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入分析轟炸機在中國空中作戰體係中的地位和發展

(2007-02-15 12:42:54) 下一個
人類絕大部分的發明成果幾乎都是最先應用在了互相殺戮的戰場上,曆史上無論是正義的戰爭還是血腥的侵略,戰爭始終都是促進技術進步和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類的飛天夢想已經持續了幾千年的漫長時光,而在1903年飛機剛剛發明不久,它就在戰爭中被作為武器使用。飛機在戰爭中投下的第一枚炸彈,標誌著戰爭武庫中又增加了"轟炸機"這個新的種類,而轟炸機的威懾力和破壞力是軍用飛機中最大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略轟炸機已經體現出在戰略上打敗一個國家的能力,而核武器的使用又使轟炸機具備了徹底毀滅一個國家的能力。轟炸機是現代化空中打擊力量的重要裝備,中國軍隊在"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的目標引導下,同樣將轟炸機作為中國空中作戰體係建設的重點。

從誕生那一天起,轟炸機就是空中作戰力量具備攻擊性的代表和象征,而且還一度被作為唯一的戰略打擊手段而得到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重視。國家的地位本身就是依據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綜合來確定,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現在已經成為判斷一個國家軍事技術力量的標杆,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是有能力獨立生產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的國家。目前裝備有完全戰鬥力的戰略轟炸機部隊的隻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美國、蘇聯/俄羅斯和中國始終在空中作戰力量中維持著一支較大規模的戰略轟炸機部隊,而英國和法國則在冷戰後將曾經裝備的戰略轟炸機逐漸退役。

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堅持裝備轟炸機無非是看中了它強大威力和使用靈活性,英國和法國讓本國轟炸機退役也並不是因為其本身存在什麽缺陷,而是維持這樣一支轟炸機部隊所需要的經費投入,對於英法兩國的經濟來說是一個嚴重的負擔,而且由於英法兩國國土麵積較小,在戰略上也沒有必要裝備遠程戰略轟炸機。當英國和法國戰略核打擊手段完全由戰略導彈核潛艇承擔之後,轟炸機部隊隻用來執行地區性常規作戰任務,這樣的常規任務弱化了戰略轟炸機的價值,而有限的遠程空中打擊任務也可以交由可空中加油的戰術飛機來完成。目前,轟炸機本身的作用在現代戰爭中並沒有被新裝備所取代,因此使轟炸機的裝備規模越來越小的關鍵因素並不是在戰場上不需要了,而是說裝備這樣規模的轟炸機部隊,在經濟上必然難以承受。如果一個國家拿不出足夠的資金來發展和維持戰略轟炸機部隊的正常戰備,而單純為擁有而裝備轟炸機,這樣的部隊是沒有實戰價值的。



◆國內轟炸機現狀


中國空軍雖然是按照一支以本土防禦為基本任務的戰術空軍為基礎來建立的,但是為配合地麵部隊反侵略和收複台灣等攻勢作戰的任務要求,在50年代中國空軍從蘇聯引進了"伊爾"-28輕型轟炸機和圖-16中型轟炸機。中國空軍在圖-16基礎上仿製的轟-6中程轟炸機不但作為常規轟炸機使用,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也是空軍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基礎。轟-6的生產、裝備和改進直到現在還在繼續進行,這就證明轟-6在目前仍然有著實際的作戰價值,也可以說轟炸機對於中國空中作戰力量仍然有著實際作用。

中國航空工業一直將資源和技術力量重點集中在戰鬥機這類戰術飛機之上,對於轟炸機的發展則因為受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限製而沒有裝備新的型號,曾經提出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和"轟-6換發增程型"的項目都因為技術問題而終止,因此目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所裝備的主力轟炸機還是轟-6。雖然生產單位根據航空技術的發展而對轟-6進行了多次技術改進,現在的轟-6在機載設備上比早期的轟-6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作為各種技術改進之基礎的轟-6機體,卻一直沒能得到改進.中國軍隊目前裝備的轟-6實際上已經不具備突破密集防空火力攔截的能力。雖然在近年來國內的三軍聯合軍事演習中轟-6都進行過密集編隊轟炸地(海)麵目標的威力展示,但是這種臨空投彈的作戰方式在實際戰爭中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強行突破目標防空火力對飛機本身也非常危險。因此現役轟-6更多的還是作為遠程導彈載機來承擔敵方防空火力範圍外的遠程打擊作戰任務。



◆現有轟炸機的技術狀態和發展條件


轟-6在長期生產和裝備過程中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而進行了多次改進,這些改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這種飛行性能較差的轟炸機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的轟-6已經不僅能投擲普通炸彈,而且也能夠使用戰術導彈對目標進行導彈攻擊。美國空軍在戰爭中使用戰略轟炸機發射空射巡航導彈進行遠程對地打擊,為轟炸機在現代戰爭中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利用信號特征弱的巡航導彈代替轟炸機突防,可以保證轟炸機不需冒險進入防空火力殺傷範圍,同時完成精確對地打擊的任務。轟-6通過改進成為海軍反艦導彈發射機轟-6D(轟-6丁),從而具備了掛載戰術導彈的能力,這表明空軍和海軍新裝備的改進型轟-6都可以作為導彈攻擊機來使用。中國的機載巡航導彈是從發展空射反艦導彈開始,以"鷹擊"-6反艦導彈為基礎進行了以完成對地攻擊任務的係列化改進。已經在公開場合展示的"鷹擊"-62就是一種可以用來執行反艦任務和對地攻擊任務的多功能導彈,而中國空軍裝備的掛載巡航導彈的改進型轟-6轟炸機也已經參加了中俄聯合軍事演習。

