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中國外交策略出現新變化

(2007-02-08 21:30:33) 下一個

中國外交策略出現新變化


鳳凰衛視3月26日消息 最近一段時期,中國和美國就人權問題展開了新一輪的較量,中國政府強硬表示反對美國針對中國的任何行動,同時也因應美國對中國公民出入境的所謂按指膜規定做出了反製,再結合中國高調介入朝鮮核危機問題以及最近中國官方處理中日之間敏感爭議時的強硬態度,這或許說明中國外交思路已經出現了一些變化。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曹景行先生認為,現在在處理一些對美日外交問題方麵,中國表現的比較明快,也比較堅定。

比如說美國在人權問題上搞對抗,我也回敬你。同樣,在美國對中國公民入境要按指膜,中國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老實說,美國人中可能從事恐怖活動人的比例應該要比中國人當中高得多,所以中國也可以回敬他,也是有道理的。

在日本等問題上也顯示相當堅定和明確。這樣一種變化和當前整個國際環境有關係,特別是中國的周邊環境。目前,如果中國和其他國家有分歧,有不同的利益,大家可以坐下來談,以談判解決,以各種方式達成解決目的,這是一個方式。但是如果你要搞對抗,中國也就奉陪到底,這次外交部兩次用了奉陪到底這句話。再深一步講,現在中國很敏感的是台灣問題,如果在台灣問題上美國、日本要搞什鬼,中國也是這句話,可能就是奉陪到底。

中國保留采取對等措施權利

美國1月5日以保護國土安全為由,開始在美115個機場和14個主要海港口岸實施“美國訪客和移民身份顯示技術”(US-VISIT)係統。 該係統借助數字掃描儀提取需申請簽證入境美國者的左右手食指指紋,以確認來訪者是否符合美入境條件。

美駐華使館於3月22日開始對中國赴美申請簽證人員提取指紋信息,此舉已引起中國民眾和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

中國外交部對此高度重視,自今年1月起已多次通過外交途徑,由部領導、中國駐美大使、領事司領導分別向美方提出了嚴正交涉,指出美國要求赴美中國公民在申辦簽證及入境時留取指紋並拍照是對中國公民的歧視,侵害了中國公民的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權,是不講人權的做法。

中方對此強烈不滿,要求美方從中美友好關係大局出發,免除對中國公民提取指紋的做法。美方一再聲稱此做法是全球性措施,但這與加拿大等28國公民赴美不但不留取指紋,而且享有免辦簽證待遇是矛盾的。這實際是一種歧視,中方不能接受。美方應盡快改變這一做法,否則中方將保留繼續交涉並采取對等措施的權利。


中國中止與美國人權對話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沈國放23日奉命緊急約見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就美國決定在聯合國第60屆人權會上提出反華提案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沈國放強調,如果美國執意選擇對抗,中國將奉陪到底。美方執意挑起對抗已嚴重破壞了兩國人權對話與交流的基礎,中方不得不立即中止雙方的人權對話與交流,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應由美方承擔。

沈國放指出,對中美在人權領域的分歧,中方曆來主張通過對話妥善解決。目前雙方正在就有關問題進行磋商,但美方卻言而無信,違背承諾,突然宣布決定搞反華提案。這充分說明美方是執意挑起對抗,是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和實行雙重標準的典型表現,必將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中國政府比任何國家更關心本國人民的人權,不需要並堅決反對任何國家的幹涉。任何企圖通過施加壓力改變中國人民所選擇的製度的做法,都是徒勞的。

沈國放強調,我們不希望在日內瓦人權會上出現對抗,但是如果美國執意選擇對抗,中國並不懼怕對抗,將奉陪到底。


李肇星獲得朝鮮高規格接見

最近,中國外長李肇星對朝鮮進行了三天訪問,並進行了一係列重要的會談與會晤。他所會見的人士包括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長金永南,還有朝鮮外相白南舜、第一副外相薑錫柱等。

李肇星同金正日會談的議題不僅包括六方會談問題,也包括六方會談工作組的問題。目前,中方同包括朝鮮在內的其他五方就工作小組的“概念性文件”已經充分交換了意見,總體來說有進展。中方還將與其他五方進一步磋商,爭取盡快召開工作小組的會議,以便為6月份之前召開第三輪六方會談做好準備。


中國外交部強烈回應釣魚島事件

釣魚島事件發生後,中方先後向日方提出多次嚴正交涉,包括外交部副部長、中國駐日本大使及外交部亞洲司負責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5日表示,中國主張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這一點非常明確。中國公民登島之後,日本方麵置中方的立場於不顧,以所謂國內法為由,強行將他們扣留,並移送至日本衝繩那霸,這是違反國際法的非法行為,是對中國領土主權和中國公民人權的嚴重挑釁,中方對此表示抗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要求日方確保中國公民安全,並立即無條件放人。

對於一些民眾的遊行和示威,該發言人表示,正是由於日方采取的一係列行為極大刺激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他們不得不通過某些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強烈義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