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聊一聊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幾大主力

(2011-03-29 01:36:49) 下一個

我們在這也談談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幾大主力。

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後,將用於遊擊戰的軍隊集中起來,組成野戰部隊,縱隊建製,縱隊差不多相當於軍的概念。共有四個野戰軍, 48 年後又成立華北野戰軍:

第一野戰軍,也就是西北野戰軍,它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

第二野戰軍,也就是 中原野戰軍 ,或者通常說的劉鄧大軍,它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及地方部隊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

第三野戰軍,也就是 華東野戰軍 ,或者通常說的陳粟大軍,它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在華中的新四軍大部和山東的八路軍一部為基礎,逐漸發展起來的。

第四野戰軍,也就是 東北野戰軍 ,它是以抗日戰爭轉入反攻後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為基礎,逐漸發展起來的。

華北野戰軍, 華北軍區野戰部隊是在我軍轉入戰略進攻階段,於 1948 年 5 月,由原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和原 晉察冀野戰軍部隊組成, 以聶榮臻為司令員。 是解放戰爭期間我軍的主力部隊之一。


如果按照統帥將領極其指揮藝術排名,大多數軍迷都認為是:


( 1 ) 第三野戰軍 —— 粟裕。雖然是大將,但如果就單論解放戰爭中的戰績而言(七戰七捷、魯南戰役、殲滅 74 師、萊蕪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 …… )對比賀龍、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等元帥的話,授元帥軍銜也不過分。要說敗績,二野當然也有,如金門戰役,南麻戰役等,尤其金門戰役,粟裕是不是因此未能授元帥很難說。

( 2 ) 第四野戰軍的主要由毛主席一手創建的中央紅軍、抗戰中的八路軍 115 師,這支部隊一直以驍勇著稱,而統領這支英雄部隊的正是 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傑出的軍事家林彪,而正是擁有了這樣的驍將,才使四野創造出遼沈、平津這樣兩個戰役殲敵 100 萬人以上的範例。敗績呢,當然首推兩敗四平了。

( 3 )第二野戰軍 —— 劉伯承。在千裏大躍進前,戰鬥指揮無比精妙邯鄲(平漢路)、定陶、魯西南等戰役指揮的有聲有色。說敗績,在進入大別山後在指揮過程中有一定的失誤,12萬人馬隻剩69千餘人。相對林彪,粟裕而言略遜一籌。

( 4 )第一野戰軍 —— 彭德懷。陝北三戰三捷,創造了以絕對劣勢部隊戰勝絕對敵人優勢部隊的經典戰例,但也有敗榆林、敗青(海)馬(步芳)等之敗績。

( 5 )華北野戰軍 —— 聶榮臻。在抗日戰爭中晉察冀軍區實力一直較強(中央軍委語:為各解放區之首),但在解放戰爭中一直表現不佳。在整個解放戰爭中隻有清風店、石門兩役還算有所表現(但與華東、東北、晉冀魯豫甚至西北一比,那就差太多了)。 46,47年曾經打過幾個十分窩囊的戰鬥。

下麵就按照指揮藝術分別聊聊這幾支主力:

華東野戰軍

一:
1縱(司令員葉飛上將)

和西北、中原野戰軍比起來,華野的1縱才真正是第一縱隊。這支部隊可以說參加了華野幾乎全部的大仗硬仗惡仗(濟南戰役可能是很少的例外),從新四軍時代開始,1縱就一直是華野及其前身的主力中的主力。縱觀1縱戰史,最輝煌的我認為還是萊蕪戰役,一個縱隊麵對5萬多敵人硬是臨危不懼,將他們又趕了回去。1縱作風之英勇以至於國軍主力整編11師師長胡鏈都對其畏懼三分。同時1縱的赫赫戰功也奠定了葉飛在葉、王、陶中排第一的地位。不談1縱後來在朝鮮的英勇表現,僅僅解放戰爭中的英模和榮譽單位可能讓某些野戰軍全軍都汗顏。所以1975年華野1縱和西野1縱換防時,軍史榮譽室讓1軍佩服和羨慕的五體投地。可惜要不是文革中的一些緣故,現在的對台一線部隊應該是華野1縱這個江南子弟兵更合適。不管怎麽說,憑解放戰爭中的優異表現和汗馬功勞,1縱當之無愧的為華野第一縱隊!不過調防後1縱的地位一落千丈,現在雖有起色,但比起當年是落水鳳凰,不知道這次裁軍軍委會不會動這個英雄部隊的腦筋!

