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登陸戰役火力準備中海軍兵力運用

(2007-02-08 21:30:32) 下一個
登陸戰役火力準備中海軍兵力運用


『摘要』 火力準備是聯合登陸戰役的關鍵環節之一,它關係到上陸戰鬥能否按計劃順利實施,海軍兵力在聯合登陸戰役火力準備中擔負重要任務。目前及今後一定時期,水麵艦艇兵力是海軍實施火力準備任務的主力。因此,深入研究登陸戰役中艦炮火力準備與火力資源是登陸資源中海軍兵力運用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登陸戰役 海軍兵力運用 火力準備

一、火力準備的作用地位

火力準備是聯合登陸作用的關鍵環節之一,它關係到上陸戰鬥能否按計劃順利實施,甚至決定著整個作戰的成敗,是登陸作戰一方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了600餘起登陸作戰,登陸成功率高達90%。戰後進行的登陸作戰亦有40餘起,成功率幾乎100%。在這些登陸作戰中,成功登陸戰例的共同特點之一是登陸方擁有強大的火力優勢,登陸失敗的戰例是登陸方沒有進行有效的火力準備。由此可見,登陸作戰中的火力準備和支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深入研究登陸戰役中艦炮火力準備與火力支援是登陸戰役中海軍兵力運用的重要內容。

二、海軍兵力在火力準備作戰行動中的運用

(一)登陸作戰中艦炮火力準備的需求與可能分析
在大規模登陸作戰中,假設一個第一梯隊師的登陸地段,正麵寬約為8~10公裏,麵對敵一個加強海防旅的堅守防禦。敵海防旅有兩個營的兵力配置在前沿陣地,一個營的兵力及加強火力則配置在稍後的一線陣地。在敵海防旅堅守防禦的地幅內,若有160個各種目標,包括:岸導營、岸炮連、各種口徑的陸炮與高炮、連排防禦支撐點、各種火力點、永備或半永備工事、掩蔽部、各級指揮所、各種障礙物等。為減輕直接火力準備和火力支援時的射擊任務,預先火力準備至少要摧毀70%的上述目標。其中二炮、空軍、海軍航空兵承擔40%的任務,水麵艦艇在預先火力準備中承擔30%的任務,約有48個目標。其中敵岸導、岸炮、大口徑陸炮、兼顧的永備工事等目標,由二炮、空軍、海軍航空兵先行突擊,為水麵艦艇突擊敵中小口徑陸炮與高炮陣地、半永備工事、連排防禦支撐點、各種火力點等目標創造條件。

海軍擔負對岸攻擊的兵力,主要是對岸攻擊能力較強的驅護艦。一般裝備有雙130炮或雙100炮兩座,配備有指揮儀和隨動係統及各種觀測器材。

1.預先火力裝備

若登陸作戰的規模為2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有2個一梯隊師時,艦炮火力支援隊則需為4個一梯隊師提供火力裝備,設以30艘驅護艦參加火力準備作戰,每個一梯隊師分配6艘艦,最多不超過8艘,即在預先火力準備中,使用6~8艘驅護艦,摧毀48個目標,則平均每艘需摧毀8~6個目標。按摧毀一個目標平均消耗200發炮彈、每艘攜帶800發炮彈計算,以及考慮編隊彈藥允許消耗的限製,完成預先火力準備任務至少要組織兩次以上的對岸攻擊行動。毫無疑問,這將增加奪取和保持製空權的難度,增大殲擊航空兵的使用數量和出動強度。因此,如何籌劃預先火力準備時的行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2.直接火力準備

在一次對岸攻擊行動中,遂行對岸攻擊任務的驅逐艦、護衛艦至少會有10%的戰損率。如果在預先火力準備中組織兩次對岸攻擊行動,可能損失5~6艘驅護艦,參加直接火力準備的兵力數量將下降為24~25艘艦。從預先火力準備到直接火力準備一般要有幾晝夜至十幾晝夜的時間,在這期間內預計有10%的遭攻擊目標得以恢複。因此直接火力準備時需要摧毀的目標約64個。如空軍、海軍航空兵負責摧毀60%,水麵艦艇摧毀40%,則艦炮火力支援隊需負責摧毀26個目標。如每一個一梯隊師分配6艘艦,每艘艦在直接火力準備過程中,需摧毀4~5個目標,按摧毀每個目標需200發炮彈,每艘攜帶800發炮彈計算,以及考慮編隊彈藥允許消耗量,每艘艦僅能摧毀3個目標。應該指出,驅護艦如在直接火力準備中要做到每艘艦摧毀3個目標,則彈藥消耗量已達到編隊允許的最大消耗數,將不能繼續執行火力支援任務,這對登陸兵的突擊上陸和上陸後的作戰行動將是十分不利的。

