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東問題:歐美“出千”,中俄“捉奸”

(2007-03-08 11:42:48) 下一個
“中俄”手不夠長的“缺陷”,自哈馬斯上台之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局勢經過近半年多的演化,歐美在“中東和平進程”中的所做所為,已經為“中俄”“真實地切入”中東和平進程解決了一個大問題。事實上,“中俄”手不夠長的“缺陷”,都因為華盛頓的“大中東民主計劃”被伊拉克選舉、巴勒斯坦選舉連續撞了兩回“腰”,特別是自哈馬斯上台之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歐美在伊拉克選舉結果上的翻臉、還直接導致了歐盟在伊核問題上決心“立刻發揮”中俄事先所期待的那種“穿針引線”之關鍵作用。

  華盛頓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先後被伊拉克議會選舉結果、巴勒斯坦選舉結果好好地“幽默了一把”

  真實的情況就是,在去年11月份到今年年初,華盛頓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就先後被伊拉克議會選舉結果、巴勒斯坦選舉結果好好地“幽默了一把”,伊拉克選舉選出了個令伊朗人“眉開眼笑”的什葉派主導的格局,而巴勒斯坦選舉更是選出了一個被華盛頓定性為恐怖組織組閣的巴勒斯坦哈馬斯政府。 結果,在伊拉克選舉的問題上,表現得“絕不願意放棄伊拉克事務主導權的“布什主義”,其第一反應就是弄出了一份所謂的“抽樣選舉結果”、以試探各方的反應。 由於美國人選取的“樣本”是三塊,分別是海外選票、監獄選票、還有一塊是醫院選票,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都是些”占領著伊拉克的美國人說了就算、且在伊拉克混亂局勢下根本就無從核實的選票。 因此,那份“抽樣選舉結果”、從“抽樣”到“結果”,其美國色彩之濃烈是可想而知。事實就是,那份“非常有利於”伊拉克親美政治勢力的抽樣選舉結果一經公布,就立刻激起了“指望著的‘借’伊拉克民主成果、在伊拉克事務上有所作為的”的歐盟、與伊朗的極大憤怒。

  憤怒的歐盟、與伊朗,同中俄攜手上演伊核危機,中俄取得伊核問題決策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其中,支持伊拉克什葉派掌權的伊朗第一反應就是“重開”濃縮鈾活動,而歐盟的第一反應就是剛上台的、被認為是親美的德國女總理立刻響應俄羅斯召開“伊核六方會談”的建議、正式將“中俄”拉入了伊核問題談判進程。“中俄”自此取得伊核問題決策權,值得強調的是,以伊核六方之一的形式取得伊核問題決策權是中國中東政策的一大突破。歐盟的“第二反應”就是再也不提什麽“1559號決議”了,真主黨武裝也就再也沒有人主張解除了。恰恰在這個時候,巴基斯坦的選舉也結束了,結果卻是華盛頓最不願意哈馬斯上台,將沒有了阿拉法特的、已經“非常聽美國人的話”的法塔赫趕下了台。有一點必須強調,作為法塔赫的“最大非阿拉伯金主”,歐洲人、特別是法國人對巴解的影響很大,也與阿拉法特說得上話,事實上,在“不知所以地”倒下之後,阿拉法特選擇去法國治病、不是沒有原因的。同樣需要強調的是,自阿拉法特在伊拉克戰爭中選擇支持薩達姆政權之後,巴解組織與“許多”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就一直沒有恢複過。

  在“中俄美”的眼裏、歐盟的這份心思顯得有些“不那麽地道”!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對以色列非常強硬、所以也合“許多”阿拉伯國家口味的哈馬斯上台的新情況下,如果歐盟還指望與美國單獨開“中東和平進程”的“小灶”,繼續將“中俄的能力”盡可能地限製在伊核問題的問題上,同時 ,又要在伊核問題這個大灶裏、與“中俄”攪和在一起,從而繼續將“華盛頓的霸道”盡可能地繼續拖在伊拉克事務的問題上,那麽,不論從哪方麵來看,歐盟為自己謀的這份“全盤掌握、居中協調”之“美差”,在“中俄美”的眼裏、“都”顯得有些“不那麽地道”!

