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印度石油部長驚呼 全球能源爭奪大戰印度屢屢不敵中國

(2007-02-08 21:30:37) 下一個

印度石油部長驚呼 全球能源爭奪大戰印度屢屢不敵中國


  在國內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印度與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圍繞油氣資源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日前,印度國有石油公司卻宣布放棄收購加拿大能源(Encana)公司旗下位於南美厄瓜多爾的油氣資產,使得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以14.2億美元的代價成功收購了日產75,000桶石油的生產設施,以及全長500公裏的新建輸油管道36%的股權。

  對此,印度石油部長艾亞爾(Mani Shankar Iyer)呼籲,“如果我們一蹶不振,就永遠得不到成功。”

  然而,這一事件卻說明了印度再次被中國石油巨頭的收購策略所擊敗,至此,印度在與中國的能源爭奪戰中還未嚐到任何甜頭。印度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的子公司ONGC Videsh是印度海外油氣收購戰略的主力軍。9月,ONGC Videsh與中外合資企業安第斯石油公司(Andes Petroleum Co.)就收購Encana所擁有的厄瓜多爾油田展開了角逐。

  大約兩星期前,ONGC Videsh突然撤回收購計劃,指Encana公司無法保證油田不受厄瓜多爾政府幹涉及掌控。因此,安第斯石油公司以據稱比競標價低2000萬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了5塊油田(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43億桶)。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了9.5%,原油需求量約為每天675萬桶,比十年前增長了一倍。由於國內石油供應缺口越來越大,中國不得不踏上“海外尋油”之旅以確保能源供應安全。近一年來,中印兩國在海外油氣資源的爭奪戰中每每以中方因攻勢□厲而勝利告終。

  8月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才以41.8億美元力壓印度ONGC與米塔爾鋼鐵集團(Mittal Group)的聯合叫價,並購了哈薩克第三大石油生產商加拿大哈薩克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今年1月,ONGC Videsh成功購得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旗下Yadavaran油田20%的股份,不少專家認為這標誌著印度海外石油戰略前進了一大步,殊不知擁有50%股權的中國石化(Sinopec)才是Yadavaran最大的股東。

  去年十月,ONGC Videsh計劃以6.2億美元買下安哥拉蜆殼(Royal Dutch/Shell)旗下18號油田50%的股權。但中國在最後一刻與安哥拉政府達成了協議,促使安哥拉國營Sonangol石油公司出麵動用其優先購買權,購得蜆殼油田後轉售給中國石油公司。

  尋油大戰與中國多次交鋒,印度卻每每铩羽而歸,原因何在?是因為印度過於謹慎,而中國眼明手快嗎?ONGC以及印度國內的專家認為,中國的石油公司在收購海外油田時往往開出“天價”,似乎不合經濟成本原則。ONGC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即使安第斯以14.2億美元收購厄瓜多爾油田是合理的,但仍有許多潛在風險將導致收支失衡。”據悉,Encana曾買下美國Occidental石油公司旗下位於厄瓜多爾15號油田40%的股權,但並未獲得當局政府的批準。換言之,Encana的開采經營權有可能被收回。因此,印度ONGC Videsh在競標時提出經營權不被撤銷作為附加條件,但Encana公司無法做出承諾,而ONGC Videsh也被迫撤回收購計劃。“假設厄瓜多爾當局撤銷開采經營權,那麽安第斯必將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ONGC的負責人說道。

  在收購加拿大哈薩克石油公司一役中,ONGC與米塔爾鋼鐵集團聯合出價38億美元,超過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的36億美元。但誌在必得的中石油隨後加大籌碼,叫價41.8億美元後來居上。而印度方麵則表示需要等待哈薩克石油的還價才能采取下一步行動。雖然ONGC也宣布將考慮提高叫價,但分析家認為提高叫價並非明智之舉,因為38億美元已經是“物非所值”了。

  前任印度石油部秘書拉奧(TNR Rao)認為,印度的海外能源戰略過於謹慎,而中國的攻勢更為□厲。“在能源安全的問題上,除了商業因素,考慮非商業、地緣政治的因素也同樣重要。照著教科書僅僅用價值來做參考是不行的,”拉奧說,“中國在出價時重點考慮的是國家利益,而印度往往則仔細推敲其經濟後果。”

  無可否認,中國在確保能源安全方麵所製定的戰略比印度更加成功。專家認為,中國領導人將購買海外油氣資源作為保證能源供應穩定的中心任務,同時中國政府也給予國內的石油巨頭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北京大學的一位元能源安全專家指出,中國政府認識到能源利益更多地決定於地緣政治關係,並已經將精力集中在這方麵以解決能源供應缺口。為了獲得海外豐富的石油儲量,中國的石油集團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援,包括中國對油田所在國家提供導彈技術、否決聯合國對該國進行經濟製裁的決議,教育援助經費等等。

  據報道,印度政府承諾給安哥拉2億美元鐵道建設的援助,但同中國答應的大約總值20億美元的“各種援助項目”相比大為遜色,難怪最終還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奪得了安哥拉18號產油區的開發專案。同理,中國石化擁有伊朗Yadavaran油田的一半股權,是因為中國向伊朗承諾轉讓導彈技術。報道還指,中國還通過提供援助與包括蘇丹、尼日利亞和乍得等非洲國家拉攏了關係。

  盡管如此,專家認為印度無需操之過急。首先,印度的石油需求量比中國小得多,因此印度應更加“注重收購成本”。根據一份國際能源機構的報告,中國的原油需求量占全球的7%,其1/3的石油供應需要依靠進口。相比之下,雖然印度7成的石油來自進口,但平均每天消耗200萬桶石油,僅占全球原油需求量的3%。

  印度官方的一份報告也指出,20年後印度的石油需求量才會達到中國目前的水平,而到那時中國的石油需求量將會超過現在的兩倍。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 water house Coopers)首席顧問巴爾曼(Subrata Barman)說,“並購海外資源專案並非確保能源安全的不二之選,還有其他手段,例如開發多種替代能源及加大國內油氣產量,而不必買下海外油田的股權。”近年來,印度在國內發現了多個儲量豐富的碳氫化合物資源。一旦得到開發將會大大降低對進口油氣的依賴性。據印度碳氫化合物司估計,已探明碳氫化合物儲量為280億噸,其中深海儲量為70億噸。

  在屢戰屢敗之後,印度開始轉移戰略重心,積極與俄羅斯及其亞洲鄰國展開廣泛合作。去年12月,印俄雙方簽署了關於共同開發裏海盆地天然氣資源,以及在印度建設地下貯藏設施的協議。日前,新德裏又表示有意開采西伯利亞東部及俄羅斯大陸架地帶尚未開發的油氣資源。即將訪問莫斯科的印度總理艾亞爾還表示,希望能與俄方領導磋商讓印度石油公司參與西伯利亞Shtokman及Prirazlomneye兩個油田項目的建設,以及ONGC Videsh入股俄羅斯第五大石油公司Sibneft的可能性。此外,雅加達還將對緬甸和孟加拉軍政府的負麵看法暫時擱置一邊,與兩國積極商討修建一條緬甸─孟加拉─印度的輸油管道計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