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不見的中東戰線

(2007-02-08 12:12:08) 下一個
【BBY時事】看不見的中東戰線 (2007年2月8日星期四)
●“陪太子讀書”的“伊朗誌願軍”


據德黑蘭消息,伊朗外交部2月6日譴責日前發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綁架伊朗外交官事件,並指責美國在幕後策劃並監督實施了這一行動。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侯賽尼說,伊朗駐伊拉克大使館二等秘書賈拉爾•沙拉菲4日下午在一家伊朗國有銀行巴格達支行門口被一群“身著伊拉克軍隊製服、與伊拉克國防部有關的武裝人員”綁架。他嚴厲譴責這起“違反國際法”的行為,並指責“美國監督了這一行動的實施”。侯賽尼還指出,駐伊拉克美軍必須對這名伊朗外交官的人身安全負責。但駐巴格達美軍發言人加沃中校表示,沒有任何美軍士兵或伊拉克士兵與這起綁架事件有關,他也不能證實這名伊朗外交官遭到了綁架。
沒想到的是,我們在一年前所推論的“伊朗誌願軍”,竟然提前出現在伊拉克戰場上,隻是出現的方式不是在伊朗遭受美國攻擊的情況之下。隨著布什下令追捕在伊拉克境內的與反美武裝有關的伊朗軍事及外交人員,同時美軍傷亡人員包括直升機損失數量的“提速”,一條美國與伊朗在伊拉克境內展開搏殺的“看不見的戰線”,已經漸漸地走進了人們的視覺,而這次綁架伊朗外交官的事件,隻不過是這條看不見的中東“另類戰線”的一個花絮而已。
盡管伊拉克總理馬利基1月31日警告美國與伊朗不要在伊拉克境內開戰,但美國甚至在為伊拉克內戰煽風點火以及把伊拉克的鄰國伊朗、敘利亞“拖入火海”的“司馬昭之心”,早已“路人皆知”。讓人不解的是,華盛頓隻是滿足於在伊拉克跟伊朗玩這種“追殺兒戲”,還是準備軍事打擊伊朗之前的一個清剿行動?眾所周知,為了避免美國承受不起的“在伊拉克的失敗”,五角大樓不得不拿出老布什和小布什的“家族智慧”,然而,伊拉克的“土八路”已經夠五角大樓疲於奔命的了,現在又加上伊朗革命衛隊“誌願軍”的直接扣動扳機,世界上最先進的直升機無疑就成了再好不過的“實戰靶標”。
但五角大樓似乎不在乎目前伊拉克戰事和美軍傷亡的擴大,顯然,布什豪賭一把的心態已經暴露無遺,這其實就是一種“不在亂中取勝,就在亂中滅亡”的冒險戰略。
在我們看來,不管華盛頓意圖何在,這種在伊拉克境內與伊朗對抗公開化和尖銳化的戰略,不但遏製不了伊朗在伊拉克的為所欲為,而且還會把美國真正逼向“承受不起在伊拉克的失敗”的死角,最後反而成全了樂意在伊拉克“陪太子讀書”的伊朗“以戰迫和”的醉翁之意,甚至使美國重演當年“血別越南”的曆史悲劇。
原因隻有一個:華盛頓忘記了伊朗背後還有決不甘於“陪太子讀書”的無形的推手。
●美國的承諾不是“免費的午餐”
據哈薩克斯坦通訊社報道,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前不久提出了修建通往伊朗的石油管道方案,該方案計劃修複蘇聯時期的秋明-鄂木斯克-巴甫洛達爾-希姆肯特-土庫曼納巴德(原稱查爾朱)石油管道並建設通往伊朗的支線。對此,美國負責南亞和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首席幫辦史蒂文•曼2月5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表示,“從美國的政策和法律出發,我們堅決反對修建通往伊朗或者經過其境內的任何管道。”他還說:“實施此類項目的公司可能受到美國的製裁。因此,這樣的管道項目在經濟上將具有很大風險。”
在以不損害俄羅斯在伊朗的經濟利益為前提說服了俄羅斯投票通過聯合國安理會有關製裁伊朗的第1737號決議、接著又向俄羅斯作出“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的承諾之後,華盛頓現在表態美國堅決反對修建通往或經過伊朗的石油管道,無異在預示著美國未來也有可能推翻對俄羅斯許下過的所有“山盟海誓”。
這就是華盛頓的“霸王愛情觀”,當美麗、浪漫、激情都隨風而逝的時候,一直崇尚“單邊主義”的世界霸主就會露出廬山真麵目,去尋求更新的政治刺激。當然,人們從史蒂文•曼的“堅決反對”中也聞出了美國的反對範圍,不僅僅是指俄羅斯的石油管道計劃,而且還包括歐洲及中國與伊朗的經濟合作計劃。
