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中國強五後繼機爭論見分曉,飛豹A擔綱對攻地,發動機完全自產 (圖)

(2007-02-08 21:30:37) 下一個




中國強五後繼機爭論見分曉,飛豹A擔綱對攻地,發動機完全自產


  隨著中國空軍第28強擊師換裝“飛豹A”,關於哪款機型接替強五的爭論已見分曉。

  以往,人們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殲7MF或“梟龍”FC-1上,而且,自傳出中國空軍準備列裝250架FC-1的消息後,FC-1的呼聲日見高漲。其實,這兩款機型都有相同的弱點,就是太小了,載重低、航程短。

  例如,殲7MF最大航程是2500多公裏,作戰半徑推算也就700多公裏;殲7MF最大起飛重量是12噸多,最大武器載荷是4.5噸,可見,在起飛重量一定的情況下,武器載荷是要和機載燃油爭奪“活載荷”的,而且,不僅武器、燃油要瓜分飛機的“活載荷”,各種高技術戰術吊倉也參加進這場“爭奪”。

  FC-1的弱點不僅和殲7MF類似,還有一個明顯的弱點:單發。作為對地攻擊的飛機,麵臨的是最惡劣的突防環境,單發對於飛機的生存極為不利。

  對比之下,“飛豹”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該機起飛重量接近30噸,武器載荷接近10噸,最大航程接近4000公裏,作戰半徑接近1500公裏。在這裏我用“接近”描述“飛豹A”的性能指標,是因為這方麵的資料往往有出入,因此,選擇比較接近實際的均值。雖然不夠準確,但是起碼比起由輕型戰鬥機改進而成的對地攻擊機,優勢是相當明顯的。有報道說,“飛豹”在試飛中曾用組合掛架攜帶了32枚250KG的炸彈,也就是8噸炸彈。

  “飛豹”的研製過程幾起幾落,幸得海航在關鍵時刻拉了西飛一把,才使得這款我們自主研發對地攻擊平台得以存在和發展起來。最新型的JH-7A,對比老型號有許多重大改進。

  發動機完全自產,滿足了大批量裝備的最基礎要求;結構優化設計和采用符合材料,使全機減重近1噸,航程增加近20%;外掛架增加到11個,其中,重載掛架(可以掛載組合掛架或重型空地武器)是4個,輕型掛架是3個,可以掛載多種任務吊倉;低空導航吊倉(藍天)和機載光電射控吊倉(藍光?)研製成功,再配合JL-10A雷達,“飛豹A”成為真正的海空打擊多麵手。

  在今年5、6月份,我國同時解密了殲10、殲11、殲轟7,表明這三款機型已經成熟,開始大麵積列裝空軍。空14師上殲11、空28師上JH-7A,就不知道殲十躲在那裏玩“陰險”了。

  近日中央領導曾到西飛視察,報道介紹了“重點型號”在加班趕造。這個任務急迫到什麽程度,我們可以按照空軍與海航的編製算一下。目前空軍與海航大概有6個強擊師,強五飛機超過400架,要把這些強五換一輪,還要做好戰備儲備,這個任務是夠重的!

  空軍換裝“飛豹A”,實現了中國空軍的一次戰鬥力跨越式的提升。空軍編製內有4個強擊師,全部換裝後預計有近300架JH-7A,海航方麵的JH-7A則有100架左右。這支力量配合其他高、低端機型投放到海上,將對我海岸線1500公裏內的任何海上編隊形成毀滅性的威懾。

  而對於我海岸線500公裏內的地麵目標,例如台灣,成群的飛豹攻擊將是一場真正的浩劫。台灣本島寬度不超過200公裏,在台方防空體係完整的戰爭前期,飛豹可以利用航程優勢擦著台灣的防空火力圈外飛行,伺機切入台方的防空火力圈內,以射程近百公裏的俄製KH、KP係列電視、激光、GPS、反輻射製導的導彈攻擊,或以國產的鷹擊SLAM、鷹擊91反輻射導彈攻擊,然後快速脫離;待台灣防空火力消耗、被毀怠盡之時,再飛臨目標上空以激光製導、電視製導武器精確攻擊。

  簡言之,飛豹群的打擊具有高密度和高精度的特點,可以在段時間內投射各型製導武器1000枚以上,在與其他機型、兵器配合打擊,威力是相當驚人的!

  以JH-7和SU30MKK高低搭配組成對麵打擊力量,以殲十、殲十一、FC-1構成高低搭配的製空打擊力量,中國空中力量將真正的形成“攻防兼備”的局麵。

  按照我們裝備一代、研製一代的要求,JH-7係列可能有更新型的改進型號。如果讓我們猜中國第一種隱形轟炸機改自哪個型號,我認為可能性最大的還是JH7。

  從殲十、殲十一和殲轟7三種型號的外型看,前兩種機型改進成隱身飛機有一個固有的缺點,就是發動機和進氣道位於機身的下部,好象機身是“騎”在發動機和進氣道上麵一般,這對於設置機內置彈倉是不利的,沒有機內彈倉,不但對於隱形能力是一個損失,而且對於超音速巡航也是一個損失。強五我們都說是超音速強擊機,但是,強五在不是用機內彈倉的情況下,是不能達到超音速的。

  殲轟7是標準的兩側進氣,可以輕易的設置機內彈倉,如果換裝推重比10一級的發動機,改進外形,外加隱形塗料,殲轟7將成為一架準四代的隱形轟炸機。

  有消息說殲轟7有最新型的D型(H型?),是和蘇霍伊聯合研製的,中方提供資金和隱型方案,蘇方提供SU34的全套技術,項目進展順利。據說俄方看到殲轟7的最新改型(也可能是全新設計的機型)後,立刻提出要出售TU22M3。

  假如有一天,國產隱形轟炸機可以取代H6機群,那貢獻可真是太大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