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的曆史悲劇:農民起義的挽歌(一)

(2010-05-06 01:23:37) 下一個

農民起義的功過是非,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在評說這個主題之前,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對

中國曆史有重大影響的農民起義。

一、中國最早的農民大起義 —— 陳勝、吳廣起義

在中國曆次農民起義中,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家喻戶曉,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 —— 秦王朝就是被這場起義斷送的。

秦王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它的締造者嬴政是一個富有想象力開拓進取的偉大帝王,對中華文明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卓越貢獻,他執政的每一項措施都影響後世的中國達兩千年之久。嬴政的最大缺點是對他的帝國責任心太強,恨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完成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做完的事情,結果欲速不達。嬴政的政治藍圖畫得太大了,不是當時的技術所能勝任的,他不明智地采取高壓手段來對付轄下臣民,要他們沒日沒夜地從事那看不到終點的浩大工程。帝國人民在他的鞭策下不得不把自己的雙腿當作汽車輪子來奔跑,繁重的勞役和沉重的負荷使他們的承受力很快達到了極限,對帝國政府充滿了不滿和仇恨。嬴政死後,荷花惡少嬴胡亥和最陰險的政客趙高執掌政府大權,帝國的統治機器運轉不靈,出現了許多薄弱環節,統治力量大為消弱,人民的不滿情緒很快找到了突破口。

災難說來就來,事先沒有任何預兆,嬴胡亥坐上寶座的明年(紀元前二0九年),陽夏縣派遣前往一千公裏外北疆重鎮漁陽郡換防的一小隊(九百人)由農民組成的後備軍,走到蘄郡(安徽宿縣)所屬的大澤鄉,遇到連綿大雨,道路中斷,計算時間,在限期內已不可能趕到目的地。帝國法律嚴苛,耽誤了軍事行期,不問原因一律處斬。在死亡的威脅下,隊長陳勝跟副隊長吳廣挺而走險,率領九百個農民叛變,殺掉押送的軍官,用消尖的竹杆和木棍武裝起來,用在人民心目中有著很高聲望的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揭杆而起,攻擊地方政府,奪取武器。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叛變暴動的消息傳到中央,宦官宰相趙高嚴密地封鎖消息,不讓信使把不悅耳的消息傳給愛聽好話的皇帝,也不采取軍事措施去鎮壓變亂,因為他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精於內鬥的政客往往對關係國計民生的政事一籌莫展,又害怕別的文臣武將在鎮壓民變的過程中取得威脅自己地位的軍權,於是采取掩耳盜鈴的 “ 妙計 ” ,祈求變亂自生自滅。烈火一旦在枯草遍地的原野燃燒起來是不可能自生自滅的,大澤鄉的燎原烈火很快燃遍帝國的廣大地區。陳勝率領的那支不起眼的烏合之眾在趙高嬴胡亥的 “ 保護 ” 下進展神速,皖北豫西的郡縣相繼落入義軍之手。一個月不到陳勝的隊伍已發展到 “ 擁眾數萬人,戰車七百乘 ” 的強大武裝。陳勝統領這支武裝力量向西進軍,沒遇多大抵抗就攻克了設防堅固的陳縣(陳國故都)。在每戰必勝的情勢下,陳勝的 “ 大頭症 ” (曆史上大多數農民領袖的通病)急劇膨脹起來,天真地認為秦軍已不堪一擊,天下已在掌握之中,因此迫不及待地想過過皇帝癮,享受一下那羨慕已久的豪奢生活,絲毫也意識不到他們雖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還沒有和帝國的主力部隊交鋒過。他們雖征服了廣大的地盤,但和帝國的遼闊疆土相比不過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個小島,可這個不懂地理的文盲自以為這個小島就是大半個中國。帝國的實力實際未受大的損失,比陳勝集團的力量要大百倍以上。陳勝不顧隊伍內部最有頭腦的張耳、陳餘的反對,在陳縣稱王,國號 “ 張楚 ” ,取張大楚國之意。稱王的舉動表麵上確立了陳勝的尊貴身份,實則是在羽翼尚未豐滿之前,過早地暴露自己的實力,給自己招來強敵。帝國內部出現了一個反叛性的獨立政權,帝國政府要想不作出強烈反應是不可能的。