這裏先看一則報道,伊朗1月28日宣布和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以及英荷殼牌石油集團草簽協議,在伊朗南帕爾斯天然氣田合作投資生產液化天然氣,合同價值約100億美元。伊朗國家石油公司負責人諾紮裏介紹說:“無論從投資規模還是天然氣產量來說,這項合同所涉及的項目都是伊朗此類項目中最大的。”報道稱,這項合同的簽署也是對美國的一個打擊,同時為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二的伊朗未來成為全球主要的天然氣出口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這些西方陣營的“叛逆分子”與伊朗的經濟合作,無異就是對美國試圖通過嚴厲的經濟製裁和封鎖、從而徹底擊垮伊朗經濟和瓦解伊朗核計劃的宏偉目標,給予了致命一擊。如果放任歐洲盟友反對製裁伊朗並且繼續與伊朗進行經濟合作,那麽美國好不容易弄到手的第1737號決議就變成了一張廢紙,“有這個賊心沒那個賊膽”又承受不起動武後果的華盛頓,注定要抓出一個“替死鬼”來警示世界。
華盛頓久違的“色膽包天”終於又回來了,被選擇的這個“替死鬼”竟然是俄羅斯。在華盛頓看來,一旦震住了世界“三巨頭”之一的俄羅斯,就能震住中國和歐盟,其他那些“小嘍羅”就不在話下了。華盛頓就是要警告莫斯科,與伊朗的進一步合作必然“在經濟上將具有很大風險”,這些風險還包括美國可能對伊朗發起軍事打擊後對俄伊合作項目的“誤炸”。
毫無疑問,華盛頓旁敲側擊的最大指向是剛剛與伊朗簽訂了一份160億美元天然氣合同的中國。正是這個“紅色大鱷”,策劃了貫穿亞洲大陸的“伊朗-巴基斯坦-中國/印度-俄羅斯輸油管線”的世紀計劃,而且北京未來建設的“中巴能源和貿易大走廊”,也將徹底粉碎美國最有效地遏製中國“經濟大動脈”馬六甲海峽的戰略。
華盛頓從來就沒有忘了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中國與伊朗的經濟合作才是美國最大的痛楚。盡管底氣不足的華盛頓隻是讓一個助理國務卿首席幫辦出麵鬥膽地“堅決反對”,盡管這份所謂的“堅決反對”根本就談不上“堅決勁頭”,但不可忽視的是,美國將會不惜拿出報複措施讓所有參與伊朗經濟活動的國家付出代價。
也就是說,華盛頓作出“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的承諾不是“免費的午餐”。
●該輪到莫斯科“赤膊上陣”了
據俄通社消息,在華盛頓參加了中東問題有關四方會議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月3日說,美國已向俄方保證,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拉夫羅夫還說,他在訪美期間同美方討論了美國增兵海灣地區的問題。美方表示,美國的計劃旨在穩定當地局勢,而不是針對伊朗。拉夫羅夫稱,在伊朗核問題上,俄美的最終目標完全一致,即不允許破壞核不擴散體係。為此,雙方需商定朝這一目標邁進的方針。美國國防部長蓋茨2日也表示,總統布什、國務卿賴斯和他本人都清楚地表示過,美國沒有與伊朗開戰的計劃。
當北京痛快地玩了一通“太空雜技”又回到“準備打仗”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的時候,該輪到莫斯科“赤膊上陣”了。耐人尋味的是,拉夫羅夫是在1月27日先期訪問伊朗之後才就美國增兵海灣地區提出質疑的,華盛頓不能不察覺莫斯科是否在替德黑蘭投石問路。十分幸運的是,拉夫羅夫“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華盛頓有關“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的承諾。
莫斯科十分清楚,作出一個承諾並不困難,推翻一個承諾更是易如反掌,尤其這個承諾出自不需要任何戰爭理由就敢於發動一場戰爭的世界霸主之口,全世界也都了解“煙幕彈”的“最佳投擲手”五角大樓,但對於俄羅斯來說,拿到美國的這一承諾就已經足夠了。