  中歐俄“重新定位關係”的契機轉

  我們認為,非常清楚的是,在中俄看來,歐盟如想與美國在整個中東爭奪中東話語權,就離不開伊核問題的“支撐作用”。這也就是說,沒有“中俄”憑借自己的硬實力“推出來的”、歐盟憑借自己的軟實力“協調出來的”伊核危機,那麽,在中東事務中,歐盟在美國人麵前什麽都不是;同時,在華盛頓看來,如果沒有“美國領導歐盟”在北約框架下對阿富汗“實現的占領”,沒有華盛頓“特許”歐盟在中東和平進程中承擔的重要責任、從而在“中東和平路線圖”中擔當的重大角色,那麽,在中俄已經將伊朗、特別是作為通向伊朗的戰略通道--巴基斯坦吸收為觀察員,並已經初步完善“上海合作組織”的安全功能、從而擁有了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用“上海合作組織”的模式來確保伊朗國家安全、吸引伊朗全麵倒向“中俄”的情況下,“不僅僅”在中俄眼裏,就是在伊朗的眼裏、就伊朗的國家安全而言,歐盟的作用盡管仍然非常之重要、但“都”已經不是“那麽不可或缺的”了。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歐盟還一味著指著“中俄美”會象在1559號協議那樣,一齊“再”對歐盟進行讓步,並認為自己仍然有本錢“劃拉”那份“全盤掌握、居中協調”之“美差”,也就有點不合時宜、自我拔高了。

  歐盟若想繼續保持那種協調人的核心角色,唯一的途徑就是“聯弱製強””、“遠交近攻”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歐盟若想繼續保持那種協調人的核心角色,在華盛頓仍然在中東勢力占優的情況下,歐洲作為“弱”的一方,而與數十萬大軍盤踞中東的美國人相比,沿地中海的中東一線,“中俄”不占優勢,也是“弱”的一方; 還有,與“歐美”“共同決策”中東和平進程的過程中、歐洲看似已經從美國人那裏得到的尊重,卻在這次中東衝突中、被華盛頓當著國際社會、特別是阿拉伯國家人的扯了個粉碎。顯然,在中東和平進程的問題上,歐洲雖是與美國走得“近”的一方,卻也是“弱”的一方;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歐盟要想在“中東和平進程”中、也獲得在伊核問題中的那種尊重,唯一的途徑就是“聯弱製強”、“遠交近攻”,將“中東和平問題”視作第二個“伊核問題”、與“遠”處的“中俄”充分合作。 事實上,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認為,“中歐俄”在伊核問題上的“合作經驗”,對“中歐俄”日後在“中東和平進程”上的合作將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讓美國人更為棘手的伊核問題已經接近攤牌時刻,對曾經、且現在仍然在伊核問題上緊密合作的“中歐俄”而言,在華盛頓仍然拒絕交出中東事務主導權的情況下,應該是個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甚至是全球合作的問題上“重新定位關係”的契機。

  明天(18日)將是上海石油交易所開業的日子,我們將談談中歐俄合作的“一種可能性”

  限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中東小結”就到這裏,在下一個工作日,就“中歐俄”的合作前景,東方時事評論員、東方經濟評論員將一起參與座談。我們的想法是:明天(18日)將是上海石油交易所開業的日子,盡管這並不意味“中國已經可以參與石油定價”,但是,在我們看來,這仍然是個重大事件。 時事評論員與經濟評論員將就此事,圍繞著“中歐俄”如何利用伊朗是中東與中亞之“戰略通道”的特點,如何利用伊朗是中東與中亞“全球兩大石油基地”之天然結合部的特點,特別是、如何利用伊朗是將“石油美元”轉換成“石油歐元”過程中“極其關鍵一環”的特點,在俄羅斯已經放開匯率、準備利用自己在世界能源供給份額中的優勢、有意往“石油盧布”方向努力的基礎上,談談同處歐亞大陸的“中歐俄”、以伊朗、中亞為主要“生產基地”、以歐元為主要結算貨幣,以俄羅斯為主要運輸中轉渠道,或者以中國、或者俄羅斯為主要交易中心,共同建立一個橫跨整個歐亞大陸、涵蓋南亞次大陸,集石油“生產、供應、銷售、運輸、消費、結算”於一體的“能源金融合作體”的可能性。

  成功與否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朝這個方向努力

  事實上,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就這種可能性而言,成功與否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朝這個方向努力,在我們看來,這個努力的過程、就是個合作的過程、且大家都能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是最要緊的。因此,我們認為,隻要能做到大家“共同努力”這一點,美國的霸權也就去了一多半。此外,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因金融、石油方麵的利益、與美國走得最近的英國,也必將離美國遠去。
    
  聰明的伊朗人,在這個問題上,早就拋出了一枝“藥引子”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這”是可能的,那麽,就其前景而言,“中歐俄”相互間在大部分矛盾都將為之讓路。我們還認為,如果“這”是可能的,那麽,這將是中國之前提出的強化整個歐亞大陸經濟融合,加快東起東北亞、西至西歐的歐亞大陸橋建設的“推進器”。 事實上,我們已經注意到,聰明的伊朗人、在這個問題上,早就拋出了一枝“藥引子”,這就是“放風”稱打算建一個意在動搖美元霸權地位的、以歐元為結算貨幣的石油期貨交易所。顯然,在我們明天的討論中,這也是個必不可少的話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