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IPv6列入中國標準日程 150億采購大單誘人

(2007-02-08 21:30:33) 下一個

IPv6列入中國標準日程 150億采購大單誘人


如果將現在的上網速度提高1000至1萬倍,這樣的互聯網會不會讓你心跳?

2004年3月19日,中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CERNET2(第二代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試驗網在京宣布開通,綿延6000公裏的網絡以2.5G-10G比特/秒的傳輸速率連接了全國200餘所高校。

CERNET2專家委員會主任吳建平介紹,此網絡采用IPv6,是目前世界上所知規模最大的采用純IPv6技術的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絡。除了提高速度,IPv6還可以解決目前IP地址資源不足的危機。目前,中國的互聯網和全球其它地區一樣,采用的是IPv4。10年前,中國第一個IPv4主幹網也是由CERNET建成。

CERNET2的出爐還頗費周折。2002年,中國50餘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務院,力舉啟動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發展計劃。2003年8月,國務院作出正式批複,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基金會等8部委聯合牽頭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China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浩然啟動。19日亮相的CERNET2則成了該計劃實施中,第一個開通的核心主幹網。

據悉,此次工程中,采用的網絡設備主要購自思科和清華比威。

試用還是商用?

但CERNET並不是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舞台上唯一的“舞者”。

去年8月,國務院批複正式啟動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後,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工程院對“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中的示範網絡核心網絡承擔單位進行了招標,工程總額為6億元。

此次招標中,除了CERNET以第一名的成績加入戰團外,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鐵通、中國科技網等也分別中標,同時參與該項目建設。

CERNET2專家委員會主任吳建平介紹,按照工程實施時間表,到2005年,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將隻提供學術和實驗用途,2006年之後才開始大規模商用。

按照吳建平的理解,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的商用“將給傳統電信運營市場帶來一個相當大的衝擊”,因為基於IPv6技術的下一代互聯網可以提供更寬的帶寬、更多的IP地址以及更加安全的網絡環境。

而更令人神往的卻是基於對下一代業務的“無盡想象”。理想平台一旦建成,“價更廉物更美”的IP電話有望擊敗傳統語音業務,以及隨之附帶的增值數據業務;而足以讓人瞠目結舌的另外一個假設則是,如果每一個家用電器都擁有自己獨立的IP地址,在足夠暢通無阻的網絡世界中存在,那將延伸擴展出怎樣一個移動通信市場?!

“正是基於這種理解,中國電信在前幾年對IPv6的熱情很高,在相關技術上做了很多前期工作。”電信研究院某人士透露稱。但市場始終僅存在於想象當中,由於對業務操作把握不大,中國電信開始在下一代網絡問題上猶豫不決,結果讓CERNET搶了先。他說:“如果中國電信當初堅持下去了,開通第一個骨幹試驗網的就不是CERNET了。”

據記者了解,中國電信最終還是沒有放棄對下一代互聯網的遐想,相關“跟進工作一直都沒有停止”。

其他幾家運營商也還在觀望當中。中國聯通某管理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公司對下一代互聯網技術一直在跟蹤,按照國家規劃下的相關網絡建設工作也在進行中。但由於對業務模式不明朗,他表示,“按照目前規劃,近幾年內,中國聯通在這方麵的投入不會太大,但不排除根據市場進展,作出即時調整的可能”。

150億元大單

在此次的招標中,除了老牌設備商思科,從前名不見經傳的清華紫光比威脫穎而出。該公司成立於2000年7月,在IPv6網絡協議和IP組播技術研發上,處於國內領先位置。清華紫光比威是國內第一家提供IPv4/v6雙棧核心路由器的公司。

相比之下,中興華為等大設備商卻顯得有些落後。

華為北京研究院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華為相關開發工作一直在跟進,公司IPv6路由器產品早在去年10月就已經通過了入網測試,成為國內首家通過該測試的廠家。按照公司現有產品規劃,從2004年開始,華為所有數據通信、NGN及無線產品將逐步全線支持IPv6。他認為,基於IPv6協議的網絡設備肯定是一個方向,不管運營商在該領域如何分配,設備市場遲早會形成和壯大。

另外,中興通訊目前在IPv6核心路由器產品上的投入也比較多,公司的軟交換、CDMA以及W-CDMA核心網絡產品目前都可以支持IPv6協議。

電信研究院一權威專家透露,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後5年我國電信運營商在IPv6路由器上的投資,將累計達到150億元。中國的設備商沒有哪一個會甘心錯過。

不過,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研究中心有關人士認為,中國本土公司的技術產品開發工作還基本停留在“通過軟件解決方案,讓現有設備支持IPv6協議”的技術開發階段,在IPv6核心路由器等高端產品方麵的投入還遠遠不夠,對相關業務模式的研究更是沒有起步。就現有情況,在這個新興市場,我國設備製造商仍舊沒能後發製人,衝在前麵。