戰爭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人們應該注意到,以色列“摩薩德”最近在伊朗境內謀殺伊朗核科學家的行動,一是意味著美以動武的前兆,另一個就是美以排除了動武的無奈之舉,但有一點是不可質疑的,這就是我們在1月22日《讓中國“硬實力”為美國呐喊》中所評述的:美國增兵海灣為的是迫使內賈德放棄核計劃或者提前下台,為的是消滅一個唯一敢跟世界霸主抗衡的“內賈德思想”。顯然,現在以色列謀殺伊朗核科學家,就是摧毀“內賈德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這遠比摧毀伊朗的核設施更為重要。
人們應該還注意到,俄羅斯隻需要一個承諾但並沒有力阻美國對伊朗動武。眾所周知,俄羅斯在去年
月23日投票讚成聯合國第1737號決議之前,是得到了美國“不損害俄羅斯在伊朗的經濟利益”這一承諾為前提的,即便美國助理國務卿首席幫辦史蒂文•曼5日發出警告“美國堅決反對修建通往或經過伊朗的石油管道”,對俄羅斯來說不過隻是耳邊風。
不難想象,隻要俄羅斯在伊朗的經濟利益受到美國的侵害,顯然美國在製裁伊朗的問題上包括未來安理會對伊朗進一步製裁方案的審議,都將遭到俄羅斯的堅決抵製,甚至還遭受俄羅斯在其他經濟領域的報複和抗衡。當然,同樣在伊朗在中東有著巨大利益、俄羅斯的“近鄰”中國和“遠親”歐盟也不會袖手旁觀的。
最不可想象的是,一旦五角大樓違背了“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的承諾而對伊朗動武,俄羅斯即使給予伊朗在軍事上的全力支持,恐怕華盛頓也不會感到驚訝。這才是俄羅斯一定要美國作出承諾也僅僅需要承諾的“狼子野心”。
還有一點值得強調的是,“老頑童”俄羅斯之所以費盡心機也要拿到美國的這一承諾,除了為了繼續牢牢地掌控中俄在伊朗核問題上的主導地位,其實也就是間接性地為伊朗“索取”一份主動權。有了華盛頓的這個承諾,德黑蘭就明白自己下一步該如何演繹“核遊戲”了,隻要不去撞擊拉夫羅夫所說的“俄美的最終目標完全一致,即不允許破壞核不擴散體係”這一道紅線,就照樣繼續讓“和平利用核能”的大旗迎風飄揚,也照樣繼續展開伊拉克“看不見的戰線”,至於何時軟一點何時硬一點何時鬆一點何時緊一點,已擁有“內賈德博弈術”的德黑蘭還是會與莫斯科及北京“對視一笑”的。
●伊朗遏製美國“衝動”?朗總統內賈德將於2月11日總結伊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發布一個有關伊朗核權利的重大消息。它說:“內賈德總統還重申伊朗使用核技術不可剝奪的權利。”FARS通訊社援引內賈德的話稱:“伊朗將在伊斯蘭革命周年紀念活動期間舉行慶祝確立核權利的活動。當國家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攀登頂峰時,真主會幫助它,國家將獲得勝利。”
離聯合國第1737號決議限定伊朗在60天內暫停鈾濃縮活動的最後期限不到一個月了,內賈德卻還要準備發布一個有關伊朗核權利的重大消息,絲毫沒有向美國作出讓步的跡象。但人們不能不注意到,伊朗既有繼續強硬的依據,也有在必要時尋找對話的趨向。
值得關注的一個十分微妙的跡象是,內賈德在近一段時期的所有講話中,已經少了一些以往刺激美國尤其是以色列的“鋒芒”,所以內賈德即將在11日發布“核權利重大消息”不會是美以最害怕聽到的“核武器研製成功”消息。即使在安裝離心分離機這一敏感問題上,伊朗官方也是在“證實”與“否認”之間玩捉迷藏,其中不乏減少進一步刺激美國的成分。
顯然,內賈德的目標“既避免遭受美國的軍事打擊又維護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依然沒有改變。在當前美國大兵壓境的時刻,“如何避免遭受美國的軍事打擊”已經成為伊朗最重要的外交課題之一。
