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世界領先的雷達 --- 訪中國工程院士、信息聲業部電子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小謨
2005-09-24
【編者按】王小謨簡曆:信息產業部電子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60年代創造性提出脈內掃描方法,使雷達係統大大簡化。70年代擔任JY-8雷達主持設計師,研製成功我國第一部自動化引導雷達。80年代開始出口的JY-9雷達,在國外演習和綜合評定中名列前茅,是國際上優秀的低空雷達。設計研製了多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雷達,尤其在三坐標雷達和低空雷達方麵卓有建樹。分別獲1986年、199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作為14名有突出成就的中青年來京,受到鄧小平的接見。
記者:雷達強國是哪兒國?俄羅斯應該是吧?
王院士:國際雷達年會在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5個雷達強國輪流召開。俄羅斯因各種原因,未定為舉辦國之一。
記者:這次世界雷達博覽會上我看到不少產品:有低空探測的陸基雷達,有補盲的,有艦載的,有炮瞄的,但好像沒見到機載雷達和火控雷達。據一些相關人士認為,我國的雷達研製的整體上和世界先進水平有10-20年的距離。我想請問王院士,目前我國相對先進一些的自研的雷達有哪些?與國際先進水平有怎樣的差距?
王院士:不知你注意到沒有,這次雷達博覽會上我國所有的研製雷達的公司都亮了相,都拿出了產品,不看這次展覽,我以前也不知道有這麽多公司在開發雷達。這次博覽會雖然不能代表國際先進水平,但我國拿出來的也是壞的拿不出手,好的沒有拿。在雷達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有很多地方不好比。說個例子吧,美國人的預警機是20世紀60、70年代定型的,但經過改進,現在還是主流。我們是雷達的大國,領域很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雷達門類我們都有,否則,我們就不會跨身於世界5大強國。我認為整體上我們隻落後世界先進水平5-10年左右,比一些人樂觀一些。但我們有的方麵是世界領先水平,比如警戒雷達,這一方麵我們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很小,隻有5年左右。當然我們也還有空缺和落後較多的方麵。
記者:您剛才說我們有的方麵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這是指哪一方麵?
王院士:像低空雷達我們就做得不錯。1987年,我國和俄羅斯的低空雷達同時在埃及競標,我們的雷達以國際價格比俄羅斯高出三倍而得標,說明我們是以技術優勢,而不是用低價的銷售。而俄羅斯的是每架100萬美元,在價格上俄有優勢。我們的價格和美國人的是一樣的。
記者:我們這種雷達是什麽型號?
王院士:JY-9。
記者:JY-9?這次雷博會上好像展出了它的模型和資料。
王院士:是的。後來,我們的JY一9取得了埃及的青睞。他們選用之後,把JY-9拉到了一個埃及和美國聯合舉行的軍事演習上進行對抗。按說,演習的對方不應該知道我們JY-9的參數的,但知道我們參數的美國人的電子幹擾機對我們的雷達實施了針對性的長時間的強幹擾,事實上,JY-9沒受一點影響。這使得美國人大為驚奇,他們沒想到在知道我們的參數的情況下竟然都沒幹擾掉我們的雷達。這下埃及人可高興了,不斷地買我們的產品。現在JY-9已成為埃及低空雷達的主力。1989年,埃及把全軍的雷達搞了一個綜合測評,JY-9排在第二,而美國的低空雷達TPS63,英國的“老虎”都遠遠地排在我們後麵。
記者:聽了您剛才的介紹。確實大受鼓舞。但為什麽有時我們總給人一種落後的感覺呢?是不是一種慣性思維?
王院士:這種落後的感覺無疑有你說的這種慣性思維的因素在裏麵。首先,我們起步就比其他國家晚了幾十年。我們首先是從警戒雷達著手的,我國的第一架雷達是50年代末期開始研製的,型號是406,性能上相當於珍珠港事件中的270,隻能發警報。但這架雷達的研製成功使我們開始進入自行設計雷達的道路,當時這個型號的總設計師還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因此,從一開始我們就比別人晚,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我們落後的認識,並且前些年也確實是這樣,因為我們在很多領域都是搞的跟隨科研,這樣就更容易在落後的圈子裏打轉了。事實上,在警戒雷達方麵,我們前幾年差距是比較大,主要原因是可靠性差。但這不完全是設計上的原因,主要是
國家的工業水平不夠,這幾年我們的元器件、原材料進步很大,我們的警戒雷達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了。
另外,給人感覺落後還有一個原因,從產品到裝備還有一個采購上的延時。有些原因是因為體製上造成的。但這幾年我們的雷達領域進入了一個全新發展時期。
記者:為什麽這樣說?