在不能增加水麵艦艇兵力的情況下,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使用較大數量的陸炮船,來承擔大部分的直接火力準備任務,由於3艘陸炮船的戰鬥能力相當於2艘驅護艦的戰鬥能力,可以作為艦炮火力支援隊的一個攻擊組對待。為保證驅護艦主要在火力支援中發揮作用,由陸炮船擔負直接火力準備的75%左右的任務(陸炮船基本上不參加火力支援),即陸炮船需負責摧毀20個目標,驅護艦需負責摧毀6個目標,平均每艘驅護艦摧毀1個目標。沒個陸炮船攻擊組在直接火力準備過程中,基本上可以摧毀3個目標,摧毀20個目標則需7個攻擊組,同時還需增加30~50%的預備兵力和機動兵力,需10個攻擊組的陸炮船,總計30艘左右。

30艘陸炮船、6艘驅護艦總共組成13個攻擊組,在8~10公裏的正麵寬度上,隻能進行梯次配置。配置各攻擊組的陣位時,既要為突擊上陸工具留出足夠的上陸通道,又要盡量避免各組兵力的彈道交叉和保證減產機動時的安全。

3.火力支援

在登陸兵上陸後,艦炮火力支援的重要性甚至超過火力準備。艦炮火力支援的意義在於能夠迅速摧毀、消滅對登陸兵構成緊迫威脅的各種目標。由於艦炮武器具有反應快、能持續射擊的特點,因而遂行火力支援任務比較迅速有效。

在登陸兵突擊上陸和向縱深發展過程中,艦炮火力支援隊的每一個攻擊組至少需要實施三次火力支援的射擊任務,按每次射擊消耗200發炮彈考慮,每組至少消耗600發彈藥。在登陸兵鞏固登陸場過程中,艦炮火力支援隊還須遂行阻攔射擊、照明射擊和擾亂射擊等任務。

(二)艦炮火力支援隊的編成

在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中,登陸編隊的組織和後勤保障等是根據作戰方向分別進行組織的,而艦炮火力支援隊隸屬於登陸編隊。因此艦炮火力支援隊也必須根據作戰方向分別組織,以利於指揮、協同和後勤保障。

艦炮火力支援隊應根據第一梯隊師的數量,組織若幹個艦炮火力支援隊,每個艦炮火力支援隊分隊負責對一個一梯隊師登陸地段進行火力準備和火力支援,根據上述分析,預先火力準備是,艦炮火力支援隊應由6~8艘驅護艦編成;直接火力準備時,由6艘驅護艦,30艘陸炮船編成。

艦炮火力支援分隊根據參戰兵力的數量再區分為若幹個攻擊組,攻擊組是最基本的戰術單位。驅護艦攻擊組由2艘同型艦或艦炮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艦艇組成,陸炮船攻擊組由3艘裝載同型陸炮的船組成。

(三)任務區分

由於艦炮火力支援隊的艦艇數量和所要攻擊的目標數量都較多,按目標區分各火力支援分隊或攻擊組的任務,將是十分繁瑣複雜的,而且不利應付意外情況。因此,無論是預先火力準備,還是直接火力準備,各艦炮火力支援分隊或各攻擊組應按任務劃分射擊地幅。艦炮火力支援分隊負責的射擊地幅即是相應的第一梯隊師所要奪占的登陸場。各攻擊組的射擊地幅是艦炮火力支援分隊射擊地幅的一部分,並與其射擊陣位相對應。在確定攻擊組的陣位時,應盡量使其位於射擊地幅的正麵。
各艦炮火力支援分隊在區分任務時,應留出不少於30%的機動兵力,以應付意外情況。其機動兵力宜由驅護艦擔任,因為驅護艦的通信設備比較齊全,反應速度快,艦炮發射率高,準確性高,能比陸炮更有效地應付意外情況。

