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在美國看美、中、日戰爭實力

(2007-02-08 21:30:33) 下一個

在美國看美、中、日戰爭實力

(作者:潮水)

僑報

本報特約撰稿人/潮水

  美參議院預計到9月份表決給予中國永久NTR(正常貿易關係)議案(眾議院已通過)。近來有些對中國不友好的議員,又橫生枝節,提出中國威脅美國論,試圖進一步阻撓該議案的表決。中國是否威脅到美國呢?筆者就此問題進行請教了有關專家(此處不便披露姓名),了解到下述情況。


  即使算隱性軍費中國仍最低

  美總統克林頓簽署的國會1999年度軍費撥款法案,1999年美軍費支2860億美元,占民生產總值百分之四。據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統計,1999年中國國會(全國人大)批準的軍費支出為100億美元,額外隱性軍費支出為100億美元,中國1999年度軍費支出合計200億美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日本國會批準的1999年度日本國防衛費用支出總額為540億美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點五(因日元在亞洲金融危機後貶百分之三十六,1999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縮水一萬餘億美元)。

  從以上統計數字可以看出,以絕對值計算,1999年度軍費支出,美國占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八點一,日本占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點三,中國隻占自己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是最少的。

  筆者接觸的美國專家認為,和美、日軍費絕對值相比,中國軍費增幅尚有相當彈性空間,至少可提升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點五,即250億美元, 甚至可提高到百分之四,即400億美元。這些專家認為,在這一軍費比例下,中國基本上仍可被認為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不至於被視為“窮兵黷武”和“中國威脅”。


  中國戰爭實力不可低估

  美國專家認為,中國人沒有理由對自己國家軍備缺錢而感到悲觀,因為從國民經濟結構和購買力平價的角度來看,中國和美、日實力差距並沒有那麽大。

  據世界銀行統計,1999年,美國社會消費服務業產值,占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十四;同年日本的社會消費服務業產值占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十;而中國的社會消費服務業產值僅占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

  這就是說,中國國民生產總值與美日的差距的主要表現,在於不決定國家戰爭實力的社會服務業。換言之,美國的各大城市夜總會的消費收入、美國從新州大西洋賭城到加州拉斯維加斯賭城的消費收入、日本的夜總會收入、日本的其他娛樂場所消費收入等等,雖然可以為美、日社會創造出鈔票,在戰時卻無法轉換為戰爭能力。

  實際上,這些專家認為,在決定國家實力的工業能源、原材料、加工製造業等能力方麵,美、日並不比中國占多少優勢,有些項目中國已與美、日並駕齊驅或者超越了後者。

  例如,中國鋼產量、造船頓位、重型卡車生產能力、化工材料等,與美國不相上下,而中國的水泥產量,是美國的六倍!更重要的是,中國絕大部份戰略資源,都在中國境內,而美日則有許多戰略資源仰賴進口。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的國民經濟一旦轉入戰時軌道,其“撐下去”的巨大自持力,將遠遠不是一些日本人吹噓的“一天就可打完第二場甲午戰爭”那麽容易對付的。


  中國難享購買力平價優勢

  從購買力平價的角度看,據1999年度世界銀行統計,中國勞動力價格遠低於美日。同樣是一美元,在中國的實際購買力是在美、日的五倍。

  如果世界銀行這一統計是準確的話,那就意味著,按照美國技術標準,建造由一艘中型航母、四艘驅護艦、兩艘核潛艦、一艘補給艦所組成的一個航母戰鬥群,美國需耗資200億美元,而中國僅需耗資40億美元。

  不過,這絕不等於說,中國的200億美元軍費,實際上等於1000億美元,因為有不少尖端武器,中國需向外國購買。而中國對外軍購時,其購買力平價不但對美、日沒有優勢,反而處於劣勢。西方國家仍然限製對中國出口高技術武器裝備,外國武器商因此可對中國漫天要價。此間觀察家認為,中國要想真正享受購買力平價的優勢,就必須走自己武裝自己的道路。


  日本難再威脅中國

  美國專家認為,中國不會主動挑戰美國利益,要說威脅,僅僅是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可能被迫麵對美國的幹涉。不過,這些專家認為,中國對日本,卻是一個可以感覺得到的巨大存在。他們說,盡管日本軍費開支高於中國,但已經很難對中國構成真正的威脅,因為中國可以給日本以毀滅性的打擊,而日本對中國卻不行。在和中國對抗時,日本的王牌,還是美國的核保護傘。

  專家們舉例說,日本現有45座核電站,並計劃2020年以前再增建20座,使核電達到其能源消耗的百分之二十五。這樣一來,日本經濟本很難經得起現代戰爭的打擊。65座核電站一旦遭到摧毀,國民經濟將陷於癱瘓。