陳勝稱王後,張耳、陳餘再次建議分兵四出開疆拓土,陳勝很幸運地采納了這個建議,派吳廣統率重兵進攻軍事重鎮滎陽,武臣和陳餘、張耳領兵三千進軍河北;另派周文統領兩萬人的主力部隊向西進軍,目標直指帝國首都鹹陽。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吳廣在滎陽遇到了堅強的抵抗,張楚軍自舉義以來第一次遇到了勁敵。滎陽守將是帝國宰相李斯的兒子三川郡守李由,這個忠勇兼備的將軍擋住了數倍於己的張楚軍的攻勢,把滎陽變成了一座難已攻克的銅牆鐵壁,扼守張楚軍西進的咽喉。吳廣的智謀顯然比李由要低一大截,在攻城作戰時占不到半點便宜,無奈之餘隻得用重兵對滎陽實行長期的消極圍困。和吳廣相比,周文的運氣要好得多。他汲取滎陽攻艱戰的教訓,繞開設防堅固的據點,揮師直指關中,沿途招集流民以壯大自己的隊伍。這一招很奏效,秦帝國法律嚴苛,到處都是獲罪於官府逃亡在外的亡命之徒,他們躲藏山林沼澤和窮鄉癖壤,是武裝部隊無盡的兵員。這些罪犯因不能逃避法律的懲罰,招安投降的路給堵死了,隻有死心蹋地地為叛軍賣命效力,打起杖來也比非罪犯出身的農民勇敢。周文的部隊進軍神速,兩月不到就打進帝國的心髒地帶 —— 關中平原,先頭部隊一直挺進到陝西臨潼;隊伍也象滾血球一樣越滾越大,進入關中時部卒已達三十萬人!臨潼距離帝國首都隻有幾十公裏,帝國的國防軍全在幾千公裏外的塞北和嶺南同匈奴和野蠻人作戰,抽不出身來回援首都;再說遠水也救不了近火。帝國的滅亡似乎已成定局。趙高的掩耳盜鈴之計這時也不管用了,因為他自己也麵臨著家破人亡的威脅,敵人的大刀已逼近了他的脖子。在火燒眉毛的境況下,趙高把仍在深宮瘋狂玩樂胡鬧的嬴胡亥請出來商議禦敵之策,一連商議了幾天也想不出一個救急的辦法,最後還是財政部長(少府)章邯想出了一個權宜之計。他提議把正在阿房宮和驪山陵墓服苦役的七十萬刑徒武裝起來去抗擊張楚軍,用作戰勝利歸來時免除判處的刑罰來激發他們的鬥誌。章邯的意見被采納了,嬴胡亥任命他為總司令,統率這支經過突擊訓練的新軍東進抗敵。周文的部隊雖然人多勢眾,但都是些烏合之眾,不是這支經過正規訓練且數量占優勢的政府軍的對手,一經接戰就敗下陣來,並且一敗再敗,隻好象潮水般地向東潰退。章邯則在後麵緊緊地追趕,不讓周文有喘息之機。
 
當張楚軍正在前方浴血奮戰時,陳勝卻在深宮玩物喪誌,在宦官和女人的包圍下恣情縱欲,沒日沒夜地禦女酗酒,把國家大事遠遠地拋在腦後,以至常常忘記今天是什麽日子。稱王後不到一個月,陳勝就墮落到和嬴胡亥一樣的地步,耳朵裏習慣了阿諛奉迎之聲,對不好的消息則勃然大怒。於是人們就把前方的戰況隱瞞起來,象當初嬴胡亥保護他一樣,章邯也在他的 “ 保護 ” 下一步步地走向勝利。陳勝的威望也因此喪失殆盡,部屬不再服其統禦調遣,各地將領自行其是,形不成抗擊政府軍的合力。結果張楚國君臣猜忌,將帥離心,呈現一幅敗亡的跡象。