二:
9縱(司令員許世友上將)

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9縱的地位是高於1縱的,但是9縱畢竟崛起於19489月,是解放戰爭後期,前期的表現雖然也很出色,但仍然遮不住1縱的光輝,所以排第二。9縱的作風可以從其司令員身上看出,強悍一詞足以概括。9縱的老底子老13團(濟南第一團)早在抗戰時期就是山東軍區的幾個主力團之一,後來在東北大名鼎鼎的塔山英雄團不過是13團的小弟弟。這個部隊素以打硬仗著稱,打起仗來和許世友一樣不要命,絕對的前仆後繼。濟南城下的5000多烈士9縱占了近一半。所以雖然崛起很晚,濟南戰役才出頭,卻在後來的淮海、渡江、上海乃至長津湖戰役都幾乎立了頭功(除淮海4縱第一),一躍成為全軍的王牌軍,和四野那幾個老紅軍部隊同坐前幾把交椅。若沒有驚人的戰績,沒有任何紅軍底子的9縱(1縱好歹還有點紅軍遊擊隊的底子)想在王牌濟濟的解放軍內別說排前幾位,連立足都難。可9縱呢?1949年整編為華野4個兵團之首9兵團的主力軍,回國後是南京軍區的頭號主力軍,1969年又奉命北調和萬歲軍一起成了拱衛京畿的兩大禦林軍之一。這些殊榮固然有老首長的照應在裏,但沒有強大的實力做後盾行嗎?所以,9縱排第二是絕對站得住腳的。不過1985年後9縱到現在一直是朝不如昔,是公認地位下降最快的部隊,現在老首長又退了休,這次裁軍不會成為第一個被裁的王牌甲種軍吧?

三:
6縱(司令員王必成中將)

又一個英雄的6縱。本來葉、王、陶嘛,6縱在華野穩居第二的,可半路殺出個9縱來,沒辦法,既然比不過,隻好當老三了。6縱是一支英雄部隊(周總理語),估計大家不會有異議,身為老新四軍的主力,一直是粟司令最愛用的三大主力之一。王必成被稱為王老虎,其部隊自然是虎軍。觀其軍史,點睛之筆莫過於封閉垛莊成就了陳老總的名詩“74師無處逃,並且最終擊斃張靈甫,為我軍殲滅國民黨五大主力開了先河。對6縱戰鬥力的肯定導致6縱成為華野第一個邁進北京軍區保護首都的部隊,並且主力師至今還是衛戍區的頭號警衛師。所以6縱排第三看來也是沒有疑問的。不過據網上傳聞,華野6縱已經在這一輪裁軍中成為第一個犧牲品。若傳聞屬實,則我們的英雄6縱又將少一個,解放軍的序列裏又將少一支英雄部隊的身影。軍委啊,你們是怎麽想的啊!

四:
4縱(司令員陶勇中將)

粟司令員最愛用的三大主力中最後出場的部隊,南麻戰役失利後安然逃脫國民黨重兵包圍的部隊(1個師),淮海戰役殲敵最多的部隊(兩個4縱就趕上整個中野了),渡江前就打的英國軍艦雞飛狗跳毛直掉的部隊,上海戰役打到關鍵時投入的部隊,回國後一直處於對蘇俄第一線的部隊,主力師番號最靠後的部隊(這在解放軍中恐怕不是絕無僅有起碼也是很少見,我還沒發現第二個)。這些記錄的保持者就是我們的華野4縱,和其人稱拚命三郎的司令員一樣充滿傳奇色彩一樣英勇善戰的英雄部隊。其實4縱和6縱是半斤八兩,不好分名次,隻是由於6縱後來成了禦林軍,而4縱被發配守邊疆,所以才一前一後,實際上是不分伯仲的。不過從最近的傳聞看,4縱將和其難兄難弟6縱一起被撤消,嗚呼,如果這樣,老毛子誰來防禦啊,人家邊境可是8個師啊!軍委三思!

