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鐵與火的南疆---對越作戰的炮兵和裝甲兵秘聞

(2007-02-08 21:30:32) 下一個
鐵與火的南疆---對越作戰的炮兵和裝甲兵秘聞



薩 蘇

對越反擊戰過後幾年,作為學通社的記者,薩到部隊蹲點寫稿呆過一個月,我們的專題是
《新一代的人民子弟兵》,主要是向學生讀者介紹新一代的解放軍,十分榮幸的是我們還
參加了當時在華北北部的那次大規模裝甲兵演習。那次是我們的大姐大曉筠帶隊,後來在
《大學生》等刊物上發過幾次專題,反響不錯。
  我們去的部隊,在鬆林店,熟悉我國軍事的朋友大概猜得出是哪一支了。對,就是中
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八軍的一個師!就是我們俗稱的“萬歲軍”!我至今還記得他們的軍
歌:“平江起義上井岡,鐵流向北方……”,有在該部服役經曆的朋友當知道這首歌。


  三十八軍的主力沒有參加南疆作戰(軍偵察大隊參加了兩山輪戰)---那是,護國寶刀
,豈能輕出?打個越南還用不著他們。他們主要是裝甲兵和自行炮兵,打過七九年反擊戰
和老山戰鬥的官兵在部隊是“寶貝”,而該部是解放軍中的“老大”,因此要人的時候驕
橫。該師頗有參戰官兵,雖然沒有對這方麵的采訪任務,但是我們當時那個年齡最好打聽
這個啊。混熟了軍官也愛講,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沒有記者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了。當然那時
候什麽都不懂,聽了發呆是正常的。但是現在看看,居然有很多在我們的報道中還不如部
隊官兵講得詳細。這也很正常,那場戰爭已經成了過去,關心的人越來越少了。

  當時我們這些毛孩子根本就不讓問這些和作戰有關的問題,一句話就是保密。我今天
寫下這個標題之前,還和我在國防大學任教的一位朋友問了問,這些寫了行不行?他說你
就寫吧,隻要不醜化解放軍的形象,你知道的那些算不了什麽。

  好吧,我想關於戰俘和犯紀律的問題算是醜化中國軍隊形象,別的都可以寫了。當然
,時間久了,如果有疏漏的地方請熟悉的朋友指點,如果有參戰過的朋友指教就更好了。
好在我當時的采訪筆記還在,幾次搬家都沒有舍得拋掉,雖然內容不多,部隊番號等等都
在,總算是一手材料,希望給西西河愛好軍事的朋友帶來一些算是“新”的舊聞吧。


  一、擊毀第一輛越軍坦克

  當時接觸最多的是“紅軍團”(我不說番號了,共軍名副其實的紅軍團就兩個,38A一
個,沈陽軍區一個,熟悉的都能猜出來),我們參加演習就是坐他們的步戰車去的。步戰
車大家知道麽?就是步兵戰車,這玩意兒既不是坦克,也不是裝甲車,裝著火炮,能帶反
坦克導彈,可是也能夠載運七名步兵,最厲害的是車體材料好,輕得很,比59中坦克快多
了,越障性能還好,裏麵也比坦克舒服,帶有減震係統,當時這玩意兒還少得很,---如果
有人問中國軍隊最早裝備步戰車的部隊是哪個軍?告訴您,就是三十八軍!時間是一九八
八!那時候全軍都看他們的試點呢。

  因為是新武器,整個團也就是四五台的樣子,所以不是首長坐,就是客人坐。整個演
習期間,就是步戰車最出風頭,忽前忽後,那一次以後,中國軍隊才全麵開始裝備步戰車


  我們能接觸的除了宣傳部,就是幾個參謀,後來才知道,他們都是打過越戰的,其中
有一個外號叫“炮手”的,他的戰功可算傳奇。

  我們和他們相處融洽,他們覺得學生也單純,沒有壞心眼兒,而且我們中間也真有發
狂的軍事愛好者。當然如果問部隊高層的情況他們也不清楚,好像按照他們說法楊得誌也
沒有真正上前線,按照軍官的看法是這些老家夥比較明智的還是留在後邊好,添亂。楊是
明白人,所以不去幹涉戰術指揮。

  後來聽說有些老兵私下炫耀把越南女人拿鐵絲一捆怎麽怎麽樣,其實多半是道聽途說
,當時也有耳聞,似乎隻有一例。犯紀律的是撤退時廣西那邊負責爆破的工兵,被越南人
的全民皆兵搞得太苦了,有點變態的報複。回來的處分十分嚴厲,犯紀律根本不是普遍現
象。從他們那裏聽來的大多數和我們宣傳的差不多,隻是具體得多。

  他們說部隊當時普遍反映火力不足,還有就是越南人的穿甲彈比我們的厲害。單兵素
質我們好,身體也好,可是作戰經驗不行。這位“炮手”,是從坦克部隊直接提到長沙炮
校的。他的戰功在雲南方麵立下的,當時此人在14軍的40師,還是59中坦克的坦克兵,戰
鬥打響後他們奉命包抄老街的一個車站。戰鬥是夜裏開打,連著打了兩天還沒有拿下老街
---我們以前的印象好像中國軍隊打過去摧枯拉朽一般,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麽回事,越南人
在老街的部隊是地方的省防軍,打野戰不行,可是防守很頑強。坦克部隊一直是給步兵作
火力掩護,就是打火力點,但是第三天中午,他們強行穿過老街市區穿插的時候,突然和
越軍的裝甲部隊遭遇了。

  當時“炮手”的戰車在山路上拐彎,忽然發現正對著越南人的一輛坦克,雙方都傻了
,越南人傻是因為我們穿插得快,我們傻是因為一直沒有碰到越南人的裝甲部隊。雙方不
管不顧就開了炮。結果越南人的炮打飛了,我們的炮打中了,可是小小的PT-76愣是打不穿
,把我們這位“炮手”急得一炮一炮接著打,什麽也顧不得。越南人不是被震暈了就是被
打蒙了,操縱失靈自己翻了車,滾到山坡下麵去。據說這是我軍擊毀的第一輛越南坦克。
事後才發現當時我們也是蒙了,上的是殺傷彈,也就是帶小鋼箭的開花散彈,這個打坦克
怎麽打得穿?!該換穿甲彈可是一車人全忘光了。

  這位“炮手”說其實也不怕,距離太近了,大不了撞它,59中重得多,結果也是一樣
,不過還是炮打的過癮。


  二、最能打的是五九

  實戰中我軍損失戰車數十輛(指全毀車輛),隻有數輛59。

  老街一戰我所見到的戰史上很少紀錄,因為我軍打得並不慘烈吧。而按照當時參戰部
隊人員的說法,這一仗越南人打得十分頑強,頑強到什麽程度呢?“炮手”那個連的三輛
坦克配屬一個步兵營打那個車站(名字記不得了,按照回憶應該是穿過老街市區,到達附
近的一個車站,不是老街自己的車站),打完一看,越南人的死屍有八十多具,俘虜隻有
兩個,這兩個後來還企圖奪槍被打死了,實際上一個俘虜都沒有抓到。整個老街攻堅戰抓
到的俘虜不到十個,這個比例,快趕上日本人的武士道了。關於老街抓了多少俘虜,我曾
經從不同渠道打聽過,確實沒有超過十個的說法,但這也是越南人諒山和同登以外,抵抗
最頑固的一個地方。以後,俘虜就多了,這主要是抵抗的越軍良莠不齊,很多是民兵和公
安部隊,而且失利以後士氣不如最初了。

  我們的損失也不小,既包括步兵,也包括裝甲兵。

  為什麽在第一部分裏麵提到步戰車呢?因為我們當時的話題就是從步戰車開始的,部
隊的人說,要是七九年有這個,步兵的兄弟哪會死那樣多人呢?

