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朝鮮日報:中國成為全球研發基地

(2007-02-08 21:30:33) 下一個

朝鮮日報:中國成為全球研發基地


去年11月4日上午,北京西北側的中關村希格碼大廈5層出現了世界軟件業的最強者微軟公司(MS)的副總裁Rick Rashid的身影。他來到這裏,是為了參加在紀念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開院五周年之際開設在研究院內的尖端技術中心開院典禮。

在微軟舉行這項儀式的12天前,上海浦東新開發區長江尖端技術產業園蔡倫路的銀灰色三層建築內,出現了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兼CEO傑夫?伊梅爾特、通用電氣公司三名董事會成員、通用電氣公司負責研發的高級副總裁斯科特?唐納利等六位高級副總裁的身影。他們是為參加通用電氣公司在上海設立的第三個全球研發中心的開院儀式而來到這裏。

在硬件和軟件領域各占世界第一的通用電氣公司和微軟公司首腦先後10天分別來到中國,是為了投資“未來”。如果說建立工廠,生產銷售是企業的現在,那麽研究開發(R&D)就是企業的未來。

目前,微軟、通用電氣等世界超一流企業為了挑戰未來在中國爭先恐後建立研發基地。當世界驚呼“中國變成世界的工廠”時,中國卻迅速轉變為世界研發基地。

眼下在中國建立研發基地的全球化企業有英特爾、IBM、通用汽車、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愛立信、朗訊科技、NEC、聯合利華、大眾汽車、P&G和鬆下電器等,還有韓國的三星電子、LG電子等公司也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

中國科學技術部尖端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綜合業務處長耿建東說:“在全球500大企業中,數一數沒有在中國建立研發基地的企業,可能更容易些。”

上海市政府提供的數據正好證明耿建東的這番話。上海市政府根據去年上半年的數據發布說:入駐上海的外資企業中,研發基地就已經達到了101個。

同時,北京決不落後於上海。北京中關村密集著清華、北京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等5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是中國高科技技術人力最密集的地方,因此全球化企業不可能忽略這裏。

世界超一流企業的這種異動,改變了工業革命以來朝著一定方向發展的世界技術流向。一般來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技術一直朝著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方向流向。生產基地的流向保持了相似的發展方向。可是,未來技術和經濟霸權的流向卻產生了變化,即先進企業和全球化企業在投資建設研發基地時,經常跳過日本和韓國選擇中國。

舉例說,微軟公司設在中國的亞洲研究院是微軟三大全球研究院之一。微軟公司繼美國本土(1991年)和英國劍橋(1997年)建立全球研究中心後,1998年在中國設立了第三個全球研究中心。通用電氣公司的全球研究中心也是相同,隻有在美國、印度和中國設立了研發基地。

通用中國公司總裁斯蒂芬?斯奈特說:“通用電氣公司中國技術中心(CTC)的研究課題並不隻是通用產品的中國本地化,而是研究開發通用電氣公司各部門在全世界共同使用的技術。從這一點來看,CTC將在通用的所有研究部門中起到核心作用。”這意味著帶有“中國製造”商標的尖端技術將超越中國國境在全世界流通。

實際上,“中國產技術”已經在世界發揮了強大的作用。比如2001年1月,網絡相關圖像信號的新技術被正式采用為MPEG-4國際標準。這是中國微軟研究院開發的技術,是中國曆史上首例由中國研究團隊提議,並采用為國際標準的技術。同時世界使用的微軟產品中,亞洲研究院開發的技術已經達到了72項。

通用中國技術中心研究開發的項目會更讓人大吃一驚,其中有飛機引擎零部件、噴氣渦輪、風力發電機原材料、發電機部件等極少數企業才擁有的技術密集型尖端產品。令人注目的是,通用公司的尖端技術正通過中國技術中心傳授到中國當地企業。

這足以說明中國成為世界研發基地,意味著中國即將成為世界技術強國。而且,中國眾多人才在全球化企業的研發基地獲得了掌握尖端科技的機會。

目前通用中國技術中心的650名職員中,400餘名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高級人才在參與研發工作,2005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1200人。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同樣有150餘名碩、博士級人才在從事研發工作。

現在,中國連續跨過“世界工廠”和“原材料黑洞”,正在發展為“世界研發基地”和“世界人才黑洞”。 (朝鮮日報 作者:曹中植)

中新網 2004年03月22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