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華盛頓觀察感歎: 中國仗“軟實力”屹立世界!

(2007-04-19 13:23:29) 下一個
2007-04-18 10:23:19.0

在21世紀之初,中國穩穩當當地成為地球村一個極有分量的大國。從朝核到伊朗問題,國際社會越來越依賴中國的政治影響力。從人民幣升值到中國的能源之旅,仿佛世界經濟中不談中國因素,就失去了一個主角。中國給世界帶來的震動喚起學術圈的思辯。關於中國崛起的著作層出不窮,卻常常現出一個研究盲點:中國是如何運用其軟實力贏得遠邦近鄰的友誼與信任的?

“中國的軟實力外交明顯改變了她在亞洲乃至世界其它地區的形象,使她在國際舞台上變得更積極活躍,而富有建設性,甚至於很多國家現在更喜歡中國,而非美國了,”目前在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項目擔任訪問學者約書亞·科蘭滋克如是說。

科蘭滋克在他即將於5月28日出版的新書《魅力攻勢——中國的軟實力是如何改變世界的?》中第一次係統地梳理了中國軟實力如何在亞洲及整個世界發展的思路,提示美國政府,正視中國影響力提升的現實。

中國外交成熟了

“軟實力”的概念早在1990年代初就由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了。其範疇之廣,既包括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的吸引力、文化(尤其是通俗文化)的感召力、也有在國際政治中的結盟能力、利用現有國際組織的能力等。科蘭滋克在他的書中闡述的是從1900年代中期到現在,中國外交風格的明顯變化,換言之,他不研究中國軍事實力的壯大、GDP的增長,專門關注中國如何與國際鄰邦打交道。

用科蘭滋克本人的話說,中國外交這十幾年來變得“更加成熟了”。“最明顯的表現是,中國積極接觸發展中國家。她主動融入當地經濟、貿易的做法很值得肯定”。

曾經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和《經濟學家》報道東南亞和中國事務的科蘭滋克有豐富的亞洲經曆,最近剛剛完成了又一次亞洲之旅。從自己的親身體會出發,科蘭滋克回顧說,就在十幾年前,中國老一代的外交人員處事極為謹慎,或者迫於某種政策限製,甚至不願多和媒體打交道。

“但是,新一代的中國外交官們逐漸學會了在媒體麵前談笑自如,態度更開放,在公眾中形象更友善,”科蘭滋克說。

除了麵對媒體的態度,中國的外交工作重點也在悄然轉變。科蘭滋克注意到,15-20年前中國外交的一大特點就是注重和美、日這樣的大國打交道,和發展中國家的交往並不是十分緊密。但近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石油之旅”、“資源外交”等讓中國積極地與發展中國家打成一片,甚至融為某些地區經濟發展的一部分。

“中國意識到,除了美日,她同樣需要其它的國際盟友,逐漸提高自己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科蘭滋克說。

新外交改變東南亞的政治地圖

“中國的軟實力外交實施以來,在亞洲得到了很多積極的回應。”科蘭滋克認為,這一政策在亞洲的實踐整體而言是成功的。

科蘭滋克在書中闡釋,十幾年前,很多亞洲國家還十分擔心中國的威脅,尤其是怕中國的經濟發展會傷害到自己的經濟競爭力。然而,中國通過一係列的政策給這些國家吃了“定心丸”。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情願做出讓步,以十分便宜、甚至是零關稅的價格購買東南亞國家的農產品,贏得了眾多鄰國的信任。這是中國外交成熟的表現。

除了暢通的經貿往來,中國同樣注重在文化和教育方麵和東南亞國家交流。中國成功地喚起了東南亞人民學習漢語的熱情。其中一個例子是泰國。20、30年前,泰國人學習漢語還是非法行為。現在,中國密切與泰國交往,整個氛圍都改變了。泰國的政客紛紛以渲染自己的華裔祖先、傳統為傲。泰國前首相他信在任時更是多次訪華,努力推動泰中之間的經貿與文化往來。

現在,中國也在美國、歐洲建立其孔子學院,推廣中國文化。但這——科蘭滋克指出——與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軟實力”外交稍有不同。歐美地區並不缺乏推廣中文教育的資金,然而,對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所投入的教育基金十分重要。

“自從奉行了軟實力外交,中國取得的直接成就是減少了亞洲國家的戒心。現在,說中國威脅的聲音小了,想和中國結成夥伴關係的多了,”科蘭滋克說。

當然,對華友好在亞洲國家中並非“一刀切”。新加坡和越南沒有像泰國那樣買中國的帳。新加坡與美國的關係仍十分緊密,而越南,由於和中國在曆史上的戰爭問題,仍然無法全盤接受對方。

科蘭滋克提醒說,軟實力外交,從長遠發展來看,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能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會給中國帶來挑戰。

“中國領導人出訪發展中國家時,時常很慷慨地向對方許下援助、貿易方麵的承諾。但是,在我看來,這些承諾有時實在慷慨,未來的中國是否能完全兌現,是個疑問。”科蘭滋克說,“其次,中國本國的人民會怎樣看待這些政策。中國仍有一些落後偏遠地區。如果你是那裏的居民,聽說自己的領導人給非洲國家送去了大量的援助,會自然而然地問道:為什麽不把這些錢投入到中國的落後地區,發展那裏的教育文化?”

中國軟實力挑戰美日?

科蘭滋克的書尚未發表,已在美國學術圈中頗受關注。學者們紛紛感歎:當各項民調顯示美國的軟實力逐漸下降的時候,中國的軟實力卻逐漸蔓延,而絕少被關注。或許是因為它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而同步發生,以至於逃過了華盛頓的眼睛。 “這本書旨在提醒美國政府注意中國影響力的發展。”科蘭滋克說。

中國的軟實力外交與其全球戰略布局是分不開的。中國的整體戰略思路就是要和發展中國家發展友誼。相反,美國目前的外交重點仍然放在中東。自9·11事件發生,伊拉克戰爭和全球反恐戰讓美國在地球村的“人緣”大打折扣。但是,科蘭滋克並不認為中國的軟實力外交已經發展到挑戰美國的地步。

“從某種意義上,我承認中國的確是填補了有些因美國忽視而產生的亞洲的真空。但中國的這一影響力在拉美和非洲就沒有那麽明顯。這兩個地區受美國的影響很多,中國仍然是一個實力較弱的參與者,”科蘭滋克說。

在現階段,科蘭滋克認為,直接感到中國軟實力壓力的應該是日本。作為亞洲的一個強國,日本昔日在本地區的盟友現在正一個個轉向中國。日本正努力用貿易外交試圖扳回局麵,但是他不確定日本的這一策略是否能奏效。在很多人眼中,日本已然是一個衰退中的強國。1970、80年代日本在如日中天時沒有建立好與亞洲其他國家的友誼,如今麵對中國的崛起,更是力不從心了。

從長遠看,科蘭滋克承認,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高的確有走向“挑戰美國”的可能。尤其是未來在資源爭奪中,中美可能會出現對峙。因此,在本書的最後一部分,科蘭滋克向美國提出一些建議,希望美國能夠更加積極地接觸亞洲,在某些方麵向中國學習,試著融入到當地的文化當中。

“事實是,雖然美國目前將中東作為外交重點,但那裏隻是美國的安全戰略要衝。如果說到美國的經貿利益,亞洲才應該是美國首要重視的地區,”科蘭滋克最後總結說。(作者:李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