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完這篇罕見強文讓中國人直冒冷汗!

(2010-01-17 12:18:47) 下一個
 

馬耀邦,加拿大戰略投資家,政治經濟評論家。馬耀邦先生出生於中國,在加拿大讀書。受愛國華僑父親的影響,自幼對中國事務、中美關係、商業、金融和國際事務有著濃厚的興趣。
近年來,中國中央銀行非常快速地積累外匯儲備。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由2003年的4000億美元增長為2008年的近20000億美元,5年時間翻了5倍。外匯儲備如此大量的增加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極大的問題。若中國出口商、美國跨國公司或華爾街金融投機者在銀行將美元兌換成中國人民幣,中國的央行就不得不發行等量的中國貨幣。這將增加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稀釋人民幣的價值,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引發銀行體係中的資產泡沫和壞賬。
自美國總統尼克鬆1971年放棄美元價值與黃金掛鉤的布雷頓森林協議之後,美元成為事實上的世界儲備貨幣,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投資其美元貿易盈餘的唯一方式就是購買美國國庫券,因為世界的中央銀行家通常都非常保守,他們不願在美國國庫券以外的投資上冒過多的風險。而在2007年,中國創立了一家國有投資公司,試圖使其投資多元化。結果,它購買了美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30億美元的股份。對中國來說,不幸的是,中國購買黑石集團的股份一個月後,該集團首次公開上市。在短短的24個交易日裏,中國這筆投資就遭受高達5.4億美元的賬麵損失。其後,中國持股黑石集團的賬麵損失超過85%。中國這筆30億美元的投資,賬麵損失已超過25億美元。
有人會問,為什麽中國願意投資重金於黑石這樣的投機性風險企業,為每股支付如此高的價格。這次商業交易符合中國人的利益嗎?
自尼克鬆總統1971年放棄金本位製以來,所有美國政府根本無意於平衡預算,他們也不關心貿易逆差。財政與貨幣的擴張成為日常議程。美元的印刷不僅使美國經濟膨脹,而且把通貨膨脹輸出到世界其他國家。結果,美國經濟成為債台高築的經濟。美國政府、消費者和公司都背負巨額債務。據估計,聯邦債務現在超過10萬億美元,這不包括去年秋天大規模救助華爾街所產生的潛在債務。聯邦債務還不包括未來的債務,如缺口已經超過50萬億美元的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鑒於債務如此之多,人們能夠很容易明白,當前的危機本質上就是債務危機。
除了債務和聯邦赤字,美國2007年和2008年的貿易赤字均超過7000億美元,外債如今為4萬億美元。外債是指欠全世界中央銀行的國債。除了國債,美國的公司也欠世界其他國家幾萬億美元的債務。美國,據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工業國家,每天不但從中東產油國,而且從中國、日本等國借入20億美元。結果,美元購買力持續下降,喪失了其自1971年成為不兌現貨幣後的80%的價值。去年,美元對歐元創下了曆史新低。因此,讓人更加迷惑的是,為什麽中國中央銀行還要持有最多的美國國債,按照美國財政部的統計,數額達到7300億美元之巨。此外,中國還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45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證券。
很多人會覺得不合邏輯,數以億計的勤勞的中國人不得不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勞作,拿一份微薄的工資,以環境造成巨大破壞為代價,生產出數百萬億美元價值的消費品出口至美國,而美國隻需支付一張名為美國國債的紙片,而這張紙片永遠不會兌現,最終將一文不值。顯然,中國不僅因為美元貶值而遭受巨大損失,還每年以低價補貼美國,損失高達數千億美元。有人會問,為什麽中國政府不出售其持有的巨額美元儲備,將之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和教育,從而造福國內老百姓。
對中國來說不幸的是,中國出售美元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使得中國出口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失去競爭力。作為一個出口國,這是中國不可接受的。因此,中國不得不購買美國國庫券,成為美國政府的債權人,使美國得以為其聯邦赤字融資,對伊拉克作戰,為富人減稅。這是一種極為不公平的交換,因為美國是以美元紙幣或債券紙片購買中國的自然資源、商品和服務。因此,美國處於一個令人欣羨的位置:美元全部花在國外,不論是從中國進口消費品,還是對中國進行外國直接投資;其結果是,美元最終儲存於中國的中央銀行,中國的央行又讓它們回流到華盛頓,以購買美國國庫券。
