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風光

古今中外事,都付笑談中。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八課:to beat the heat (1/2)

(2007-12-01 15:31:08) 下一個

VOA 課文

今天要學的詞組是:to beat the heat。Heat是指高溫;高溫是不能打的,隻能設法克服。美國各地熱浪滾滾,《華盛頓郵報》說,一個母親和她兩歲的女兒 "...try to beat the heat...by opening a window on the shady side." 意思是,母女倆為克服高溫把不朝陽的一扇窗子打開。 在汗流浹背的情況下人人各顯神通。A postman used bottles of frozen water to beat the heat - 一個郵遞員用凍成冰的瓶子來抵擋熱浪。一個戶外工人"wipes his face and dreams of ...ice cream," 他一麵擦汗,一麵想象自己在吃冰淇淋。You can of course jump into a swimming pool,跳進遊泳池也行!今天學的詞組是:to beat the heat...

Expansion

beat一詞看上去簡單易懂,中文翻譯就是"打"的意思(雖然VOA說"高溫不能打")。看到它讓我想起很多年前在中國的大學英文課堂裏,老師對我們解釋中英文在表達上的一些區別時,就用到beat作例子。原始例句記不清了,但記得老師說到"狠狠地打人一頓"在英文裏用的是"give him a good beating",由此將中文的"狠"和看似不相幹的英文的"好"聯係在一起。

現在想來這樣的英文老師恐怕要戴個帽子,上寫"誤人子弟";在摘帽之前,中英文兩科都需繼續加強學習。 A good beating這樣的表達中文自古有之。水滸中李逵之流在加入宋公明的革命隊伍之前,是常把"將這斯一頓好打"掛在嘴邊的。現代漢語裏"好好收拾他一頓"不就是"狠狠地打他一頓"的意思嗎!

中國說法"棒槌下麵出孝子"反映的是一種中國式的傳統家教信條。殊途同歸,英文諺語裏也有英美式的"棒槌下麵出孝子"。如:
1. A good beating drives out evil, and hard blows chasten the inmost spirit. (就翻譯成"棒槌下麵出孝子"吧。當然老美不需要孝子,要的是不讓邪惡占據孩子的心靈,要用重擊來驅趕邪惡、"純潔"孩子的靈魂深處)。
2 . Folly is rooted deep in the hearts of children. A good beating will drive it out of them (另一條"棒槌下麵出孝子"的英文諺語)。
3. Beat your children while there is still hope for them, only just be careful not to beat them to death (在最後希望破滅之前,不能放棄拯救孩子,哪怕要用"打是愛罵是親"的方式。隻是要注意別把孩子打死了)。
4. Does it take a good beating to get your attention? (非要揍了你才肯聽話嗎?)

當然,這裏的"打"並不一定是physical abuse,而是用通過懲戒記住痛的方式,讓孩子們端正行為,遠離邪惡。懲戒也不一定隻是體罰,包括心理和認知層麵的。

中英兩文之間文化的比較有趣也很複雜,舉例說: 中國傳統式的規範約束子女的行為準則早已成舊時皇曆,如今中國"獨生子女"橫行當道,"子不教父之過"已不能與時俱進,新式家教已經出現逆向紀律約束,雖尚不至於"棒槌下麵出慈父",但"他是我兒子,我是他孫子"這條新的中國諺語可以說是現代中國"為父之道"的一種真實寫照。

美國沒有"獨生子女"但有"獨立人格"。不過如果有人認為美國父母因為"獨立人格"而鬆懈對孩子的紀律教育,這在認識上會產生謬誤。事實上多數美國家庭極其重視家庭教育,強調孩子要學會服從並受到紀律約束。孩子在學校和家裏犯錯或不"紀守法",就會嚴格按紀律受到相應的懲罰。父母打孩子在美國雖不能說是屢見,至少也是不鮮。在美國,被寵壞的孩子叫做spoiled brats。如果把現如今的中美兩國孩童做番比較,被寵壞的恐怕是中國孩子居多。

我的digression又扯遠了,趕緊回歸"正統"。

中英兩文的比較還是要做的,這有益於學習。詞匯學習上,我們以前說過,英文的詞匯定義仔細"精準",而漢語"模糊",詞義更多是依靠上下文來給出。比如這"打"一詞,在漢語裏,打贏的打,打輸的打,和輸贏待定的打,都是用同樣的一個打字。英文則不同,beat = 打贏,lose = 打輸,fight = 打(但輸贏打完了才能分曉)。

所以,beat是defeat的同義詞,有overcome和surpass的意思。體育競技,旗鼓相當的兩隊,一場撕殺下來,勝方會對敗者說: We finally beat you this time, fair and square! 當然,beat一詞不僅僅用來描述爭強好鬥中的勝出,它還有其他的用法。舉例說,事先不被看好的弱隊(者)在競爭中的勝出、不被老師看好的學生"鹹魚翻身"後來居上,等等這類有困難也要克服困難最終取得的成功,我們可以用beat the odds來形容。一個係統某項政策的出台,無非是要設置一些"這個不準那個不許"的條條框框。為免受束縛,人們往往想方設法繞開係統的限製和政策的不許。如果這樣做成了,就叫做beat the system。在中國多年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和做法: 中央有政策,地方有對策,正是beat the system的例證。這裏,beat可當overcome講,也可以解釋成circumvent。有了這番注解,篇頭VOA所用例句beat the heat就不難理解了。人們一時無法改變熱浪(heat wave)的存在,但用各顯神通的辦法,可以躲避"繞開"熱浪對人體的侵害。

這樣的用法很常見,上星期天看到一家美國商店的廣嬗麽蠛判涯勘晏廡醋?quot;NOBODY BEATS OUR PRICE",那意思是說,他們的價格最低廉。不久前覽過一則新聞,標題是: Can't beat quality of life in Scandinavia, says world ranking。說的是Reader's Digest雜誌社將各國大城市生活質量排序,結論是斯堪迪納維亞地區的生活質量最高,北京、上海、孟買、廣州和曼穀守底。

beat還有另一個簡單的意思,即"連續有規律的擊打或搏擊"。有了這個定義,下列詞匯用到beat我們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1. 擊鼓 -- 動詞: beat a drum; 名詞: drum-beat。
2. 心跳 -- 動詞: (one's heart) beat; 名詞: heart-beat。注意,千萬不要用 heart-jump。
3. (音樂)節拍 -- 動詞: beat the tempo (打節拍); 名詞: tempo-beat (or simply tempo)。

beat在英文裏的用途廣泛用法也很活,如果我們能用林彪同誌的"活學活用"方式(913 事件都三十七年了,該給副主席昭雪平反了),對英文的理解可能會來得快點,英文程度興許也能提高快些。

請看例句: Beat swords into plowshares. 這句是什麽意思? 從戰爭、殺戮到和平的演變,英文有兩條諺語來形容這一過程: 上麵這句是一條,另一條是Bury the hatchet。李逵拚命用板斧,美國印第安打仗也用斧子,但他們部落間講和時有個習慣,要把斧子都埋起來。Beat swords into plowshares這條來自聖經 -- 和平來了,刀劍就沒用了,應將它們回爐重新打造成犁刀用於生產。這兩條諺語能對應上中國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