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漫的博客

雲漫的風光,旅遊,舞台照片
正文

冰湖氣泡王國

(2013-03-01 06:24:43) 下一個

冬天去加拿大洛磯山脈去看那神奇的冰雪世界和凍結在冰湖裏的氣泡,是我多年的夢想。


風光攝影有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近十天的行程中天氣基本烏雲密布,十分不合作。但雖然在攝影上收獲不如預期,但這份體驗會陪伴我多年。出門越多,心裏對那些每年大多數時間在外麵風餐露宿的職業風光攝影師的敬意就多一分,就越知道他們的那些精彩輝煌的照片的得之不易。越是惡劣的環境就越容易出好照片。那份艱苦,自然界光線的的多變神奇,以及那份收獲的快樂,都是坐在書房安樂椅上難以想象的。


轉述一個這裏的朋友寫的段子:


“當年Marc Adamus還沒成名前,DPreview上一群人唧唧歪歪懷疑他的照片是Photoshop做出來的,還從各種技術角度分析怎麽怎麽不可能,後來傳到他耳朵裏,Adamus上去就回了一個帖子:我一年300天在外邊跑,冬天雪地裏露營。


壇子裏安靜了。











 

1


先上一張花絮。


到達Banff National Park的第二天,在公園的Camp Ground裏。這是此行中最為“奢侈”的一次Camping。有camp site, 有衛生間(裏麵竟然有熱水),有野餐桌。氣溫是“溫暖”的-8到-10C度。是夜恰逢滿月,玉盤高懸。


後麵的數天條件就艱苦的多。離開Banff National Park去了人跡罕至的亞伯拉罕湖邊,在這洛磯山脈最寒冷的季節裏,附近所有的營地都關閉,也沒法在路邊隨便找一塊地方露營,因為路的兩邊都是高高的積雪。最後在方圓幾十公裏範圍內,總算在一片樹林裏找到一小片空地。雖然那個湖是個人工湖(水庫),但連續數天白天看不見任何人,夜裏看不見任何燈火,文明離我似乎非常遙遠,以至於後來開車回到Banff鎮上, 看到城市的燈光竟然有點陌生的感覺。周圍不但沒有任何設施,夜裏帳篷外的氣溫也曾經降到了-25C。


雪地裏低溫其實不算什麽,最要命的是大風,能讓人體溫迅速降低。大風中露營和做飯都很困難。亞拉伯翰湖的特點就是風大(要是沒風我就不會去了,因為湖麵會白茫茫全是積雪,沒任何東西可拍)。 有一天大風幾乎把帳篷吹上天,而地麵的凍土硬如石頭,樁子根本打不進去。旁邊的樹又比較遠,沒法係繩子。樹林裏沒有空間設帳篷。最後好在可以把車開過來擋一下風,然後把繩子係在前後車輪上,度過了一夜。



 


Photobucket


 



 


2 《Kingdom of Ice Bubbles》


Canon 5D Mark III + Canon TSE-17L.


厚厚的冰層裏這些古怪精靈的氣泡,是湖底的沼氣上升,然後凍結在冰裏麵而形成。


連續五天,整整十個早晚,我來到同一個地方,全身爬在冰冷的冰層上,在寒風中等待最美的光線,可大多數時候換來的是一次次失望,直到最後這一天迎來了朝霞滿天。


這張照片用了好幾種技術手段。 拍攝時鏡頭上下移軸在三個不同位置,然後拍攝了4張照片,最後後期拚接成一張。TSE-17鏡頭沒法用濾鏡。隻好在最上端拍了2張,一張對天空曝光,一張對山體,然後曝光合成,以對付這樣逆光情況下的大光比。


17mm超廣角移軸多張合成,不光可以獲得4000萬像素的高精度圖片,更可以做到近似14mm的視角,而這正是這個場景所需要的。 因為山體離湖太近了。由於機身焦平麵在整個過程中保持不變, 這樣的拚圖是無縫拚接。和普通旋轉機身然後靠軟件變形拚接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語。



 


Photobucket


 



 


 


3 《零下25C》 Abraham Lake, Canada.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Cokin Z164 CPL. 鏡頭上中下移動後橫拍3張然後拚接。


風在耳邊呼嘯。刺骨的寒冷。此時此地,在加拿大洛磯山脈最寒冷的季節裏的這個淩晨,我站在這個冰凍湖的中心,被四周奇妙的冰裂紋和冰凍的氣泡所環繞。 眼前的山峰被瑰麗的第一縷陽光點亮,腳下冰塊開裂的隆隆聲不斷刺激人的神經。



