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日本時報:中國經驗照亮越南之路

(2007-02-08 21:30:33) 下一個

日本時報:中國經驗照亮越南之路


譯自2004年1月12日東京《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

譯者 殷衛濱(廊坊)

作者 張朱照(ERIC TEO CHU CHEOW)

本報新加坡專稿--中國與越南之間深刻的相似性使兩國現在走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近。雙方1979年發生了短期的邊界戰爭。12年後的1991年,繼巴黎和談解決了"柬埔寨問題"之後,河內與北京實現了關係正常化。這種關係正常化為雙方敵意-征服-"解放"-意識形態上的"同誌加朋友"的擾攘不息的千年關係史劃上了休止符。

目前看來,越南與北鄰中國重歸於好不僅是徹底的,而且中國的影響已在越南生根。盡管曆史不會從記憶中完全抹去,但實用主義卻是當今時代的法則。越南熱情地關注和學習著中國經濟政治改革的進程和經驗,是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最忠實堅決的學生,它的社會精英們開口閉口自由地暢談"中國模式"如何如何。

河內與北京至少在五個方麵共同擁有一種"特殊關係"。

首先,與北鄰中國一樣,越南領導人堅定不移地認為穩定高於改革,以圖避免重演蘇聯突然解體所帶來的那種混亂局麵。他們采納了中國的"穩定、發展、改革"的主題基調提法順序。與北京方麵的情況一樣,河內也計劃實現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平穩過渡。

其次,越南緊跟著中國經濟改革與轉型的步子。2003年10月,河內當局向國會提交了國家經濟運行良好的報告。其基調相當樂觀,越南準備在2003年達到7.3%經濟增長,為過去6年來最高。新聞媒體理所當然地認為越南的經濟增長可與中國相媲美。按照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的統計,越南的經濟增長率僅次於中國估計的7.8%的經濟增長率。

據世界銀行預計,2004年,中國將再次獨占鼇頭(經濟增長率7.4%),而越南則緊隨其後,屈居第二,經濟增長率至少在7.0%。

越南正在迅速接受中國的經濟改革模式,在醞釀成為世界貿易組織(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成員期間尤其關注國有企業的轉型、股票市場的建立、工資和社會政策的重新調整等方麵。

與中國的情況一樣,越南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部門是製造業和農業(種植養殖業和漁業),但是旅遊業和國外直接投資在SARS過後的日子裏應該加強。2003年頭9個月,出口達149億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長16.7%。但與中國不同的是,越南經濟正在貿易赤字的軌道上運轉,同期進口總額達180億美元。其國內需求也弱得多。

而更重要的是,越南私營企業的發展勢頭之強令世人矚目。與中國的情形一樣,越南共產主義與越南人傳統的企業運營機製共存。中小型企業和農業企業的發展在胡誌明市(Ho Chi Minh City)和大勒(Dalat)得到了鞏固,而私營餐飲業正使河內變成一個熙熙攘攘、生機勃勃的都市。

再次,今日之越南也象中國一樣,全國上下一致的口號是"區域和國際一體化"。1993年對越國際禁運結束後,越南開始從經濟和政治上融入國際社會,1995年加入東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接著又主辦了1997年法語國家峰會和1998年東盟峰會。2001年越南與美國簽署了貿易協議,12月,又主辦了22屆東南亞運動會。今年,越南將在河內主辦第五次亞歐會議,2006年主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Summit)。到2005年,越南計劃剛好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3年後也加入該組織。

第四,越南以"中國模式"推進改革的決心超越了經濟領域。有位越南高官透露,河內方麵當前正關注著中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革,以之作為越南效仿的榜樣。據報道,他們甚至在學習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讓人想到河內方麵可能會效仿中國共產黨的改革,尤其是在逐漸灌輸基層民主方麵。

第五,河內在關鍵性的外交領域尊重北京方麵的意見。例如,2001年越南先等中美間關於中國"入世"的談判取得突破,之後才與華盛頓方麵簽署貿易協議。再近一些時候,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上將訪美之後,還沒過兩周,越南也派其國防部長範文茶(Pham Van Tra)接踵而來,訪問了五角大樓。

有消息稱,越南外長(2003年)10月訪華期間,(很可能是應北京之請)最後一刻繞道平壤。越南官員也不無自豪地強調,舉行最高領導人隔年輪流互訪要形成"製度化";越南黨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在2003年雙雙來華訪問,預計中國領導人將在2004年回訪河內。

張朱照,法人顧問,供職於新加坡,又任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the Singapor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理事會秘書。

——光明觀察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