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中國老兵講述諾曼底登陸

(2007-02-08 21:30:36) 下一個

中國老兵講述諾曼底登陸

編者按:今年是諾曼底登陸6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9周年。當人們翻開波瀾壯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時,著名的大西洋海戰、諾曼底登陸戰等,似乎都與中國軍人無緣。但事實上,曾有一批年輕的中國海軍軍官參加過這些軍事行動。他們的名字在各國史書上並無記載,他們的事跡更是鮮為人知。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當年參加過諾曼底登陸的黃廷鑫老先生,聽他講述了在歐洲那段邊學習、邊參戰的經曆。

早就聽說60年前,當時的中國政府曾選派了20多名年輕的中國海軍軍官到英國學習海軍。在英國期間,他們不僅參加了諾曼底登陸,還參加了二戰後期歐洲戰場的許多軍事行動。後來,這20多人中有4人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軍,留在了祖國大陸,他們是盧東閣、郭成森、王顯瓊和黃廷鑫。幾天前,記者在尋找他們的過程中了解到,盧東閣、王顯瓊兩位老先生已經去世。84歲的郭成森先生也臥病在床無法接受采訪。幾經輾轉,記者最後在杭州見到了黃廷鑫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在歐洲的那段難忘經曆。

去英國的路上,第一次見到了真正的海戰

浙江醫院更像是一個療養院,87歲的黃廷鑫老先生每天下午都要坐著輪椅,由護理人員推著到花園一般的院子裏呼吸新鮮空氣。在享受寧靜的時候,老人會常常回憶起年輕時戎馬倥傯的歲月。二戰期間,他作為中國送到英國學習的海軍軍官,曾在英國的航母上服役,參加過包括諾曼底登陸在內的一些收複歐洲大陸的戰鬥。在對記者回憶這段往事時,老人坐在單人病房的椅子上,頭微微仰起,長壽眉下的眼睛出神地望著前方,似乎那裏有一個屏幕,正放映著60年前的曆史,讓他清晰地看到了過去的一幕一幕。

黃廷鑫的老家在安徽省安慶市。1936年,19歲的黃廷鑫從全省最好的中學安慶高中畢業,考取了青島海軍學校。他說,當時考軍校,想法其實和現在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就是不想再給家裏增加經濟負擔,軍校是給學生發生活費的。

在青島,黃廷鑫隻讀了一年書,因為日本侵略軍打到山東,青島海軍學校內遷至四川的萬縣。從那以後,青島海軍學校就再沒有招生,黃廷鑫是這個學校的最後一屆畢業生。原本,海軍學校要讀4年,最後一年到艦船上實習。但是,由於沿海和長江中下遊都在打仗,黃廷鑫讀了3年沒有實習就畢業了。

實習都沒有軍艦可上,就更不用說到艦上當海軍了。於是,海軍學校畢業的黃廷鑫又到成都上了陸軍學校,成為黃埔17期學員。1942年,他快畢業的時候,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決定,選派一些年輕軍官到英國、美國學習海軍。

黃廷鑫還記得,考試地點在陪都重慶,送他們去國外學海軍的錢是美國給國民黨政府的軍事援助。由於日本人的封鎖,國民黨就算買了武器也運不進來,於是決定用這筆錢來培養海軍軍官。

考完試,黃廷鑫在重慶等了整整1年,直到1943年的六七月間,他們去英國的24個人才出發,路線是先從重慶到昆明,然後從昆明乘坐美國人的飛機到印度的加爾各答。飛越喜馬拉雅山時,景色的壯觀和飛行的危險讓老人終生難忘:“從天上往下看,整個喜馬拉雅山就像一個冰凍的海洋,漂亮極了。但青藏高原上空的氣壓也變化無常。我們坐的是軍用運輸機,飛機忽地掉下兩三千英尺,我們的頭一下子都頂到艙頂上了。”

最後,他們在加爾各答上火車到孟買,在那裏等待商船組成船隊,然後在艦隊的護航下一同前往英國。當時,德國潛艇對反法西斯同盟國實行海上封鎖,商船必須有海軍艦隊護航才安全。黃廷鑫他們坐的是郵輪,整個船隊由1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護航。沒想到,在地中海還真碰上了德國潛艇,黃廷鑫平生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海戰。兩艘驅逐艦脫離編隊向潛艇進攻,一艘驅逐艦負責用儀器跟蹤潛艇,鎖定目標、發出指示,另一艘則發射深水炸彈攻擊德國潛艇。戰鬥的結果是德國潛艇被打跑了。

中國軍人第一次參加海上實戰,並在“北角戰役”中立功

1943年10月,這批中國軍官到了英國的普利茅斯港,那裏是英國的一個艦隊司令部。很快,他們進了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編成一個“中國班”開始學習。

3個月的短期培訓結束後,中國軍官們被分配上艦實習。盧東閣、郭成森去的是英國北海艦隊的重型巡洋艦“肯特”號。當時,德國為了切斷反法西斯盟軍向蘇聯運送軍火物資的海上要道,派遣其挪威海軍基地惟一能出航作戰的大型戰艦“沙恩霍斯特”號巡洋艦,出海截擊反法西斯盟軍運輸隊。英國皇家海軍得到情報,立即從大西洋駛向北冰洋,由3艘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14艘驅逐艦、2艘巡洋艦、10艘潛水艇組成的特混艦隊打響了著名的“北角戰役”。戰役中,“肯特”號主要執行後衛和增援任務,在主攻軍艦把“沙恩霍斯特”號打啞後,才輪到“肯特”號衝上去,用266毫米的主炮猛轟一氣。盧東閣、郭成森在見習副炮長的崗位上第一次體驗了海上實戰的滋味。

