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伊朗評論伊中關係

(2007-02-08 21:30:37) 下一個

伊朗評論伊中關係

轉自伊朗中文網。


發展伊中關係的潛力與障礙

對中伊兩國關係進行的研究說明:伊斯蘭革命勝利後,鑒於伊朗的伊斯蘭共和製本質和其所采取的外交政策與反對霸權勢力的方針政策,中國政府一反常態,對中伊兩國關係給予了特殊的重視。因此,在毛澤東1976年逝世後,成為毛的欽定接班人的華國鋒在伊斯蘭革命取得勝利之初對伊朗進行了訪問。中國是伊斯蘭革命勝利初期,最先正式承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體製的國家之一。由於中伊兩國在許多地區問題和國際秩序中持有相同的立場和共識。因此中伊兩國關係逐步地得到了發展和加強,即便是在伊朗最危難的時刻,和美國施加壓力最強烈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也沒有斷絕與伊朗的關係。盡管西方媒體對伊朗展開大肆的惡毒攻擊和反宣傳,並實施了製裁和發出重重威脅,但是,中國政府依然果斷地接受時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大阿亞圖拉哈梅內伊首次對中國進行訪問,中伊兩國關係隨著時任總統拉夫桑賈尼對中國進行的訪問而達到了高潮。伊朗現總統哈塔米不久前對中國進行的友好訪問,在伊朗的外交關係史上又揭開了新的一頁,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現在為大家播送的這篇文章是旨在研究中國在伊朗外交政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伊朗在中國外交政策中的重要地位,中伊兩國發展關係的目標和領域,以及中伊兩國發展關係道路中所存在的障礙與困難。

中國在伊朗的外交政策中的地位

各國的政治權威人士和外交政策的決策者們所持的觀點和立場以及該國在另一國的外交政策中所具有的地位,對該國的外交政策方針和兩國關係走向與發展起有重要作用。對中伊兩國關係做一研究,中伊兩國之間發展關係的部分動機與目標就會一目了然。關於伊朗的外交政策,在伊朗的政治權威人士和政府領導人之間,從總體上來說,存在有兩種立場和觀點。第一是傾向西方的觀點,有相當一部分人支持這一立場,持該立場者們認為,西方是進步、發展與高新科技的泉源。伊朗政府和西方國家建立廣泛的良好關係,以從西方獲得先進技術,使國家得到快速的發展。另外應盡快消除伊朗與西方發展關係道路中的障礙和裂縫。但是,這一派中的部分人和部分團體為與西方發展關係,而采取了極為被動和有失國家尊嚴的觀點和立場,並全盤屈從於西方在人權、恐怖主義、非常規武器、叛教者拉什迪、政治體製方麵對伊朗的無端指控。

第二種觀點是傾向東方的觀點,該派主張,符合理性和國家利益,是伊朗與西方發展任何形式關係的核心,應在這三大原則不受損失的條件下與西方發展關係。

傾向東方的立場與觀點事實上是對西方國家政府近一百年來所采取的霸權政策和不良行為做出的反應。持這一觀點者們認為,盡管從科技的角度來說,東方國家沒有達到西方的科技水平,但是部分東方的發達國家和新型工業化國家,則完全可以滿足伊朗在經濟軍事和工業投資中的需求,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在與東方國家發展關係中,本國的獨立不會受到威脅。

伊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這一框架內與中國發展關係的。近二十年來,在哈塔米總統不久前訪問中國之前,伊朗兩位總統和兩位議長訪問中國正說明了這一點。需要補充的一點是,伊朗認為中國是一個擁有強大潛在能力的國家,中國完全有能力在美國欲建立單極世界,推行其全球霸權政策的道路中,築起一道堅固的路障。因此,這也是促使中伊兩國始終加強政治經濟合作的關鍵所在。在拉夫桑賈尼擔任總統期間,為抵製美國的全球霸權政策,曾提出了建立伊朗――印度――中國三方聯盟,但由於中印兩國的傳統對峙而沒有實現。

在新形勢下,關於伊中兩國關係而提出了兩種觀點。也就是伊朗的權威人士和政治派別提出了兩種與中國交往的模式,部分人士認為,伊朗應該在經濟和借鑒中國經驗這兩個方麵與中國發展關係。因為中國經曆了從毛澤東的時代而過渡到民主時代,從閉關鎖國的時代過渡到了對外開放和繁榮的時代。

