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 Westminster Abbey

(2011-02-18 11:31:30) 下一個

2010/9/7

abbey.1

勞動節長周末,去了一趟位於Mission的一座聖本篤Saint Benedict修道院——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上圖是修道院的鍾樓和教堂。

Mission是位於溫哥華東邊的一個市鎮,坐落在菲沙河北岸。修道院就在菲沙河邊一個小山崗上,俯瞰著菲沙河及河南岸的穀地。

abbey.2

我們一路東行,藍天白雲下,公路邊的玉米地和遠山。

abbey.3

到達修道院,這是修道院門前的景色。

abbey.4

教堂外部,長長的一扇扇彩繪玻璃窗。

abbey.5

教堂內部,穹頂。

abbey.6

教堂內部,講台和聽眾席。

abbey.7

教堂內部,彩窗。

abbey.8

教堂內部,聖母子。

abbey.9

教堂內部,浮雕。

abbey.10

教堂前麵,順山坡迤邐而下有一條小徑,我們沿著小徑下去,回頭望見藍天下矗立的鍾樓。

abbey.11

林蔭小徑的盡頭,樹下有條長椅,麵對開闊的菲沙河,以及河南岸的穀地,平疇沃野之外,是連綿的山脈,天空高遠,大地延展,修士靜坐這裏,一定能夠看見上帝——這樣美麗的天空和大地,就是上帝的傑作。

視頻:菲沙河穀

abbey.12

教堂前緩坡處,是個小墓地,每個墓地上平平鑲嵌著墓碑,有的還豎著十字架。

abbey.13

其中這位Reynolds最長壽,活了97歲。

教堂的左右兩翼,是後來增加的建築,一部分是基督神學院的課堂和宿舍,另一部分是修道院的客房,可以接待各方客人住宿和一日三餐。修道院還有自己的農場。

附:關於修道院

追溯基督教的隱居修道的傳統,可以上溯至猶太教的愛色尼派。2世紀-3世紀,有一些隱修士在埃及的沙漠定居,過苦修生活。這時期主要是個人隱修。初期的隱修運動與新柏拉圖主義有密切的關係。

4世紀在埃及南部由教會創設了第一所基督教修道院。6世紀,意大利的聖本篤Saint Benedict於羅馬攻讀文學曆史之後,退隱修道。529年,在卡西諾山(Monte Cassino)建立了本篤修道院。聖本篤於卡西諾山的會院中完成會規的撰寫,會規十分嚴厲,重視體力勞動,定下了修道院的管理方針和修士道德及生活的準則。

abbey.14

上圖:聖本篤像。本篤一生言行一致,受人尊敬。

聖本篤規章在查理大帝統治期間廣為傳播,奠定了西方隱修生活的模式,他因此被尊為「西方隱修之祖」。本篤被封為聖徒,他所創立的聖本篤修會也是最古老的修會。此後將近500年時間,歐洲的修道院都遵行聖本篤規章。其後歐洲各地的本篤修道院,控有大量地產,並為封建軍隊供應不少武士,並且與世俗的王侯密切共管國家事務。

1964年10月24日,教宗保祿六世往訪本篤會時宣佈他為歐洲的主保,讚揚聖本篤「是和平統一的使者,西方文明的大師,尤其是信仰的先鋒和西歐隱修生活的始祖。」 讚揚了了他對天主教和歐洲文化的偉大貢獻。

依照聖本篤的規章,修士的生活重點是禱告和工作。《聖經》說:“一天七次讚美你”,因此每天要禱告七次,從淩晨3點起,每3小時禱告一次,依次為早禱、晨禱、第三時禱告、正午禱告、申時禱告、晚禱、夜禱,然後就寢。每日禱告時間總和約4小時。

聖本篤認為修道院應該自給自足,避免仰賴外界捐助。因此修道院內自行生產各種生活必需品。院內有磨坊、麵包房、菜圃、酒窖、手工作坊、馬廄,甚至牧場。修道院因此開辟不少良田,有的修士還精通農業技術或釀酒技術。據說法國的香檳酒就是聖本篤修會的修士Dom Perignon首先釀製的。

修士每天必須有固定時間閱讀和抄寫聖經典籍。這一傳統既發展出了泥金裝飾手抄本的卓越藝術,亦為文化的保存、傳遞、研究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接待遠方來的賓客,包括難民、流浪者和朝聖者,也是修道院的重要工作。這一職能後來發展為醫院、教育和社會服務。

本篤會的會規規定會士不可婚娶。

789年,查理大帝規定每座修道院都要辦一所學校,由有學問的修士教導年輕人“七藝”,並閱讀古典作品。這時的修道院還肩負教育功能,許多修道院甚至成了歐洲的文化與教育中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