五:
3縱(司令員孫繼先中將)

3縱的頭頭原先就是瀘定橋22勇士(還是大渡河17勇士,寫長了,糊塗了,那位提示一下?)之一,結果3縱就繼承了這個光榮傳統,在華野素以攻堅聞名,其有幸繼承的原抗戰時的山東8個主力師之一的8師,番號都不換,直接放進3縱,被稱為陳軍長袖子裏的小老虎,一向是關鍵時刻使用的刺刀,戰鬥力就不用說了。可以不誇張的說,華野38師可以與東野617師(原山東7師,8師的小姐妹)一起是解放軍攻堅能力最出色的部隊(可惜下場都不好)。可就3縱這樣牛的部隊在人才濟濟的華野也隻能排第五,沒辦法,誰讓前四個比3縱名氣更響呢!估計放西野或華北肯定當寶貝了。3縱這個攻堅虎也不是沒有麥城的,濟南戰役打的連8師師長王吉文(要不也是一少將呢)都搭進去了,還是沒有爭過925師,白白把揚名立萬的機會讓給了9縱。不知道王師長泉下有知有何感想?(濟南戰役還犧牲了一個師長,是誰我忘了,哪位提醒一下?是不是822師的?)不過3縱之所以現在這麽默默無聞,估計一般網友都不知道這個部隊,完全因為建國後軍委就把這個攻堅老虎送去守海島去了,當時為什麽不讓2縱這個擅打阻擊的家夥去我一直沒弄明白,估計主要顧慮把攻堅老虎放別處怕會嚇著鄰國,讓人家度日如年,引起什麽外交糾紛什麽的就不好了。現在雖然理論上還有種子留下,估計也就一病貓了,不過好在也許能在這次裁軍浪潮中逃過軍委的法眼。

六:
8縱(司令員王建安上將)

8縱在華野也是以攻堅聞名的,雖然不如3縱,但還是不錯的,其主力可是原抗戰時的山東8個主力師之一的4師,雖然到華野番號變成22師,可戰鬥力還是很牛的,硬是把8縱這個架子撐起來了,讓頭兒臉上有光,誰敢說王建安(我認為是從樣子看,解放軍將領中最儒將的一個)56年授上將除了資曆老外沒有8縱的功勞?8縱在洛陽、濟南和淮海等戰役表現都還是不錯的,而且怎麽說也是孟良崮的五把尖刀之一(雖說是最鈍的一把),不知道原來看的那本《華野10大主力》一書為什麽把這個部隊剔除在所謂10大主力之外,估計寫書的人的父親或爺爺的老部隊是8縱消滅的,有仇。有趣的是王建安這個1937年許世友恨不能炸了吃的人11年後又和許搭檔打濟南,這次王建安表現了風度,沒讓8縱這個攻堅豹子搶許司令部隊的風頭,皆大歡喜,不然估計冤家還要做下去。現在8縱能在幾輪裁軍風頭中代替強大的競爭對手保存下來,除了戰爭年代那還可以的功勳外運氣應該也還是不錯的,不知道這次怎麽樣,不過就算裁了也沒關係,還有一個最牛氣的種子借在外麵,總是有後代的。說幾句題外話,雖然在這幾十個野戰軍中,我並不怎麽看好這個部隊,但是和我直接打交道最多的卻是這個部隊,前些年因為某些原因我經常和這個部隊的一些組成部分在一起吃飯喝酒聊天,其中還認識不少老鄉,最有意思的是原來辦公室有一個老同誌是22師的老兵,那會兒他經常給我講老軍史,我給他講新變化。不知道現在這個部隊在這一輪的裁軍浪潮中會如何走向。

七:
10縱(司令員宋時輪上將)

