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所知道的法國工會 (作者:馬失途)

(2007-11-01 20:36:52) 下一個

                            ·馬失途·

前些天,法國鐵路和城市公交係統的八大工會聯動罷工,造成黑色星期四,讓我起了嘮叨一下法國工會的念頭。

記起九一年初,我第一次得到為資本家賣命的機會,簽了此生第一個合同(印象中,國內大學畢業留校工作時也沒簽什麽合同)。按合同規定,六個月試用期滿並考察合格後,方能被正式聘用。為了保住這一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加上當時還是一個人單身在外,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一族,便起早摸黑地幹起活來。大約一個月後,同部門的同事帕特裏克與我閑聊,暗示我不必這麽賣力。他說:凡大公司招人,隻要能力不是太差,工作態度也還端正,一般都會轉正的。再者,我這麽拚命幹,對其他同事也是個“威脅”。我初來乍到,既想給老板一個好印象,又不想開罪同事們,便聽從帕特裏克的勸導,“正常”地工作起來。六個月後,公司“組織部”來信,果然對我的工作“十分滿意”,我被轉正成了公司第一位外籍幹部(工程師屬幹部編製)。

後來才知道同事帕特裏克是本公司企業委員會及工會CGT的負責人之一,我的一點有關法國工會的初步知識,就是從帕特裏克那裏泊來的。

經過百餘年的“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法國現有CGT、FO、CFDT、CGC等全國性的產業工會組織。上述各工會又有各自的行業分會,比如汽車分會、冶金分會等。再往下,就是企業“支部”。但全國總會、行業分會和企業支部間沒有垂直領導關係,都隻向自己的選舉人負責。每隔幾年,每個工會都要舉行一次全國性代表大會,審議工會主席的工作報告並選舉新的執行機構。全國總會或行業分會的任務是協調全國或行業範圍內的統一鬥爭。比如鐵路罷工、郵電罷工甚至全國總罷工等。

工會的對立麵當然是雇主。其實雇主們也有自己的“工會”,即雇主同盟。各行業也有雇主分盟。目的當然是協調相互立場,與工會統一談判,以保護老板們的利益。還有一類“工會”比較特別,既是雇主,也是雇員。比如農協會。農協會就是農場主們的工會。農場都是半年辛苦半年閑。除了葡萄園、蘋果園等收獲時需招些季節工外,一般的農場都是自耕自種,不存在雇主與雇員這對“矛盾的統一體”。農場主們聯合起來的主要目的是向政府多要農業補貼和少交稅收。有時也來點出格的“招式”,比如圍攻大超級市場,用從非洲或南歐進口的便宜農產品堵死超市的入口處。對此類“合法”鬥爭,政府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產業工會和雇主同盟外,勢力較大的工會還有教師工會、大學生會、中學生會和獵人協會等。去年夏天的大中學生罷課曾迫使政府放棄新雇工條例,可見學生們的力量不可低估。近年來,獵人協會演變成了獵人黨,不僅參加議會選舉,還競爭總統寶座。獵人黨與綠黨互為天敵,隻要碰一塊,總要擦出些火花來。

以上各工會、協會和同盟,五花八門,林林總總。限於篇幅和知識,本文隻說說筆者相對熟悉的產業工會。

大型企業內一般都有CGT、FO、CFDT、CGC等不同的工會組織。各工會都可自由地發展成員。各工會間既有合作,也有競爭。有時為了各自的利益,還鬥得不可開交。這正是老板所希冀的。所有工會都參與同資方的談判,但隻要任意一個工會同意簽字,決議便可生效。老板為了資方的利益,有時故意在工會間製造摩擦,甚至收買某工會負責人。類似於解放前的所謂“黃色工會”。當然,黃色工會若事情敗露,其領導人下次就會落選。

工會在企業內部的作用很多是通過企業委員會來體現的。法國法律規定五十人以上的企業必須設置企業委員會。企業委員會由全體職工選舉產生,但候選人均由各工會組織推薦,類似於政黨之競爭議會席位。若有散兵遊勇參選,成功的可能性甚微。企業委員會與老板定期召開勞資雙方會議。按說企業委員會應該是職工的最高代表,主要任務應是協調各工會間的意見,“同仇敵愾”地與老板談判,以保護職工的工資、工作條件及福利待遇等利益。但以我對本公司的觀察,企業委員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職工的福利上。比如職工家庭的旅遊度假、職工孩子的夏令營冬令營、甚至公司圖書館、體育比賽和衝洗照片等日常事務。乍看起來,與國內的紅色工會沒什麽差別。當然,若公司有改組裁人計劃時,企業委員會還是會站在最前列,與老板鬥爭。有時也召開全體職工大會,以顯示鬥爭聲勢。

