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0年中國的實力真的就能超越美國嗎?

(2007-03-08 11:09:23) 下一個
 伊拉克正“吮吸著”每一次長期外交政策討論帶來的“氧氣”,但如果美國希望製定一個“後布什”(post-Bush)時期的外交政策,那麽它就必須看得更遠一些。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公開描繪了2020年世界的4種迥異圖景:“達沃斯世界”(Davos World)——經濟全球化仍在繼續,但亞洲麵孔會出現得更多;“美國主導的和平”(Pax Americana) ——美國會繼續塑造國際秩序;“新伊斯蘭世界”(New Caliphate) ——伊斯蘭宗教教義將挑戰西方社會準則的主導地位;“恐懼周期”(Cycle of Fear) ——非國家力量帶來的安全衝擊,將導致因失去人性的極權社會。哪種情況最可能發生?科技變革將繼續推進全球化的發展,但有3個因素將決定政治結果。

  首先是中國的實力以及它的使用方式。民意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中國“很快就將主宰世界”,但盡管中國的經濟增長引人注目,但其人均收入仍隻有美國的四分之一。雖然在未來30年左右的時間裏,中國的總體經濟水平可能與美國持平,但美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仍可能是中國的4倍。這與一個世紀前的情況有所不同:到1900年,崛起的德國在工業實力方麵一舉超過了英國。

  對中國而言,重要的問題乃是其自身的發展。自1990年以來,中國已使4億人口脫離了貧困,但還有4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用不足2美元。與印度不同,中國還未解決政治參與的問題。如果中國以民族主義作為社會粘合劑,來取代被減弱的共產主義,那麽它就可能形成一種更好鬥的外交政策;或者,它也可能會處理好自己的問題,並在世界政治中成為布什政府所謂的“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

  “政治伊斯蘭”及其發展方式,將構成第二個因素。反抗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的鬥爭,並不是一場“文明的衝突”,而是伊斯蘭世界的一場內戰。激進的少數伊斯蘭群體正利用暴力,把一種簡單化的意識形態強加給擁有更多不同觀點的主流人群。雖然絕大多數穆斯林生活在亞洲,但他們受到了來自鬥爭核心中東的影響。而在全球化、開放性、社會製度和民主化方麵,中東都已落後於世界其它地區。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開放貿易、經濟增長、教育、公民社會製度的發展,以及政治參與程度的逐漸提高,可能會有助於增強穆斯林主流的實力,但歐美對待其穆斯林族群的方式也同樣能產生影響。同樣重要的是,西方國家的中東政策是能令主流穆斯林滿意,還是會強化激進分子針對伊斯蘭教的戰爭言論?

  第三個決定性因素,是美國的實力以及它的使用方式。到2020年美國仍將是最強大的國家,但問題是,自羅馬帝國以來,即使是最強大的國家也不能靠單獨行動來保護其公民了。美國的軍隊可能不足以應付全球性傳染病、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和國際犯罪等威脅。這些問題需要合作,以及吸引支持力量的軟實力。例如,打擊伊斯蘭恐怖主義,需要國際情報和警力合作,同時還要斷絕激進勢力招募新兵的來源。

  雖然強大的軍事力量對於威懾、聯盟和穩定仍至關重要,但如果用錯了地方,就會削弱贏得勝利所需的軟實力。迄今為止,有情報顯示,因美國政策而湧現的新恐怖主義分子,要多於其消滅的恐怖主義分子。關於未來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將是美國能否恢複其曾經在冷戰中擁有的能力:將硬實力和軟實力結合起來,變成某種巧妙的力量。

  如果這三股力量都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那麽最有可能出現的世界將是相對樂觀的結合,即有著更多亞洲麵孔的全球化,再加上“美國主導的和平”。然而,一些事件會使這種可能偏離原來的軌道。以我所見,最主要事件將包括:

  中國的政治不穩定性,這會導致該國出現長期的經濟衰退、暴亂和一種更好鬥的外交政策;海灣地區的衝突或革命,這會把這個擁有全球三分之二石油儲量的地區隔絕在世界經濟之外;一場傳染病的爆發,這會導致人類大量死亡、經濟混亂和邊界關閉;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恐怖主義行動,這不僅會導致數百萬人死亡,還會導致令人恐懼的、自我毀滅性限製,並且喪失在本國享有的自由;快於預期的氣候變化或南極冰山融化等災難性事件。

  還有其它因素。我猜想艾滋病將繼續造成無數苦難,特別是在非洲,但這不會改變大國之間的關係。可能我是錯的。我還猜想歐洲、俄羅斯和日本的人口下降,以及它們在利益上的分歧,將使它們各自都不能崛起為超級大國,也不能結成聯盟來抗衡美國的實力。 關鍵問題並不在於我的猜想是否正確,而是政策爭論應更多關注於形成一種更長期的遠見。我們正在做出影響未來每一天的決定,重要的是,在猜想時我們必須明白:2020年並不遙遠。

  本文作者在哈佛大學(Harvard)肯尼迪政府學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的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任教,《軟實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一書的作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