這些人士們為肯定自己的觀點而提出,中國政府絕不會因與伊朗發展關係而使中國與西方,尤其與美國的關係惡化。尤其是,中國占據著美國廣闊的市場,而美國絕不會容忍中國與伊朗加強安全合作。因此,中國絕不會因小失大得罪美國。如今已經證實,每當中國在美國的利益麵臨危險,中國就會在中伊合作中退縮。另外,中國發展與伊朗的關係,主要基於經濟的基礎之上。中國認為,於其讓伊朗成為一個地區軍事強國,不如使伊朗成為一個地區經濟強國,以便為中伊發展關係創造有利的環境。

另一些權威人士則在強調與中國發展經濟關係的同時,把政治和安全合作放在首要地位。這些人士認為,中國有能力抵製美國在地區的勢力滲透,鑒於中國在不同領域與美國產生有嚴重分歧,這為伊中加強政治與安全合作,共同抵製美國貪得無厭的霸權野心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兩國均對目前的世界機製感到憂慮,兩國都反對北約向東向南擴展。另外,兩國在核武器,人權,大土厥主義和中亞至遠東要求民族獨立等方麵麵臨著挑戰。因此,兩國完全可以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鑒於此,建立伊朗、印度、中國、俄羅斯四國聯盟的構想一直是拉夫桑賈尼擔任伊朗總統期間伊朗外交部的重要工作日程。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在會晤伊朗第五屆議會副議長羅哈尼時,對伊朗的這一政策表示歡迎,並表示:伊朗、俄羅斯、印度、中國之間加強合作,完全可以成為抵製美國霸權政策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在目前條件下,最為重要的是伊朗更偏重於哪一種外交路線,是選擇傾向西方的外交政策呢?還是選擇傾向於東方的外交政策呢?還是采取一種介於中西方之間的平衡式外交政策呢?

盡管在伊朗的對外政策中,在第一種第二種政策之間搖擺不定。但是,政治權威人士們關於采取哪一種外交路線能保障伊朗的國家利益這一問題上則展開著激烈的爭論。然而,采取第三種外交路線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接受和采納。


發展伊中兩國關係的目標和領域

伊中發展關係有以下幾個目標和領域:第一,伊朗總統哈塔米不久前對中國進行的友好訪問,事實上奉行的還是過去傾向東方的政策。但有所不同的是,以前所奉行的注視東方的政策,著眼點在於政治和安全領域,其目的在於抵製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威脅,而現今所奉行注視東方的政策則側重於文化和安全方麵。伊朗現政府所奉行的各文明間展開對話和消除矛盾緩和局勢的政策,以及文化和經濟世界化所帶來的威脅與挑戰則為這一轉變提供和了良好的環境。

另一領域就是伊中兩國關係不斷發展的進程。從兩國的貿易關係的角度來看,兩國的年貿易額從革命初期的幾百萬美元發展到了1999年的十三億四千七百萬美元。也就是說,幾乎每三年兩國的年貿易額平均增長兩位數。如果我們回顧過去兩年的兩國政治關係,就會發現,兩國保持有密切的關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於1999年夏季訪問了伊朗,此後兩國外長在聯合國總部會晤;1999年12月份,伊中兩國混合委員會召開;中國外長於2000年的2月份出訪伊朗,在此次訪問中伊中兩國簽訂了一項《確定伊中兩國外交部協商機構的共同備忘錄》。以上事實明確地說明,伊中兩國關係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均得到了穩步的發展。

兩國均反對美國所倡導的單極化世界,這可以說是伊中發展關係的另一領域。哈塔米總統在中國接受英國倫敦出版的《生活報》的采訪時坦率地指出,由於美國幹涉伊朗的內政因此是受到譴責的,他關於單極化機製而說道,伊中兩國均不接受這一機製,歐洲和世界都反對單極化機製。

伊中發展關係的目標之一就是經濟。中國擁有相對發達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完全可以成為未來世界的一個經濟軸心。中國的外匯儲備使得中國有能力在國外投資。由於伊朗日益在石油、天然氣工業、大壩、水泥、石油化工、電力領域需要大力投資,因此,在上述領域完全可以吸引中國的投資和專業技術。當然,在伊朗的第一和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中,中國政府共向伊朗提供了十七億美元信貸,是為伊朗造船、電站、水泥廠和地鐵建造工程提供信貸最多的一個國家。目前伊朗包括在承建德黑蘭地鐵在內的多個項目工程中與中國簽訂了多項合同。鑒於部分經濟大國和國際金融機構對伊朗所奉行的原則性政策深感不滿,拒絕向伊朗提供貸款和基礎設施建設信貸,因此,發展與中國的關係尤為重要。從另一方麵來說,鑒於中國人口眾多,因此,是伊朗傳統工業產品和非石油產品的良好市場。伊朗必須盡一切努力,早日進入中國的這一廣闊的市場。