  當時的步兵跟著坦克往上衝,坦克叫做配屬,步兵的機動方式主要有三種,實戰檢驗
下來都很糟糕。

  第一種是卡車運輸,這個隻能在戰線後麵,到前線不能用卡車,一來越南道路特別差
,卡車不能越野,二來根本沒有防禦能力,對地雷也沒有抵抗力。所以這種做法前線很少


  第二種是步兵搭乘坦克前進,但是敵軍可以對坦克進行掃射,越軍的高射機槍打平射
,打不穿坦克,但是打搭載坦克的步兵,步兵根本無法還手,這個情況雲南這邊因為得到
了廣西方麵的通報,注意了,損失比較小,但是廣西方麵損失就比較大了。

  第三種是乘坐裝甲車。我們那個時候的裝甲車就是一個鐵殼,而且速度慢,擋擋彈片
還可以,在越南人的反坦克武器麵前根本不行,重機槍上穿甲彈就打穿了。而且主要的防
衛武器---頂置機槍周圍沒有護板,機槍手上去一個被打掉一個,沒辦法,我們在公路上,
目標是明的,敵人藏在隱蔽物後麵,我們看不到。當時越南人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叫冰雹
火箭彈,蘇聯造,沒有製導,但尾部有四片尾翼,平時貼在火箭上,一打出來火箭要轉,
尾翼就甩開,打得準,方向性非常好,效果比我們的四零火箭筒好。越南人的戰術也很巧
妙,就是堅決埋伏,放過我軍的59中---冰雹打不穿59中的正麵裝甲,專打裝甲輸送車,而
且專打有兩根天線的,那是我軍指揮車的標誌,和“炮手”他們配合的那個營,三輛指揮
車被打掉兩輛。當時沒有辦法,隻能每輛裝甲車都豎起兩根天線,分散敵人火力。實際上
,在越南的複雜地形,普通裝甲車根本吃不開。步兵都羨慕要是能坐上坦克那樣有裝甲,
火力強的戰車就好了。這就是我軍後來開發步戰車的原因,步戰車有炮,而且炮手在炮塔
裏很安全,跑得比坦克還快,還能搭載一個步兵班,部隊都說是好武器。實際上,現在中
國陸軍的步戰車已經成了一線步兵戰車主力,普通裝甲車已經被放到後麵了,他們的頂置
機槍上也都加了簡易半圓形的防盾,一套才1200元人民幣,打仗的時候就能救機槍手的命
,這就是所謂血的教訓。

  但是中國軍隊打得也不壞,14軍也是中國陸軍的主力之一,後來大名鼎鼎的“廖錫龍
集團軍”就是它,部隊素質相當不錯,過紅河的時候(對麽?老街哪裏有紅河麽?)損失
比較大,以後,部隊沒有死板的挨打,步兵下車,發揚我軍小米加步槍的風格,和越軍巷
戰,狙擊戰,這樣損失就直線下降了。當時“炮手”他們提供火力掩護,用的59式中型坦
克,裝備炮一門,機槍兩挺,火力不錯,但有個致命的問題---觀通條件差。這有兩個原因
,第一,59前身是蘇聯坦克,蘇聯坦克都是又扁又圓,視野很糟糕,第二,我們當時不重
視通信這些軟設備。軍官們形容,一演習,首長們就問:這次有多少坦克參加啊。好像國
防現代化就是坦克多似的,質量建軍當時還沒有深入人心。結果,打起來步兵挨揍,坦克
團團亂轉,找不到目標。後來步兵也學乖了,專門安排一個人負責通知坦克掩護。怎麽通
知呢?步兵用槍托砸坦克的裝甲,砸左邊,就是左邊有敵人,砸右邊,就是右邊有敵人,
多少有些效果。更有膽大的坦克車長幹脆推開車窗,露出身子指揮,這可是很危險的。


  其中有一個戰例說明中國兵還是反應挺快的。

  那是越軍駐守的老街公安局,步兵打不下來,叫坦克支援,開始來了一輛62輕坦克,
立刻被越軍的反坦克火箭給打穿了。這才叫59中坦克上。實際上中國當時有三種坦克,一
個是59中,一個是62輕,還有一個水陸63式。反擊戰59和62都有使用,63用的極少,廣西
方麵越南人扒開水庫,當時我們的59式還不能潛水使用---德國人二戰打蘇聯的時候坦克就
可以潛水了,我們70年代末還不能,悲哀啊---到水深的地方隻能用坦克往裏填,裝甲兵直
罵63式跑到哪裏去了,可是因為上頭沒想到越南人來這一招,要也沒有啊。他們說62也不
行,裝甲象紙一樣薄,隻有59能打。能打是能打,越南人也知道要坦克上來自己要完蛋,
重機槍,高射機槍,火箭彈,沒命的往外打,反坦克手雷都扔,我們的坦克車長一看,這
樣硬衝不行。他把戰車撤到公安局對麵的馬路上,沿著馬路高速橫向駛過公安局門前,炮
塔扭成90度對著公安局的樓,不開炮,隻打炮塔裏麵的同步機槍,不停的減速加速,衝過
去,再倒回來,反複的打,終於把越南人的火力點都幹掉了。---我們問:為什麽不開炮呢
?軍官們告訴我們,那時候59式運動中打炮根本沒準,停下來就要挨家夥了!但是用機槍
就不一樣,越南人一般的武器打不穿59,可59的機槍手可以從容的幹掉越南人的射手。


  我們的坦克部隊朝鮮戰爭後,就沒有參加過其他戰鬥,因此在使用上有一定偏差,實
際上越南北部地區山勢險惡,道路崎嶇,根本不適合坦克出動,強行使用,裝甲部隊損失
不說,也把原來機動靈活的步兵束縛在了公路上,入越作戰十天以後,前線就很少見到坦
克出現了。

  他們還記得吳忠將軍這個人,雖然當時吳忠因為早年有追隨四人幫的名聲不好,但據
說吳忠還是會打仗的,當然他們都沒有跟過吳忠,隻是裝甲部隊裏麵說,吳忠敢拍板。他
曾經同意過裝甲部隊對59坦克進行過一次現場改裝。這也是相當傳奇的一件事了。

  那是在高平攻堅的時候,廣西方麵126師的部隊打到一個叫做博山的山口,遭到越軍一
個特工營有力阻擊,雙方隔著一條小河對射,步兵要求坦克上去打,但是坦克部隊不同意
,因為那是個堤坡,坦克上堤頂去打,就暴露在對麵的反坦克炮麵前了,那是找死。

  這個時候有個機械兵說59坦克炮的射界是0度到70度,但隻要把炮管上麵的一個儀器卸
下來,再拆掉幾個螺絲,炮口就可以朝下打,那樣,坦克停在反斜麵的最高處,車體不露
出來,隻露出半個炮塔,炮管也可以伸出來朝下打。這個主意不壞,但是誰敢幹啊。天曉
得一開炮會出現什麽現象。

  正在這時候吳忠來問了,為什麽還沒有拿下來,底下部隊就說了情況,吳忠說你改吧
,打好了,給你記功,打壞了,我負責。

  結果就這樣上去打了,這邊的目標隻有一根炮管,越南人再準也打不到它啊!一舉擊
毀越軍反坦克炮四門,七個火力點,摧毀一處人工絕壁,順利拿下博山。

  那時候吳忠已經是待罪之身,等著回北京受審呢!

  裝甲車,實戰中效果不佳。


  三、退出戰場的坦克

  “炮手”是那些參謀裏麵資格最老的,隻有他親身參加過79反擊戰,當時是14軍的坦
克兵,我們關於79年戰鬥的事情,大半聽他講。

  打到萊州以後,14軍的坦克就很少參戰了,前線保留的裝甲部隊是廣州軍區獨立坦克
團。如果看數字,14軍的坦克打的很慘,我軍戰損車次超過了出動車次,幾乎沒有一輛沒
受過傷,實際上並沒有那樣嚴重,這是因為坦克是技術兵器,按照規定不能象步兵那樣“
輕傷不下火線”,損壞必須通報,就顯得損失大了。真正全毀的數量極少,最多也就是一
個後送維護,就是送回國內修理,那就是重傷了。

  實戰最大的損壞是越軍輕武器和地雷擊傷車上的觀通係統,履帶等薄弱部分,修補起
來很快,幾輛損壞嚴重的坦克是被越軍的冰雹火箭打的,還有一輛比較倒黴,幫著步兵掏
洞,被越南人從頂上扔下一個炸藥包幹掉了。中國坦克最薄弱的地方,其實是在頂上,因
為這個地方很難中彈,用不著厚裝甲,假如一個炸藥包扔到坦克前麵,那是根本沒用的。
我們的修理車很棒,79年在行進間就能更換坦克的炮塔!