雖然轟-6在改進後已經具備掛載戰術導彈執行遠程打擊任務的能力,但是其飛行性能差和突防能力低導致的技術缺陷仍然沒有在根本上得以改變,新型號的轟-6在飛行性能上比最初的轟-6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不過因為掛裝巡航導彈所提供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使現役的轟-6改型已經成為一種能夠較好的適應現代化戰爭需要的導彈發射平台。轟-6的機身內部彈艙因為在尺寸規格上是按照掛載常規炸彈設計的,在空間上不能很好的滿足掛載彈體較大的"鷹擊"-6係列巡航導彈的要求,因此目前裝備的轟-6都是利用機翼下掛架來掛載巡航導彈。早期的轟-6D在每側機翼下可以各掛載一枚"鷹擊"-6型反艦導彈,而轟-6的後期改進型通過時機翼結構的改進,同時對導彈進行相應的調整,已經可以在每側機翼下各設置兩個導彈掛架,全機一共可以掛載4枚巡航導彈。轟-6作為中型轟炸機,擁有比較大的載彈量和有效載荷,如果按照美國通用型"戰斧"巡航導彈的標準發展一種遠程巡航導彈,那麽轟-6完全可以在每側帆翼下安排3個外掛點,可以將單機的導彈掛載數量提高到6枚的標準,在單機火力強度上基本可以和圖-22M相當。



◆轟-6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轟-6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裏唯一可以使用的戰略級別的轟炸機。目前中國軍隊裝備的各型轟-6不但數量上比較可觀,而且近年來生產的很多轟-6擁有較先進的機載設備,機體和結構也都還有很多的剩餘使用壽命。至於製約轟-6作戰使用效果的問題,目前主要集中在機體設計結構不夠合理、機載火控和電子設備性能落後,飛行性能不能滿足突防作戰的需要、有效載荷較低和航程較短這幾個方麵。

從1969年轟-6開始交付中國空軍裝備到現在已經接近40年,這個期間國內航空技術在工藝和機載電子設備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先進的領航轟炸係統和導彈火控係統都已經成功的運用於轟-6。雖然伴隨著技術和戰術使用的發展,轟-6家族已經有了多個改進型,但是在仿製圖-16時所存在的技術缺陷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轟-6有效載荷和作戰半徑不足的問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飛機的作戰效果,但是對於中程轟炸機來說並不是一個有著根本影響的缺陷,機載武器和航空電子設備的不足也可以根據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改善。相對於電子設備和武器,真正導致轟-6性能不能滿足現代化戰爭的關鍵因素是航空動力裝置的落後。轟-6在采用單台推力7650千克的"渦噴"-8發動機時,整機推重比隻有0.21,"渦噴"-8不但存在有自重高、可靠性不好和結構複雜的缺陷,而且"渦噴"-8巨大的耗油量也使得轟-6的標準載彈航程過低,在執行遠程攻擊任務時載彈量和載油量之間一直存在有比較大的矛盾。

航空動力係統技術水平不足,難以滿足作戰飛機的性能需要,長期以來一直是製約中國作戰飛機技術發展的關鍵,中國的航空f業雖然在近年來開發了一係列性能較好的新型發動機,但是"渦噴"-8這種目前唯一的轟炸機動力裝置卻一直沒有獲得替代型號。沒有好的發動機支持也就談不上得到好的飛機,在根本上解決轟-6作戰中油彈爭重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在發動機上取得突破。



◆地理位置對戰略轟炸機的限製條件


戰略轟炸機毫無疑問的轟炸機中最高端的先進裝備,擁有戰略轟炸機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可以提高國家的地位。但是轟炸機作為軍事裝備必須要符合國家戰略的實際情況,中國目前在戰略上和裝備條件上對戰略轟炸機的需求不是那麽迫切,在現有條件下裝備遠程戰略轟炸機不但缺乏必要戰術的價值,而且還會對全國整個空中力量形成巨大的經濟壓力,當中國空中作戰力量仍然處於加速戰術飛機更新換代的時期時,中程轟炸機就足以滿足當前轟炸機部隊所要完成的任務要求。

