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中美外交史上的“海軍陸戰隊事件”

(2007-02-08 21:30:36) 下一個

中美外交史上的“海軍陸戰隊事件”

文章來源: 中華讀書報  日期: 2004年5月24日

王立

  1973年2月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訪華時,中美雙方達成協
議,確定當年5月開始在各自首都建立聯絡處。隨後中國派出黃鎮大使
為駐美聯絡處第一任主任,美方也派出布魯斯大使為駐華聯絡處第一
任主任。這是1949年以來中美互派使節的開始。

  布魯斯在華隻呆了一年多,在這較短時間內中美間也發生了一些
交涉事件。有些事件是美國駐華聯絡處人員本身造成的,其中問題最
大的就是海軍陸戰隊事件。

  按照美國的規定,其駐外機構一律由海軍陸戰隊派人擔任護衛工
作。它不信任駐在國的警衛能力,這也是美國大國主義的一種表現。
從美國駐華聯絡處開始設立,就派了26名海軍陸戰隊士兵來守衛。平
時著便裝,不拋頭露麵,所以沒有引起中方注意。1973年7月1日正式
舉行新址開館儀式時,布魯斯曾請示美國國務院,建議海軍陸戰隊人
員不著軍裝,以免引起不良反響,但美國國務院征求海軍陸戰隊司令
意見後,否定了布魯斯的意見,所有海軍陸戰隊成員都穿正規藍色軍
裝出席,不少人並佩帶在越戰中獲得的勳章、勳帶。這就引起了中方
的反感。美國軍人不能沒有夜生活,因此,海軍修建營為聯絡處裝修
官邱和辦公樓時,也在海軍陸戰隊成員居住的外交人員公寓修建了一
個酒吧間,公開打出“海軍之家”和“海軍陸戰隊俱樂部”的招牌,
並印刷、出售飲酒票券,招來許多駐京外國人員到此跳舞和飲酒作樂,
有時相互打打鬧鬧,攪得四鄰不安,影響很壞。酒吧間的高保真音響
設備和揚聲器傳出的樂聲,使周圍居民受到幹擾。由於出席的人多,
酒吧主管人就發會員證,發誰不發誰又引起各國駐華人員的爭執。一
位非洲留學生由於得不到會員證,竟在喝醉後發酒瘋搗毀了酒吧附近
一位非洲外交家住的公寓套房(他原意是想報複美國人,結果找錯了
對象)。這些事越鬧越不像話,中國政府向布魯斯提出了外交交涉,
要美方撤走海軍陸戰人員。布魯斯隻得承認美方人員行為不端,須嚴
加管束,但希望該批人員能留下來。1973年11月13日基辛格訪華時由
基辛格親自向周總理求情,希望體諒美方的困難,這批人才暫時免遭
驅逐。但周總理當麵向基辛格和布魯斯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對外不
能以海軍陸戰隊的名義,要尊重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習慣;第二,不
要穿軍裝。本人是否海軍陸戰隊隊員,中方不管,反正他們是美國駐
華聯絡處的外交人員,如果在自己臥室內穿軍裝,我們不管,但不能
穿軍裝到外麵。第三,不能帶武器到館外,武器隻能在館內配帶。聽
了以上三條,布魯斯提出了幾點理由辯解,其一是說不穿軍裝影響士
兵的士氣。其二,如改由非軍事人員擔任警衛,紀律更難控製,且他
們要帶家屬和孩子來,聯絡處還要為他們安排房子。這時基辛格倒比
較識相,趕快不讓布魯斯再說下去,表示同意中方的三個條件。從此
這批海軍陸戰隊成員老實了一陣,不再著軍裝,隻在聯絡處內部活動,
還停止了引人注目的集體上操跑步。1974年4月,海軍陸戰隊成員惡習
不改,又鬧出事端,其中有人竟以“強擊手”和“虎鯨”的署名向各
駐華使館亂發通知,提議組織壘球協會等組織。中方再次向布魯斯交
涉,要他撤走海軍陸戰隊人員。在此情況下,這批海軍戰隊不得不撤
走,其內部保衛工作改由外事安全官員接替。至此,這一事件終告平
息。

  美方人員製造的事件還有數起,其中一起是在布魯斯任職期間:
一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人員來北京時騎自行車闖入我軍事禁區進行
偵探,該人認錯後被中方放走,外交部美大司向布魯斯提出了交涉,
要其杜絕再發生類似事件。另一起是聯絡處一位外交官在北京駕車去
長城、定陵途中撞死一位騎自行車的中國女孩。經公安部門審理後,
由美方支付一定賠償費,在中國外交部的要求下,布魯斯把該外交官
調回美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