思科仍然占據領先的地位。從2001年5月推出IPv6軟件解決方案以來,經過3年的努力,現在已宣稱可以對全線IPv6產品供貨,在傳統網絡設備市場上領跑至今的它,看起來有繼續衝鋒的勢頭。

而除了思科和Juniper等老網絡設備提供商外,比較顯眼的就是日本軍團。日本是最早投入IPv6開發的國家之一,也是目前該領域最為領先的國家。

日立公司早在2001年就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IPv6千兆級路由器。目前,該公司作為IPv6路由器使用的GR2000係列產品在全球銷售量已超過5000台,在全球IPv6市場中所占份額最高。今年1月,日立還率先獲得了我國信息產業部頒發的第一張IPv6產品“電信設備進網試用批文”。

中國標準?

真正積極的卻是政府部門。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研究中心人士透露,目前,在IPv6研發方麵表現最積極的是國家軍團,即以863計劃通信技術主題為首的科研院校力量。

而在資金投入上,除參與項目的各大運營商配套提供的約10億元專項資金外,國家發改委還專門為此工程劃撥了14億元專款。

業內專家指出,與3G相似,基於IPv6協議的下一代互聯網為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趕超機會。

基於IPv4協議的第一代互聯網發端於美國。依靠這種技術獨斷,美國隨之壟斷從光纖、元器件、路由器,到操作係統等一係列產品領域,甚至全世界的網絡都要為美國支付帶寬費用。幾十年如是。

“在這個技術層麵,我國落後了前者30年”,美國從1969年開始踏入該領域,我國則直到1994年才完成第一個全國性試驗網絡的建設。

現在的情況卻不同了。1996年,美國政府出台下一代互聯網NGI計劃;1998年,中國專家就開始了IPv6研究工作;1999年,就已經可以分配IPv6地址。步調相差不到3年!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有關人士稱,實際上,我國啟動下一代互聯網工程肯定要扶持國內網絡設備提供商,在設備采購上也要求優先啟用國內產品。

吳建平表示,新開通的CERNET2就采用了部分具有自主產權的核心國有技術及產品,而在此過程中,他們也已經分別向國內各相關設備供應商發出了采購邀請。

吳建平同時表示,IPv6在商用上技術實現的難度並不大,更加關鍵的因素在於應用開發。下一代互聯網可以提供更加靈活和快捷的網絡通道,而產業市場的成敗則直接來自於有效應用的開發,在這一方麵,各國都處於摸索階段,而中國應該具備更多的優勢,“因為我們背靠著全球最大的IPv6市場”。

除了設備製造和應用開發帶來的機會外,正在進行中的IPv6標準化工作也為我們提供了不盡的想象空間。據稱,IPv6標準目前主要由IETF(國際互聯網工程工作組)牽頭製定,我國的相關計劃也已經啟動。

電信研究院該人士透露,首批列入我國標準工作日程的,包括IPv6基本協議、IPv6網絡總體要求、無狀態地址配置、移動IPv6、路由協議OSPF和BGP4等,“從這些方麵著手,將推出在該領域的一係列中國標準”。

·鏈接·

IPv6時代誰作主?

IPv6的全稱是“互聯網協議第6版”。

目前互聯網協議為IPv4,其地址為32位編碼,可提供的IP地址大約為40多億?而且由美國掌握絕對控製權,目前已經分配完了70%,預計2005年左右將全部分配完成,全球將麵臨嚴重的IP地址枯竭的危機。

以IPv6為核心的下一代互聯網隨之提上日程。IPv6的地址則是128位編碼,能產生2的128次方個IP地址。不僅如此,IPv6協議還可以提供更加高速、更加安全的互聯網環境。在IPv6問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心態如我國一樣急切。

日本的手腳最快。早在2000年,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就其國會報告中,正式提出了“e-Japan”構想;次年,日本IT戰略總部起草“e-Japan”戰略計劃草案,並在2002年財政預算中,專門撥出2兆日元實施該計劃。歐洲也已在該技術上投入了4000多萬歐元,但目前相關產品尚未達到商用水平。

美國曾一度對該技術抱保守態度,但終於捱不住,在2003年加入進來。當年6月,美國國防部發表了一份IPv6備忘錄,提出在美國軍方“全球信息網格”中全麵部署IPv6的重要決策,並作出了300億美元以上的預算。

美國國防部IPv6進度時間表顯示:2002年至2004年形成標準的IPv6協議;2005年至2007年,IPv6和IPv4協議共同運行;2008年實現美國本土全麵的IPv6計劃,IPv4協議同時退出。

21世紀經濟報道2004年3月24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