可能有朋友會叫:10縱憑什麽才排第七,怎麽應該和3縱差不多,怎麽也比8縱強吧?嗬嗬,也許你是對的。我之所以把10縱排8縱後麵主要考慮10縱在解放戰爭主要打的都是阻擊戰,即所謂別人吃肉,他們啃骨頭,也是最不出戰果的,全給他人作嫁衣了。雖說好花13469縱的勝利是靠10縱這片綠葉的流血換來的,可畢竟軍史上不會寫孟良崮、碾莊參戰部隊有10之類的話,殲滅74師和7兵團也不會寫在10縱的軍史上的。還有最關鍵的,野司首長也給過機會讓10縱表現表現,可10縱自己不爭氣,濟南戰役證明,10縱最適合打阻擊,打攻堅別說不如38縱這兩個虎,連913縱這兩個後起之秀也不如。不過10縱也還是不錯的,打阻擊能打的讓敵人佩服也不容易了,修煉到這個地步堪稱正兒八經的解放軍阻擊專家全軍也就10縱一個,其他有點名氣的如東野4縱那是半路出家,純粹是被逼上梁山的,而且傷亡太大,東野10縱那更是運氣。所以邱清泉才不得不承認:排炮不動,必是10縱。能讓邱瘋子沒脾氣,就這一點,我們就該為10縱喝彩!可惜由於後來的金門失利(不足9000人對3萬多,在敵人優勢火力下能堅持那麽長時間並殲敵13,可以了,難道不比新四軍軍部在皖南、180師在朝鮮強嗎?),10縱這個英雄的部隊並沒能挺過98年的裁軍,以致不能報仇血恨。不知道現在的裁軍軍委是否會給10縱留下的那點種子一個機會?

八:
2縱(司令員韋國清上將) 

這是普遍缺乏紅軍部隊的華野的一個亮點。先扯幾句題外話,由於華野主要是由紅軍遊擊隊改編的新四軍以及八路軍留在山東那些抗戰後成立的部隊所組成的,所以沒有老紅軍部隊(注意不是底子)就成了華野和其他野戰軍比起來最不足的地方,無論哪個野戰軍,紅軍部隊都比華野多。這在戰爭年代可能沒什麽,那時能打仗是唯一衡量部隊的標準,事實上也不一定紅軍部隊就表現出色(如5師、47師、61師、139師、144師、189師、191師、193師等,當然是相對於其他善戰部隊而言),可到了和平年代,在講究傳統的解放軍來說,沒有紅軍部隊卻成了華野部隊的硬傷。可以說,建國後尤其是近20年華野部隊地位不斷下降甚至接連被裁撤,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和平年代大家都沒仗打,無所謂誰強誰弱(當然有訓練成績做參考),那麽一旦裁軍裁誰啊?總不能裁紅4團吧?(隻是舉例,並不是紅4團不強)那麽好吧,地理位置相對不重要的曆史短的部隊先伸頭挨刀吧!所以戰爭年代一個師的英模比某些軍還多的華野就……嗚呼!若是陳、粟兩位老總泉下有知,是否會罵出彭老總那段名言(崽賣爺田不心疼)來呢?回過頭來談2縱。如果27軍和41軍是姐妹軍的話,那麽2縱就和東野的另一個王牌2縱是兄弟了。可惜紅軍部隊歸紅軍部隊,在解放戰爭,雖然2縱總的來說還不錯,但是比起同野戰軍前麵所提的幾個縱隊還是有差距的。這又是一個以打阻擊聞名的部隊,雖然不如10縱名氣大,但是還是小有名氣的,起碼也是蘇北兵團的領頭羊啊!可惜這個2縱和西野、中野2縱有點相似,不能象東野、華北的2縱在野戰軍的地位那麽高,沒辦法!最可憐的是495月解放杭州後還沒歇口氣就得為4縱騰地方,不得不告別哪個美麗的城市繼續南進,軍中地位可見一斑。不過66年偉大領袖一句讓該部隊由晉入陝支左的話挽救了這個部隊(不過若不然說不定10縱還在福建,那麽現在鐵定還在,總之華野得舍一個)。現在2縱儼然一個解放軍主力軍,高原作戰專家,對印作戰主力。這次裁軍浪潮應該基本波及不到。

九:
7縱(司令員成均中將)  7縱是華野最可憐的主力部隊,總是阻擊戰(還老打不好,華野南麻臨朐失利和其被突破陣地有很大關係,雖然淮海可能補過了,起碼沒10縱、2縱名氣大)、配合戰,別說主攻了,連助攻我都幾乎沒發現,最有名的殲滅戰莫過於渡江後在郎廣地區抓俘虜了。 

