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風光

古今中外事,都付笑談中。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詞匯學習(13): 侃中文偏旁部首與英文前綴後綴 (1/3)

(2007-12-19 21:08:45) 下一個


(Caveat:
本篇純係戲言and it holds no intent to offend anyone)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這聯怕是被欣賞的次數多了早已是
"陳詞濫調",但其中所傳遞的關於中國文字的奇思妙想依然讓人歎服。這一拆字聯的出處有多種版本,這兒借用唐伯虎的一種: 說唐伯虎年幼時,他老爸與吳縣東山鎮的和尚皆空是好友,二人舞文弄墨過從甚密。有一酷暑夏日皆空來訪,唐父以西瓜待客(那時候想要冰鎮啤酒也沒有啊),頑童伯虎見瓜嘴饞要搶著先吃。恰在此時,江南多變的夏日,天空下起了冰雹(就是凍雨)。和尚突然來了楹聯靈感,就止住小唐說

且慢,我有一上聯,如你對出下聯,你先吃。如對不出,我先吃。當然,江南才子唐伯虎,用他的少年俊才先於和尚吃到了瓜,要不我們今天也看不到這對妙聯了。

這故事的真偽也無法查證,也許它跟唐伯虎沒半點瓜葛,沒準是某年某月某日出自某位西北老漢之手
(窯洞裏瓜少人多,所以一個瓜要切上七八十五刀的),後來的文人移花接木把這聯"栽贓"給了少年唐寅。不是有那句話嗎:  

曆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文化是文人才子傳承的。豐功偉績要集中在少數風流人物身上那才叫豐功偉績,分散了會滋長中國的民主草根。是誰創造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華燦爛文化。要不你說,這些精妙的中國文字隻要數祖查典,版權不是唐伯虎就是祝枝山之流的。其實這有什麽呀,不就是偏旁部首的東拚西湊嗎,勞苦大眾人多,拚湊到好句的可能更大。

細想一下,這類對聯除了文字組合精妙外,對聯生成的時間地點、人物場景、事件內容以及當事人的瞬間
智慧等等,他們的組合概率實在很小,不可重複性卻很大。你想老唐家那天正好是和尚來時有西瓜,小唐要吃時正好又天下雹子,可能那天和尚正好還受到某尼姑MM激勵,靈光閃現才出得上聯。這些外因如此巧妙組合一起,剩下的唐寅發揮才智那就水到渠成了。可是那天要是下的不是冰雹而是黃梅雨(江南雨季多黃梅),你說這傳承下來的對子會不會是這樣?

黃梅雨灑吳縣,東西南北千萬點;
切西瓜分和尚,上下左右十五刀。

這胡謅的對子裏,
"東西南北"就沒了鬼使神差的巧合,多沒勁啊!

所以說,這些小概率的事件,隻有在曆史的長河裏才能積少成多。它們由人民大眾創造的可能遠遠大於出自少數風流才子之手的可能。為了膾治人口的"
廣告"效果,人民大眾被要求服從於中華文化的大局,讓中華文化的代表們"先富起來",這類"讓球"事件自古至今都有,版權的意識在今天的中國才是萌芽狀態,更何況在那從前的明清時代!

那些
"風流才子"的本事一般人學不了,但偏旁部首可以學以便我們一般人也能長進一點文字的水平。在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中,作者巧妙的拆用漢字"兩點"和三點"的偏旁。你說這漢字它就這麽"湊巧",這""字和""字裏的另一半又提供了東西二字。下聯"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裏,動詞""""都需要利刃作工具,這就有了""旁做部首,並且處於橫豎分布,兩字剩下的另一半又得神助似地給出"七八"的巧合。

漢語的偏旁部首雖有局限,但也有一定的普遍性。比方說這
"兩點""三點"一般表示水(注意,不能隨便加減 --"一點""四點"都跟水無關),江、河、湖、海等等是個長腦袋說漢語的都能舉出一堆例子。

中文偏旁部首數量龐大,構字
()尚缺定規。但構成的漢字數量卻多過天上的繁星,由字到詞又意思多變。因此對漢語學生來說,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記住漢字再由字生詞的靈活應用無疑是一大挑戰。這類拆字聯形式的精妙文字,與其說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中華智慧、文化底蘊,不如說他們更多是反映了先人學習語言時所采用的一種幫助記憶的一般技巧 -- 將文字的偏旁部首分合拆組,編成故事,產生聯想式記憶,達到增加詞匯的目的,我們可以把這一方式看成是內涵詩意的"說文解字"

這類說文解字多見於舊體詩歌對聯,恰為數眾多,但對今天的現代漢語來說適用性小了些許,原因是許多繁體漢字被簡體替代,使得原有的一些組詞巧合蕩然無存。
比如:  

          
閑看門中月,
 思耕心上田。

繁體的閑原是門中一個月字
(我電腦上打不出),用它這聯不僅有文字的巧合更有意境的幽雅。簡體的閑是門中一個木字,用新字這聯就成了:

           
閑看門中木,
 思耕心上田。

恐怕這會倒人胃口。對繁體簡體的熟是熟非我們不論,但這種文字訓練仍不失為一種學習語言的良方。

這種拆字遊戲甚至可以進一步細玩,再看例
:

1. 
鴻是江邊鳥,
 蠶為天下蟲。

2. 
十口心思,思家思國思社稷,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應是繁體謝)

3.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女權主義者可能要反抗)

4. 
此木為柴山山出,
 因火成煙夕夕多。

5.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為柴,
 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更妙。

以上各對中,還真是用了不少偏旁部首。老式文人間玩這種拆字遊戲十分平常,傳說古時某地某次鄉試,某考生因貪睡誤點,考官罰他猜字謎,猜中可以參加應試,猜不中便不能應試。這字謎是
:

           
一個懶書生,
 睡到日當頂。
 雞在旁邊叫,
 他才把眼睜。

考生猜中謎底
: (酉即是雞。當然,故事還可以繼續編: 該考生便是後來的某朝某代的棟梁之材某某)。這種文字的機緣巧合,加上文人軼事(不是唐白虎祝枝山,就是乾隆紀曉嵐等),就讓尋常的文字遊戲平添人物的神采。   

當然,有巧合就一定會有不巧,拆字聯也一定會有編不下去的時候。
"古文故人做",按平起仄收的規範,這應該是下聯,據說至今依舊懸在那兒獨孤求偶,各位不妨試試運氣。不過,不論成聯與不成聯,這種形式的文字練習達到了它應有的目的: 通過偏旁部首來拆文解字,起到增加詞匯、提高應用文字的能力。


(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