有一則事例可以說明陳勝腐化變質的程度:陳勝在舉事之前曾給人當過長工,有不少在一起種田的農民朋友。陳勝成了高高在上的大王之後,有幾個農民朋友去王宮拜訪,想沾點故友的光,沒想到陳勝認為他們丟了他的臉麵,竟然把他們全部用酷刑處死。這個自以為聰明的愚蠢舉動使數量廣大的窮人也走向了他的對立麵。

在陳勝派往各地征討的將領當中,隻有武臣一人在張耳、陳餘的輔佐下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他統領的這支微不足道的武裝力量隻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征服了整個河北,為張楚開疆拓土一千公裏,常備軍膨脹到二十萬人。張耳、陳餘乘機勸說武臣自立為趙王,富貴逼人,一夜間暴發的農民將領不可能抗拒為王的誘惑,武臣欣然接受了這個十分悅耳的建議。在武臣平定河北的同時,周文在章邯的追擊下已潰不成軍,張楚王陳勝的信使絡繹不絕地前往河北,命武臣統率精兵兼程向西增援周文。武臣在河北調兵譴將,準備和章邯一決雌雄,不幸的是:陳勝的又一樁愚蠢當聰明的暴政使這位對陳勝尚存幻想的趙王改變了主意。

陳勝在稱王之前,曾派部將葛嬰統兵向東征戰。葛嬰在取得一定的戰果後,為了號令民眾,就尋覓一位故楚王國貴族後裔在征服地稱王,也號稱楚王,後來聽說陳勝已在陳縣稱楚王,因為一國容不得二主,葛嬰就把自封的楚王殺掉,親自回陳縣向陳勝複命。葛嬰此舉說明他對陳勝忠貞不二,可陳勝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葛嬰未向他請示就私立楚王是不把他這個上司放在眼裏,而不設身處地地想想若從遙遠的前方回來請示必然貽誤軍機。這個一字不識的農民國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部下不給他麵子,為了殺一檠百,使其他的部將知道張楚王的厲害,陳勝竟然把葛嬰綁赴刑場砍頭示眾。這個自認為 “ 英明 ” 的決策使章邯高興得手舞足蹈,在軍營大擺宴席以慶賀敵人的這樁冤獄。
 
陳勝處死葛嬰的 “ 壯舉 ” 使在外征戰的農民將領人人自危,因為他們在情勢千變萬化的遙遠前線或多或少都權宜行事過,沒有事事向張楚王請示。尤其是武臣,他的處境比葛嬰還要嚴重,葛嬰畢竟是立故楚國王的後裔為王,比武臣自立為王情節要輕得多。葛嬰橫死的噩耗傳來,武臣嚇出了一身冷汗,深感張楚王不會放過他,眼下之所以還沒有和他翻臉,主要是因為他還有利用的價值。一旦來自章邯的威脅被解除,陳勝就會跟他算舊帳。既然是這樣,他又何必損兵折將去幫助周文打自己的 “ 保護神 ” 章邯呢?張耳、陳餘剖陳利害,使武臣徹底打消了支援周文的意圖,讓軍隊掉轉頭來進攻常山、燕代和上黨,為新興的趙王國開疆拓土。至於周文和章邯,讓他們去互相撕殺吧,打得越熱鬧越好,最好是兩敗俱傷,不過先死的得是周文。

