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條底線 兩大矛盾 三個希望

(2007-03-10 11:27:40) 下一個
台灣問題,中央政府隻有兩個選擇,和平統一,或是武力解決。
  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武力解決是最後選項,這是共識。和平統一能否實現?大陸—特別是民間—普遍有悲觀情緒。正確的台海政策,要把握好一條底線、兩大矛盾、三個希望。認清這三點,是消除我們悲觀情緒的關鍵。

  中國必須統一,是中央政府的底線。
  任何人、任何政黨都無法承擔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這一罪責。是否有利於中國統一,是評判一切手段、政策正確與否的標準。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目的在於此,“國共合作”、“共親合作”的目的也在此。

  如果有利於中國統一,與民進黨合作也無妨!如果不利於中國統一,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其它國家,無論是“李登輝”、“陳水扁”,還是“馬英九”、“王金平”,都是敵人。任何壓力、任何困難、任何勢力都不能阻撓中國的最終統一。中國的台海政策必須始終明確無誤地傳達這一信息—不能以任何利益作交換—盡管傳達的方式有咄咄逼人和溫和堅定兩種。

  第一矛盾,國內問題與國際話題的矛盾。

  台灣問題理論上是國內問題,目前的隔海分治是內戰的延續。但在現實中卻是國際問題,背後有著日本、美國的操控之手,台灣問題的動蕩意味著中國國際環境的動蕩,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動作必須考慮國際影響。這是中國統一無法回避的大背景困擾。

  對麵美國一次次的“傳達錯誤信號”,麵對日本的幕後黑手,國人義憤填膺之餘,總是歎息國力不足,但實際上不管中國國力多麽強大,都必須妥善解決好這一問題—除非中國強大到全世界一國獨霸,但一國獨霸往往也就意味著眾叛親離,意味著衰弱的開始。營造善意的國際環境,是任何時期中央政府台海政策必須考慮的重要方麵。

  第二矛盾,法律上的統一與事實上的分裂。

  在法律上,中國是一個統一的中國。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還是“中華民國”憲法,都規定兩岸屬於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繼承者,國際法也應該承認他對台灣的領土主權。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在國際法上就有承認一個中國的義務。台獨勢力聲稱:中國從未在事實上對台灣行使過主權。

  但金門炮仗中,美國軍艦始終不敢進中央政府劃定的十二海裏領海一步,正是法律的約束使然,是中央政府對台灣主權的行使象征!在台海問題上,中央政府有著巨大的法律優勢。法律上的統一與事實上的分裂,是當前台海問題的最佳矛盾狀態,我們大有可為!認清這一點,才能擺脫對台獨活動束手無策、認為大勢已去的消極、悲觀心態。

  認識這一矛盾,就會認識到,法理之爭是當前對抗焦點。當台獨活動從島內的吵吵鬧鬧轉向法理台獨時,這一矛盾就開始向分裂的方向轉化。在結束事實分裂的條件成熟前,鞏固法律優勢,促使矛盾向統一方向轉化,是對台工作的核心。麵對法理台獨的進攻,行使法律主權,以法理統一對抗法理台獨,是中央政府的最佳對策、當務之急。所謂三個希望,就是創造統一條件的三種手段。

  第一,寄希望於國力的穩步增長。

  富在深山有遠親,貧在鬧市無人問。世態炎涼,人情如此,國事亦不例外。麵對中蘇分裂,朝鮮倚牆,越南翻臉;東德不可能統一西德,也很難想象朝鮮統一韓國。台灣富,大陸窮,台灣想統一的人少,維持現狀或鬧獨立的人多;日本強,大陸弱,李登輝要以“曾是日本人”往自己臉上貼金,一些台灣人以“二二八”為恨、不以五十載皇民生涯為恥。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理解這些,也就不會對台獨分子憤恨不已,就能以理性的思考、寬容的胸懷應對台海局勢的風雲變幻。在這裏要澄清兩個問題:發展強大國力,不是為了武力解決,而是為了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追求國力的穩步增長,不能以中國統一的底線為代價—在必要的情況下,即使暫時地打斷發展的進程,也要維護統一。

  第二,寄希望於國際的理解。

  要為統一—無論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創造一個善意的國際環境。對美國等國家在關鍵時刻的一而再、再而三地“無意”使壞,中國往往有一種悲觀的心情,視美國對中國統一的支持為不可能,或是一味的忍讓、“收買”。悲觀不行,一味忍讓也行不通。

  任何國家態度,都是基於對本國利益的精心計算。要掌握一些主要國家的利益“計算公式”,幫著它們做好算術題。比如對美外交,中國應該有一種觀念:忍讓是一種善意,理性的強硬也是一種善意,甚至是一種更能獲得對方尊重的善意,關鍵是掌握好平衡的藝術。

  第三,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在民族大義、國家根本利益麵前,感情並沒有多省分量。但台灣人民的感情不容忽視。畢竟我們同宗同源,畢竟我們是在爭取和平統一。兩岸同心,符合所有中國人的最大利益。即使兩岸兵戈相見,戰爭之後還有一個民族感情重建問題。台灣政界、民間都是“尊重台灣價值”不離口,這其實是台灣人民心態的直接反映。爭取台灣民心,必須準確把握其兩種心態:富人對窮人的自大與孤島對大陸自卑。

  自詡“亞洲民主先行者”是自大,自稱“亞洲孤兒”是自卑;以“亞洲四小龍”的富裕傲視大陸是自大,擔心搭不上大陸經濟騰飛的大潮是自卑。這兩種心態看似根本矛盾,卻千真萬確、根深蒂固。爭取台灣民心,就是要以大智慧將台灣人民融入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當台灣人民象福建人民、浙江人民、甘肅人民那樣,從騰飛的巨龍身上看到自己的辛勞、品嚐到民族複興的喜悅時,自大將轉化為自豪,自卑將轉化為同仇敵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