 


Photobucket


 


 



 


4 《雪過留痕》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狂風吹起昨夜的積雪,在冰封的湖麵上滑過。



 


Photobucket


 



 


 


5 《Frozen Lake》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三張拚接


陰雲籠罩著一望無際的湖麵。



 


Photobucket


 



 


 


 


 


6 《冰湖夜色》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三張拚接


天天是這樣的陰天。



 


Photobucket


 



 


 


 


7


在這個點的最後一個清晨。天上的輻射狀的雲非常給力,但冰麵裏的泡泡太密集了點,有點遺憾。今年不巧,水位偏低,規則的大泡泡很少。



 


Photobucket


 



 


8 Castle Mountains Sunrise。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Cokin Z164 CPL. 鏡頭左中右移動後豎直拍攝數張然後拚接。


第一天早上,-15C, 看看河邊的路好像沒啥,就掉以輕心了,沒穿snowshoes,沒用雪套。結果一腳下去,雪就到了大腿。好不容易把腿拔出來,鞋子已經在雪裏。掏了一會兒弄出來,裏麵已經都是雪,而我的襪子因為濕了,轉眼已經凍得硬梆梆了。


最後在鞋子裏扔了一塊hand warmer,然後光腳穿鞋,在雪地裏拍了一個小時。幸虧第一天住的是旅館,還沒checkout。 回去後用電吹風吹了1個小時,總算把鞋,褲烤幹,否則下麵幾天就麻煩大了。


特別想避開那橋,該死的橋! 可我沒法繼續往前走了。鏡頭如果太向右又總覺得別扭。這個點,下次我還要來。



 


Photobucket


 



 


9 Vermillion Lakes Sunrise。


第二天早上,碰到了最美的光線。這個湖基本完全被雪覆蓋,本來沒有什麽意思,但恰好前麵有一小塊水麵可以做前景,雖然不理想,但去過的人都知道,這個位置實在太方便了,就在城邊啊,所以就來拍了。


滿天的烏雲,等了很久,本來覺得沒戲了。但突然雲就開始火紅起來。大約1分半鍾後,又回歸平淡,仿佛是一個夢。如果當時是低頭收拾器材而沒有親眼目睹這一切,我決不會相信這是真的。



 


Photobucket


 



 


最後的那個早晨,回到Banff。早上起來,再次路過這裏,心想是否該再來,但最後決定再去去拍Castle Mountains。結果Castle Mountains完全沒有被照亮,徹底沒戲,但我們身後的遙遠的東方,朝霞似血,如輻射狀噴薄而出。 我這2-3年來見到的最瑰麗的日出,眼睜睜在我眼皮底下溜過。Richard Bernabe說過,“We nature hotographers often find ourselves at the right place but wrong time or the right time but wrong place.” 哈,這是我這次旅程的最好寫照。


 


 


 


10 Into the Mountains


這個點在班芙國家公園外的一個十分偏僻的地方,晚上又隻能在路邊雪堆裏宿營了。要穿上30寸的雪鞋,走大約半個小時,上下幾個陡坡,穿過過膝的雪地,樹林,和一個冰凍的湖泊,才能到達。前後來了4個早晚,都沒有碰上特別滿意的光線。天邊總是有低雲擋住黃金時刻的光線,期待中的滿天火燒雲從未出現。


為了讓前景的這個彎曲的溪流的曲線最美,必須走到離山體很近的位置。那裏用17mm也不夠廣。這張照片也是在拍攝的時候把TSE-17鏡頭上下移軸在三個不同位置,然後拍攝了4張照片,最後後期拚接成一張。在最上端拍了2張,一張對天空曝光,一張對山體,然後曝光合成,以對付這樣逆光情況下的大光比。和前麵的一張冰湖氣泡照片一樣,17mm超廣角多張合成,在獲得高精度圖片的同時,更可以得到更寬廣的視角,而且遠景的山不會太小。



 


Photobucket


 



 


 


 


 


冰中氣泡和裂紋的細節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鏡頭幾乎貼近冰麵。


 



 


11


Photobucket


12


Photobucket


13


Photobucket


14


Photobuck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outhwoodlaker 回複 悄悄話 無語。震憾。欽佩。學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