從敵前沿兩公裏控製到縱深二十四公裏,師屬炮群控製敵前沿至縱深八公裏。師炮群並向第一線團派出了前進觀察所。為著有效地殺傷敵人,我在火力運用上,針對越軍大口徑火炮以連為單位,直瞄火炮以排為單位配置,迫擊炮以單炮遊動的特點,采取集中與分散結合,大小炮結合,直間瞄準相結合,遠近結合,組成嚴密的炮兵火網,對敵之重點設防地段、支撐點,炮兵陣地和集團目標,以一個至幾個炮兵營集中射擊,以達到最大的射擊效果;對一般設防的高地則以營或連的火力壓製,對增援、反衝擊和潰逃之敵,及時組織攔阻火力,予以殺傷。從而,較好地發揮了炮兵的作用,敵人也不得不承認:“你們的炮兵太厲害了!”

  此外,在作戰中,軍、師兩級建立了前後方指揮所,以前指為中心,主要領導均在前指。同時鑒於團以下幹部多數未參加過實戰,軍、師、團各級副職領導幹部分別到下一級加強指揮。各級指揮靠前,這對於直接掌握戰場情況,及時下定決心,以及進行傳幫帶和鼓舞士氣,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在對越自衛還擊這場特殊戰爭中,尤其顯得重要。

  部隊受領作戰任務後,由於作戰的對象是過去的“同誌加兄弟”,而不少幹部戰士又不甚了解情況,加上我軍部隊巳多年沒打仗,而越軍卻連續打了幾十年。因而“該不該打這一仗,能不能打勝這一仗”?在不少同誌思想上存有不同程度的疑慮。針對此情況,黨委和政治機關大力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反複深入地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命令和指示教育部隊,揭露越南當局地區霸權主義者的醜惡麵目及其在我邊境地區進行侵略的事實,許多單位還邀請被越南驅趕回國的難僑到部隊作報告,組織指戰員到現地和受害的人民群眾一道控訴越南當局在我邊境犯下的罪行,激發對敵人的仇恨。與此同時,認真組織部隊學習中央軍委的《政治命令》和昆明軍區的《戰鬥號召書》,請老幹部、老英雄講部隊的光榮戰史和優良傳統。從而使全軍幹部戰士迅速統一了認識,樹立了為保衛祖國、保衛四化建設,反霸權、反侵略而戰的思想,堅定了敢打必勝的信心。

  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各級黨委和支部發揮核心領導和戰鬥堡壘作用,廣泛地在部隊中掀起了殺敵立功競賽熱潮。軍黨委適時發出了政治動員令,號召全軍幹部戰士發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人人爭取殺敵立功。師、團主要領導親自下到突擊營、連作動員。從團到連都召開了誓師大會,指戰員紛紛向黨、向祖國表示自己的殺敵決心,不少同誌甚至寫血書請戰。作戰中,各級幹部身先士卒,帶領部隊奮勇殺敵,廣大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衝鋒在前,撤退在後,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戰友。無論新老戰士,均在戰鬥中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敢,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各級領導及時地為他們請功、招功、批功,並將其事跡在部隊中進行宣傳,根據戰鬥進展情況,提出新的殺敵立功口號。從而保證了部隊士氣的持續高漲。從二月十七日至三月五日十七天作戰中,全軍即有二千三百九十五名幹部戰士和三百七十一個單位被批準火線立功;根據個人的請求和本人在戰鬥中的表現,一千二百九十八名團員被批準火線入黨,七百九十三名青年戰士被批準火線入團。此外,在部隊出現傷亡情況下,全軍還及時從士兵中提升幹部八十名,從排、連職提升為連、營職幹部六十名,做到了隨缺隨補,使基層指揮不斷線。

  這次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我軍所要懲罰的是越南當局的霸權主義和對我國的侵略行徑。因此,從一開始,各級領導便教育部隊,切實注意把越南各族人民、一般幹部同越南反動當局嚴格區別開來,把放下武器的越軍官兵同持槍頑抗的敵人嚴格區別開來。各級都成立了群眾工作隊(組),軍、師各級設立了俘管所,采取多種形式,向越民和戰俘說明這場戰爭的性質和真相,揭穿越南當局的欺騙宣傳。對越南人民,仍一如繼往,視為兄弟,嚴格遵守我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並盡可能利用作戰的間隙,為他們做好事。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期間,我共宣傳群眾一萬六幹七百四十餘人,開倉濟貧糧食一百餘萬斤,為越民治傷看病一千七百八十八人次,贈送食鹽七千一百餘斤,修蓋房屋二十七間,整理民房六千七百八十三間,幫助逃離的群眾飼養家禽、家畜五百二十五頭(隻)。擴大了我軍的政治影響,鞏固了中越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塑造了正義之師的形象,實現了上級要求的軍政雙勝。


