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杜聿明與林彪首次交手

(2007-02-11 14:03:03) 下一個

杜聿明與林彪首次交手


  杜、趙二人憂心忡忡地返回秦皇島。當晚接到第二十五師報告,山海關守軍主力已於當天上午經北寧路向綏中方麵撤退。未經決戰便拿下了山海關,杜聿明已經完成了蔣介石的任務。本來蔣介石因感兵力不足,讓他先拿下山海關再說。現在山海關已順利拿下,杜聿明決心以現有的兩個軍的兵力繼續北進,以擴大戰果。

  17日清晨6時,各部奉令出發。杜聿明在山海關東北十公裏處向第十三軍連以上軍官訓話。他首先詢問第四師昨天追擊的情況,都說按期攻占了共軍陣地,繳獲了一些武器。杜聿明問:"為什麽不乘勝追擊?"軍官們都看著軍長石覺,無人敢答話。石覺背著手,若無其事地說:"共軍早已脫離戰場,恐怕追不上,所以未令各師追擊。"杜聿明見石覺自負的模樣,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於是將昨天遇到的那位連長喚出隊列,說:"你講一講你連在三裏堡一帶的情況。"

  連長說:"我連昨天中午進至三裏堡附近,繳了共軍幾十支槍,當時附近村莊有許多共軍,我連兵力單薄未敢進攻,後來他們就全撤走啦!"杜聿明不滿地掃了石覺一眼,他本想當眾訓斥第五十四師未按計劃到達指定地點,並指責第十三軍各師未執行追擊命令,可是責任在軍長石覺,他不能當著眾多部下的麵訓斥軍長,隻好強壓怒火,當從表揚了那位連長。他作了簡短的動員,隨即下令用汽車送軍官們追趕行軍隊伍。

  杜聿明乘吉普車隨軍行動。下午3時,行至綏中以西前所附近。他發現第十三軍軍部直屬隊忽然掉頭往後跑。"你們為什麽後退?""報告杜長官,前麵發生激戰,軍長令軍部後撤5裏宿營。"杜聿明急忙趕上前去,見石覺正指揮部隊向綏中西關一個高地進攻。石覺說:"共軍很頑強,恐怕今天拿不下綏中城。"杜聿明仔細觀察東北人民自治軍陣地,說:"共軍最怕被包圍,你令預備隊左翼迂回,抄他們的後路。"果然,預備隊一出動,自治軍便放棄陣地主動撤退了。"石軍長趕快下令各師追擊,"杜聿明說,"我判斷共軍將利用夜幕掩護退出綏中。"

  兩人爭執不下,最後決定先派先遣部隊作試探性進攻。此時天色已晚,各師皆主動宿營。杜聿明在一所民宅中住下,他下令將電話接通先遣團。剛一接通,他便問:"綏中情況偵察清楚沒有?""部隊正在吃飯,飯後即向綏中搜索前進。"團長說,"綏中情況還不清楚。"杜聿明想石覺的部下都謹慎有餘,勇氣不足,於是道:"你這個團今晚進了綏中城,我給重賞!""是,長官!"那位團長的回答仍無多少自信。當晚12時,那位團長報告該團已進入綏中,共軍已於黃昏後撤退。

  18日,杜聿明率部進占綏中,由於對東北人民自治軍的情況未摸清,未敢貿然進攻。他一麵下令部隊休整,一麵令人偵察,在綏中休整了四天。山海關戰火正熾之時,林彪從沈陽乘火車南下趕往戰場。他已經7年沒打過仗了,雖然當了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可身邊除了十幾名參謀、警衛人員,幾乎是個光杆司令。

  他在火車上閉目沉思,雙肘下壓著的那幅南滿軍用地圖已被他熟記於心。當杜聿明的試探性進攻接連遇挫時,他曾判斷國民黨在秦皇島的第十三軍和第五十二軍戰鬥力不強,想利用從關內趕來的兩支部隊黃克誠部和梁興初部共同擊破敵人對山海關的進攻。

  此時毛澤東的想法仍是"獨霸東北",他比林彪高明之處在於不死守山海關,而主張將敵人放進內線,尋機殲滅。但是,毛澤東和林彪都沒料到局勢變化如此之快。16日,山海關已經失守,17日綏中也落於杜聿明之手。更要命的是,這一天國民黨東北行營自長春總撤退,東北問題已上升為舉世矚目的國際糾紛。蘇聯迫於美國的壓力,決定限製中共在東北的活動,並向國民黨做出重大的讓步。

  毛澤東也於此時病倒了,自11月16日至12月15日,整整一個月,他沒有起草一份文電,這對日理萬機的毛澤東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斯大林聞訊後,從莫斯科派來兩名醫術高超的大夫飛抵延安。延安與莫斯科關係之微妙,於此可見一斑。