  但是上麵嚇壞了,一看坦克這樣多戰損,就舍不得上了,讓他們留下看油庫。“炮手
”不認為我們的裝甲兵打得不好,他的看法是:我們打得最狠,才有那麽多戰損麽。聽聽
也不是沒有道理。

  按照步兵的說法,坦克在掏洞的時候就沒用了,前麵丞相提到有個電影裏麵,咱們的
人用竹竿挑著炸藥包摧毀越軍火力點,這個有真實的依據,我見過這樣的資料。79年反擊
戰裏麵,我軍最出風頭的是炮兵,因為他們的火力太猛了,中國軍隊炮兵的火力編成甚至
超過一貫強調炮兵的蘇聯,這個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不過,真正打出炮兵威風,還是老
山。論輕步兵武器,當時我們不如越南,越南公安軍用的微型衝鋒槍,在38軍見到過,是
陳列用的,84年繳獲,那時候我們的微衝還沒有列裝呢。最上鏡的是裝甲兵,因為那是中
國戰車部隊第一次大規模出擊,而最能打的,其實還是步兵。這是中國陸軍的老傳統。因
為主要想寫炮兵和裝甲兵,步兵就不多著墨了。隻把丞相談到的那個戰例說明一下。

  用竹竿掏洞,是雲南方麵部隊的發明,怎麽發明的呢?實戰中越南人鑽洞抵抗,我們
打不進去,洞裏麵曲折,無後坐力炮的炮彈不會拐彎,威脅不到越南人,中國步兵爬到洞
頂炸開了一個窟窿,越南人見勢不妙,拚命往外打槍扔手榴彈,上去兩次噴火兵都給打傷
了。部隊一看,還是動腦筋吧,他們把幾丈長的竹竿前麵吊上手榴彈,象釣魚杆一樣吊進
窟窿裏,然後來個半天炸---好麽,手榴彈的殺傷破片覆蓋連火力死角都沒有。手榴彈掛在
半空,越南人在下麵幹看著挨炸,一點兒辦法也沒有。這種活計,坦克就幹不來了。他們
用的手榴彈還是繳獲越南人的鋼珠手榴彈,殺傷力比我們自己的還大。

  說到繳獲,“炮手”在油庫期間,步兵“老大哥”給他們送來一批衝鋒槍自衛,裝甲
兵看了,發現是蘇聯造,知道是繳獲的好東西,那時候我們的步兵還在用半自動步槍呢。
問步兵,人家說抓了個中尉,供出來一個越軍倉庫繳的。因為打老街的時候越南人的頑強
給“炮手”印象很深,當時對步兵老大哥佩服得很。具體人家怎麽抓的,就不知道了。


  這個細節我曾經查過有關資料,有一個越軍中尉的事情,似乎有點兒象他說的,如果
真是兩件相關的故事,倒是可以連在一起看了,當然他們說的也許是另外一個越軍中尉。


  我看到的情節是一個回憶錄,說一支步兵連隊,穿插中迷路,順手襲擊了越軍一部,
因為突然,越南人連衣服都沒穿就被抓了,也無從知道都是些什麽人,他們帶著俘虜穿插
比較麻煩,連長在前麵,就往後傳話:“往後傳,把俘虜看好”。這本來不算什麽,但夜
間行軍,悄聲傳話,到後麵,就成了“往後傳,把俘虜幹掉!”,看俘虜的四川兵特別聽
話,也不管什麽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抄槍就要打。開始俘虜被抓住還不緊張,這時候一看
中國兵要動真格的馬上就嚇昏了,一個勁兒的磕頭求饒,那四川兵根本不管這套,拉住一
個照著腦袋就要摟火。那俘虜嚇壞了,忽然用中國話叫起來。這時候連長發現騷亂,趕到
後麵來看,又好氣又好笑,又奇怪這俘虜怎麽會說中國話,審問下來才發現自己稀裏糊塗
踹了越南人一個特工連的連部,因為是特工,所以不但熟悉中國的俘虜政策,而且會說中
國話,他們聽到“把俘虜幹掉!”都十分驚訝,心想中國人怎麽這麽沒腦子?大概因為恨
我們是特工吧?他們怎麽知道的?!一害怕,就把他們的中國話嚇出來了。

  結果發現裏麵有一個中尉,這個中尉交出了一個彈藥庫。可不知道是不是“炮手”他
們聽到的那個中尉了。

  人們一般認為這就是中國軍隊在對越戰場使用裝甲兵的情況,其實,後來還有一次使
用,那就要提到步兵裏大名鼎鼎的張友俠了。


  四、老山張友俠

  裝甲兵在南疆打的最後一仗屬於湊巧,假如沒有鬆毛嶺大戰,裝甲兵就趕不上趟了,
因為以後越南人被打怕了,再沒有組織過大型作戰,兩山輪戰基本是步兵放哨,炮兵敲鼓
,裝甲兵呢,用不上。

  鬆毛嶺和老山什麽關係,為什麽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們打贏了,又出來個“收複老山”
?為什麽越南人對老山這樣玩命?兄弟也是問了參戰的官兵才知道真情。

  原來老山這地方屬於雙方對國境理解不同的一個特殊地點。給您一個形象的說明,這
個是當時一個姓常的軍官給我比喻的,他參加過712鬆毛嶺大戰。

  您張開嘴,把下巴使勁往前推,您的下頜就是一張老山的地形圖,嘴裏是中國,唇外
是越南。

  國境線的兩處界碑,一處是您的左槽牙,一處是您的右槽牙。老山呢?就是您右邊的
虎牙,您左邊的虎牙是八裏河東山,比較低的下門牙呢?是鬆毛嶺。

  這裏邊就有問題了。越南人認為,國境麽,就是界碑連直線,兩個界碑一連,老山,
八裏河東山,鬆毛嶺,包括鬆毛嶺後邊您那半條舌頭,都屬於越南。中國人認為,國境麽
,是按照山川走勢的,當然按照分界嶺的中心線劃分,所以,應該是沿著八裏河東山,鬆
毛嶺,老山的山脊劃分的。

  這就是老山領土爭端的由來,所以,雙方都認為這是“祖國的神聖領土”,從心裏就
覺得對方是侵略者,所以打起來也就特別的慘烈。

  這一塊土地可不小,鬆毛嶺長度5公裏,老山,八裏河東山到界碑差不多也有5公裏,
一個梯形,總共30平方公裏左右吧。

  那麽我們為什麽沒有先占老山呢?因為按照國際慣例,國界的分水嶺上,兩國都是不
駐兵的,所以79年反擊戰後我軍並沒有在老山派駐軍隊。越南人呢?它79年後一般不太敢
惹中國的,也基本遵守國際慣例。可是在老山它駐軍。原因呢?它認為那是越南國境內的
領土啊,駐軍理直氣壯麽。

  但是老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的特點是南緩北陡,好像中國南方的分界嶺都有這個
特點。如果中國方麵控製了老山一線,越南人就需要把自己的防線向後推7,8公裏。更重
要的是老山麵對越南一方是一個盆地,越南人丟了老山,再想從這裏威脅中國,就要先派
部隊進入盆地,再仰攻老山,但是中國人居高臨下,你一進入盆地我就了如指掌了,讓越
南人的作戰難度大大增加。

  結果,就是中國軍隊1984年4月大舉收複老山。那一戰中國軍隊準備得非常充分。我所
去的部隊有一位參謀,原來是38軍偵察大隊的人,他們參加了收複老山的戰鬥,任務是深
入到越南一側進行偵察。他講的具體偵察任務記不清了,好像是針對越南炮兵,大體是和
一般的戰前偵察差不多,但是有一個細節我還記得。

  他們鑽到了老山背後,穿著越軍製服---這個好像不符合國際戰爭的慣例,有點兒不紳
士,可是東方軍隊經常這樣幹---當時還是天剛亮,他們發現通往偵察目標的路要穿過一個
越南村子,按照計劃應該繞道,可是沒走多遠就發現村莊周圍都是雷區,時間太緊,指揮
官一咬牙,硬穿!