擊沉“沙恩霍斯特”號後,英國艦隊隨即奔襲了挪威的阿爾塔港。一批接一批的“劍魚”式飛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把數百枚1600磅的重型炸彈投向在港中“養傷”的德國海上巨艦“梯爾比茲”號戰列艦。4.1萬噸的巨艦被炸成了一堆廢鐵,直到二戰結束也未能修複。德國軍艦也發動了瘋狂反擊。戰鬥中,正在值更的郭成森一

眼看見了德軍潛艇的潛望鏡,他當即按響警鈴,報告德艦正從右前方襲來。“肯特”號一個急拐閃避,兩枚魚雷擦著舷邊掠過軍艦左側。

中國軍官全部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的海上作戰

黃廷鑫上的是一艘美國製造的、名叫“搜索者”號的輕型航空母艦,萬噸級,能載25架飛機。

“搜索者”號當時執行的多是護航任務。在沒有軍事任務時,出海訓練也很頻繁,每周要搞一兩次。航空母艦訓練最多的是飛機和艦上的聯係,飛行員和艦上指揮人員甚至連對方的聲音都能一下子分辨出來。黃廷鑫在艦上的主要任務是航海值更。軍艦在海上的角度合不合適,在編隊中的位置對不對,都由值更軍官負責。在航空母艦上值更不是簡單的事情,航母必須根據風向、水流來決定航行的狀態,從而保證飛機順利起降。

黃廷鑫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參加諾曼底登陸行動的。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作戰計劃是出奇製勝的。反法西斯盟軍在準備階段采取了一係列偽裝欺騙措施,結果造成德軍判斷錯誤,以為反法西斯盟軍的進攻重點是在加來,所以隻留了一個裝甲師在諾曼底駐防。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爾突然率領反法西斯盟軍出現在諾曼底,德軍毫無準備,元帥隆美爾還在德國為其妻子過生日。很快,反法西斯盟軍就如怒潮般湧上海岸,突破了德軍的“大西洋壁壘”。從此,法西斯德國陷入了蘇聯紅軍和英、美軍隊的夾擊中,迅速走向滅亡。

“搜索者”號執行的是支援登陸的任務,主要是在外圍反潛,防止德國潛艇給登陸行動製造麻煩。黃廷鑫回憶說,1944年6月5日晚上,“搜索者”號從貝爾法斯特出發,繞到英吉利海峽,由北往南遊弋。那個時候,德國的海軍已經不行了,海上沒有發現什麽情況。當天晚上,黃廷鑫沒有值班,第二天上午,在他當班時傳來消息,說盟軍已經在諾曼底成功登陸了。後來黃廷鑫才知道,他們這批在艦上實習的中國軍官全都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的海上作戰,他們有的在巡洋艦和驅逐艦上,有的在戰列艦上,還有的在航空母艦上,分別擔任主攻和掩護任務。像盧東閣、郭成森、王顯瓊所在的軍艦都在一線,任務是炮擊海灘。郭成森在副炮長的位置上指揮發射了數千發炮彈,不僅摧毀了德軍大量的岸防設施,而且還在布雷封鎖作戰中,擊沉了一艘德國大型救生船和4艘運輸船。

差一點趕上對日作戰

諾曼底登陸後,黃廷鑫緊接著就隨“搜索者”號參加了反法西斯盟軍在法國南部土倫港附近的登陸作戰,時間是1944年的10月。黃廷鑫說:“我們的4艘航母一起加入了編隊,這一次我們可是直接參加戰鬥了,當然主要還是由飛機攻擊德軍防線,掩護登陸。德國海軍那時侯已基本沒什麽戰鬥力了,反法西斯同盟國的船隻暢行無阻。在土倫登陸時,海麵上全都是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商船。”

法國南部登陸勝利後,“搜索者”號開到馬耳他稍作補充,就又出發到埃及的亞曆山大港,執行反法西斯盟軍進軍希臘的任務。在希臘海域,黃廷鑫到了克裏特島的外海,“搜索者”號的任務是空投希臘王族成員,讓他們回國重建政府。1944年年底,“搜索者”號回到英國,黃廷鑫也結束了在航空母艦上的服役經曆。接下來的一年中,黃廷鑫和他的同學們全都在學習正式的海軍課程。

近一年的學習結束後,黃廷鑫又被派到英國太平洋艦隊參加對日作戰。他還沒趕到艦隊司令部所在地,日本就宣布投降了。不過,他還是上了一艘重型巡洋艦實習,到過越南的西貢、菲律賓的馬尼拉、日本的橫須賀和香港。

1946年夏天,黃廷鑫從香港回安徽老家探親,正準備返回時,接到了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任務,到英國接回“重慶號”。“重慶號”原是英國地中海艦隊的旗艦“亞曆山大”號,二戰結束後,作為英國征用在歐洲的中國商船的補償,英國把“重慶號”給了中國。

接艦的中國官兵在英國按照各自的崗位學習了1年,這期間黃廷鑫提前下了艦。他還去了一次德國,從基爾港到漢堡,黃廷鑫看到了戰爭的殘酷:沒有一座建築物是完好的,街上的成年男子幾乎都有傷殘。對德國人來說,食物非常珍貴,英國士兵用一點牛油、麵包、香煙就可以換德國的照相機之類的物品。

1948年回國後,黃廷鑫在國民黨海軍作戰部任參謀。上海解放後,他報名參加了人民解放軍的海軍,曾任護航艦“武昌號”副艦長、華東軍區海軍槍炮業務長、大連海軍學院教員。1958年黃廷鑫轉業到地方教書,離休前在杭州絲綢工學院教英語。至今,他對海軍、海防還十分關心。(記者 程剛)

《環球時報》 2004年05月20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