在伊朗最近一係列的外交活動中,大都是圍繞尋找遏製美國“衝動”的靈丹妙藥這一中心。伊朗加強與美國在中東最主要盟友沙特的來往與磋商,並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中7名來自不結盟運動國家和77國集團國家的代表參觀伊朗核設施,此外,除了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拉裏賈尼1月28日表示“伊朗將考慮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最近提出的同時暫停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和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的製裁措施的建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侯賽尼也在同一天表示“伊朗需要研究來自美國官員給伊朗的有關如何解決目前一些問題的信函”。盡管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伊朗在“無中生有,自彈自唱”,但不同尋常的是,華盛頓對這一件事不予置評。
在我們看來,德黑蘭和華盛頓都在利用這一“體麵的煙幕”,為未來適當的時候雙方可能的直接對話尋找“體麵的台階”。其實,真正能為伊朗配製遏製美國“衝動”的靈丹、同時又能為美國提供控製“衝動”的妙藥的,恐怕隻有北京了。憑著錘煉五千年的“中國智慧”,化解弩張劍拔的伊朗核危機,北京是胸有成竹的,隻是這個世界還有一個世界霸主。這就是我們在去年1月28日《將“伊朗核革命”進行到底
》中所評述的:既然中國來了,中東的遊戲也剛剛開始熱身,玩不出政治激情,玩不出利益火花,中國人是那麽好“打發”的嗎?
●“俄伊式歐佩克”破解美國的單邊政策
據媒體報道,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1月29日表示,伊朗和俄羅斯這兩個天然氣大國可以建立一個類似於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天然氣輸出國組織。哈梅內伊說:“伊朗和俄羅斯的天然氣儲量占世界總量的一半,可以建立天然氣合作組織架構,就像歐佩克一樣。”
當法國總統希拉克“漏嘴”的一句“伊朗擁有一至兩枚核武器並不是太大的危險”讓華盛頓目瞪口呆的時候,當法國總理德維爾潘緊接著“殘酷”的一句“美國在伊拉克已經失敗”讓華盛頓痛不欲生的時候,哈梅內伊這個“爆炸性計劃”簡直又是美國的一個噩夢。其實,哈梅內伊提出建立一個“俄伊式歐佩克”,與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提出修建通往伊朗的石油管道方案,顯然都是有的放矢的。一個“俄伊式歐佩克”新王國的出現,不但讓伊朗破解美國以經濟製裁為主要手段的封鎖政策,而且也能抗衡或多或少受到美國影響和操縱的歐佩克能源政策,更重要的是,這符合俄羅斯成為“能源超級大國”的戰略思維。
用哈梅內伊的話來說“伊朗和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問題上的合作能夠阻止美國實施單邊計劃”,這才是伊朗當前最迫切需要的。德黑蘭十分清楚,俄羅斯在伊朗所謂的經濟合作,其實就是俄羅斯維係自己在中東戰略利益最重要的一個紐帶。盡管俄羅斯在中東和平進程談判小組占有一席之地,但所起的作用並不比在朝鮮核問題的角色風光多少,唯有在伊朗核問題當中,俄羅斯才能真正找回自己“前超級大國”叱吒風雲的影子和雄風,這就注定俄羅斯必然在伊朗核問題上“無惡不作”。
而這種利用自己的代理人所進行的非軍事對抗手段,往往比正麵的對抗還要產生意想不到的巨大的效果。恰巧的是,伊朗甘願充當這個“代理人”,有了俄羅斯這個在政治、經濟甚至軍事上支持的“後台老板”,美國的製裁措施和戰爭威脅將形同虛設,難怪德黑蘭“不知天高地厚”敢於在伊拉克開辟看不見的“誌願軍戰線”,難怪華盛頓“知了天高地厚”不得不向中東增派航母戰鬥群“殺雞用牛刀”,也難怪華盛頓如此放膽與莫斯科正麵交鋒並表示“堅決反對修建通往或經過伊朗的石油管道”。
不難想象,伊朗在伊拉克開辟了一條“看不見的軍事戰線”,又準備與俄羅斯開辟另一條“看不見的能源戰線”,當然也少不了“沉默是金”的中國和“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歐盟之“看不見的政治戰線”,一旦形成一條看不見的強大的統一戰線,那麽美國在中東在全球的單邊主義政策牌,該是跟“西山落日”一起“同輝”的時候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