  按照戰前偵察的情報,這個村子沒有越南駐軍。但是他們都知道,越南人是全民皆兵
,一旦被發現打起來,老山上的越軍把退路一掐,這十幾口子人就別回去了。所以大家都
很緊張,手都勾著槍機,隨時準備打了。不過他們也想碰運氣,因為畢竟天剛剛亮,越南
老百姓不該起這麽早吧。

  真的如同他們所預料的,穿過了半個村子,還沒有人發現。可是,就快到那邊村口的
時候,路邊一個門一響,有個女的出來,看見他們就愣住了。

  當時大家都緊張壞了。

  有一個兵比較聰明,他見勢不妙,就朝那女的笑了一下。給我們講的這位說:他笑得
比哭還難看。那個兵後來說,他想越南軍隊和解放軍挺象的,也許也有軍民魚水情,看到
自己的老百姓,應該笑一下吧。

  不過好像越南人沒有這個傳統,那女的臉一寒,把手裏的水桶倒掉,就關門了。

  這後邊大家就一直提心吊膽,直到任務完成回到了陣地,才確信那女的沒有去報告,
大概她以為碰上了個不正經的越南兵吧。這是收複老山的一個多月以前,以後開始打炮,
越南人的警惕性就高多了,再沒那樣容易蒙混過關。

  收複老山一戰基本是打的炮兵,奇怪的是我認識的這幾位軍官,大多是長沙炮校出身
,裏麵卻沒有一個對這一戰有多少具體的了解,他們比較了解的是鬆毛嶺大戰。

  鬆毛嶺大戰,就是1984年7月12日越軍越北軍區發動的奪回老山的戰鬥,越軍核心是3
16A師(步兵)和168炮兵旅(炮兵),當然還有其他部隊,這兩個番號是我當時記下來的
,前一個肯定正確,後一個沒準。316A師是越軍王牌軍,中國軍隊的老對手。79年曾經馳
援高平,差一點兒包了許世友的餃子。不過它的胃口太大,兵力太分散,結果反而被中國
軍隊先一步強占了通往高平的交通要道,它攻不能攻,懾於上級壓力又不敢跑,結果它的
指揮官使出昏招,在我軍兩大集團之間停留過久,遭到兩麵夾攻,損失慘重。據說打老山
之前,它的師長已經不是79年那個。

  中國軍隊的守軍指揮官是團長張友俠,我查了一下,他是將門之後,開國上將張宗遜
的兒子。張宗遜打仗挺厲害,可是吃過炮兵的虧,1946年集寧戰役,他碰上了傅作義手下
的名將郭景雲(後來的35軍軍長,1949年在新保安戰敗自殺),雙方同時強占一座山峰,
結果土八路先上去了。郭景雲急了,命令炮兵猛轟山頂的張宗遜部陣地。但是國民黨炮手
水平不佳,炮彈都飛過山頭落到了後麵,把郭景雲氣的要槍斃炮兵指揮官。沒想到的是張
宗遜更慘,他為了防炮沒有在頂峰放多少人,把部隊都藏在了山頂後麵的坡上,結果飛過
山頂的炮彈正好落在人群裏爆炸,郭景雲沒費多少力氣就拿下了山頂陣地。這是張宗遜上
將少有的幾個敗仗。

  這次張友俠也是守山頂,兵力和越南人比是1:7,可是他的處境和老張將軍完全不一
樣,因為聽他招呼的炮兵,比越南人強太多了---還有坦克。

  關於張友俠的傳說,在三十八軍采訪期間我不知道守軍的指揮官是他,隻聽說是一個
步兵團長,他的身世和姓名,都是後來證實的,以上的部分,則是來自有關資料,不是獨
家的報道。而且,那些三十八軍的參戰人員,也沒有誰真正在他身邊幹過,關於他的情況
,多是“我的戰友XXX說……”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五、中國大炮

  前麵西北兄問到38軍偵察大隊參戰的情況,應該是確實參戰了,這有兩個根據,一個
是我在那裏看到過他們在南疆的照片,當時我曾經問他們:“你們三十八軍沒有到越南前
線打過吧?”回答的軍官是愣了一下,然後說:有,我們的偵察大隊上去了。以後才看到
他們的照片。還有一個就是那位給我們講“笑比哭好”的老哥,他可是老山英模報告團的
,在中央電視台亮過相---也惹了麻煩---大夥兒也許還有印象,當年電視上的英模報告團
,有一位老哥講偵察,講到偵察到越南領土上,自己覺得有點兒問題,就趕緊解釋為什麽
要偵察越南的地方,還說出來騎線嶺上不駐軍的事情,結果羅裏羅唆講了十分鍾。越說越
給聽眾造成混亂:咦,我們不是“收複”自己的領土麽?怎麽好像仗打到越南地盤上去了
?這就是他啊!

  打仗行的,幹宣傳往往出洋相,當年認識一位某縣商業局局長,一問,他當年在東北
剿匪的代號是20X首長,咦,少劍波不是203麽?驚訝之下一問,才知道《林海雪原》的作
者曲波,真實身份就是當年的203!和這位局長是老戰友呢。白茹,就是曲波妻子的原型。
但是,這位老哥說起來一臉的不屑:“曲波?寫東西行,打仗?那可不行……”看看合影
,唉---曲波先生千萬不要看我的這篇文章阿,---當年仰慕小白鴿的朋友們恐怕要失望了
。看來,打仗和動筆,真正是兩回事。

  言歸正傳。

  張友俠是將門之後,雷厲風行,獨當一麵的指揮官,照片上看堂堂的車軸漢子。但讀
過《中越戰爭秘聞》一書的朋友也許對他的第一個印象不是威武,而是……

  因為書裏麵有一段“張友俠一聽炮彈沒有了,兩臂一攤當場背過氣去了。沒有炮火封
鎖,他一個團怎麽樣也頂不住越軍六個團的衝擊。”很多人都記得這位背過氣去的團座大
人。

  在38軍期間,聽到這位鎮守鬆毛嶺的團長很多事情,但是沒有人提到他背過氣去,我
想,大概是藝術的誇張吧。

  張友俠團負責的防線是在老山防線的中段---門牙的位置,稱為鬆毛嶺,左邊是八裏河
東山,就是左邊的虎牙,右邊是老山主峰,就是右邊的虎牙,在左邊虎牙和門牙之間,有
一條流出的口水,就是從中國流到越南的盤龍河,河邊有一條公路。盤龍河下遊的水口村
,是越軍組織進攻的中心,盤龍河的支流清水河在前麵橫流,河北麵的一片草地,就是越
軍秘密潛伏的陣地。越軍的部署,後來的分析是主力潛伏鬆毛嶺前,采取不要火力準備,
奇襲的打法,另以一部分兵力猛攻八裏河東山。

  說白了,就是利用盤龍河的河穀往上摸,不去動右邊的那顆虎牙---老山主峰,而打掉
中國軍隊陣地的門牙,如果能擴大戰果就拿下左邊的虎牙---八裏河東山。

  具體大家了解的戰鬥經過我就不多著墨了,戰前我軍情報極為準確,炮兵對越軍埋伏
地域進行了地毯式的猛烈炮擊,越軍一線指揮官被打死,但是一聲不出,以至於我軍誤以
為自己判斷錯誤,結果午夜敵軍突然發動襲擊,直撲守軍陣地。

  這裏就要說為什麽那樣表彰李海欣了,大家都知道他戰死後所駐守的陣地改名為“李
海欣高地”,因為他的貢獻太大了。李海欣高地原名142高地,是鬆毛嶺一線警戒陣地中最
高的陣地,它的側後方就是鬆毛嶺二線陣地的大門:169高地,再後麵,就是張友俠的老窩
核心陣地了。他的貢獻是最先發現敵情,在周圍一線警戒陣地全失的情況下釘子一樣擋住
了越軍的主力,使越軍無法快速通過一線,奇襲中國軍隊的主陣地。越軍拿不下李海欣高
地,被迫把奇襲改為強攻,用猛烈的炮火攻擊中國軍隊陣地,而後發動步兵攻擊。

  這可就不容易了。

  中國軍隊打老山,炮火準備了二十多天,俘虜基本都是聾子,那是什麽炮火?要知道
中國軍隊的炮兵一向驕傲的不得了,尤其是三十八軍的。那是真厲害。我們在觀摩塞北大
演習的時候見識過了。那一次有炮兵準備,步兵衝鋒的科目,三十八軍的老參們牛的不得
了,告訴我們,你們看著,三十八軍肯定是第一。

  沒有近距離看過炮兵射擊的根本領會不了那種威風。我們離著還有一百多米,耳朵裏
塞著塞子,一開炮的頭一個感覺太丟人了,就是:快跑啊!---那是人逃避危險的本能。什
麽叫地動山搖,仿佛空氣在顫抖,大地在燃燒,122自行榴彈炮打炮的時候就是這個感覺!
老山我軍的火炮據說比這個口徑還要大!炮擊對敵人危險,對自己人也危險,我軍79年反
擊戰的時候,好多炮兵都因為開炮震傷,落下了終身難愈的疾患。到老山戰役的時候,炮
兵普遍穿戴了防護服裝,包括特製的耳塞。這也是中國軍隊因為走向現代化而帶有“人情
味”的開始。人家給我們指點,看,炸的黑煙是炮彈,白煙呢,那是電影道具一樣,預先
埋好壯聲勢的炸藥。

  果然是三十八軍第一!

