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中國曆史上15個民族的最後結局

(2007-02-11 14:03:01) 下一個

中國曆史上15個民族的最後結局


中興網消息:

  一:匈奴部分:以匈奴為代表

  二:東胡部分:以鮮卑、契丹、蒙古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滿洲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國曆史上的所有少數民族都是由這五部分演化而來的

  匈奴:主體在東漢時期被漢人消滅,剩餘部分西逃至歐洲,與馬紮爾人融合,構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東胡:秦時被匈奴滅亡,之後分成兩大部分:烏桓和鮮卑

  烏桓:被曹魏消滅

  鮮卑: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的演化為柔然

  柔然:被突厥擊敗,分化為室韋(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

  蒙古:為先秦時東胡的一部分,由鮮卑演化而來,一直生存到現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滅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人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鶻:主體由丁零人構成,融入了鐵勒和高車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時期,將突厥主體滅亡。回鶻生存到現在,即使今天的維吾爾族。

  女真:來自肅慎,後為女真,為滿洲,一直生存到現在,即今天的滿族人。

  黨項:羌族的一部分。後被蒙古人滅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後被漢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被漢人冉閔一次性屠殺20萬人,導致羯族滅種。

  腐朽的西晉政府在經曆八王之亂後,民眾損失過半,其後被各胡軍隊一係列車輪戰的打擊,終於亡國於凶奴首領劉淵了.

  當時入侵中國的胡族大大小小有十多個.

  其中族群在三十到一百五六十萬之間的大胡有:1凶奴、2鮮卑、3丁零、4羌、5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6夫餘、7羯、8高麗、9盧水胡. (在以後的漢人的大反擊,和胡與胡之間的仇殺中.這九個胡族除了人數眾多的鮮卑和入侵當時遼寧與漢人的居住的朝鮮半島的高麗人保存了下來,其它各胡基本上給殺絕.)


  立誓掃清北方的悲壯英雄冉閔

  西晉滅亡後的317年北方漢族人口總數不到1000萬。

  以下是各族當時的分布情況:

  陝西一帶羌、氐、匈奴有80萬之眾,而當地的漢族人口因戰亂、逃亡也隻有80萬;

  山西則是匈奴羯族和鮮卑族的天下,他們有80萬之多,殘留在當地的漢族隻有100萬人。

  河北的鮮卑人應該有80萬,丁零人十五萬,當地漢族人口不過150萬人。

  至於河南-山東一帶主要是漢族人,人口占絕對優勢,而遷移至此的鮮卑族人則主要靠漢人每戶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來過活。

  甘肅東部一帶為鮮卑、羌、氐族。漢人約占五分之二;

  寧夏、內蒙古則基本上是鮮卑人天下,人數操過120萬;

  遼西鮮卑人漢人各占一半,各20到30萬;

  遼東漢人100萬左右,高麗人50萬;

  河西走廊-敦煌-新韁天山以南一帶多是中原流亡的漢族和當地漢族,人數三百萬,在以後的漢人的大反擊中大量回遷中原。

  冉閔起義成功後,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東四省的匈奴、羯、鮮卑、羌、氐人在冉閔組織的漢人的大反擊中被全部樹清.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殺的白奴(凶奴分化為白奴和黃奴,黃奴自稱夏後依,白奴被冉閔和各路山西義軍殺絕)多達六十萬之多,其中四十萬被閔閔正規軍殺絕。兩次屠羯達三十二萬之眾,羯族從此從中國曆史上消失。

  冉閔是五胡亂華時中原地區漢人起義首領之一,後被推為國主。當時有羯胡在河北暴孽,殘害漢民,先有驅數十萬漢丁修林苑甲兵,死傷遍野。後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又有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淩殺汙辱之行。漢兒冉閔立誓掃中原,恢複中華河山,一朝得機起兵,旦夕間盡滅羯胡。後又以掃清中原為號召,揚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則將其統統殺絕。這就是有名的殺胡令。北方各地漢人群起響應,各胡深懼其下場將如同羯族與白奴人,而遭到群胡連番圍攻:

  (1)其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凶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裏,斬凶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6)六戰於鄴城以一二千剛組織的漢騎將遠至而來的胡軍七萬打的潰不成軍;

  (7)七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經過數場戰爭下來,冉閔手下的漢軍越打越少,卻又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種族仇殺中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統治今天外蒙內蒙和中國北部的鮮卑卻進入極盛時期。這個時後東晉王朝卻打著正統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閔與眾胡大戰時“接收”山東河南二省,又圖河北和山西.使的冉閔大努,而一努之下,在部將的擁護下作出了稱帝的主張。冉閔舉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農,一位深受漢人義軍----乞活軍愛戴的將領。然而冉閔在稱帝後卻因其居功自大而殺了他。而使的幾萬乞活軍分離出了冉閔的軍隊。關中有漢人武裝不下五萬人築壘自守,對抗胡人,等待冉閔大軍到來。遼東也有約十萬漢人武裝響應。冉閔都沒能任用合適的人去加以聯絡。卻在這時稱帝,不僅沒得到東晉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東晉王朝與鮮卑人對他來了個南北夾擊。

