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軍抗戰最大的勝仗-湘西雪峰山會戰

(2010-09-07 13:02:26) 下一個

二戰進行到 1945 年初,法西斯德國隻能是垂死掙紮,法西斯日本也已日暮途窮。日寇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日本本土被美中空軍狂轟猛炸,中國共產黨敵後戰場也早就開始了反攻。
  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認為勝利很快就將到來,戰爭很快就會結束,因為法西斯日本還很凶惡,在中國的陸軍還保持著它的強大,美國預測戰爭還很艱難,要打贏日本還須傷亡 100 萬美兵。美國不得不積極策動蘇聯對日作戰,為了使蘇軍參戰,美國甚至不惜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以滿足蘇聯的無理要求,如答應中國的外愛貓撲 . 愛生活立,答應戰後蘇聯在中國東北有特殊利益。
  日本一直想結束中國戰事,從中國戰區脫身,它唯一的辦法就是從軍事上擊破蔣介石集團,因為在政治上雙方的要求相差太遠,難以達成協議。日軍一直想攻下重慶,隻是中國軍隊太難打,不能如願。
   1944 年下半年,日本本土重要軍事地帶遭到美中空軍的地毯式轟炸。 1945 年初,為了解除來自芷江、老河口的空中打擊,威脅陪都重慶,再轉而對付太平洋美軍可能出現的沿海登陸,日本搜集兵力,決定進行老河口和芷江作戰。
   1945 1 29 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召開南京會議,決定以第二十軍為主力進攻湘西,奪取芷江;以第十二軍、十三軍各一部為主力,進行鄂北、豫西作戰,奪取老河口。原計劃是從芷江作戰開始,後因二十軍準備不遂, 3 22 日,鄂北方麵先發動了進攻。日軍在豫西、鄂北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經中國軍隊英勇奮戰,堵住了日軍,後來雙方呈膠著狀態。
  日軍的芷江作戰,中國稱湘西會戰或雪峰山會戰。我認為稱雪峰山會戰比較合適,因為會戰的主戰場在雪峰山地區,即使按日軍的主攻目標,也隻是奪取湘西的芷江,而不是整個湘西,況且以日軍的企圖來命名整個會戰是不對的。
  日軍的主攻方向是湘中和湘西南的雪峰山地區,湘北的桃江、安化隻是由 64 師團和 68 師團一部協攻。日軍的主攻方向又分三路,南路日軍從桂北的全州(敵 11 34 師團)和湘南的東安( 20 68 師團關根支隊即 58 旅團)出發,經新寧、武岡、綏寧攻洪江、安江,直指芷江。中路日軍( 20 軍主力 116 師團)從邵陽市周圍的資江東岸出發,以湘黔公路為主經今隆回、洞口、安江或漵浦攻芷江。北路日軍( 11 軍愛貓撲 . 愛生活混成 86 旅團和 20  47 師團重廣 131 聯隊)從資江東岸出發,攻新化、漵浦或隆回北部直指芷江。每路又是以聯隊為單位多頭並進,期望在多路突進中尋找中國軍隊的弱點,以期突破。
  中國軍隊是怎樣對付日軍的呢? 1944 年日軍占領寶慶(即邵陽)後,中國軍民就開始做防禦準備。破壞湘黔公路,在廣大雪峰山地區挖掘工事,駐防要點,並進行整體防禦規劃。對付日軍的是抗日的英雄部隊 —— 王耀武的第四方麵軍, 74 軍, 18 軍, 100 軍, 73 軍,這些部隊從上海一直打到湘西,經曆過主要的對日會戰,久經沙場,屢次重創日軍,令日軍頭痛。特別是 74 軍,被普遍認為是抗日時最能打的部隊。 74 軍防守洞口為中心,漵浦龍潭、綏寧北部、武岡、新寧一線; 100 軍防守以隆回為中心的新邵、洞口公路部分地方、新化南部、漵浦等地區; 73 軍防守新化、安化、新邵地區,其 193 師則撥與 74 軍守衛綏寧。湯恩伯的第三集團軍 26 軍守衛湘西南的綏寧南部及以西地方協助第四方麵軍防守。國軍采用類似薛嶽天爐戰(長沙會戰三次戰勝日軍)的戰法,利用雪峰山優越的地形,前鬆後緊,節節抵抗,以空間換時間,不斷消耗敵人,在抵抗中尋找敵人的主攻方向和弱點,調整兵力,最後阻住敵人和消滅敵人。國軍的方針是正確的,廣大官兵英勇作戰,特別是前沿要點,敵眾我寡,我軍往往隻有一個連或一個排的兵力防守,有幾個地方甚至堵住敵人一個聯隊的瘋狂進攻達幾天之久,沒有命令不退卻,直至全部壯烈犧牲。