三、應注意的問題

(一)加速發展海軍火力準備兵力

當前海軍實施火力準備的兵力缺口比較大。因此發展一定數量的海軍火力準備兵力,以滿足支援登陸戰役一梯隊的需要,是未來登陸作戰中迫切需要的。應根據形勢發展及需要,研究製定計劃,建築或改造一定數量的簡易火炮艦船。因為用昂貴的戰鬥艦艇冒著被敵岸防火力擊中的危險去擔負火力準備是很不經濟的,而且在未來登陸戰役中,我戰鬥艦艇的任務又相當繁重。應加快發展我海軍突擊航空兵所用的空對地導彈、激光製導炸彈等一批精確製導武器,以節省我突擊兵力,適應未來海上火力打擊樣式的需要,同時加速發展海軍武裝直升機。

(二)科學運籌

在主要登陸地段的地區和海區應配置強大的兵力和技術含量高的裝備;在次要方向和佯動方向則配置一般性的兵力和武器裝備,甚至是虛假的兵力和仿真的假裝備,在具體的兵力行動中火力部署必須兼顧兩個方向,主攻和佯攻相結合,時刻把握主要作戰方向態勢。在實施火力欺騙後能夠快速轉移火力於主要作戰方向,從而更有效地調動敵人。當敵不被調動時,也可乘虛而入,變次要作戰方向為主要作戰方向,對敵實施主要作戰。兵力配置要便於向兩個方向轉移火力,特別是近程火力要能夠隨時實施陣地轉移,一般在主要作戰方向形成絕對優勢,滿足戰役對火力準備的要求。

(三)可靠保障

由於火力準備兵力行動規模大,持續時間長,戰鬥保障非常重要。一是通信、電子戰保障。要能夠克服敵偵察和幹擾,保證我軍命令下達和情報傳輸。敵近年來特別強調資訊作戰、電磁作戰,在電子戰上不惜血本大量引進先進的硬件裝備,同時積極研製、貯備電磁作戰軟件。二是偵察情報保障。對於火力準備而言必須知道目標在哪裏、抗打擊程度、每一次的作戰效果等綜合信息。三是戰鬥護航、包括轟炸航空兵的戰鬥護航、軍艦和船載炮兵的伴隨護航,不給敵逆襲反擊之機。四是彈藥、備品等物資保障。在作戰過程中物資消耗巨大,各參戰部隊必須及時得到補充,迅速恢複部隊戰鬥力。五是救援衛生保障,要做好各種意外情況的處理預案,將傷病減員降低到最低限度。戰時保障情況及其複雜,需要進行科學計算、統籌考慮,才能確保對兵力行動的可靠保障。

(四)統一指揮

聯合登陸戰役的火力準備將由第二炮兵、空軍(航空部隊)、海軍(海軍航空兵和艦艇部隊)、陸軍航空兵和船載陸軍炮兵共同組成。由於各軍、兵種分屬不同的係統,指揮方式和習慣大不相同,指揮手段與工具也有差異,平時聯合訓練較少,戰時在主要戰役方向和登陸地區的空中、海上展開兵力非常龐大,兵力機動互相有影響,作戰地區電磁環境複雜,這些因素都將使兵力的指揮協同變得非常複雜、困難。由於火力準備是多軍兵種參加的戰役行動,指揮的可靠性和效率將直接決定戰役行動的結果。預先火力準備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受政治、外交、自然環境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為了有利於戰役指揮員根據戰略意圖和戰役全局的需要靈活、適時地調整作戰兵力的部署,在預先火力準備階段應以集中指揮為主。在戰役指揮所內開設火力指揮所(火力中心)對參加火力準備的各火力群實施統一指揮。在直接火力準備階段,由於作戰時間短,使用兵力強度特別大,登陸部隊和火力準備部隊比較靠前,則應在戰役火力指揮所的統一領導下,根據戰役指揮員總的企圖在各個登陸方向成立前進指揮所火力協調中心,負責指揮協調本方向的火力作戰。每一個方向前進指揮所應能根據各軍兵種的特點合理而迅速地調整部署、下達命令、進行實時指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