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專家:美國的目標不是遏製 而是"管理"中國崛起

(2007-02-22 04:38:16) 下一個
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副顧問詹姆士·史坦伯格:

不是遏製而是“管理”中國崛起?

1月9日,一個被寄望可以修正未來美國全球戰略的國家安全項目揭開了其最後的麵紗。該項目的最終成果———號稱冷戰後的“X”文章———在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布。

該國家安全項目由福特基金會支持,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主持,曆時兩年半,匯聚了世界各地近400名頂尖智囊。

這份名為《鑄造法治之下的自由世界———21世紀美國國家安全戰略》(Forging A World of Liberty Under Law:U.S.National Security

In The21st Century)的報告認為,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美國的生活方式和安全,為此,需要構想一個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它既適用於美國目前生活的世界,又適用於“美國想要創建的世界”。報告還認為,美國麵臨七大“主要威脅和挑戰”,其中,“中國的崛起和東亞秩序”被排在第五位。

但與報告的觀點相反,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瑪麗·斯勞特女士在與中國學者們交流時卻說,中國絕對不是美國的威脅。

本報記者當日獨家專訪報告的參與者之一、得克薩斯大學約翰遜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詹姆士·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時,這位克林頓總統的國家安全副顧問也說,美國的目標不應當是阻礙及遏製中國,而應當是“管理中國的崛起”,幫助中國在目前的國際秩序中實現其正當、合理的抱負,成為亞洲政治及國際政治中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

“民主國家協約”

《21世紀》:報告提議建立並發展一個全球性的“民主國家協約”(Concert of Democracies),這一提法受到媒體熱炒,大家很關注,這個組織與聯合國有何不同?

史坦伯格:“民主國家協約”並非要取代聯合國,它應該被視為對聯合國的一個補充。在推動聯合國和其他重要全球性製度改革的同時,美國還必須和友邦及盟國共同努力,發展一個旨在加強世界上自由民主國家安全合作的新製度。這樣一個協約將使“民主和平”得以確認並製度化。如果聯合國的改革無法進行,民主協約就將為自由民主國家提供一個替代性的論壇,以超級多數表決授權采取包括行使武力在內的集體行動。

《21世紀》:有評論認為,“民主國家協約”有分化世界、將世界人為地分為兩級的嫌疑。

史坦伯格:分化世界絕對不是目的,設立“民主國家協約”的初衷是要讓這個組織自身的吸引力發揮作用,吸引更多國家的加入。比如歐盟,很多國家都想加入歐盟,要加入就要符合民主政體這一非常重要的標準。在這點上,歐洲做得要比美國成功,使得很多人相信土耳其、摩洛哥的民主遠比伊拉克現實和可期待。協約成員資格須經遴選,但也取決於自我選擇。成員國必須保證相互間不得使用或計劃使用武力。
“管理”中國崛起?

《21世紀》:報告中有章節特別提到了中國的崛起及東亞秩序,值得關注的是文中用到了“管理”(manage)中國的崛起。

史坦伯格:中國的崛起是21世紀初具有開創性的事件之一。美國的目標不應當是阻礙及遏製中國,而應當是幫助中國在目前的國際秩序中實現其正當合理的抱負,成為亞洲政治及國際政治中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

廣而言之,在亞洲,美國應致力於構建一個跨太平洋的而非泛亞的區域秩序,即一個美國在其中發揮全麵作用的區域秩序。美日同盟仍然是美國東亞戰略的基石,但美國也應尋求創立一個東亞安全組織,將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及美國等主要國家聚集一堂討論現存的區域問題。

同時,我們還必須繼續加強與亞洲另一個正在崛起的強國kk印度kk之間的關係。並且,我們應當基於中國之外亞洲其他各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是管理中國崛起的關鍵這一原則,製定整個亞洲地區的政策方針。

美中日的關係猶如三角形

《21世紀》:提到美日同盟,有學者認為隨著日本在東亞影響力的衰退,美中同盟將取代美日同盟,此說法甫一提出,學術界與輿論均表愕然。您是少數認為這種提法並沒什麽害處的,為什麽?

史坦伯格:我的理解是,美中、美日、中日的關係猶如一個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都要平衡才能保持穩定,也就是要達到三贏局麵。美日同盟中,美國向日本提供了安全的承諾與保障,使得日本不需要集中精力發展軍備,鑒於中日之間的曆史,一個正常的、非孤立的、沒有安全顧慮的日本這對中國是有利的。我認為所謂美日安全同盟也不應該是孤立的,應該建立在整個區域更大的安全框架下。參與者越多,安全體係越穩定。

《21世紀》:日本媒體最新援引日本軍方的消息稱,就擬定軍事合作計劃以便應對朝鮮核威脅和台海事變,日本和美國已達成同識,接下來將商定具體細節。您對此如何評價?

史坦伯格:美日間是有協議,朝鮮核威脅和台海安全是兩國共同關切的議題,但我個人覺得,稱兩國之間有所謂的共同軍事合作計劃顯然扯得太遠了。我認為,目前日本更多討論的還是其將在地區安全中扮演什麽角色。美國的觀點認為,台海安全關係到整個地區安全和穩定,是地區所有國家都關切的安全議題,而且大家各自的目標都很明確和統一,那就是避免衝突。這是非常大的挑戰,長期以來這個風險都得到了控製,因為各國都清楚衝突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美中能源合作空間很大

《21世紀》:新一任由民主黨控製的美國國會於1月4日宣誓就職,向來民主黨在對華政策上都采取比較強硬的態度,您覺得新國會在對華政策上會有什麽重大改變?

史坦伯格:不,我不那麽認為。布什總統剛上台的時候把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者,民主黨政府從沒有這樣做過,至少克林頓沒有這樣定義。不能寬泛簡單地下判斷,而應該在個案基礎上分析。我承認,在某些問題上民主黨是比較積極,但我不覺得在對華政策上民主黨國會會有重大政策調整,在政策層麵上總統的決定權更大。比如,現在的熱點問題———匯率問題,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共同關心的問題,超越黨派界限。按傳統來講,民主黨比較關心人權和貿易問題,共和黨更加關注軍費開支問題,但這也是相對的。我不覺得對華政策是民主黨國會的重點議題。

《21世紀》:能源安全是美國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在這方麵將有哪些合作空間?

史坦伯格:美國對石油的大量消耗對美國的安全構成了一種威脅,因為這使得很大一部分美國人的財富轉移到了專製政權手中,同時還會引起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解決能源問題的唯一手段是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引導資本投入到替代能源的研發上。

中國與美國所處的位置相同,中國也是能源消耗大國,我們在節能、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的研究方麵合作空間很大。克林頓總統時期,美中之間能源合作達到了中國副總理牽頭參與的級別,希望未來兩國能源合作也能達到這樣的級別。在《京都議定書》對減少排放量的規定和反對任何具有約束力的製約這兩者之間,美國在尋求第三種解決方式。中國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