雖然和281013縱等同為華野二流部隊,可2縱是蘇北兵團領頭羊,8縱在攻堅上,10縱在阻擊上都打出了名,13縱作為後起之秀名氣以及在華野首長心中的位置遠比其大,唯有7縱還是那麽默默奉獻。本來想把13縱排前麵的,可後來考慮這就意味著7縱前一年多的仗都白打了,這對這個部隊不公平。而且7縱的兩個主力師至少這次裁軍前都還完好呢。所以綜合看,7縱也就能排第九。

十:
13縱(司令員周誌堅中將)  13縱作為一個華野最後成立的野戰縱隊(那些垃圾縱隊不算的話),能夠擠進前十名,與其在濟南戰役、淮海戰役和上海戰役中的表現是離不開的。濟南戰役要不是後續部隊沒跟上,13縱就不是濟南第二團了,絕對標準的濟南第一團。打碾莊,13縱是華野五個攻堅力量最強的縱隊(陳毅語)之一,將大老虎3縱排擠到徐州以西牽製邱清泉去了,可見野司對13縱的攻堅能力已經認可了,再後來打上海,同是一個兵團的一線部隊,13縱就沒象1011縱那樣兩天損失8000。打金門,10兵團3個軍,兩個軍中招(倒黴的11縱硬是被10縱騙去一個頭號主力團墊背),可13縱硬是沒事,這也包含運氣啊!所以1350多年來一直穩居台海一線,曆次裁軍皆不降反升,估計這次也沒事,除非軍委想金門的國軍反攻大陸!

十一:
11縱(司令員胡炳雲少將)  胡炳雲在抗戰時就贏得了胡老大的美稱,可11縱卻不僅不是華野的老大,甚至還差的好遠好遠,排名十一,倒和番號相符。作為一直堅持在敵後蘇中地區的部隊,其實力實在比地方部隊強不到哪兒去,在11縱的戰史中找不到什麽讓人心動的東西,甚至連地盤都維持不了,導致2縱不得不南下跟著倒黴。作為華野的幾大戰將之一,我唯一不知道胡炳雲將軍後來如何,不知道哪位朋友可以解惑?由於無動人之功,11縱也在解放軍的序列裏消失重建,重建消失。11縱今天已經不用擔心什麽裁軍了,因為這支部隊早已成曆史,唯一象征性的種子還是人家8縱借的。十二:12縱(司令員謝振華少將)  12縱雖同屬蘇北兵團並且一直在蘇北活動,可還不如11縱,實力已經接近地方部隊了,倒是又一個番號地位相等的部隊,由於表現欠佳,所以裁減後就默默無聞了,軍委重建的念頭連想都沒有想過。倒是謝振華少將後來的經曆挺曲折,建議大家看看,比看12縱的戰史強。  剩下什麽魯中南、渤海、膠東幾個縱隊再加上代管的兩廣縱隊,就純粹是地方部隊,所以華野從沒讓其改稱141516縱的意思,類似東野的獨立師,就不談了!

總評價:華野是打硬仗、惡仗、險仗最多的野戰軍,也是殲敵人數最多且大部分是蔣介石的嫡係部隊,自己犧牲最多,貢獻最大的野戰軍!和其他野戰軍相比,華野有許多別人沒有的困難。
   