企業委員會雖需由全體職工選舉,但職工也可不參加投票,即棄權。我以前就是棄權者之一。記得工作之初,我因沒有選舉的習慣,企業委員會的選舉從不參加,讓帕特裏克惋惜不已。後來帕特裏克拉我的選票,鼓動我投他的CGT。我才開始履行我作為職工的神聖權利。當然,是否投了帕特裏克的票,隻有天知、地知、我知,但他卻不知。

企業按職工工資總量的百分比向企業委員會撥付經費,這也是法律規定的。這是筆相當可觀的數目。巨型企業的企業委員會的年經費可達千萬甚至上億之數。比如法國電力公司。如何分享這筆費用,各企業委員會的“施政方針”大同小異。從我所服務的公司看來,最大項開支是職工子女的夏令營和冬季滑雪。比如我兒子前年去加拿大夏令營三周,總費用近兩千歐元,我們隻需付三分之一,其餘則由企業委員會補貼。而且家庭自付部分還與家庭收入掛鉤。我們家收入偏低,所付就少些。其次為職工家庭的旅遊度假。這一開支有兩種模式:公司自置職工度假房,或給職工度假補貼。職工自付部分也同樣與家庭收入掛鉤。比如我們家去年所去的“北戴河”就屬於職工度假房。第三筆大開支是年終活動。我們公司曾連續五年包場雜技,家有未成年孩子的職工家庭優先。孩子們進場時還可領到一份小禮物。叨企業福利的光,幾年來我們先後欣賞了俄羅斯、墨西哥、意大利和中國等國的精湛雜技。除了看表演外,聖誕來臨前,未成年孩子都有一份聖誕禮物(一般為玩具)。每個職工也有一份實惠的禮物:比如香檳酒、葡萄酒或地方奶酪等等。有一年竟是一根重十公斤的整火腿!搬到家時,我連衣服都汗濕了。企業委員會的其他開支還有:開學前學齡兒童(不包括大學)的入學補貼(五十歐元左右),語言實習補貼(視家庭收入,每人每天六到十二歐元),結婚禮品,新生嬰兒禮物和退休紀念品等。

工會和企業委員會均受法律保護。老板應為企業委員會和各工會設置辦公室,且工會和企業委員會負責人在任期內不能被解雇。記得上班始伊,我總詫異同事帕特裏克為何總那麽“吊兒郎當”?他所負責的技術崗位基本上是虛設,成天這兒會那兒議的,用半天打魚三天曬網來形容他毫不過分。卻原來他端著個“金飯碗”!難怪。

五十人以下的企業就沒這麽幸運了。企業委員會“簡化”成職工代表。一般自己提名候選,由職工推選產生。若無人自願候選,便由老板指定。所以小企業的職工代表一般都比較聽老板的話。加上小企業的資本小,船小好掉頭,還有新注冊企業在稅收上的優惠等,小企業的自願自動破產相當頻繁。所以小企業職工的工作就相對不穩定些,工作條件也差些,福利就更談不上了。

最後說說工會與政黨及政府的關係。工會與政黨也就一紙之隔。投入政治多了,工會就演變成政黨。比如上麵說到的獵人黨。法國還有一農協會,以反對“改變農作物遺傳基因”為宗旨,也演變成了農民運動黨。一般來說,產業工會與左派政黨近些,雇主同盟、農協會則偏於右翼。CGT的曆屆工會主席差不多都是法共的政治局委員。

理論上講,政府是勞資間的調解和仲裁人(當然也是國營企事業的總雇主)。但由於工會與政黨各具色彩,關係就很微妙。前些年左派聯合執政,就由法共人士擔任交通部長。因交通部門CGT勢力大,且最喜歡鬧事。讓法共人士擔任交通部長,他的哥們總會給他點麵子吧。

寫到這,突然想到能否移植“法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詞?雖然比北歐諸國尚有差距,但畢竟已不是“初級階段”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