  下來,崇拜之餘,問他們怎麽能有把握。人家老參傲氣的說:公開的秘密。炮擊的時
候怕誤傷自己人,步兵衝鋒的出發點要離開炮擊炸點一定距離,二戰的時候日軍是四百米
。中國軍隊的標準是三百米。三十八軍呢?演習的步兵指揮官厲害,通知---一百米接敵!


  什麽叫王牌軍阿,這就是王牌軍的概念。第一是從上到下嗷嗷叫,敢打硬仗不要命,
第二是真有那個本錢,離的那樣近,炮彈要是象趙本山那樣“忽悠”一下,三十八軍的軍
長就撤職了,可是這麽多年,愣是沒出過事故。我們後來去參觀,炮彈爆炸的彈坑,就像
尺子量的一樣,一排一線!那是第一排炮彈打的,那是第二排打的,清清楚楚。這背後就
是精確的射擊技術,還有就是平時對設備的不懈良好維護。所以三十八軍有把握拿第一,
用老參們的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別的部隊,他不敢這麽幹。

  萬歲軍,真傲氣啊,聽說當年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也是這樣的風貌,看來古今中
外的精兵都有一樣的地方。

  打老山,中國炮兵可算打出了威風,真正步兵的衝鋒,已經是清掃殘敵了。

  越軍的工事修得十分堅固,他們打美國人有經驗的。比如標準的半永久防禦工事,幾
乎全是半地下式,射口很低,先搭起框架,架一層鋼板,上麵橫一層,縱一層,再橫一層
三排碗口粗的原木,南方的硬木堅硬如鐵,火燒不壞,就是火焰噴射器也沒辦法。上麵鋪
波紋鋼板,再上麵是三米厚的紅土覆蓋層,頂上再加兩排交叉的碗口粗原木,覆蓋波紋鋼
板,最後壓三層沙袋,蓋偽裝繩網。夠堅固的吧?

  戰後到越軍陣地上看,中國軍隊的大口徑加榴炮,隻要一發命中,就把這樣的工事變
成一個大漏鬥!裏麵的越南兵連全屍都沒有!

  就是這樣,中國軍隊還打了二十多天的炮才往上衝。越南人幻想一個小時的炮擊就拿
下來,他們以為用的是卡通片裏的原子大炮?

  但是越南人也有優勢,那就是鬆毛嶺正麵投入的戰鬥經驗豐富的六個團精兵,而且老
山南坡是緩坡。張友俠呢,隻有一個團,要分散守點,捏不成拳頭。

  越南人忘了,中國軍隊的炮兵比步兵還多,就集中在鬆毛嶺的背後,三十八軍的老參
告訴我們,中國軍隊的大炮射程15000米,老越的也就咱們一半兒,也不知道怎麽想的,居
然敢和我們打對射!不過,他們對越南炮兵還是滿佩服的,真是不怕死,被我們幾倍的炮
火壓著打,人仰馬翻,依然信守職責,自始至終頑強的掩護步兵的衝鋒,越軍炮兵的損失
,絕不比他們的步兵少。

  此外,中國炮兵,還有一手絕招。


  六、打169越南步兵打紅了眼

  7月12日淩晨開始,中越雙方在鬆毛嶺前方全線展開激戰,第一個回合中國前沿陣地除
了李海欣高地全部失守。

  越軍步兵的單兵素質和步兵指揮令人欽佩,這是所有參加過對越反擊戰的官兵的共同
看法。遠距離炮戰中國軍隊占有絕對的優勢。肉搏戰中國士兵單兵也占據優勢,平均每人
體重比越軍高10-15公斤且有較好的訓練。但是近距離的步兵戰術越軍出色,因為他們的中
級指揮官都是越戰或者柬戰老兵,經驗豐富,指揮靈活。中國軍隊則因為受到陣地點線的
限製,在第一線上難以打出好的戰術動作來。在許多回憶錄中都可以看出,老山一戰越軍
信守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經常在一個陣地上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

  重頭戲還是炮兵。

  按照這裏有的朋友提供情況,越軍應該有超過中國軍隊的大口徑火炮,而且越軍方麵
清水河後方正有一列平行於鬆毛嶺的山地,是最好的炮兵陣地,可是實戰中越軍在那裏並
沒有亮出比中國軍隊更凶猛的炮火來。中國軍隊在老山後有整整一個炮師(口徑不詳,但
是應該沒有使用203毫米炮,也沒有使用自行火炮),越軍頑固的和中國炮兵對射,勇氣可
嘉,但就象瓜達爾卡納爾島上一木支隊用迫擊炮和美軍對射一樣,有點兒不自量力。實際
上當時中國軍隊的炮兵同時在執行四個任務:

  第一,對一線作火力支援--這個主要是營團屬中口徑火炮打。大口徑炮也打了,下麵
還要提到。

  第二,壓製越軍炮兵,破壞其炮兵陣地,

  第三,利用遠距離炮火打擊越軍來自水口村方向的三線援軍和重要軍事目標

  第四,切斷越軍第二線部隊和第一線部隊的聯係,這個是重頭戲。

  後麵的三個目標都是大口徑加榴炮為主。

  就是這樣還遊刃有餘。越軍拚炮兵應該屬於一個戰術錯誤。李海欣高地的堅守遲滯了
越軍的腳步,他們被迫改奇襲為強攻,而中國第二線的部隊已經從最初的震驚中蘇醒過來
,越軍的攻勢變得艱難而緩慢了。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的炮兵開始動起來。

  一旦中國方麵的炮兵動起來,戰場形勢就頓時發生了巨大的改觀。

  這時候,越軍正發動第二次衝鋒,李海欣高地的表麵陣地失守,第二線陣地全線激戰


  當時38軍的一個老參就在炮兵部隊裏。最初,他們並不知道前線有多緊張,象平常一
樣按照密位開炮罷了,炮兵對戰事的進展不象步兵那樣直觀。但邪門的是越南炮兵很快就
開始反擊了,向中國軍隊的炮兵陣地開炮,越南炮兵一般隻敢打我們的步兵,和我們來炮
兵對射,這屬於非常罕見的事情,讓炮兵們意識到今天事情有些不一樣,炮擊的速度明顯
加快。這位老參所在的炮營接到的第一個命令是:立即炮擊李海欣(142)高地!

  那就說明陣地已經失守了,形勢嚴峻。炮兵們立即把炮口轉向李海欣高地。正在這時
候,張友俠的電話直接打進了營指揮所,可不是後來紀實文學裏麵央求炮兵開炮的口氣,
而是惡狠狠的威脅:142上麵還有我的人,打死了你們負責!

  確實,李海欣高地的守軍還在坑道裏苦撐呢。

  可是炮彈又沒長眼睛,不讓越軍立足,又不能打死自己人,這不是出難題麽?老參說
張友俠可不是瘋子,他清楚炮兵有辦法才這樣要求呢。再說,沒有這樣的要求,炮兵也不
能打了步兵老大哥阿。

  怎麽打呢?我對炮兵的具體戰術不懂,但老參的比喻很明白,炮兵用了一種特殊的瞄
準方法,就是以李海欣高地的最高點為圓心,擴散著往外打,就象水裏扔石頭形成的水波
,最初的彈著點在中心,一圈一圈的往外圍擴大。這樣,落彈比較分散,而且一個點上連
中兩發的可能性幾乎等於0。隻要不是直接命中,坑道就不會被炸毀。而越軍因為剛剛占領
陣地,沒有工事,照樣要挨打。那要是一發炮彈正中坑道口呢?