充分地利用中國在世界上所具有的重大作用,是加強伊中兩國關係的另一動因。事實上,中國是一個在世界上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大國,人口眾多,擁有250萬人的軍隊,且擁有各種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作戰能力。因此,中國完全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發揮影響性作用。由於中國擁有上述能力,因此在前蘇聯解體之後,有許多國家立即投入了中國的懷抱。鑒於中國沒有與世界任何國家簽訂專門的軍事聯盟條約,伊朗完全可以利用中國的經濟和軍事能力,以及中國在聯合國安全理會所擁有的否決權和在許多其它國際機構所擁有的表決權。因此許多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偏袒性作用產生有憂慮,並極力地在破壞伊中兩國的友好關係。

中國和伊朗對西方所宣稱的人權和恐怖主義問題持有共識是兩國加強關係的又一因素。伊中兩國均認為:西方所宣稱的人權是帶有偏見和惡意的,西方國家在利用人權來實現自己的非法利益。美國提出維護人權的要求純粹是對伊中兩國內政的無端幹涉。因此,中國和伊朗一直是美國反宣傳的目標。美國聲稱,中國政府沒有向功邪教組織提供優惠政策是對人權的踐踏,並肆意要求中國取消死刑,承認西藏獨立。同樣,美國和西方國家也對伊朗施加了相同的壓力,要求伊朗放棄審判間諜案,承認白哈依邪教為正式宗教,取消死刑,接受毫無公正可言的中東和平。美國和西方國家向中國和伊朗施加的上述壓力無疑將促使中伊兩國進一步加強密切合作與聯合。

伊朗和中國是兩個擁有幾千年悠久曆史和古老文化的文明古國。這對於伊朗這個文明間對話思想的倡導國來說極為重要。中國擁有為數眾多的穆斯林,清真寺和宗教學府,這為中伊兩國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另外,在伊斯蘭初期,伊朗穆斯林作為商人和文化使者將伊斯蘭教帶入了中國,且在伊朗穆斯林學者的努力和宣傳下,伊斯蘭教在中國廣為傳播。波斯語在中國,尤其在穆斯林中產生有極大的影響。時至今日,仍有許多穆斯林還使用波斯語來做禮拜的舉意。除了《古蘭經》之外,中國穆斯林的大多數宗教典籍是波斯語版本。另外,在哈塔米總統最近對中國進行的訪問中,向中國部分大學圖書館贈送一萬冊宗教書籍,更進一步增進了中伊兩國之間的關係和友誼。


伊朗在中國外交政策中的地位

在中國看來,伊朗具有重要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地位,盡管在中國人眼中,由於巴基斯坦可以與印度的核威懾相抗衡,因此,對於中國來說,伊朗沒有巴基斯坦那麽重要。但是從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角度來說,伊朗南雄居於世界能源的通道――波斯灣和阿曼海北岸,扼具重要戰略意義的咽喉要道霍爾木茲海峽,伊朗北與21世紀的能源中心――中亞、裏海和高加索地區接壤,是中亞、裏海能源運往國際市場的一條最經濟、最便捷和最安全的通道。

鑒於此,伊朗是中國商品打入中亞、高加索地區的一個集散地和大門。從根本上來說,中國與其它國家的外交政策是基於經濟利益基礎之上的雙向政策。舉例來說,在兩伊戰爭中,中國既向伊朗出售武器,也向伊拉克出售武器。時到今日,中國很少受美國宣傳的影響,因為美國在竭盡全力地向伊朗實施軍事和經濟包圍。鑒於此,中國希望發展與伊朗的關係主要是利用伊朗在中東,中亞,高加索地區所占據的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使伊朗成為一個有能力維護地區穩定的國家,以便阻止美國向中東、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的勢力滲透和擴展。鑒於此,中國發展與伊朗的關係是有以下多個目標的。