以美國國庫券形式積聚過多的出口收入,其主要問題在於:這無助於國內發展,出口國直接向美國輸出真實的財富。中國和其他國家積累的貿易盈餘成為美國金融體係的組成部分,而非用來建設其國內經濟。
邁克爾赫德森(Michael Hudson)教授已經提議,用過剩的外匯儲備收購美國工業。
遺憾的是,美國阻止外國人收購其銀行、石油公司、航空公司、國防工業、電信和科技公司。關於這一點,我們想要指出,中國在美國更加不可能購買像美泰克(Maytag)這樣有著百年曆史的公司。根據2008年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的說法,由中國接管美泰克是"中國的挑戰"。顯然,克格魯曼先生並不相信,美國與中國位於公平的競技場,因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美國跨國公司可以進入中國,玩接管遊戲,或者因為外國直接投資而受到國民待遇,從而控製中國經濟的關鍵部門。它看起來似乎再現了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在19世紀強加給中國不平等條約的陰影。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中國國有銀行為外國人接管中國的公司提供資金。中國的公司不隻是以實際價值的一小部分被收購,而且收購有時完全由中國國有銀行提供資金。此外,在中國的外國投資隻需繳納相當於中國公司一半的稅收。向外國人放貸,由其收購民族工業,就如同為外人籌資購買你自己的房屋。很快,這個聲稱是你朋友的陌生人將會在他仍對你負債時一腳踢開你,你將一貧如洗,盡管你持有一張所謂抵押貸款的紙片,但它貶值非常快。對中國來說,這張紙叫做美國國庫券,它也貶值得很快。
我總以為,當提到做生意時,中國人是非常精明的,因為我們擁有幾千年的商業活動經驗。令我極為困惑的是,為什麽這種糊塗事如今正發生在中國。在大量深思之後,我找到了結論,這歸結為兩個方麵的因素:一是得到中國主流經濟學者和經濟精英擁護的新自由主義。他們將跨國公司接管中國工業視為良性的,可以此獲得外國技術。這是荒謬的,因為甚至連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在2008年9月《外交事務》雜誌也撰文承認,美國公司隻向中國輸出第二代技術。這種"門戶開放政策"類似於被搶劫,或者說引狼入室。這非常糟糕。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促成這種交易的許多中國官員在以權謀私。他們個人獲得經濟好處,成為買辦。
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場真正的悲劇,因為經過一個世紀的革命鬥爭,數千萬人獻出了生命,中國還是似乎即將淪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輪回到中國一個多世紀前所處的位置。任何愛國華人都無法接受這一點。
另一種可能性是將過剩的外匯儲備用於收購美國的海外投資,但這也會招致美國政客的反對,看看2005年中國對美國優尼科的競購就可見一斑。然而,收購美國在中國的子公司也許是一種現實的選擇,因為美國現在是負債國,中國有權利在其國境內,行使監管企業的主權權力。但這必將引發美國的反對,不過,隻要中國恢複經濟主權,她就無需害怕。
在承認上述令人欽佩的建議具有合理性的同時,我們想要指出,對中國人民及其領導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認識到,中國必須改變其貿易依賴性--特別是對美國的貿易依賴性,恢複其經濟主權。隻有這樣,中國才能集中精力發展其國內經濟,創造自身需求。
對美國等大國的貿易依賴將使一個國家遭受經濟和政治壓迫。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持續受到貨幣升值、開放金融市場和資本自由流動的壓力。在允許資本流入中國的同時,中國的央行不得不擴大貨幣供給,這引發了中國經濟的高通脹。為了應對通脹的壓力、冷卻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中國央行2007年6次提高利率。利率的提高以及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引發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恐慌性拋售,這導致中國市場失控。它造成數以百萬計的中國投資者生活困頓,他們不懂投資策略,有些人將其全部積蓄投入了股市。
關於這一點,你可能會想起亞洲金融危機,就中國近期的股市崩潰而言,罪魁禍首是全球金融自由化。亞洲金融危機歸因於外資的過度流入,導致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崩潰。它沉重地打擊了亞洲經濟。一夜之間,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從這些亞洲國家的中央銀行消失了,落入華爾街金融投機商的口袋。相關的金融損失甚至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引發的水平。亞洲金融危機起初體現為貨幣危機,但它也是股票市場危機。在中國,股票市場危機不是貨幣危機的結果,而同樣是因為投機資本的過度流入,導致股票市場的崩潰。