  後勤保障

  及時有效的後勤保障,對這次作戰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這次作戰,軍區加強了我軍一個兵站、一個汽車營另二個連,以及部分工程、汽車、軍械勤務保障分隊。為了對後勤保障實施有效的指揮,軍分工一名副軍長負責。並由軍後勤部長率一個輕便指揮所隨前指行動。隨著戰鬥的進展,軍後指機關和兵站所有機關、醫院和各保障分隊適當靠前,由屏邊轉移至壩灑。各師、團的後方指揮機關和後勤保障分隊亦相應靠前。從而使部隊的後勤保障係統在師以下後方無專門通信網絡和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能夠及時得到指令,實施強有力的保障。

  與此同時,各級領導大力加強對後勤人員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思想,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全軍部隊戰前共補充了物資器材一千餘噸,儲備彈藥四千噸、油料二千噸、給養一百多萬斤、戰救藥材二百多個師(團)基數。戰鬥過程中,又補充了彈藥四千二百餘噸,主副食、水果及馬料等二百二十餘萬斤。根據合成軍指揮員的指示和戰鬥進展情況,采取逐級下送與越級下送相結合,下級申請與按計劃主動補充相結合等方法,及時給各作戰部隊運送彈藥和各種物資。據不完全統計,作戰期間僅本軍後勤運輸出車即達一萬二千七百七十台次,共運輸各種物資二萬九千三百一十噸,行駛一百二十一萬公裏。基本做到了部隊打到哪裏,後勤保障就跟到哪裏,使前線人不缺糧,馬不缺料,槍炮不缺彈,車不缺油,傷員得到及時搶救治療。

  作戰中,部隊還自始至終得到了雲南省特別是紅河州及其所屬河口、屏邊等縣地方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援。地方為我軍固定組織了五千一百餘人的民兵、民工支前隊伍(攜騾馬六百五十匹),隨隊行動,拾擔架、送糧彈、守要道、護橋梁、控殘敵、押俘虜;哪裏有部隊作戰,哪裏就有他們的蹤跡。河口各橡膠農場的領導及民兵、工人,還主動為部隊裝卸物資和擔任後方警戒。在整個作戰期間,大批的支前物資源源不斷運到前線,大量的慰問品、慰問信不斷送到幹部戰士手中,使指戰員處處都感受著祖國人民的巨大關懷。所有這些,不僅對部隊的作戰行動給予了強有力的人力和物力支援,而且直接鼓舞了士氣,進一步增進了軍政、軍民之間的團結和戰鬥情誼。


第四節 戰後工作

  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結束後,根據昆明軍區的統一部署,部隊開展了戰評總結,各級領導廣泛深入發動群眾,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自下而上評選功臣模範。並以認真嚴肅的態度,總結檢查這次作戰中的成功經驗和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各級機關後來在此基礎上分別收集、整理成一千三百七十餘份專題材料,共編印了三十七冊專案)。與此同時,在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協助下,修建了屏邊、蒙自兩個烈士陵園;派出二十個慰問組,分赴十四省一百九十四個縣,慰問了六百五十戶烈屬和招收了部分烈士弟妹入伍;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同對傷殘人員進行了妥善的安置。各部隊還應地方和兄弟單位的要求,組織報告團向人民群眾匯報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重大勝利,介紹部隊的作戰情況(據不完全統計,全軍各部隊在雲南以及返川之後共在廠礦、農村、學校、機關、部隊作報告一千五百八十餘場,聽眾達四百六十餘萬人次)。

  部隊在蒙自地區休整期間,以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為團長,副總參謀長李達為副團長的中央慰問團,帶著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和全國人民的親切關懷,前來進行慰問。在此前後,雲南省、紅河州亦派來了慰問團。黨和人民的巨大關懷,和慰問團對我軍部隊的讚譽,給了指戰員以極大的鼓舞。在榮譽麵前,為了防止部隊出現居功驕傲情緒,四月十四日,軍黨委作出《關於開展反驕破滿的決定》,在各級機關和部隊中普遍開展了“怎樣對待勝利,怎樣對待榮譽,怎樣對待自己”的大討論。通過討論,引導幹部戰士正確認識自己在整個戰鬥中所起的作用,自覺地把勝利歸於黨,歸於人民。

  五月上旬,我軍部隊在基本完成戰後各項工作之後,奉中央軍委命令返川歸建。

  召開英模功臣代表大會

  在這次作戰中,部隊湧現出了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和單位,經過群眾性的評比和逐級報批,分別被授予了榮譽稱號和記了戰功。其中:

  獲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有五個單位和七名個人。他們分別是:步兵第一一五團一營,獲“英雄營”稱號;步兵第一一0團三連,獲“勇猛頑強英雄連”稱號,步兵第一一二團四連,獲“猛虎連”稱號;步兵第一一六團六連,獲“能攻善守英雄連”稱號;步兵第一一七團二連,獲“守如泰山英雄連”稱號;步兵第一0九團五連副連長劉保健,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一團九連班長吳勇(烈士),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二團四連戰士李啟(烈士),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六團二連副連長山達,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六團二營機槍連排長阿爾子日,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七團特務連班長李水波(烈士),獲“楊根思式的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七團二連戰士徐澤貴,獲“戰鬥英雄”稱號。

  獲昆明軍區授予榮譽稱號的有八個單位和九名個人。他們分別是;步兵第一0九團八連,獲“能攻善守英雄連”稱號;步兵第一一一團四連,獲“自衛還擊先鋒連”稱號;步兵第一一一團八連,獲“英勇善戰鋼八連”稱號,步兵第一一三團三連,獲“尖刀連”稱號;步兵第一一一五團三連,獲“威震敵膽英雄連”稱號;步兵第一0九團六連三排,獲“能攻善守英雄排”稱號;步兵第─0九團三營炮連八班,獲“英勇頑強神炮班”稱號,步兵第一0九團特務連?察二班?獲“英雄偵察班”稱號;步兵第一一一團四連連長劉建榮(烈士),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一團五連戰士王金林,獲“戰鬥英錐”稱號;步兵第一一一團八連連長吳成良(烈士),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二團三連班長楊宗明,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二團四連戰士蘭方虎,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三團三連戰士何軍林(烈士),獲“鋼鐵戰士”稱號,步兵第一一四團一連副班長馬德富,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五團三連副政治指導員劉增武(烈士),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六團六連政治指導員朱山榮,獲“戰鬥英雄”稱號。

  獲成都軍區授予榮譽稱號的有五個單位和二名個人。他們分別是:陸軍第三十八師炮兵團九連,獲“英雄炮兵連”稱號;步兵第一一0團八連二班,獲“瓦解敵軍模範班”稱號;步兵第一一0團一營炮兵連七班,獲“威震敵膽神炮班”稱號;陸軍第三十七師通信營通信連守機排三班,獲“三八英雄守機班”稱號;步兵第一一五團通信連五班,獲“英雄報話班”稱號;步兵第一0九團八二無後座力炮連副班長王國軍(烈士),獲“戰鬥英雄”稱號;步兵第一一四團一連衛生員陳友洪,獲“戰地模範衛生員”稱號。

  此外,全軍還有一百九十八個單位和個人榮立了一等功,一千一百零一個單位和個人榮立了二等功。

  為了表彰先進,弘揚革命英雄主義,六月六日至十日,軍在駐地重慶市隆重召開了“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英模功臣代表大會”。這次會議,是一九五一年我軍首次英模代表大會之後的又一大盛會,共有七百名正式代表出席。成都軍區首長親臨大會並講了話,昆明軍區、重慶市委和市府、重慶警備區的代表致了熱情洋溢的賀詞,二十六位英模代表在大會上介紹了他們的事跡。代表們通過學習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相互交流經驗,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決心保持光榮,發揚光榮,在新時期的部隊建設中作出新的貢獻。

  會後,各部隊認真貫徹軍黨委《關於開展向對越自衛還擊作戰英雄模範學習的決定》,在幹部戰士中掀起了一個學英旋,為部隊建設作貢獻的熱潮。同時,根據上級指示,在經過作戰考驗和鍛煉的幹部戰士中,提升、調動了二千三百二十七名幹部的職務,提拔了一千六百四十六名士兵充實幹部隊伍。並為二十六所軍隊院校和四川、西藏軍區以及成都軍區後勤部輸送了二千八百一十一名戰鬥骨幹。


第五節 組織偵察大隊赴老山地區遂行偵察作戰任務(參見附圖12 <圖略>)

  一九七九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勝利,給了越南地區霸權主義以沉重打擊。但是越南當局不甘心失敗,繼續在我邊境進行破壞和騷擾。為了保衛我國邊疆的安寧,鍛煉摔打部隊,中央軍委決定適時派遣偵察分隊赴中越邊境輪戰。並於一九八四年七月,命令我第十三軍袖調軍、師、團三級偵察分隊,組成軍偵察大隊開赴雲南前線,隸用於昆明軍區前指指揮,配合老山地區的防禦作戰,執行對越偵察作戰任務。