王院士:首先,我們的基本技術可以和國際同步。而在以前,是根本做不到的。比如,目前世界上很多的共享軟件以及各種零部件,改革開放後,我們可以把世界上最先進的拿過來。然後,根據我們的需要再走向發展,這樣就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大家可以在同一起跑線上。具體地說,就可以這麽比方,就像我們有了麵粉才可以做成各種麵點,而各式麵點是每個廚師的手藝以及各種客人的不同需求才出現不同的產品。在這一過程中,麵粉是基本的材料。以往我們為什麽落後得較多,就是因為我們的麵粉需要我們自己去春種夏管秋收冬貯,這樣得了麥子,然後再得到麵粉,這不就慢了嗎?而現在呢?我可以直接買過來麵粉。你說這省了多少時間。說實在的,由於我國基礎工業差,光一個螺絲釘就存在質量問題,有的鬆擰不緊,有的又擰不進去。這就又使得我們的產品在使用上、在可靠性上大打折扣。如今製約我們發展的還有一個投資體製問題,因為我們長期做的是跟隨科研。隻有看到別人有什麽了,我們才想起也要有什麽。這樣多方的意見才容易統一,立項、報批至少得2年,研製到試用得5年,再到列裝又得7、8年,這樣不就總使人感到慢10多年。
要實現跨越發展,應和世界同步的是自主科研,這樣就可以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了。應該深化改革,相信自己,相信中國人可以搞出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其實,近幾年我們沒有處處跟隨外國人就搞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我們有~個項目,就是從設想開始作,國外也是剛起步,我們很快就做出了成績。但外國人還沒有。在這次國際雷達學術年會上,法國人從會上發布的簡單信息裏得知這動態後,就主動過來找我們來了。認為我們做的很有特色,法國在這方麵走在別國前麵,但我們不比法國慢,還有自主的創造。所以,我們的自主科研才是中國雷達,也是中國國防科技發展的方向。當年兩彈一星為什麽能夠搞出來,就是相信我們自己,相信中國人一定能搞出世界最先進的東西。
記者:是的,搞兩彈一星可沒有現在的條件。但那時的人就是很自信。您能說說我們具體還在哪些方麵取得了突破嗎?
王院士:我們在50年代,開始了雷達自行設計;60年代突破了全相參及MTI技術;70年代開始了數字技術應用;80年代全麵開始了數字技術及信號處理的應用,90年代發展最快,突破了相控陣體製,各種數字技術、固態發射、無線等技術都趨於成熟。在機載火控雷達領域也已經突破了脈衝多普勒技術。
記者: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火控雷達是哪一種?怎樣命名它?
王院士:目前最先進的機載火控雷達是將要用到美國第四代戰鬥機F-22上的機載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簡稱APG77,這是第三代機載火控雷達。美國人2001年才公布研製成功。APG77可以用於電子戰。通信、成像。脈衝多普勒雷達的缺點是機械傳動,不能應付多批次目標。
記者:預警機是打贏來來戰爭的重要裝備。在我國周邊,已有一些國家和地區都已有了。日本有E-3A,台灣有6架E-ZT,印度租了2架俄羅斯的A-50,還租了4架直升機預警機,另外,這些國家和地區有了預警機還不滿足,還在大力尋求軍事衛星。目前台灣是租的以色列的軍事衛星,印度已經發射了一顆軍事衛星。日本也能自主研製和發射衛星。在未來戰爭中,衛星和雷達會長期共同使用,但更遠一點,低軌衛星會不會取代雷達?
王院士:事實是這樣的。日本的E-3A是很先進的,美國人的E-3A原本是以波音707作平台的,但日本人用的是波音767。因為707比較老舊了,一些零部件難以為繼,而美國自己用707就沒有這個顧慮。日本目前有4架E-3A。台灣地區的E-2T已經不是60年代的E-2了,已有了非常大的改進,雷達已是第4次大的改進了。E-2原本是用於海軍的,海回波比較弱,改進後的E-2T可以用於看到有複雜回波的陸地了。台灣原本是買了4架。因為每架E-2T的留空時間隻有6個小時,4架剛好一天24小時不間斷巡航,但他們怕要是有~架出現問題就不能實時偵測,所以又買了2架。印度自己也曾研製過預警機,但出事了。現在在自研方麵還沒有新的突破。
在未來戰爭中,雷達和偵察衛星是共存的。因為雷達有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它探測範圍相對較小。而衛星探測空域大,不受領空限製。但對於目標的實時性偵測較差,對於同時多目標難以解決。雷達和衛星是互補的。大量的使用低軌道衛星還不現實。不知你還記不記得“銥”星?因為它們采用的是手機直接對衛星的技術,而手機發射的信號弱小,衛星要接收它,軌道不能太高,隻能近地低軌,這樣就不能同步,隻能是異步。為了保證它們的手機用戶確實能在全球任一位置都能通訊暢通,公司發射了66顆近地異步衛星,這樣成本太大,所以運行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