武臣的坐山觀虎鬥,把陳勝的最大一支武裝力量送上了絕路。周文的敗軍潰退到河南澠池時,掉進了章邯布下的口袋,全軍覆沒,周文也身首異處。解決周文後,章邯乘勝向滎陽進軍。大敵當前,張楚軍仍不能團結對敵,圍困滎陽的總司令吳廣和部將矛盾重重,部將田藏很可能受了陳勝的密旨,在軍中發動兵變,吳廣被自己的軍隊亂刀砍死。消息傳到陳縣,陳勝立即任命田藏接替吳廣的職位,同時命令他抗擊章邯。田藏和章邯在滎陽城外展開決戰,張楚軍意料中的大敗虧虛,田藏繼周文、吳廣之後作了刀下之鬼。滎陽解圍後,通往陳縣的門戶打開了,張楚國的首都立即陷入秦軍的包圍。陳勝望著城外密密麻麻的政府大軍,預感到自己的好日子快到頭了。這個才當了幾個月國王的農民,知道自己不是章邯的對手,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潰圍出逃,從汝陰一直逃到下城父,當天晚上被自己的車夫莊賈一刀砍下了腦袋,把它獻給尾追而來的秦軍。一個小小的車夫甘冒大不敬的惡名殺死自己的主人,那一定是一種深入骨髓的仇恨。當莊賈把陳勝的人頭血淋淋地提在手中時,陳勝的衛士居然沒一個對他刀兵相向,說明陳勝平日是多麽地不得人心。
 
陳勝死後,張楚王國就隻剩下武臣這一支孤軍了,但他的日子也進入了倒計時。武臣雖然不象陳勝那樣刻薄寡恩,但他縱容親屬胡作非為(這也是大部分農民領袖的通病),招致趙國軍民的怨恨。武臣自幼父母雙亡,和姐姐相依為命,在情感上對姐姐格外寵愛。這個一字不識的村婦一夜間成了尊貴無比的公主,就象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一時間忘乎所以,急不可耐地想炫耀炫耀,大白天帶著一大隊隨從招搖過市,任意鞭打過往的士卒臣民,一門心思往弟弟臉上抹黑,把弟弟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不當回事,糊裏糊塗地把自己的家族送進了墳墓。
武臣的部將李良奉命攻下常山,回首都向趙王複命並請求增派援軍乘勝攻打太原,在半路上看見一百多名隨從湊擁著一頂八抬大轎喝道而至。李良以為是趙王駕臨,就畢恭畢敬地跪在道旁山呼萬歲,等到他聽到 “ 平身 ” 兩字抬起頭時,才發現他竟然跪在一個滿臉橫肉的婦人麵前。古代中國婦女的地位相當低賤,給婦人下跪對一個男人來說是奇恥大辱,對於象李良這樣有身份的男人,更是無法忍受的羞辱。李良自然不能忍受,無名之火一瞬間衝上了巔頂,當即拔劍出鞘,一劍把那個趾高氣揚的婦人劈成了兩半。等到李良的頭腦冷靜下來時,才發現自己闖了大禍,那個身首異處的婦人正是趙王武臣的姐姐。李良這時沒有別的選擇,隻有對武臣反戈一擊,於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指揮忠於自己的部隊突襲邯鄲,闖入武臣的王府,一劍刺穿了趙王的胸膛。武臣至死都睜著一隻眼睛,不明白一向忠心耿耿的李良為何要殺他,他實在沒有作對不起李良的事。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統領的農民起義最終被撲滅,從舉事到到失敗才半年多一點的時間,象元宵節的煙花一樣倏隱倏現,在夜空一閃即逝。陳勝的農民軍雖然失敗了,但他們播下的火種並沒有隨之熄滅,反而越燒越旺,最終把秦帝國的千年大廈燒得灰習煙滅。大澤鄉的烽火在帝國各地引起連鎖性的民變,並逐漸匯合成兩支龐大的武裝力量。一支是故楚王國大將項燕的孫兒項羽統領的江東子弟兵;一支是沛縣地痞流氓頭目劉邦統領的雜牌軍。項羽在河北巨鹿擊敗了秦帝國的主力部隊;劉邦則攻占了帝國的首都鹹陽。隻十四個月時間,秦王朝所建立的光輝帝國即土崩瓦解,重新恢複昔日的戰國時代。秦帝國覆滅後,民變領袖們為爭奪帝國的遺產又殘酷撕殺了四年,最後的勝利者屬於劉邦,他在秦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漢帝國,那是一個和秦帝國同樣光輝強大的帝國,但壽命要長得多,長達四百多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