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國十大英年早逝

(2010-08-25 02:05:48) 下一個
轉發一個網友評出的三國早逝人物, 供茶餘飯後:

No.10 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三國時傑出文學家,曹操之子。曹植很有才學,早年被曹操寵愛,幾乎被立為太子,後失寵。魏文帝時,他受兄長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魏明帝時,曹植多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終未能如願,憂鬱而死,年僅四十一歲。曹植為建安文學中成就最高者,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他的《白馬篇》和《洛神賦》文采飛揚,膾炙人口,是千古流傳的嘉作。現已選進了中學和大學的語文課本,成為教材。若子建在天之靈有知,相信也可以安息了.........


No.9 太史慈

太史慈,字字義。三國時東吳名將。以孝、信、義見稱。其時黃巾賊管亥圍困北海,太史慈助北海相孔融對抗暴寇,善用勇略,為孔融聯結平原相劉備,擊潰賊眾,聲名大噪。其後歸同郡揚州刺史劉繇,於神亭獨領一將向鬥孫策等十三騎,更支身與孫策大戰,奮勇莫當。後劉繇敗死,孫策擒獲太史慈,策慕其高義,求為其將,慈慨然許諾。太史慈更替孫策招諭劉繇殘軍歸順,守言應諾,恪遵信義,始終如一,弭息誹論。自此太史慈便成為孫家大將,孫策在時,太史慈助其掃蕩江東;後孫權領事,同樣重視慈。「群英會」上,周瑜付劍與慈為監酒;赤壁戰中,孫權用慈為大將先鋒。後於合肥城中中伏,為魏將張遼所遣弓弩兵射至重傷,回營發遺世之言,不治身死,壽止四十一歲。


No.8 高順

高順清白威嚴,驍勇有智,衷心仁義。不飲酒,不受饋遺。每諫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後郝萌反,更疏之。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能把曹操和劉備殺的潰不成軍,落荒而逃,戰鬥力可想而知),名為陷陳營。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下邳敗,為曹操所俘,就戮。卒年四十一歲。和張遼齊名的一代名將就這樣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裏了,但高順和他的陷陳營永遠是三國迷心中不朽的傳奇.................



No.7 馬超

馬超是馬騰之子。漢室封馬超為衛尉、都亭侯、偏將軍。曹操誘殺馬騰之後,馬超舉西涼兵報仇。潼關一戰,馬超殺的曹操割須棄袍,落單而逃(不知道老曹常引以為傲的虎衛軍和虎豹騎這個時候都死到哪裏去了?)要不是曹洪舍命相救,老曹這次就要報銷了。潼關戰後,操曰“馬兒(馬超)不死,吾無葬地矣”。可見操畏超如虎。後因曹操離間韓遂而失敗,投奔張魯,後又歸順劉備,迫使劉璋投降劉備,拜平西將軍、前都亭侯,後升左將軍。劉備稱帝後拜馬超為驃騎將軍,兼涼州牧。馬超去世時年僅四十七歲(大仇未報,孟起死不瞑目啊)。死後追諡威侯。



No.6 呂布

呂布,字奉先。是驍勇善戰的漢末諸侯,先後跟隨丁原、董卓作戰,並最終殺死了丁原和董卓。成為獨立勢力後,呂布與曹操為敵,和劉備、袁術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呂布雖然勇猛,但是少有計策,為人反複無常,唯利是圖。在演義中,呂布是天下無雙的超一流武將,曾在虎牢關大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聯手,後一人獨鬥曹操軍六員大將,武藝可謂公認的演義第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是對他最好的評價。可惜早死於白門樓,讓人歎息不已。

至於呂布死的影響力,我想隻要有“三國第一武將從此消失在曆史舞台”這一句便足矣,諸公以為然否?

No.5 龐統

龐統號“鳳雛”,是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在赤壁之戰時避亂於江東,被魯肅推薦給周瑜,入曹營獻“連環計”,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去世後,諸葛亮借吊孝之際拉攏龐統,同時魯肅也將龐統推薦給孫權,但因龐統容貌醜陋,態度傲慢而不予重用。於是龐統往荊州投靠劉備,初為縣令,不理政事,劉備派張飛前去責罰才發現龐統的才華,遂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共讚方略,教練軍士。後龐統隨劉備取蜀,設計斬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但在攻雒城之際疑諸葛亮欲爭功,不聽其書信勸阻,冒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被亂箭射死。孔明聞統死,痛哭曰“今吾主折一臂矣”。卒年三十有六。唉,落鳳坡,斷腸坡..........................



No.4 郭嘉

郭嘉,字奉孝。是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辟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製霸的過程中謀功至偉。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他的“十勝十敗論”把曹操和袁紹雙方實力分析的精辟合理,入木三分。操有此人,袁紹安能敵乎?隻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勢餘患後,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痛哭曰“奉孝若在,吾必不會遭此大敗”。這話雖然有開脫戰爭失敗責任的嫌疑,但從另一個方麵說明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他才是老曹智囊團中的no.1。可惜啊,可惜,為什麽聰明的人總死的早,難道真的是天妒英才嗎.......................