  ---那就沒辦法了,走樓底下還能讓花盆砸死呢。

  他們的炮火夠凶的了,但是更凶猛的炮火並沒有投向李海欣高地,而是砸在了清水河
以北的開闊地上。就是老山這個下頜前麵的嘴唇部位。地形限製,越軍的一線部隊不能埋
伏太多,二線要通過這片開闊地才能支援上來。

  當時老參曾經說過有多少部隊朝那個方向開炮,但是我沒有記下來,反正是大部分的
火炮都是這個方向。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炮兵這一戰打出了極高的水平。步兵報告,說他們
看到了一個奇觀---炮彈炸出一道滾動的火牆,仿佛靜止一樣立在陣地的前方,在黎明前比
照明燈還亮。越軍隻要敢於接近這道火牆,立刻就屍骨橫飛。

  戰後總結,炮兵部隊認為這道火牆對保證中國軍隊的勝利極為重要,這樣,增援上不
來,張友俠的一個團正麵上,越軍沒有多少數量的優勢,否則中國步兵雖然能打,畢竟不
是蘭博,能不能守住就很難說了。作戰結束的時候,這位老參到鬆毛嶺上去看,越軍在中
國陣地前的遺屍有兩個部分,涇渭分明。一部分是從山腳到陣地前沿,最前麵的離張友俠
指揮所隻有不到三十米,上千名士兵全都是頭衝著北方,象曬的幹魚一樣,很多士兵衣衫
襤褸,連鞋都沒有,可是身上掛滿了武器,手榴彈,子彈,刺刀……---中國守軍當時都很
慨歎,說越南政府實在對不起這些勇敢的士兵。還有一部分就是山下清水河方向了,那裏
,簡直就是屠宰場,植被全都不見了,越軍的屍體和裝備都是碎塊,無法找到一具完整的
屍體,這就是那道火牆的功效了。

  這道火牆就一直屹立著,直到天亮,越軍的增援就是上不來。

  而步兵們還看到一個奇觀,那就是天空中不斷閃現象禮花一樣的閃電。

  這個場麵炮兵一點兒也不奇怪,他們明白,那是雙方的炮彈在半空中相撞了!

  因為中越雙方都集中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炮火在對射,試圖敲掉對方的炮兵陣地。

  老參講,越南小鬼子炮算打得準,可是咱的炮兵陣地隔著一座鬆毛嶺山梁,他看不見
阿,所以基本上還是都打飛了。令越南人莫名其妙的是,他還擊得越凶狠,損失就越大,
越軍的火力到天亮就已經頂不住了---不是不想打,大概是能打的炮都被中國軍隊幹掉了。


  越軍這時候就開始了一個更莫名其妙的舉動。他們發瘋一樣的猛攻169高地。

  後來中國軍隊判斷,越軍狂攻169高地是他的另一個錯誤。

  大家都知道,老山作戰打到第二天中午,炮兵的炮彈打光了,有一個小時的火力缺口
。越軍援軍上來,全力拿下了八裏河東山與鬆毛嶺之間的169高地。169高地是二線的門戶
,雖然重要,但越軍當時已經在150高地打開了中國軍隊二線陣地缺口,不需要拿下169,
也可以進攻鬆毛嶺主陣地了。如果他們這一個小時全力中央突破,恐怕張友俠真的會休克
過去,一個不巧鬆毛嶺要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爛仗,鹿死誰手還難說。

  而越軍卻中了邪一樣,集中全力向169瘋狂突進,一定要占領而後快,結果,等他們拿
下169,中國炮兵的炮彈也到了,越軍敗局已定。

  越軍為什麽認定169如此重要呢?

  從截獲的越軍電文得到了答案。

  原因是越南炮兵被中國大炮打慘了。從後來掌握的情況看---也不知道他們怎能知道的
那樣清楚。中國軍隊的炮彈象長了眼睛一樣直接打中越軍炮群,甚至越軍剛剛打完一炮,
不到一分鍾就被連人帶炮炸飛。越軍曾經冒死轉移陣地,可是在新的陣地上結果完全一樣
,甚至有中國炮彈打進了越南炮膛之說。

  中國軍隊的炮怎麽打得這麽準?越軍指揮官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從地圖上他得出了答
案:169!

  因為169高地的位置和高度,越軍認定中國方麵在164高地上有一個炮兵觀察所和指揮
所,所以能夠俯撼越軍炮兵陣地,指揮炮火準確射擊。

  因此越軍電令前線部隊,不惜一切代價拿下169高地,否則炮兵無法提供火力掩護。難
怪越南步兵打164打得眼睛都紅了。

  問題是169高地上根本就沒有炮兵的人,隻有一個步兵排。老參說:那地方炮彈一炸一
團煙,三十公尺以外人鬼難辨,誰會把炮兵觀察所安在那裏阿?越南人啊,官僚!

*兩個164手誤?---站長注


  七、趕集的中國炮彈

  中國炮兵怎能打得這樣準呢?靠炮兵觀察所是傳統思路,越軍指揮官的想法符合常規


  問題是中國炮兵當時依靠的並不是炮隊鏡和方向儀,這次越南人吃的苦頭,當年美國
人都沒有給他們吃過---越戰的時候還沒這個技術呢。

  中國炮兵當時能夠占據優勢,重要原因是使用了先進的雷達係統。而這套雷達和普通
雷達不一樣,它不需要象傳統的炮瞄雷達一樣照準目標來指揮火炮射擊,而是深深的隱藏
在中國軍隊的後方。炮打不著它,它也看不見越軍陣地。---當然這也是越軍偵察人員沒有
注意到它的原因。

  那怎麽指揮炮兵射擊呢?

  這是因為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特殊,這個雷達天線朝天,不用轉動,掃描範圍囊括整個
老山越方正麵。它不看越南人也不看越軍陣地,專門琢磨天上飛過來的越南炮彈。大家知
道炮彈是不會拐彎的,都有一條固定的彈道,隻要越南炮彈出膛,中國軍隊的雷達就開始
追蹤它的飛行軌跡,得到三個點,加上風向影響,就可以準確計算出它的彈道,雷達聯機
的計算機裏麵,預先儲存了中越雙方戰場的地形圖,隻要彈道計算出來,馬上就可以接著
算出越軍火炮的位置,位置精度正負10米。甚至可以根據其彈道推斷出越軍使用的是什麽
火炮!

  接下來事情就簡單了,雷達站直接通知炮營:方位多少多少,越軍某某種類火炮某某
門。

  記得《渡江偵察記》麽,當年咱們賠上一個周長喜,花兩三天功夫才能搞到的情報,
這玩意兒三五秒鍾就搞定了。更狠的是這玩意兒一次能跟蹤二十多個目標,也就是說就算
你越軍二十門炮同時開火,它照樣可以指揮炮兵同時敲掉你二十門炮。越南人越是拚命反
擊,損失越慘重,因為他們沒有琢磨過來,對付這樣的雷達你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不要
開炮,你不開炮,空中沒有炮彈,這雷達就拿你沒轍。簡直和神話裏的照妖鏡差不多。固
定了點再打不著,那也太看不起中國炮兵了,這是最基本的功夫阿。

  結果越軍炮彈還在空中飛呢,中國炮彈已經出膛直奔越軍炮兵陣地而去了。一邊是盲
目的覆蓋性射擊,一邊是大炮盯著你腦門樓火,本來中國炮就比越南炮多好幾倍,於是在
步兵眼裏,就看見越軍一發炮彈剛剛出炮口,一群中國炮彈已經象螢火蟲一樣跟過去了,
很多越軍火炮根本來不及開第二炮就被打飛了。越南人的炮越來越少,等到天快亮的時候
,已經不是一群炮彈往一門越南大炮上招呼,而是越南人一開炮,中國炮兵的各個陣地就
爭先恐後的向它開火,“一群群的炮彈象趕集一樣”,這是Proe前麵提到那個趙扣斌團長
回憶錄裏寫的話。

  不到八個小時,越軍一個炮兵旅,就被活活打癱在陣地上。這一次炮戰意義深遠,從
近處說,越軍炮火被徹底打垮後,占領鬆毛嶺前沿的越軍失去火力掩護,為中國軍隊七月
十三日下午的大反攻提供了充分條件,中國軍隊收複幾個丟失的高地,都隻有越軍挨炮,
越軍的炮兵基本保持沉默,也許是沒炮可用了,也許是嚇住了……從遠處說,此後越南炮
兵基本失去了和中國炮兵進行對等炮戰的勇氣,若幹越軍指揮官曾經進行過嚐試,沒有一
次不是輸得很慘。這一戰確立了中國方麵在老山戰線的火力優勢。

  關於這台奇妙的雷達之出身,有瑞典,英國兩種說法,兄弟所了解的情況,從瑞典進
口了兩台,從英國進口了兩台,性能基本相同,但都帶有仿製樣品的性質,進口兩家的產
品,是為了進行比較。也就是說,一台放到前線作實戰檢驗,一台由國防科工委拆零件研
究仿製。實戰證明,這種被稱為“相控陣”的雷達對炮兵來說如虎添翼。總之,科技建軍
,科技強軍,老山守軍是第一批受益者。