  日本對於朝鮮的火箭試射衛星飛越其島嶼上空甚為恐懼。最近中國的一艘海軍觀測艦,在日本津輕海峽的國際水道上遊弋一次,也把日本(右翼)嚇得尿了褲子,連聲諾諾,不再到釣漁島隨意滋事挑釁。(觀察家指出,這一事實顯示,國家實力的威懾效用,遠大於民眾赴釣漁島的示威)。

  中國如今不單在釣魚島與日本發生衝突,同時越南政府亦企圖組織旅遊團到南沙群島進行挑釁,如果中國政府不作出強硬反應,以實際行動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將會發生更多類似的事故,被周邊國家占盡便宜。以中國今天的政治, 經濟和軍事實力,手上有的是籌碼,不應該也不需要忍辱吞聲。應該對日本作出強硬反應。中國的海軍觀測艦應該在釣魚島遊弋。

  值得注意的是,缺乏戰略腹地的日本,一直在試圖彌補這一缺憾。從二戰結束以來,日本不斷尋求美國把日本原來強占的琉球和中國的釣魚島私授日本,以便將其戰略縱深增加到1000海裏。


  日、中再戰將有可怕結局

  按照這些專家的設想,如日本和中國發生全麵戰爭,那麽,中國可在東北吉林省部署中程地地彈道導彈,或在黃海部署中程潛射彈道導彈,或跨過輕津海峽,在日本海部署中程巡航導。這些導彈在衛星精確製導下,都可輕易毀滅日本諸島。此外,中國還可用海軍潛艦布設核水雷,在日本近海的傳統地震帶核爆,引發地震海嘯淹沒日本諸島。

  總之,此間專家認為,對日本懷有“靖康之恥尤未雪”之恨的中國,下次若再與日本交手,不會以常規海空軍與之正麵纏鬥。“一天之內就打完第二場甲午戰爭”的結局,不大可能再是中國的戰敗,而是很可能是日本國的消亡。到時候,日本天皇即使想發第二次“終戰”投降昭書,隻怕都很困難了。


  中國想威脅美國不難

  英國《經濟學家》最近分析說,無論俄、中如何反對,美國必將部署實際上是針對俄、中的NMD(國家導彈防禦係統)和TMD(戰區導彈防禦係統)。

  但美國的專家卻指出,不要說俄國,中國也可以輕而易舉地讓美、日的導彈防禦計劃落空。中國的中遠程核武實力,足以擊破NMD與TMD計劃。

  這些專家按照EKV(EXTROATOMPROPHIC KILLING VEHICLE,外層空間攔截器)擊毀率+遭受第一次核打擊毀損率+幸存核武對敵第二次打擊力的方法,計算出如果美國在2005年前部署250枚EKV(以攔截50枚彈頭),則中國須部署1176枚中遠程核武。如美2010年EKV擴充到500枚(以攔截100枚彈頭),則中國的遠程核武須再增加一倍至2352枚。

  中國有沒有這種能力呢?據他們掌握的資料計算,中國無須將經濟轉入戰時狀態,在目前和平建設的環境中,就可輕鬆勝任地每年生產30枚DF-41、20枚JL-2、一至二艘094核潛艇。

  按照這一速度,中國在2005年完全可以部署150枚每枚攜4個以上彈頭的陸基機動DF-41和8艘094核潛艇(每艘載16枚各攜4個以上彈頭的海基潛射JL-2),這就將使中國的陸基和海基新式中遠程核武總數達到1176枚之多,從而對美國(更不要說日本)構成無法攔截的威脅。根據同樣道理,中國要想在2010前將彈頭數翻倍,亦非難事。


  問題是中國想不想威脅美國

  何況,中國還可以部署以戰略轟炸機為平台、載有核彈頭的空基中遠程巡航導彈HN-2,從而使中國的戰略核武形成陸基、海基、空基的立體威懾。

  此外,中國尚可使用威脅美國“軟肋”的另一“殺手鐧”---向美國的傳統敵對國家如伊朗、伊拉克、朝鮮等擴散大規模殺傷武器技術。這將增加中國和美國談判時的籌碼,並降低美國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的意願。中國被迫擴充核武庫的結果是,美國將不得不在中國全新戰略核實力麵前妥協,尋求建立美中戰略平衡新格局。

  這些專家指出,上述構想,隻是一種可能,並非現實。至於中國是否真想威脅美國,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們認為,中國一方麵確需對美、日形成一定的威懾,以抑製台灣的獨立幻想並爭取南沙群島主權;另一方麵,又要防止“中國威脅”被感覺和誇大到令中國四麵楚歌的地步。要取得這兩者間的平衡,不但要靠戰爭能力的建立,也取決於中國的外交策略。(作者:潮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