  七月十三日,軍接到參戰預先號令後,迅速完成了由軍屬步兵偵察分隊為基礎,組成偵察大隊的擴編任務。偵察大隊由軍司令部偵察處處長夏國富任大隊長、軍政治部宣傳處處長段樹春任政委,下轄五個連(後增編一個火力隊),共有幹部戰士六百三十八人,各種車輛六十一台,各種槍械五百五十六支(挺),四0火箭筒十四具,八二迫擊炮、八二無後座力炮八十二門,六0迫擊炮四門,各型電台一百零一部,雷達二部,夜視器材七部,照像機十二部。二十三日,在軍司令部副參謀長王振敏率領下,由重慶鐵路輸送至昆明,爾後換乘汽車向戰區開進,於二十七日到達雲南省麻粟坡之猛洞地區展開。

  根據中央軍委關於主動出擊,穩定防禦態勢的作戰方針,為配合主力部隊出擊作戰,偵察大隊奉昆明軍區命令,從九月二日開始實施以襲擊捕俘為主的出境作戰,先後進行了三十九師偵察連一二四三高地襲擊捕俘,三十七師偵察連一六0三高地東北無名高地襲擊捕俘,三十七師偵察一連南妮西側伏擊捕俘和三十九師偵察連母雞坡南側襲擊捕俘等四次戰鬥。接著,從十二月十一日起,又重點展開以伏擊捕俘為主的出境作戰。組織了軍直偵察連八八八高程點伏擊捕俘,三十七師偵察一連九0七高地南側捕俘,三十八師偵察連小南老北側伏擊捕俘,三十九師偵察連馬府北側伏擊、破襲等四次戰鬥。一九八五年二月一日以後,為進一步打擊敵人,擴大戰果,大隊相繼以三十八師偵察連引導炮兵射擊老黃津敵特工大隊營房,三十七師偵察二連火力三次襲擊南邊和九0七高地之敵,三十七師偵察一、二連對九七八高程點進行滲透偵察,三十八師偵察連對修仁地區進行滲透偵察等。

  至一九八五年五月,我偵察大隊在昆明軍區前指的指揮下,共進行出境行動八十六次,與敵交火十四次,斃敵一百八十九名、俘敵八名、引導炮兵射擊殲敵二百六十名,繳獲各種槍械十一支、子彈和文件資料一部,擊毀敵火炮二門,破襲敵營房四十三憧、彈藥所二個、排陣地三個、班陣地一個。我傷九人、亡六人。與此同時,還廣泛進行了多種式樣的偵察活動,以及擔任一四二六高地的陣地防禦。圓滿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偵察捕俘,打擊敵特工,破襲敵軍事目標和堅守要點,保證老山主戰場右翼穩定的任務。五月二十八日,順利返川歸建。

  曆時十個月的偵察作戰,持續時間較長,我偵察大隊的作戰區域又緊靠老山主戰場,當麵的敵情、地形比較複雜。指戰員們在各級首長的關懷下,把軍委的作戰指導方針和軍區前指偵察作戰的指示,變成自覺的行動,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同艱苦的自然環境和凶狠狡詐的敵人進行鬥爭。他們利用敵人陣地的間隙鑽空子,利用雨霧天氣和複雜的地形作掩護,大膽地滲透到敵人陣地後方和交通補給線上。每次出境作戰一般均為六至八公裏,有時甚至深入越境二十五公裏。出境一次,少則五至七天,多則持續四十天以上。為了達成襲擊和伏擊的突然性,幹部戰士劈荊棘,鑽草叢,穿密林,涉河流,越高山,攀藤附葛,用綁腿上攀下行,全然不顧臉手被劃破,身體被摔傷。有時,原定的時間延長,攜帶的食品不夠,他們便接雨水解渴,以草根和野芭蕉充饑。由於成天設伏於潮濕的草叢中,全大隊五個連百分之八十的同誌都患了腰腿疼和關節炎,有的還得了腸胃病和綜合疲勞症。但是,指戰員們毫不顧惜這些,一旦與敵人接火,便勇猛地投入戰鬥。三十九師偵察連排長博孔良同誌,在一九八四年九月三日襲擊一二四三高地的戰鬥中,帶領兩名偵察兵衝鋒在前,自己腹部和臀部先後中彈負傷,仍堅持戰鬥,連續擊斃三名敵人,最後壯烈殉國,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稱號。十個月的作戰,全大隊共有兩個連、三個排、一個班榮立了集體二等功,三個排、十個班榮立了集體三等功;有四名同誌榮立了一等功,十五名同誌榮立了二等功,一百六十名同誌榮立了三等功。他們的事跡,充分展示了我偵察兵過硬的軍事素質和英勇善戰、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獲得了戰區首長的讚賞和當地人民群眾的信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