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解放戰爭渡江戰役背後的情報戰

(2007-02-08 21:30:37) 下一個

解放戰爭渡江戰役背後的情報戰


中國國防報


  提起《渡江偵察記》,可以說家喻戶曉。它講述的是在渡江戰役前夕我軍某部李連長奉命率領一隊偵察員渡江偵察敵情的故事。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渡江戰役前後隱蔽戰線上的另一場戰鬥——渡江戰役背後的情報戰


  宋向明 房紅彥


  1949年4月20日午夜,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第二野戰軍和陳毅、粟裕指揮的第三野戰軍的百萬雄師在500多公裏的戰線上發起渡江戰役,迅速突破國民黨的長江防線。在這個影響中國命運的戰役中,中共地下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獲取國民黨苦心製定的長江防禦軍事計劃,為解放軍渡江成功作出了巨大貢獻。


  “深藏後院”的“天之驕子”與北伐老將

  當時的國民黨軍官許錫纘就是獲取長江防禦計劃的主要地下工作者之一。1936年許錫纘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便參加了國民黨政府的空軍,踏上當時被人稱為“天之驕子”的青雲之路。誰也不會料到,他不久就秘密地加入了共產黨。許錫纘出身名門,父親是國民黨元老,身居高位,叔父曾經是蔣介石的老上司。這一切都使他的共產黨員身份不易為人察覺。

  1946年秋天,許錫纘在國防部第6廳任第2科科長(中校軍銜)。此時,內戰已在全國爆發。他所在部門可通過工作關係接觸各種軍事機密,這就為他的情報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許錫纘逐漸靠近核心軍事機密的同時,另一位中共地下工作者也正潛入國民黨軍事首腦機關,他就是掛著國民黨中將軍銜的吳仲禧。吳是北伐老將,曾參加過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和武昌戰役,1937年秘密加入了共產黨。

  1946年吳仲禧奉調去南京軍事參議院任中將參議,後又出任國防部監察局中將首席監察官。這樣他就可以利用關係從事情報工作。根據當時中共南方情報機構負責人潘漢年的指令,吳仲禧繼續潛伏並相機行事。


  一步步獲取核心軍情

  1948年,吳仲禧的一次調遷使他獲得了掌握軍事部署的機會。當時徐州地區醞釀著長江以北的一場大決戰。他被國防部調到“徐州剿匪總部”。接到調令後,他立即向香港的潘漢年匯報。潘指示他抓住時機,獲取核心軍事情報。赴任不久,吳仲禧便從參謀部門抄錄了徐州地區國民黨部隊的兵力、番號以及兵種部署的全部資料。

  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後,長江已經成為雙方較量的舞台。而國民黨軍事大本營對於防禦戰略存在很大分歧。以京滬衛戍總司令湯恩伯為代表的少數派倚仗蔣介石的支持,否決了多數派的意見,決定“不守淮”,即放棄江北,重兵退守江南。這一重要情況經由兩位參與作戰計劃的將領告知了吳仲禧。吳迅即向上級作了匯報。

  掌握長江防禦實權的湯恩伯不久便向沿江守備的10個軍長下達作戰命令,明確各軍的位置和任務以及後勤補給細則。隱蔽在湯恩伯司令部內的一位參謀人員(中共地下黨員)將消息密告給吳仲禧。此時上海情報線已斷。吳立刻將情報轉送香港分局。後來的事實證明,吳仲禧所提供的情報不僅有助於解放軍渡江作戰,而且影響到解放軍渡江後能夠迅速圍殲國民黨10多個軍於長江三角洲地帶。


  最後時刻送來重要情報

  在解放軍的百萬雄師就要打響渡江戰役的關鍵時刻,中共地下黨員許錫纘以他特有的條件加緊行動。1949年初,國民黨政府各部門陸續南遷廣州,國防部第6廳亦安排撤退。此時,許錫纘“臨危請命”,要求堅守崗位至最後。廳長讚賞其“忠勇可嘉”,同意他負責該廳,並代表第6廳出席國防部有關會議。

  1949年3月28日上午,國民黨南京國防部第3廳留守處在勵誌社召集緊急會議,部署長江防禦的最新任務。參加的有2廳、6廳、保密局、兵工署的代表。許錫纘在席位上心情很不平靜。他注意著會場內的一切動靜。

  會上,第3廳負責人講述了最新的兵力配置和反渡江作戰細則之後,保密局提出了下列措施:1.在長江下遊沉沒大批木船並投放石塊,阻塞水道;2.必要時,在長江各渡口附近傾倒汽油,燃燒封江;3.在長江南岸各渡口附近村莊的水井大量放毒。最後會議宣布:第1、2項由部隊實施,第3項由保密局直接實施。

  次日清晨,一架運載國防部撤退人員和物資的專機從南京明故宮機場起飛。當它降落在廣州白雲機場後,許錫纘匆匆走下飛機,到東山梅花村會見了他的“女友”,於是,中共中央迅速獲得了這次會議的情報。當渡江戰役的炮聲響起時,許錫纘和吳仲禧,一個在廣州,一個在上海。他們身著國民黨軍服,以內心激動而外表平靜的姿態迎接這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