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對中印2005年聯合聲明的看法

(2009-01-02 13:56:46) 下一個

一、總的評價
  從中方來說,中國訪問印度並與之發表聯合聲明是應對周邊形勢調整的需要。東北亞和台灣海峽已經成為中國安全重點,中國被迫做調整。北朝鮮成為核國家,美國、日本對朝鮮施加壓力,中國被迫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北朝鮮的核武裝,因為相對來說,朝鮮的核武裝對中國安全威脅最大。日本民族主義勢力抬頭,中國被迫在東北亞和北太平洋投入更多的軍事實力以壓製日本的攻勢。台灣海峽已經有良好的互動,中國要投入更多的軍事實力來“以武促統”。
  從印方來說,印度采取現實主義政策與中國和解是應對中東和南亞形式改變的必然。印度對伊朗的能源要求與美國的利益是有根本衝突的。巴基斯坦已經成為一個核國家,與巴的常規戰爭可能導致印度重大損失。
  故:兩國簽訂聯合聲明,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是客觀形式使然。當然中方可能更主動一些,中國第四代領導人意識到了東北亞和日本問題、台灣海峽對於中國的地緣戰略形式的不利,主動做了調整。客觀上講,中印建立戰略互信關係對於雙方安全形式的改善是非常有利的。
  
  二、中國實際得到了什麽?
  1、印度進一步對中國開發市場。五年經貿合作規劃是中國主要收獲。
  2、穩定的西部形式。中國被迫采取現實主義政策,對曆史上要求的領土做讓步,換來與印度的和平相處。
  印度與達賴、台灣劃清界限,這些是印度一直堅持的。不是這一次會談取得的實質性成績。
  
  三、印度得到了什麽?
  1、農產品輸入中國以及農業氣象等合作。苦瓜、葡萄、大米等輸入中國。跨境河流水文數據交流。
  2、與中國進而與巴基斯坦和平相處。減輕其東麵和北麵的戰略壓力。
  錫金歸屬問題和印度加入聯合國“常委會”等是中國早就有說法的,也不是這一次實質性成果。
  
  四、中國的損失
  1、藏南領土的損失。中國和俄羅斯、中亞等國家在領土談判時都有類似的遭遇。國力所限,地理形勢使然,隻能如此。
  
  五、印度的損失
  1、阿克賽欽領土的損失。站在印度人的立場上,印度對於這一塊東南亞、南亞、中亞、北亞陸地和空中互通的戰略要地永遠喪失了機會。
  
  六、對世界地緣戰略的影響
  1、抵製了美國在南亞影響力的擴大。中印合作毫無疑問會導致印巴和解,美國漁翁得利機會減小。
  2、為反對美國在波斯灣(西亞)和中亞的擴張打下了基礎。中印合作,中巴(事實上)結盟,印巴和解,上海合作組織有可能擴大到印巴,以共同反對美國在波斯灣(西亞)和中亞的擴張。
  3、印度會加速成為政治。印度與中國和平共處,與巴基斯坦和解,會加速成為政治大國。
  4、穩定了中國西部以及輸油線路,並得到開啟印度市場相對優先權,加速中國經濟崛起。
  5、擴大中國對緬甸,中國可能取得南印度洋的出海權。印度中國戰略合作後,在中國對緬甸實施影響力的問題上,印度可能采取默認政策。中國減輕了藏南戰略壓力後,在南部會優先向緬甸方向擴張,中國可能取得緬甸事實上保護國地位,緬甸經濟發展會受益,政府合法性會增強。中國通過緬甸軍政府之手,鉗製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包圍。
  6、巴基斯坦會減少對於中國的戰略依賴。中印戰略互信後,印巴和解可能性增大。巴基斯坦會減少對於中國(武器、軍援、外交)的戰略依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