第一,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石油消費大國,在21世紀中國將嚴重地依賴於石油進口,中國日益對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的進口,和中國在石油自由化潮流中所具有的利益,不得不使中國這個世界大國對中東和其它產油國家給予特殊的關注。鑒於波斯灣和裏海的石油所具有的特點,和石油儲量的有限性,以及世界其它地區的石油資源有枯竭的可能,因此,中國把目光聚集在了伊朗這個21世紀具有非常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部分專家們認為,由於伊朗具有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雄厚的軍工業基礎和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中國選擇與伊朗發展關係,可以說是中國做出的一個正確的選擇。

第二, 利用伊朗在中東、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的作用。伊朗在中東、波斯灣、中亞、高加索地區所具有的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地緣政治,可以說是伊朗所擁有的一大自然政治與經濟優勢。由於中國正確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加快了與伊朗這個地區大國發展密切關係的步伐。政治問題專家們認為,中國為了進一步密切與伊朗的關係,甚至願意向伊朗提供一係列政治和經濟優惠。由於伊朗所具有的這一自然政治地位,因此,中國在許多地區性政治事務中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觀點與立場給予了特殊的關注和重視。因此,在波斯灣地區政治事務中,中國政府認為,波斯灣周邊國家與伊朗一道,采取集體性安全防禦措施是極為重要的。

第三, 經濟。中國是當今世界的一個經濟和軍事大國。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很快將取代許多世界經濟強國的地位。就連西方人也不得不承認,到2025年,中國這條東方巨龍將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中國具有領導和管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經驗和能力,每年擁有幾十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經濟發展速度接近兩位數,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未來幾年時間裏,中國將成為說一不二的經濟強國。甚至部分專家們認為,過去兩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完全是靠中國的經濟能力和堅挺的貨幣價值得以消除的。一般來說,一國的經濟發展與其它國家之間的關係具有緊密的聯係。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需要不斷地開辟新的消費市場和原材料來源地。伊朗則是一個人口眾多,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投資環境,因此,將是中國商品的良好市場。伊朗的原材料可以滿足中國工業的部分需求。盡管中伊兩國1999年的年貿易額達到13億4千3百萬美元,但是,隨著中伊兩國關係的不斷發展,兩國經濟能力的不斷提高和中國在伊朗的投資力度加大,中伊兩國的年貿易額將會有顯著的提高。


中伊兩國關係發展道路中的障礙

通過以上的研究說明,中伊兩國關係發展道路前景輝煌,但也麵臨著一係列障礙和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受美國反伊朗政策和中國麵對美國,采取相對靈活的外交政策的影響。中伊兩國是兩個地區性大國,在地區和世界範圍內均奉行著獨立自主的政策,因此,中伊兩國所奉行的這一獨立政策與美國欲建立單極化世界的霸權政策是水火不相融的。鑒於此,美國根本不願看到中國涉足中東、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與伊朗總統哈塔米同時出訪中國正說明了這一點。美國國務卿甚至在與中國國家領導人進行的會談中表示,美國麵對台灣問題可以持溫和立場,她說道,美國絕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可以加入聯合國與各國際公約的獨立國家。美國的這一立場是美國做出在向台灣提供先進導彈和把台灣列入美國戰區導彈防禦計劃的範圍之內的立場之前做出的。美國的這一舉動是中美之間的最主要分歧。

盡管中國頑強地屹立於美國的麵前,並使美國的外交政策理論受到了質疑。但是,由於美國和猶太複國主義政權控製著幾個關鍵部位,因此,中國有時不得不采取較溫和的立場。舉例來說:中國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經濟增長率,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中的一大障礙就是中國尚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貿成員國以中國的共產主義體製為借口,一直阻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經過十三年的付價還價,並答應向美國提供一些優惠,才於今年有望加入世貿組織。鑒於此,每當伊中兩國關係得以提高時,中國進入世貿的道路中就會麵臨新的困難和障礙。

盡管中國發展與伊朗的關係主要出於經濟目的,但是,中國任何時候絕不會因與伊朗的20億美元的年貿易額而斷送與美國的550億美元的年貿易額和與猶太複國主義政權所簽訂的多項合同。鑒於此,時至今日,伊朗根本不接受中國終止與伊朗在建造核電站工程中的合作是由於技術原因所致的辯解,而是認為,是由於美國和猶太複國主義政權所施加的壓力,使得中國取消了伊朗從中國購買價值十七億美元的核反應堆的合同。

事實上,中伊兩國關係要想更進一步提高,隻有中國領導人排除外部影響,采取大膽果斷立場的情況下方可實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