首先,從1947年重點進攻開始,實際上華野就沒有了穩固的根據地做大後方來支持,無論山東還是江蘇,都是四麵受敵,處於敵人重兵把守的大中城市的包圍之下,所有支援都來自被各蔣管區分割的山東蘇北農村,可以說是根據地最小的一個野戰軍,甚至不如西野(陝甘寧並不小,隻是太窮,人口太少)。  從兵源來說,華野的地盤主要是山東和蘇北,雖然表麵看來是人口眾多的地區。但一方麵這裏也同樣是國軍的重要兵源地,另一方麵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經曆八年抗戰後,這一老根據地在兵源方麵早已枯竭,青壯年基本都已經倒在或加入到戰場上了。所以直接表現是華野19471月整編野戰軍就27萬,全軍第一。可一直到19489月打濟南才發展到32萬人,發展速度全軍倒數第一。除了戰鬥損耗太大外,補充困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1947年土改後各解放區翻身農民踴躍參軍數量華東僅多於陝北,不是覺悟不夠,而是人數有限,總不能不要基幹民兵,不種地吧!從地域來說,山東和河南這麽大的地方集中了國共雙方一百多萬軍隊,城市又很密集,距離不大,使得我軍的戰術回旋餘地很小,很多時候就連粟裕這樣的卓越軍事家也不得不被迫與敵人硬碰硬,從而使華野沒有東野那麽容易穿插分割敵人或者圍城打援,很多時候不得不靠阻擊部隊的血肉和攻堅部隊的勇氣來保證勝利,表現出華野在472月萊蕪戰役後基本每一戰都很驚險,都是冒著很大風險打贏的。從兵力和戰鬥力看,相比其他戰區,華野麵對的敵人始終是人數最多,裝備最精良的,且大部分都是老蔣嫡係或戰鬥力很強的桂係。五大主力有三個在這個戰場,74師不用說,一直盯著華野不放,就是11師和5軍,也有80%的時間在尾隨華野。這就使華野和中野不可能象東北那樣來個什麽東拉西打,西拉東打。  再次,從47年中野躍進大別山後,一直到淮海前,實際中野就基本在豫西豫南皖西活動,對付國民黨的華中部隊,實際在中原大地和山東蘇北,一直是華野那30萬人在獨當一麵,幾乎沒有別的配合。而在野戰軍內部由於我軍吃不動徐州的敵人,使得4個兵團被敵人分割成至少三塊,使得13兵團又很難和24兵團搞很好的配合。可不分又不行,山東和蘇北老根據地不能不要吧?中野走了之後,中原大地不能送給國民黨吧?隻好優勢兵力硬是分割為不大的四塊。所以我一直質疑毛的挺進大別山的意義,真是兩大野戰軍拖垮一個,累瘦另一個。  最後,軍委一直把華野當作任勞任怨的老黃牛,一直把最重的擔子,最多的殲敵數字分配給華野,還不停的催催催。
所有這些,使得粟裕這樣的優秀的軍事家也不得不打一個個硬仗、惡仗、險仗,無論是孟良崮、南麻、臨朐、藤縣、豫東還是淮海,莫過如此,難得的是華野將士在粟大將軍的率領下硬是克服了這一個個困難,硬是打贏了華東戰場80%以上的戰役,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和讚譽嗎!所以,打硬仗、惡仗、險仗最多的野戰軍,也是殲敵人數最多且大部分是蔣介石的嫡係部隊,自己犧牲最多,貢獻最大的野戰軍,這個評價,華野是當之無愧的!  實話說,我原來因為比較輕視新四軍導致對華野也是比較輕視的。在早年研究軍史時也是側重東野、中野和西野(華北是我最輕視的野戰軍,到現在我對其在平津戰役前的活動的了解也就限於大同集寧戰役,臨汾運城,清風店和解放石門,其他一概不知,至今連各個縱隊最早的領導人都不知道),陶醉在東野這個老紅軍傳統的部隊,這個常勝之師,這個創造了百萬大軍神話的部隊,而且我的長輩全是東野的老兵,在感情上也親近。直到後來高中時開始研究華野這個戰鬥在我生活著的地方的部隊曆史時才發現這支部隊的可敬之處,用一句話說,就是他們太不容易了。現在許多東野支持者動不動就用錦州和天津與濟南比來證明東野比華野高明。其實這是不公平的。錦州的城防絕對不如濟南,而且東野是使用了近30萬主力部隊對付15萬半嫡係敵人,31個小時也指攻內城的時間,而不包括外圍。東野火力也比華野強。華野以14萬人(主力隻有389108萬多人,10縱還不善攻堅)對付9萬敵人(質量倒和錦州差不多),而且打下內城也就一天多時間。至於天津,城防可能比濟南稍強,可東野那時是什麽水平的火力了?連坦克都很多,更別說榴彈炮了,守軍士氣也不行,兵力對比也達近31。所以用炫耀東野的火力、兵力來貶低華野是不公平的,我認為東野唯一比華野高明之處就是發明了攻城戰中的一點三麵戰術。所以從那以後我一直是華野最堅定的支持者和擁護者。因為我敬佩英雄!尤其敬佩這些在困境下仍然能做出最大貢獻的英雄!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