  有朋友曾經提到中國軍隊的雷達站遭到越軍襲擊,這是實情。至於被毀的是瑞典的雷
達還是英國的,就無從知道了。這個我在三十八軍期間沒有聽到,而是後來聽人講過,大
家也可以找找相關資料,基本事實是不錯的。那已經是老山戰後很久了,越軍才摸清了中
國雷達站的位置,幹掉了濟南軍區偵察大隊的警衛人員,把這座雷達炸毀了。越軍在投入
作戰前兩次潛入雷達站偵察,直到有絕對把握才發動突擊,戰鬥打響十分鍾完成任務撤離
,毫發無傷,從作戰角度上的確是精品。但說這是越南特工幹的,則似是而非。因為這支
越軍沉著鎮靜,組織嚴密,動作凶狠而老練,能夠幹掉濟南軍區偵察大隊的警戒,那不是
越軍普通特工隊幹得了的。真正的凶手是越南人民軍陸軍總司令部直屬的特種部隊所為。
這是中越作戰中中國軍隊的一次重大損失。特種和特工一字之差,不可同日而語。

  幸好當時中國選取了兩家的產品,所以,所以立即把備用的那家設備送上了前線,依
然保持了作戰優勢。

  這支越軍的特種部隊,最終還是消失在了中國的土地上。

  怎樣消滅的這支越軍,按說這和本文的主旨無關了,我所了解的內容也比較少,隻能
盡力而為,把我所知道的和大家分享。


  八、“周瑜部隊”和越南旗手

  越軍特種部隊的覆滅將來可以寫一本書,據說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怎樣捕捉
到越軍的行蹤,具體情況不詳。粗粗看來,作戰頗為簡單,南京軍區調集偵察部隊實施反
擊,做法是用另一台雷達為誘餌,越軍上當中伏,全軍覆沒。

  如果真的這樣簡單,那越南特種部隊也就不叫特種部隊了。據薩所了解的情況,頗有
一些獨特的細節。

  首先“南京軍區偵察大隊”的稱號就不對,其實這次“特種對特種”的作戰,是當時
正在雛形的中國特種部隊實施的一次成功行動。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一來中國至今對特
種作戰保持緘默,二來當時中國陸軍特種部隊確實還沒有成立,三來這支部隊的前身和南
京軍區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和渡海作戰的目的有關,不過估計不會有抓人的任務,因為不
論台灣方麵如何說,說到底他們還是中國人,而中國人為代表的東方軍隊在作戰中的表現
無一不象狡狐,出手就把對方統帥抓了去,近代東方軍隊無此先例,倒是阿拉伯老哥出過
不少洋相,---傳成這樣的番號不足為奇。中國陸軍特種部隊現在已經有所曝光,這支在南
疆立功的部隊,前幾年兵器知識雜誌曾經登出過一張他們的照片,沒有什麽內容,外行人
也不會注意,但是他們印刷粗糙的臂章暴露了其真實身份,那是一種凶猛的貓科動物,也
正是這支部隊的代號。

  當時這支部隊沒有番號,我倒願意給他們一個綽號,就叫做“周瑜部隊”好了。

  為什麽叫做“周瑜部隊”呢?因為據說他們的指揮官是一個帶眼鏡的陸軍軍官,而且
酷愛音樂,能自己譜曲,在軍中稱為美談。戴眼鏡的軍人如果不是有特殊的才能,根本就
不會存在於軍隊之中,“周瑜”也一樣。從當時的簡報看,他們出發前進行了仔細的訓練
,並責成前線提供相當的情報,到達後,一星期就捕捉到了越軍,並在地方部隊配合下將
其殲滅,他們到達的同時,中國炮兵對越南縱深進行了兩次懲罰性的炮擊。

  根據若幹蛛絲馬跡,薩認為這一仗更重要的功夫在盤外而不在戰場,當越軍出擊的時
候,就已經注定了他們的滅亡。其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中國軍隊對襲擊作戰的針對性訓練和演習是在後方而不是前線進行的,現代的觀通手
段為他提供了豐富的現場地形情報,甚至很可能效仿以色列人預先製作了現場仿真環境來
實施演練。同時,收集的情報,應該是證明那支神秘的越軍特種部隊還在當地活動而沒有
回後方。這就突出了兩個要點,第一,“周瑜部隊”的襲擊真正實現了突然性,越軍直到
挨打對他們的存在一無所知;第二,越軍特種部隊留下,當然不是為了輔助前沿部隊作戰
,他們的目標,必然是中國軍隊補充上來的第二套雷達,因此,誘餌也就好定了。

  爾後,中國炮兵有意發動兩次炮擊,給越軍造成壓力,迫使越上層催促這支部隊出擊
。可以說,是越軍的上層指揮官把他們的特種部隊注入了死地。而“周瑜部隊”從到達前
線,就一直在固定的地點埋伏,依靠其出色的軍事素養,真正象一片落葉一樣隱藏在桂南
的密林山嶺中。至於他們如何推斷出越軍的襲擊路線,則不得而知。

  戰鬥的過程激烈而短暫。越軍發現上當,但依然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敏捷突破了地方部
隊的阻擊線,按照預定路線緊急撤離,而他們撤離的路線上,早已張開虎口的“周瑜部隊
”在極近的距離上發動了襲擊,由於中國人的訓練,武器,人數,時機,地形都占有優勢
,越軍幾乎來不及抵抗就大部被擊斃,越軍指揮官和四五個部下退到在一個山坡上抵抗,
寧死不降。

  如果把越軍彈藥耗盡,也許可以抓到活口。但“周瑜”下令狙擊手開火,結果越軍全
部被擊斃。從東方軍隊對俘虜問題的看法出發,我認為“周瑜”的做法與其是殘忍,更像
是一種“惺惺相惜”,一種對於敵方優秀特種部隊軍人的尊重,我想他若自己落到如此地
步,也是寧願戰死而不願被俘的。在戰鬥結束後,中國方麵為越軍陣亡人員立了一座墓碑
,中國通知越南方麵,隨時可以將這些越方人員的遺骸運回國內。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支狡詐而凶悍的越南特種部隊,其指揮官卻是一個三十二歲的
女軍官!她在知道逃生無望的情況下帶頭向中國軍隊的陣線猛衝,被當場擊斃。

  眼鏡和女人,誰能想到中越兩國最精銳的部隊主官,卻帶著兩個和軍人形象頗為矛盾
的特征。

  我曾經奇怪,這位“周瑜”為何默默無名呢?軍中的朋友告訴我,如果進行英模報告
,這樣的軍人就變成了“國寶”,大概是不會參加下一次戰爭的,而“周瑜”這樣的人物
,是特種部隊的老祖宗,怎麽能隨便亮相?如果計算中國特種部隊的奠基人,絕對應該算
上“周瑜”。非常遺憾的是,中國特種部隊正式成立不久,這位“周瑜”就遇到了不幸,
---不是陣亡,而是在回營的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身亡---連雷鋒那樣的因公殉職都不是,就
是一起簡簡單單的交通事故,肇事的是一輛違章的大貨車……這位能譜曲的特種部隊指揮
官,哎,可惜了。

  這是老山作戰之後的事情了。

  鬆毛嶺防禦戰的高峰是七月十三日上午,越軍前線部隊突破150高地防禦,張友俠收縮
兵力,在鬆毛嶺主陣地和越軍對峙。越軍向前突進到張友俠團指揮所下方的山穀裏,從那
裏架起迫擊炮對中國軍隊的陣地猛烈炮擊。

  這時,炮兵拒絕了步兵請求炮擊這夥越軍的要求。

  步兵幾乎要磕頭了,炮兵還是一句話:不打。

  不是炮兵傲氣,是真的不能打。當時三十八軍的一位老參還是十四軍的炮兵排長,他
說:“沒法打阿,我們團都是加榴炮和榴彈炮,彈道比較平,榴彈炮好一點兒有鬆毛嶺擋
著也打不到嶺下的山溝阿。我們的炮彈都擦著鬆毛嶺的山脊,象剃頭似的,還是打到越軍
身後去了。我們團長不敢再打近了,那時候我們裝的是觸發引信,靈敏度很高,打中根樹
枝也會爆炸,那不就成了用空爆彈打張友俠了?”

  步兵也明白炮兵沒辦法,把大炮搬上山那根本不可能,但自己陣地的近程炮火不夠狠
,還要打越軍步兵,無法打掉越軍炮火,隻好報到師裏求援。

  這樣,就給了裝甲兵一個參戰的機會。

  因為老山背後,有五個坦克連,一直在待命出擊。

  裝甲部隊在老山一線名聲不佳,被步兵稱為“死豬不怕開水燙”,因為坦克兵都倍兒
精神,倍兒上相,不象步兵在前線洞裏簡直連褲衩都不穿。問題是老山地形崎嶇,用不上
他們啊,當兵的老在後頭趴著,那誰會瞧得起你呢?

