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打造中國下一代的常規潛艇部隊

(2007-02-08 21:30:33) 下一個

打造中國下一代的常規潛艇部隊


  由於我們 的水麵艦隊無法和美國這樣的強大對手抗衡,要遏止戰爭的爆發隻能靠我們的潛艇部隊。本人一時手癢,作文如下,由於水平問題隻討論常規潛艇,望大家多丟點建築材料。




基洛級潛艇


  我們引進了基洛,買了他的生產許可證,據估計旨在提高我們的製造工藝。K級在技術上,特別是在靜音方麵無疑占有世界先進地位。指揮控製係統老毛子也是經驗豐富,再加上我們在電子技術上的特長,我們的指揮控製係統也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估計我們下一代主力潛艇仍將為雙殼,畢竟我們已經用那麽久,要軍方放棄這一傳統估計有些難度。039在推進係統上估計沒大問題,主要問題在聲納和噪音。聲納我們可以引進俄羅斯的技術,再加上自己改進搞定。至於噪音問題,其原因恐怕是不是大家詬病的鯨形,而是流水孔(209不就是用鯨形,咋沒人說他有這方麵的毛病)。039采用的鯨形估計是考慮水上機動的需要,殊不知隨著時代的發展,AIP一類的東東的出現,潛艇已經變成了標準的潛艇了,水上機動能力的變得越來越次要。從039立項的80年代,其設計思想無可厚非,但他錯過了時間,現實已經證明他無法保持先進性,甚至會一服役就落後。雖然有部分較為先進,但總體設計思想已經落後,我們於其保守殘缺,倒不如推倒從來。據估計(本人自己說的拉)我們的新主力常規艇應為2200噸,6個533發射管。我們以前設計製造的潛艇,如035,039都在2000噸上下,我們的新艇采用這一噸位避免了在噸位上出現“大躍進”而增加成本。我們的新潛艇主要是為了近海反潛,伏擊大型水麵艦隊(如航母戰鬥群),而這些都要求要有較好的隱蔽能力,該艇SIZE應該小一點,同時為了保證足夠的航程,滿足藍水的需要,也不能太小,我想這個噸位會很合適。電子設備應該會是039的升級型號,同時小規模引用基洛、阿木耳的技術。另外我認為我們還應裝備一型400噸上下的潛艇,采用模塊化技術,一艇多型。特種作戰型:主要用於支持特種作戰,估計需要量為2艘。反潛護航型:在大規模戰爭中,我們可能麵對對手的狼群戰術,這時,最好的反潛武器是潛艇。我們的大中型艇因為造價和建造周期等原因很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短缺,而該艇就能很好地解決該問題。同時,在近海複雜的聲背景下,這種塊頭小一點的東東很難被發現,用於伏擊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同時也可以參與封鎖海麵。三、偵察型。象我們的035欺負小日本一樣,用這樣的小潛艇突破敵人的反潛網應該不錯。

  技術模塊:

  聲呐:聲納是我們的軟肋,在這方麵,我們隻能迎頭趕上。老毛子在這方麵技術先進,但核心技術人家不可能賣給我們。大量的技術數據儲備隻能我們自己慢慢來(充分的技術數據儲備幾乎決定了研製武器的成敗),通過國家在政策、資金上的傾斜來加緊我們迎頭趕上的步伐。具體來說,我認為我們應該拖曳、艦殼並重。前者探測距離遠,遠洋作戰能力極佳,但不利與潛艇近海作戰,而且體積較大,而後者在近海作戰,係統整潔性上占有優勢。同時還應注意和水麵艦艇用聲納和反潛機用聲納通用技術。

  艇體:我國是世界第一煉鋼大國,本身基礎雄厚,但我們的特種鋼實在是無法恭維,但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達到並超越日本。同時,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我們是不是可以用鋁合金建造潛艇:現在的鋁合金在硬度上已經可以和剛媲美,而且重量輕,可以加厚一點,還可以解決防磁性裝備的問題。

