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吃虧是福”典故的由來

(2010-05-09 12:10:24) 下一個

吃虧是福這是清朝著名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寫給他胞弟鄭墨的一句話。


據說,鄭板橋祖居江蘇興化縣,乾隆時考取功名中進士,離家在外作官。其弟鄭墨繼承祖業,居住在家鄉故裏。有一年,鄭墨想把居住多年的祖屋翻修一下。可是,祖屋與鄰居共用一牆。鄰居不同意翻修。於是,其弟將鄰居告上公堂,打起官司。其時,鄭板橋正在山東濰縣任知縣,其弟寫信給他,讓他致函興化縣吏,幫助打贏這場官司。鄭板橋接到家弟書信後,便寫了一封吃虧是福的回帖;並附詩一首。詩曰:千裏告狀隻為牆,讓他一牆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鄭墨看了之後,深受其兄寬厚、大度的感染,撤了官司,很好的處理了鄰裏間的紛爭。鄰居感激涕零,兩家和好如初。


後來鄭板橋將 吃虧是福寫成條幅,並加了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矣。的題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