No.3 典韋

典韋,陳留己吾人。三國時曹魏猛將。擅使大雙戟,為人壯猛任俠,曾為友人報讎,殺人出市,人莫敢近。初屬張邈,後與人不和,殺人外逃,因逐虎過澗而被射獵中的夏侯惇所見,異其悍武,引至軍中薦與曹操。其時帳前牙門旗既長且大,風吹欲倒,軍人莫能持定,而典韋竟以一手便將其執穩,人們都以他的奇力為異,曹操更稱其為「古之惡來」。曹操討呂布於濮陽時,典韋奮力勇戰,為曹操所異,又因其人忠誠謹重,自此引典韋為近侍,遷為都尉,置之於左右。後曹操於宛城時,張繡先降而複反,先令胡車兒暗盜典韋雙戟,再引軍急迫曹操本營;典韋守著大門,在一無兵器,二無坐騎,三醉酒未醒的情況下,殊死惡鬥,殺敵甚眾,最後身中數十槍,力戰而死。讓人為之扼腕痛惜。

曹操一次輕率的舉動,使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但折了長子曹昂,愛侄曹安民,而且損失了他的王牌護衛—典韋,老曹自己也後悔萬分,典韋死後,操親自哭而奠之,顧謂諸將曰:“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可見,曹操自己也知道折了典韋對他的影響有多大。假如典韋不死,曹操怎會在潼關被馬超追的割須棄袍,顏麵盡失,要不是曹洪舍身救主,老曹早掛了。(不知他死後有何麵目去見惡來);假如典韋不死,曹操怎會在華容道苦苦哀求關雲長放其一馬,最後好話說盡,才從鬼門關裏撿回一條老命;假如典韋不死,在潼關,“許褚裸衣鬥馬超”就要變成“典韋大戰馬孟起了”,打完後,估計馬超要說:“操有此人護衛,吾要殺之難矣!”;假如典韋不死..................
唉,一路走好(誰在罵典韋是拉皮條的我和誰急!因為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盡管有時候命令是錯的............)




No.2 周瑜

周瑜,字公瑾。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蕩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後,臨終囑咐孫權:「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周瑜奔喪還吳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並且舉薦魯肅等人,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之前自鄱陽趕回力主拒曹,後於群英會戲蔣幹、怒打黃蓋行使離間計、最後指揮全軍在赤壁襲擊曹軍取得勝利,並取得副都督程普的拜服與信任。赤壁大戰之後,下南郡與曹仁相持,中箭負傷,與諸葛亮較計賽謀,定下假塗滅虢等計策,最後終於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死前上書舉薦魯肅代其位,孫權為其素服吊喪。
我個人認為周瑜是一名超一流的統帥,不但智勇雙全,而且在戰略和戰術的運用上都極為出色,是位不可多得的全能統帥,隻可惜在演義裏,老羅讓他去襯托孔明了,他的每一步都在孔明的預料之中,怎麽鬥都鬥不過孔明,最後連他的屍體也被孔明當成演哭戲的道具。唉,公瑾啊,公瑾,真是委屈你了。還是那句話,“既生瑜,何生亮”。

No.1 孫策

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人格特質奉母至孝,個性豁達,愛說笑話,喜好結交天下英雄豪傑。外型特征容貌俊美,打起仗來勇猛無比。性寬弘雅量,豁達大度,勇力絕人,知兵善戰。廣用人材,善於接納降將、降卒。從小就跟隨父親四處征戰,十七歲即喪父,但冷靜地以仇人黃祖換回父親的屍體安葬。父堅死後,往淮南投袁術,後以傳國玉璽作抵押向袁術借得孫堅的舊部三千,一舉蕩平東南,威震三江,曾經挾死一將、喝死一將,更曾於神亭單槍匹馬與名將太史慈酣戰數百合,素有「江東小霸王」之稱,與東吳儒將周瑜同娶江東國色大、小喬,爵吳侯,封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暗有北爭中原之誌;操憚其強,與之結親以安其心。後行獵時為許貢門人所刺,又斬殺道士於吉而受其詛咒,傷重而亡,壽僅二十六歲。權稱尊後,追諡長沙桓王。

唉,如果孫策不死,三國的曆史絕對要改寫了,以他的雄才偉略,擊敗劉表,活捉劉璋,平定袁術,北拒曹操。那是不在話下啊,到時候“三國演義”就要變成“南北朝演義”了。孫策作戰極其勇猛,每戰都衝在最前麵,身先士卒,難怪小小年紀就能打下江東六郡。不過這也成為後人對他的詬病,“你一個主帥打仗衝那麽前幹嘛,有病啊?” 不過我卻很欣賞他這種個性,要知道打仗就是打士氣,哪邊士氣高,哪邊的將士不怕死,哪邊勝利的概率就要大,試想,如果你是孫策的士兵,你的主帥都衝在最前麵,你有什麽理由怕死?!你有什麽理由不為他效死命?!要知道,一個主帥衝在一線對士氣能起相當大的鼓舞。有這樣的主帥,難怪吳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我覺得孫策打仗時蠻象成吉思汗的,成吉思汗西征時,每仗都衝在最前麵,他的戰旗指向哪裏,哪裏的敵人就要潰退(恐怖啊,難怪他能建立中國曆史上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真是戰神啊),隻可惜,才二十四歲就早逝了,唉,可惜,可歎,可悲。

惜哉伯苻!歎哉伯苻!!痛哉伯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