  林彪自錦州下了火車,又率他那個精幹的指揮所騎馬往南趕。在興城附近碰到了從綏中撤下來的楊國夫師。他發現這支從山東趕來,又參加了山海關保衛戰的部隊情況不妙。當天他致電彭真、羅榮桓,說楊師傷亡失散千餘人,極疲憊,無棉褲,許多人沒鞋穿,赤腳戰鬥,情緒不高。

  林彪很失望,他碰到的第一支部隊暫時無法投入正規戰鬥,隻好令他們繼續後撤休整。次日,梁興初、梁必業率領的山東一師趕到了興城。林彪見到二梁自然十分高興,因為他們的部隊是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團發展起來的,參加過平型關戰鬥。可是二梁的部隊甚至比楊國夫師情況更糟,不僅缺衣少食,甚至連武器都沒有配齊。

  不料杜聿明卻打上門來了。本來杜聿明不了解對手的實力及情況,誰料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他決心抓住戰機揮師北上。梁興初師途經綏中西北一個鎮子時,不知楊國夫師已經放棄綏中,有人利用民用電話線將電話打進綏中電話局了解情況。杜聿明手下有個叫吳寶榮的情報參謀正在電話局監聽,他冒充是八路軍楊師的偵察員,於是獲得了梁師正向興城運動的情報。杜聿明當即判斷,共軍主力正從熱河向興城附近運動。他決心在共軍主力未集結之前,迅速攻占興城、錦西和葫蘆島,向錦州前進。

  22日晨,杜聿明揮師向興城進擊。上午9時,正是林彪發電要求撤離興城之時,杜聿明的吉普車距興城隻有20餘裏了。第十三軍的先頭部隊卻在城郊畏縮不前,這為林彪率梁師撤離興城贏得了寶貴的一個小時。當杜聿明驅車趕到前衛部隊,督促該部攻擊時,興城已成一座空城。這天的戰鬥之順利令杜聿明頗感意外,錦西、葫蘆島也幾乎沒有費勁就奪取了。進占錦西的第二師師長劉玉章報告,該城工廠甚多,大部完整,葫蘆島的碼頭也完好無損。這為以後通過海運兵力進攻東北腹地提供了便利條件。蔣介石得到"一日連占三城"的"捷報",連電嘉獎,並鼓勵杜聿明"擊滅共軍,完成收複東北任務"。24日,杜聿明揮師向錦州進攻。

  林彪率梁師隻好再次"避戰"撤離錦州。25日,林彪的電台截獲了一個強勁的電磁訊號,機要人員當即判斷黃克誠師已經到了附近。可是誰也弄不懂那滴滴答答的聲音是什麽意思。當時,經過長途跋涉的新四軍第三師3.2萬人,在黃克誠的率領下已經抵達錦州附近的江家屯。由於通讀聯絡不統一,林彪無法與黃師溝通聯係。林彪的電台隻能與延安的中央軍委和沈陽的東北局聯係,再通過延安和沈陽的電台轉達指示。這在軍事上既犯了貽誤戰機的大忌,又使命令程度複雜化了,本來是向下級下達指令,卻變成了與上級協商。由此看來林彪到此時仍然未進入情況,他的總司令的職權不比梁興初這個7000人的師長大。

  26日,杜聿明順利進占錦州,又是一個意外的收獲,幾乎未遇任何有力的抵抗。他在驚喜之餘內心也蒙上了一重陰影,因為他的計劃不僅僅是攻城掠地,還要消滅共軍主力,而他的對手卻總不與他交手。當時,杜聿明還不知道對手的名字叫林彪,也是一位出身黃埔的抗戰名將。

  杜聿明從清晨進入錦州城後,心裏就不踏實,總感到這天晚上會出事。果然,黃昏後槍炮聲隱隱傳來,據報是"共軍開始反擊"。錦州城內的第十三軍頗為混亂。杜聿明來到作戰室,參謀們立即將戰況向他匯報。千軍寨第八十九師陣地已大部失守,該師師長及石覺軍長先後告急。杜聿明急令駐錦西的第一九五師北上增援,並令第五十四師自錦州南下,南北夾擊錦州南麵之敵。

  奇怪的是錦州北麵的槍聲突然停止了,東北人民自治軍又不知去向。南麵的戰鬥斷斷續續打了幾天,直到12月1日才平息。杜聿明始終沒有摸清對手的底細,這種外行的戰法更讓他莫明其妙。

  林彪事隔7年之後,重披戰袍,誰料初次作戰竟如此窩囊。而杜聿明占領錦州後,由於蔣介石命令他到此為止,不準繼續北進,也隻得罷兵息戰,養精蓄銳以待時機。杜聿明與林彪爭鬥的第一回合就此結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