  推進係統:039的大傾斜單漿在世界上算得上先進,隻要略微改進就能用在下一代潛艇。AIP係統的先進性不用我說,目前,主要有如下係統:得國、俄羅斯的燃料係統,法國的大閉環市柴油機,北歐的斯特林,加拿大的小型反應堆。俄式風格的燃料電池技術成熟,引進也較為容易,其他幾種,就現有資料來看,我們在反應堆技術上具有先進地位,該係統的也是以上最先進的一種,但該係統價格高,用在這樣的潛艇是不是有些太奢侈了?而且防護問題也必須考慮。大閉環式發動機我們可以通過小巴或自己向法國引進,當然,引進這個要用更大的功夫。該係統的優勢在於造價低,維護容易,使用方便,缺點是容易加大噪音。斯特林發動機由於各種原因我們得到相關技術的可能性幾近為零,從零開始太花時間,而且該係統並沒有突出優勢。綜上,我個人認為,還是俄式風格的燃料電池更適合我們,法式可以作為候補。而蓄電池方麵,傳統的鉛酸電池完全可以滿足需要。至於鯉電池從我國現有產品來看,技術上我們不存在大問題,但這種電池太貴,雖然它在能量密度上占有優勢,但隨著AIP的發展,蓄電池已經不是主要水下動力源,而隻是用於必要時加速,也就是提供瞬間能量,而這方麵鋰電池並沒有明顯優勢。但鋰電池的高能量密度的優勢使它有可能可以代替AIP,或說作為一種另類的AIP。大家應該都看過醒獅,雖然是小說,但它還是有一點的合理性,鋰電池的高能量密度優勢是不容懷疑的,但金龍電池那絕對隻是傳說,隻是一種先進的鋰電池完全可以保證潛艇3節低速巡航15天的需要(阿木耳也就是20天),完全可以滿足AIP的需要。而從造價上,鋰電池並不比尚未成熟燃料電池貴多少,甚至更便宜。而且燃料電池的維護費用實在驚人,連老毛子自己都說:“燃料電池的技術比較複雜,用戶花在燃料和維護上的費用可能比購買一艘潛艇的費用還多”。而你家的手機電池什麽時候“維護複雜”過?在全使用壽命費用上鋰電池更具優勢。




中國039A級常規潛艇


  指揮控製係統:用039的技術加上基洛的,應該完全可以滿足技戰術需要,我想提的是要大量運用國產設備,特別是我們的中國芯。寧願犧牲點性能(其實也未必會,我對國貨有信心),也要保證安全(用人家的東西你不怕我怕)。


  魚雷:好馬還要配好鞍,沒有先進的魚雷就沒有優秀的潛艇。在魚雷方麵,533在各個方麵都極為均衡,完全可以滿足需要。不認為650有多好,那隻是老毛子變態追求大反艦能力的產物,反潛無力而且太浪費空間,還增加後群難度。如果要我增加一種口徑,我會選擇450(用400也行),它的重量較輕,占用空間較少,性能也足以滿足需要(400毫米雷的射程已經達到15,450達到18應該沒問題,這幾乎是潛對潛作戰的極限距離了,而且一發400就夠報廢一艘潛艇,何況又大了50。反艦能力他也算不錯,一發就能把一艘5000噸左右的東東打下水,這也就行了,大不了多打幾發,反正他塊頭小可以多帶,要是用完了還可以用空中補給。而且可以裝備多種平台。文)時間不足,這部分寫得有些省略,下次我專門開一貼。

  試驗技術:

  一、空中補給技術。用水上飛機攜帶部分給養供給,或用大型運輸機空投的接收技術
  二、潛載飛機

  性能估計

  主力潛艇:
  噸位:2200水下,1600噸水上
  水下航速:23節/3節
  水上:12節
  航程:15000公裏
  噪音:不高於108分貝
  武備:533*6

  小型潛艇(反潛型):
  噸位:400
  航速:20(水下)12水上
  航程:5000公裏
  噪音:108一下
  武備:450*4,533*2

   作者:超級手術刀(q5588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