日軍的戰術能力還十分厲害。日軍進攻時前線的兵力占優勢,戰術火力也比國軍強,國軍兵力有限,不可能處處設防,而且雪峰山脈並不太高,步兵還是能找到小道通行。日軍行動迅速, 109 聯隊的先頭部隊襲守軍,施鬼計,繞關卡,僅僅四天時間,就穿行百餘公裏,翻過了雪峰山幾道最險峻之地,越過雪峰山主脈,到達雪峰山西麓的漵浦龍潭地區。剛離開龍潭前往漵浦縣城的 74 51 師,聽到消息,連夜緊急回防,占領龍潭以東的一些小高地,幸好日軍的先頭部隊隻有一個大隊, 109 聯隊的大部隊則被國軍 100 軍節節抵抗,直到幾天後才趕到,這樣,日軍喪失了再突破的戰機,被英勇的 51 師牢牢阻擊在龍潭以東的崇山峻嶺之中,連續 23 晝夜,日軍不能越雷池一步,後來, 100 軍和 18 軍的部隊前來合圍,打死日兵千人以上,日軍退兵時,在離龍潭十餘公裏的洞口馬頸骨等地方死亡近 2000 人。這股日軍 4000 餘人基本被消滅。
109
聯隊隻是中路日軍的北路,中路日軍三路進攻,另兩路是 133 聯隊和 120 聯隊, 133 聯隊在中, 120 聯隊沿公路在南,還有支援、協助部隊,總計約 15000 人(還有蒙古兵和漢奸軍)。三路日軍相距不遠,但它們難以匯合。 120 聯隊沿湘黔公路進攻,公路被我軍破壞,又有 100 57 團和 74 57 師的部隊沿途阻擊,日軍前進速度並不太快,但日軍勇猛,火力厲害,相繼攻下沿途幾處險要,一直攻到洞口的江口。江口,位處雪峰山主脈,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是公路上最重要的關隘。 120 聯隊如果攻下江口要塞,就可與 109 聯隊會合,芷江在望。 120 聯隊在其它聯隊幫助下,攻打江口國軍陣地半個月,死亡 2000 以上,沒有能夠攻下要隘,不得不狼狽逃竄。 133 聯隊在 120 聯隊和 109 聯隊中間,對它們進行支援和補給,攻下洞口山門(離龍潭和江口都不遠)建立補給站,其軍力也在這崇山峻嶺中消耗殆盡。山門是蔡鍔的故鄉,山門之東北十多公裏處是魏源的故鄉,這兩位偉人,一個對日本變法強盛產生重大影響,一個在日本留學,在他們的故鄉周圍幾十公裏內,一個師團( 116 師團加上其它師團的一些兵力)的日本侵略軍潰滅,中國八年抗日正麵戰場從這裏轉折,這裏真稱得上地靈人傑。 116 師團是日軍的精銳,與第四方麵軍多次對戰,特別是常德會戰, 74 軍的 57 師守衛常德城,以血肉之軀與 116 師團鏖戰半個月,完成了阻擊任務,全師幾乎全部殉國,驚天地泣鬼神,給 116 師團沉重打擊。這次雪峰山會戰, 116 師團本來想與友軍圍殲 74 軍,結果自己卻幾乎全軍覆滅。
 北路日軍卻沒有中路那麽幸運, 47 師團的 131 聯隊(重廣聯隊)和愛貓撲 . 愛生活 86 旅團的部隊剛過資江就遭到 73 軍和 100 軍部隊的迎頭痛擊,死傷慘重,毫無進展,後在援軍的幫助下才逃脫。
  南路的日軍主要有兩支,一支是 20 68 師團關根支隊( 58 旅團),一支是 11 34 師的部隊。它們合擊占領新寧縣城,再分路進攻武岡和綏寧,在綏寧的梅口附近,關根支隊遇到第三集團軍 26 44 師的堅決抵抗,在武岡和綏寧北部, 74 58 師, 73 193 師奮勇抗擊,第三集團軍 94 軍又從貴州緊急增援。兩路日軍在這裏左衝右突,想攻向芷江,又想與 116 師團合圍 74 軍,但卻被消滅大半。 5 月初,在綏寧北部茶山一帶殲滅日軍 34 師團 217 聯隊千餘人;與此同時,在茶山之南的綏寧武陽地區,打死關根支隊 1500 餘人(何應欽說:武陽之捷開湘西會戰勝利之先聲);武岡城守軍( 58 師一個營)也與優勢之敵奮戰一周,守住了千年古城,日軍在武岡及其北的龍田、扶衝等地損失千餘人。南路日軍的倉皇敗退,加上北路日軍的毫無進展,使中路的 116 師團成為孤軍, 116 師團的 109 聯隊被阻在龍潭, 120 聯隊被阻在江口,也再無建樹,而且自身難保。幾天後( 5 9 日),侵華日軍總部不得不中止芷江作戰。日軍組織嚴明,雖慘敗卻不亂,撤退得有板有眼,互相掩護。日軍後撤,但退路已被迂回的中國軍隊切斷。各路殘餘被包圍在洞口縣的公路沿線,我各路援軍陸續趕來, 74 軍, 100 軍, 18 軍, 94 軍,還有 26 軍和 73 軍一部,從雲南空運來的廖耀湘新六軍,全殲殘敵,取得一個大殲滅戰勝利成為可能。可惜的是,何應欽為了及時向國民黨六大獻禮,滿足於已取得的勝利,要阻敵的 18 11 師放開一個口子,放跑殘敵。因為當時全世界都知道雪峰山會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各界慶祝、慰問熱烈,何應欽考慮到,如果前線仍在激戰,勝利之說就不好說,不如放跑敵人,在慰問團到來和六中全會召開之前迅速結束戰鬥。這樣,勝利之中留下了遺憾,在殊死作戰的戰士心中留下了傷痕。
  雪峰山會戰,我軍以較少的傷亡取得了較大的殲敵效果,成為中國抗日正麵戰場的轉折點,從此,國民黨軍隊轉守為攻,陸續收複失地。何應欽說它是抗日戰爭最大的勝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