  從七一二打響,裝甲兵就等著讓他們上去,但是沒有任何消息。也是,坦克又沒有翅
膀,能飛上李海欣高地麽?好容易等到上午,通報越軍裝甲部隊出動了,坦克兵們一片歡
騰。

  中國的裝甲部隊打仗少,有點兒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味道。沒想到幾分鍾以後通報,我
軍的排炮打中越軍坦克,越軍坦克兩輛被就地擊毀,一輛被掀翻落入清水河中,其餘從水
口方向逃跑……

  搞得裝甲兵象泄了氣的皮球。

  現在命令終於下來了,命令他們駛上鬆毛嶺東側山脊,打擊越軍一線衝鋒部隊和攜行
火炮。

  這是個相當不錯的戰術,因為坦克的機動性比普通大炮好多了,可以上山---當然鬆毛
嶺的坡度也夠駕駛員喝一壺的,---而且適於直瞄射擊,還不怕越軍普通步兵火器。前麵提
到姓常的老參就是老山裝甲兵出身,他的坦克一爬上山,就把他嚇了一跳。

  他吃驚的是越軍依然保留了“旗手”這個古老的建製,---我軍也有旗手,那是奪取老
山時的臨時職務,一般作戰是沒有這個危險的職位的---而越軍步兵居然簇擁著旗手,舉著
軍旗向中國軍隊陣地猛撲,那氣勢還真有點兒嚇人。

  坦克的炮彈把越軍的直瞄炮火和旗手一起打掉了,越軍失去了跟隨的目標,後退下去
,他們用各種火器向坦克開火,但是在兩千米的距離上對坦克的裝甲毫無用處。常老參的
部隊隻有一個北京的城市兵負了傷,他是冒險跳下車給坦克指路的時候被打中的,一顆越
軍重機槍子彈打碎了他半邊的牙齒。對這樣的英勇行為裝甲兵嘲笑的卻很多,因為這個北
京兵曾經嘲弄大家:“老山,北京也有個老山,離八寶山一站地。”大家都說中這一槍是
因為亂說話,否則,子彈幹嗎不打他的屁股?目標可大多了。

  其實,科技人員給老山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麻煩。當時老山儲備了3.5個基數的彈藥
,什麽叫一個基數呢?就是一個戰鬥日的預計消耗量。結果打到中午,隻打了半天,3.5個
基數的炮彈全部用光,大炮居然斷頓了!中國炮兵的火炮射速超過了預料的三倍,讓炮兵
專家們大跌眼鏡。不過,後來炮兵的看法,用炮彈壘一千多米長的火牆,那再加三個基數
也不夠用啊!

  幸好廣西地方全力支援,連運豬的車都換了運炮彈,老百姓也真幫忙,不記代價的往
上送,結果一個小時後,中國大炮再次開始怒吼。

  時機太好了,越軍看到中國軍隊炮火出現間隙,認為成功在望,一方麵二線部隊全部
打到一線,一方麵出動摩托化部隊一個團,緊急趕來支援。誰知中國方麵炮彈到的這樣快
,這一個團的越軍車隊剛過水口村,就遭到毀滅性的炮火打擊,越軍未及下車就被打得死
傷慘重,一些越軍紛紛跳入一口水塘逃避,結果一顆大口徑炮彈正中那口水塘,當即把水
塘變成了渾紅色的泥潭。越軍在一線發動了營連級的集團衝鋒---曾經有我軍官兵驚異於越
軍為何采取如此愚蠢的戰術。事實是越軍已經沒有退路,背後就是中國軍隊炮火構成的火
障,前麵是居高臨下的中國步兵陣地,反正不降即死,所以幹脆發動了這種自殺性的大規
模衝鋒。

  “肉彈”到底是擋不住子彈的,中國軍隊在大量消滅越軍有生力量後,於下午發動反
擊,越軍曆盡千辛萬苦拿下的142,169,150,33,33副等高地,轉眼被中國軍隊奪回,越
軍敗局已定,被迫下令殘軍總撤退。

  似乎中國軍隊對撤退中的越軍並未進行特別凶狠的打擊,還是比較客氣的。從此越軍
再也沒有拿回過老山戰線的主動權,直到中越雙方最後走向和平。

  這次戰鬥留下的一個尾聲還是和雷達有關。據說中國對這兩套雷達的仿製,花費了十
年時間,這十年,也反映了中國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而最終的產品,除了可以用於陸軍
,也派生出可以用於海軍的類型。海軍167深圳號導彈驅逐艦,號稱中華第一艦,它試航的
時候,駕駛台前方就有一塊相控陣雷達,它的血緣,有一半來自老山---這之前我國也有無
源相控陣雷達,但是體積太大,無法上艦。海軍對它的性能極為滿意,看到相關的報道提
到,這具雷達可以同時跟蹤十六個目標,並引導武器打擊其中的八個。大家也許還記得英
國海軍和阿根廷的馬島海戰,那裏麵英國人的軍艦就沒有這個本事,隻能跟蹤一個目標,
打掉它,再跟蹤第二個,結果阿軍飛機采用鷹群戰術飽和攻擊,考文垂號就是打掉第一架
阿軍飛機的同時,自己也被其他阿軍飛機炸成漏勺了。值得慶幸的是,中國海軍,在這一
點上,至少比英國人強了一點。

  出國以後,有一次妻子在學校遇到一個越南留學生,她聽多了我講述越戰的故事,就
詢問那越南人怎麽看中越戰爭。

  那越南人說他們贏了。

  怎麽贏了呢?

  越南人說:自從1984年一戰,越南就不再在前線放置重兵了,因為那是怎麽打都打不
贏的。越南人以後忍受了委屈,在陣地上盡量和中國方麵建立友好的關係,感化中國軍隊
。最後,中國人終於答應和平了。和一個強大的鄰國相處,而使它最終接受和平,所以,
我們贏了。

  妻回來和我說起,問我他是不是在吹牛?

  我的一個朋友說,他去年到越南去旅遊,看到一個越南警察野蠻的毆打一個小販,他
就上去“抱不平”。結果那個越南警察理直氣壯的說:“這個人一定要打,這個人太可惡
了,他竟然敢欺騙中國同誌!”

……

  薩覺得,如果越南人講的“贏”是獲得了和平,那麽,就不必和他認真好了。我所見
到的軍人,沒有一個畏懼戰爭,但也沒有一個熱愛掠奪和征服。徐良說得好:“我們去戰
鬥,就是為了保衛和平。”和平,是每一個人的渴望,特別是那些在最前線戰場上的軍人
,恐怕世界上沒有比他們更熱愛和平的群體了。如果戰爭的結尾是和平,那麽,這就是人
類全體的勝利。

  那麽,南疆長眠的烈士們呢?

  就象諾曼底和盧溝橋的英靈一樣。

  沒有他們,就沒有和平。

  願我們的戰士永生,願我們的戰士能夠聽到這和平的鍾聲,也願這種聲同樣被越南的
士兵們聽到---無論是活下來的,還是死去的。


後記:

  寫這篇文章,我曾經猶豫再三。

  因為我知道這篇文章寫完,必然會帶來很多問題。

  這篇文章的素材,來自我所接觸的軍人的講述。我本人喜歡軍事,但是更喜愛軍事曆
史,對於當代的戰爭和軍事不甚了了。所以對於這些素材,有許多我覺得頗可推敲,甚至
有些內容,我認為和權威的記載,大有衝突之處,這讓我頗為躊躇是否把它們寫出來。


  我也知道軍人中少不了喜歡吹牛的家夥,特別是要維護部隊的榮譽和軍種的榮譽的時
候---他們吹牛的時候也一樣可愛。

  也可能他們是和我這個毛頭小夥子開玩笑,我去三十八軍采訪的時候隻有十七歲,人
家犯不著和我認真。

  可是我決定還是無論如何寫下來。

  為什麽呢?

  我想到了在南疆戰鬥的那些兵,那些我們中國人的兵。這些材料裏,哪怕隻有部分是
真實的,我也不願意我們中國士兵的英勇因為自己的猶豫而被曆史遺忘。為了犧牲者,也
為了曾經在那裏奮戰的士兵們,我要把它們全部寫下來,也算是盡了自己作為愛他們的人
的一點責任。

全文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