  冉閔建立的國家史稱冉魏,冉魏後期,漢族流民從各地擁入鄴城及其附近,加上長年征戰.農業生產欠收,城中糧食供應不足。冉閔將城中糧草分發給白姓後,帶領一萬兵(大部份是步兵)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糧。原住在蒙中高原的現屯兵邊界的鮮卑人得到這一消息,急調二十萬鮮卑騎兵南下,想座收漁人之利的消滅因剛掃清中原而元氣未複的冉魏政權。冉閔卻對鮮卑兵的行動卻渾然不知,後被鮮卑人的十四萬先頭騎兵部隊在常山包圍冉軍,卻給個個奮勇的冉軍再加上天神下凡般的大將冉閔打得十戰十敗!!要不是最後想出了拐子馬鐵浮圖的陰險鬼計。

  與鮮卑人的廉台決戰中,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於十餘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餘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倒地被俘,麵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其後拒降被鮮卑王慕容俊斬於遏陘山,山左右七裏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直至於十二月。慕容俊懼之,祭祀冉閔,追諡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即大雪過膝(晉書正史所載,絕非道聽途說)

  冉閔戰死了,河北山西二省被鮮卑占據。但冉英雄收複的河南,山東二地民眾向南歸複南朝漢人.這使的當時北伐每每失敗的南朝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光複了河南,山東二地.這是祖遜北伐後南朝政府第二次控製這一地區.比祖遜收複的還多!

  另一方麵冉閔愛民如子,從異族豪強和統治者哪解放二十多萬漢人婦女,並幫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當冉閔放羯人石虎強搶的六七萬漢族少女回家時,她們中的大多數卻沒有走。因為已經無家可歸了,冉魏滅亡時,惡運又一次降臨她們的頭上。在冉閔被擒殺,鮮卑南下她們盡給殘忍的充作了軍糧。

  西晉滅亡的第二年,晉皇室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政權,偏安江左,史稱東晉。

  這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動亂時期,在中原地區前後有七個民族建立了二十多個政權。北魏崔鴻著有《十六國春秋》記述這段曆史,後世稱這一時期為“五胡十六國”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個少數民族。“十六國”即:夏,成漢,“兩趙,”(前、後),“三秦”(前、後、西秦), “四燕”(前、後、南、北燕),“五涼”(前、後、南、北、西涼)諸國。

  十六國中以匈奴劉淵建國最早。八王之亂時,劉淵遊說成都王司馬穎召募匈奴五部為外援,回去後,即被匈奴貴族共推為大單於,不到二十天,結集部眾二十餘萬。 308年,劉淵稱帝,國號漢,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北)。匈奴劉氏政權實行胡漢分治政策,仇視漢人。

  318年劉曜自立為帝改國號為趙,遷國都於長安。史稱前趙,以別於319年石勒的後趙。公元328年,劉曜與後趙作戰,兵敗被殺。次年,太子降於後趙。

  329年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務除前趙積弊,實力得以迅速發展,足與東晉相抗。石勒死後,子石弘繼位,為其侄石虎所殺,石虎自立為帝,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石虎為人極端殘暴,窮兵黷武,令許多人為籌措從軍裝備被迫賣兒鬻女,或途中自刎則,死者相望,而征令仍有加無已。他又聽信胡言,殘酷奴役漢人。

  石虎死後,其子十餘人互相殘殺,石虎的養孫漢人冉閔殺死傀儡皇帝石鑒,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魏,史稱冉魏。他限製“六夷” (匈奴、鮮卑、羯、氐、羌、巴氐),下令鄴都城門大開, “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結果“六夷”紛紛出城,百裏內外的漢人,則蜂湧而來。冉閔看到“胡”人終與自己“離心離德” ,竟下令無論男女老少,格殺勿論,致使二十餘萬人暴屍於野。冉魏政權的大屠殺引起中原少數民族的恐慌和圍攻,後趙石祗在襄國稱帝,並與前燕慕容儁、羌族姚弋仲聯合,打敗冉閔。 351年,石祗又被殺,後趙亡。次年,慕容儁斬冉閔,冉魏亡。河北二十餘萬漢人不甘侮辱,紛紛渡河南逃江南,但受到截擊,死亡殆盡。

  由上可以看出冉閔宰殺“胡人”是出於種族仇殺而實行的種族滅絕政策!冉閔戰敗被俘,慕容後斥責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稱帝?”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也!” 冉閔這話說的尤其漂亮,當真是豪氣幹雲!然而,冉閔被“胡人”收養二十多年,期間肯定也是殺漢人無數。弑君篡位後,卻殺盡曹夷,反稱夷狄為禽獸,說的和做的全不是一回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