因此,對中國來說,其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因為中國不僅需要麵對過剩資本,也就是熱錢的流入問題,而且要應對高通脹、股市危機、許多首次投資者失去儲蓄和賭場經濟滋生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隨著外匯儲備的過度積累,中國將走向惡性通貨膨脹。惡性通貨膨脹將破壞中國社會和執政黨的道德權威,如同60年前國民黨執政時期所發生的一幕。最終,其代價將由普通的中國民眾承擔,他們將麵臨5或6位數而非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失去畢生的積蓄、高失業率、工資停滯不前或縮水、社會荒蕪,乃至極度貧困。
顯然,通過購買黑石股份等交易加深中美關係,中國將無法解決外匯儲備過剩的問題。這項交易,即便在投資上贏利,對中國也沒有任何益處,更不用提遭受巨大虧損了,因為這筆投資仍然是美國金融體係的一部分,隻是保障了美國金融資本的利益。顯然,如前所述,中國必須恢複經濟主權,拋棄貿易依賴性,特別是對美國的貿易依賴性。在宣稱中國必須拋棄貿易依賴性的同時,我們並不提倡孤立主義,我們主張中國應該在平等互利而非人力資本和自然資源被剝削的基礎上,與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發展貿易。
同樣明顯的是,中國必須放棄WTO及其知識產權體係,它們阻礙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根據WTO的規則,美國可以資助包括許多轉基因食品在內的農產品,它們已經充斥中國市場。不言而喻,中國農民正遭受來自受補貼和可能有毒的轉基因食品的激烈競爭,他們正在喪失市場占有率和收入,乃至耕作的動力。這已經是對中國的重大啟示,因為沒有任何一國可以生產足以供給十億中國人的食物。再者,WTO的規則極大地侵犯了中國主權,因為之前用於第三世界負債國的許多結構調整計劃,如金融自由化、私有化以及外國直接投資的國民待遇等,根據WTO的規則也應用於中國。
中國是當前世界上擁有最多外匯儲備的國家,是美國的頭號債權人,這既有諷刺性,又有恥辱感。從邏輯上講,美國作為負債國,應當接受許多結構調整計劃。但是,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受控於華盛頓。
因此,中國必須停止支持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議程,它們是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用以對第三世界國家進行經濟侵略的工具。否則,中國人將不斷地受到懲罰,其生活永遠處於低水平,且科學技術發展緩慢、環境惡化以及資源匱乏。
拋棄WTO和貿易依賴性,由中國公司收購美國在華子公司、向美國退還不受歡迎的美國國庫券,將是中國對華盛頓的一次金融攤牌。正值全球資本主義危機之時,這種做法顯得特別有意義,這時的美國正處於經濟衰退期,承受著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災難。
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徹底驗證了誤導性的"門戶開放"政策和以出口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謬誤。全球經濟危機的結果就是,數以千萬計的中國工人下崗,無數的工商企業破產。顯而易見,中國不能繼續沿著這條路發展下去。對於中國,這是一個轉折點,已經到了這樣的時候:摒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采用自力更生、獨立發展,保護民族工業免受西方跨國公司的蠶食,強調獨立研究和創新的政策;最重要的是,為了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重建農村;為了提高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投資和發展農業部門,尤其是鄉村工業;保護和治理環境;著手建設大型水利項目,以開發大西北,這不僅將為當地民眾提供數以千萬計的工作崗位,而且將為食品生產帶來潛在的豐厚回報,增加中國的耕地麵積。這與中國當前的房地產政策直接形成鮮明的對比,後者已經導致富饒的農業用地的浪費,並會形成投機泡沫。
今天,我提到了中國麵臨的許多潛在危機,它們包括美元快速貶值、惡性通貨膨脹、賭場經濟滋生、農業隱性危機(因進口受補貼的美國農產品,包括可能有毒的轉基因食品,使農業遭受大規模破壞)、環境惡化、民族工業瓦解(由外資在中國的支配地位導致)和房地產泡沫。然而,對中國來說,希望仍然存在。全球資本主義危機給中國提供了一個黃金機遇,中國可以通過專注於國內發展來改變其戰略,建設充滿活力的國內經濟,這全是為了中國的繁榮和中華民族的生活更美好。

謝謝大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