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恐怖!談刺刀刺中

(2009-01-10 03:25:27) 下一個
刺刀,又叫槍刺,軍刺,屬於標準的軍用品,沒有任何民用價值,戰場上一旦到了需要拚刺刀的時候,估計也就是最後的生死存亡、你死我活的刹那了。

  盡管隨著現代兵器的威力越來越大,刺刀在戰鬥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小,但它並不會就此退出戰爭的舞台,相反,在某些場合它的重要作用無可替代:比如閱兵的時候,你無法想象士兵們端著光禿禿的步槍邁著正步前進的場景會是什麽樣?又比如看守罪犯的時候,高牆上哨兵那閃著森森寒光的刺刀帶給罪犯的震懾遠比孤零零的一杆槍更有衝擊力。

  作為一個刀迷,我有幸曾經收藏了幾柄刺刀:56式三棱刺、56式劍形刺、81軍刺和M9刺刀,現在將我個人的一點認識與大家分享交流。

  簡單的說刺刀分為兩大類:棱刺和扁刺,扁刺又叫劍形刺,根據刃口的朝向又分為順刃和逆刃,所謂順刃就是刺刀的刃口朝下,逆刃則相反。

  絕大多數的扁刺以順刃為多,主要原因是防止在挑刺的過程中鮮血噴濺進槍口,當然也有少數的逆刃刺刀,比如前蘇聯裝備的AK47刺刀和早期的AK74都采用的逆刃。

  早期的國產56式槍刺是劍形刺,兩邊開有刃口,可以刺、挑、劃,拆下來的劍形刺和普通的匕首差不多,刃口不是特別鋒利,或許是因為當時的冶金工藝不太過關的原因,這種劍形刺比較容易斷裂,現在除了少量配發給儀仗部隊外,已經很少見到了。

  我們見到最多的還是三棱刺,56式槍族配發的刺刀屬於回疊固定式,和劍形刺一樣,在設計的時候就沒考慮過將其拆下來單獨使用,不過,這刺刀是能夠分解下來的,分解下來以後,有一個很短的金屬套筒和一根彈簧,說實話,如果用槍上配備的套筒作為刺刀握柄的話確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太短,根本沒法握穩。

  這些都不是關鍵,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刀刃,56—1式刺刀是仿製的前蘇聯SKS刺刀,刺體暗灰色,沒有金屬反光,通體渾圓,分為三條並不銳利的棱狀,棱間就是傳說中的“血槽”,刺體逐步向刀尖縮小,在刀尖處呈“T”字形截麵,有點像條鴨舌。

  從表麵上看56式棱刺既沒有鋒利的刃口也沒有尖銳的刀頭,用來刺木頭,效果非常差,但在實戰中它的殺傷力十分驚人,可以輕易地捅進肌肉組織,這是一柄純粹的殺戮凶器,從人體工程學來說,肌肉組織對於刺狀物體的防禦性幾乎為零,這點有仙人掌的刺和木刺、竹釺能輕易地刺進人體為證。

  一旦三棱刺刺入人體,那3條血槽就可以快速地將體內的壓力釋放出來,人體的血液和組織液有很大的液壓,很多時候沒有血槽的刀(比如56式劍形刺)就會出現拔不出刀的情況,劍形刺為了拔刀方便往往會在捅進人體以後有一個旋轉的過程,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刀體一旦被骨骼卡住就可能出現折斷的現象,而三棱刺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一方麵它本身的受力麵積小,再一個類似圓錐形的外形可以讓它輕鬆地進出人體,其本身的外形也決定了它無以倫比的堅固性------這根本就是一根無比結實的鋼釺!

  說完三棱刺的優點,咱們也來說說它的缺點,缺點同樣明顯:功能極度單一,士兵們沒法用它開路、宿營、處理獵物等等,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後來81式刺刀的出現。

  81式槍族作為我國獨立研發的第一代槍族,它的刺刀無疑是值得一提的,這款刺刀屬於可拆卸式,兩邊開刃,拆下來以後可以作為匕首使用,這柄刺刀最大的與眾不同就是刀體上的4根突筋,這幾根突筋構成了4條深深的血槽,而且起到了加固刀體的作用,整柄刀剽悍、凶猛,殺傷力極為驚人,不過刀柄過於粗大,握持時的手感很不好,或許這是這款刺刀的唯一缺憾。

  雖然81式刺刀比起56式棱刺和劍形刺有了很大的改進,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為士兵提供劈砍、捕獵、挖掘等作用,但功能依然顯得有些單一,人機工程這方麵也不盡如人意,在這方麵外軍就明顯做得比較好。

  以我擁有的那把M9為例,M9刺刀是美軍在80年代為M16步槍選定的標準配備,單刃,刀背部設計有鋸齒,可以鋸木頭和不太堅硬的金屬(我曾經試著鋸過一根4分的金屬水管,雖然沒有鋼鋸好用,但也還算輕鬆。),刀側有一排斜紋金屬凹槽,可以當作銼刀使用,另一側有一條深深的血槽,刀尖上方有段假刃和一個橢圓形孔,可以和特製尼龍刀鞘配合組成剪線鉗,刀柄絕緣,可以阻礙一萬伏高壓電,刀鞘配有一個附品袋,裏麵可以裝入魚鉤、釣魚線和防風火柴等野外生存物品,刀鞘背麵有一小塊磨刀石,平時被織物蓋片遮住,尼龍刀鞘末端有段金屬固件,上麵有一個一字改錐,刀的護手板處還有兩道凹槽,可以開啤酒瓶蓋。

  後來我軍的95式步槍配發的D80虎牙式刺刀功能基本上和美軍的M9差不多,但兩種刺刀的握柄長度不一樣,所以不能將M9刺刀裝在95式步槍上使用。

  以上是我個人對接觸到的幾種刺刀的淺見,如有疏漏和錯誤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