中國周邊的地理環境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轟炸機的作戰使用,雖然中國空軍的轟炸機目前主要的作戰目標是沿海方向,但是因為中國沿海和近海地區處於由韓國、日本、台灣和菲律賓組成的島鏈的包圍之中,島鏈上的空軍基地和地麵防空係統可以對我軍的遠程作戰飛機構成很大的威脅。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的各型作戰飛機中,目前還沒有哪種飛機有能力在不打破島鏈封鎖的條件下,強行突破到太平洋上進行有效作戰,不論是亞音速的轟-6還是超音速的圖-22M都缺乏有效突防的能力,即使是具備較好飛行性能和空戰能力的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同樣困難重重。在解決轟炸機遠離本上作戰時的安全問題之前,中國空軍發展遠航程的戰略轟炸機的確缺乏實際的戰略價值和基礎條件。

為保證遠程轟炸機的作戰有效性,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基礎條件。蘇聯戰略轟炸機可以通過北極航線直接攻擊北美地區,中程轟炸機的作戰範圍也完全可以覆蓋整個歐洲。蘇聯發展轟炸機的另外一個重要日標就是執行反艦任務,依靠轟炸機的大載彈量來配合海軍水麵艦艇部隊和潛艇部隊進行大範圍的海上攻擊。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可以依靠分布在蘇聯四周的軍事基地的支持,能夠從圍繞蘇聯國土大部分方向上進行攻擊。美國空軍沒有開發類似蘇聯圖-22M的中程轟炸機,主要原因就是美國在冷戰中將轟炸機完全用於核打擊,不執行諸如反艦作戰等常規任務。

通過對中國周邊國家地理位置的描述可以清楚的發現,中國依靠轟炸機所能夠起到的戰略打擊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目前美國和俄羅斯有能力對中國進行全麵的核打擊,但中國的轟炸機要對美國或俄羅斯進行反擊卻非常的困難。中國與美國事上之間隔著兩道島鏈和寬闊的太平洋,距離俄羅斯人口和經濟基礎密集的發達地區也有漫長的領土間隔。即使是使用遠程巡航導彈,中國轟炸機也很難突防到攻擊位置。

但是在中國周邊其他國家中,能夠對中國構成核威脅的國家幾乎沒有,而且這些距離中國很近的國家多數也缺乏戰略縱深的掩護,利用戰術攻擊機和在中國本土發射的遠程巡航導彈就可以覆蓋大部分目標,能夠留給轟炸機執行戰略打擊任務的空間並不大。攜帶核彈頭的戰略導彈是目前中國戰略核打擊力量的中堅,無淪是機動發射的陸基導彈還是潛射導彈都具備較高的第一次打擊能力,而彈道導彈的成本和使用費用要遠遠的低於戰略轟炸機。按照美國和俄羅斯戰略武器發展過程中的成本分攤條件,在不考慮核彈頭價格的情況下對轟炸機與導彈之間的成本進行估算,1架戰略轟炸機的采購和維護費用相當於10枚戰略彈道導彈,而彈道導彈在對目標的打擊威力和突防成功率上都要遠優於轟炸機。按照中國目前具備的有限戰略核威懾能力的要求來估算,戰略導彈在核戰爭中的作用要明顯的超過轟炸機。



◆國外轟炸機發展過程和現狀的啟示


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期間所開發的戰略轟炸機一直是以全麵核戰爭為目標來發展的,除了在彈道導彈實用化之前的短短一段時期以外,戰略轟炸機一直被美國和蘇聯作為靈活的核打擊力量來裝備,都是用來作為戰略導彈全麵攻擊後的補充打擊力量來使用。美國和蘇聯空軍從來沒有考慮過單獨讓轟炸機去執行戰略打擊任務,隻有在核打擊已經基本摧毀目標地區的防空體係之後才會考慮派轟炸機執行突防作戰的任務。

美國早期裝備的B-52戰略轟炸機采用高空突防後向目標近距離投擲核炸彈的攻擊方式,而蘇聯的圖-95轟炸機為了彌補突防能力不強的問題,在核航彈之外還重點發展了多種射程在300-600千米之間的機載核導彈。當遠程巡航導彈還沒有成為戰略轟炸機的主要攻擊武器之前,轟炸機要執行戰略打擊任務就需要突破目標區域的防空係統,即使後來發展的圖-22M和B-1A/B也沒有放棄突防攻擊,隻是突防的手段變成了低空高速。

伴隨著轟炸機突防技術的發展,各國的國土防空係統也在不斷完善,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和蘇聯的國土防空係統即使是新型的B-1B或圖-160轟炸機也難以撼動。"當轟炸機的突防作戰能力已經無法有效對抗防空係統時,遠程巡航導彈開始作為重要的戰略打擊武器來代替轟炸機進行突防。美國和蘇聯戰略轟炸機在80年代所使用的戰略武器竟然驚人的一致,都是由射程上千千米的戰略巡航導彈、射程百餘千米的超音速核導彈和普通核航彈組成。轟炸機在執行戰略打擊任務時,可以利用遠程巡航導彈在遠離目標防空武器作用範圍之外投彈攻擊,也可以利用超音速核導彈打擊破壞沿途的防空係統要點,然後通過核突擊後所形成的安全通道突防後向目標投擲核航彈。

但是即使在大規模裝備了巡航導彈之後,戰略轟炸機仍然不是三位一體戰略打擊力量的主力,而是作為戰略導彈大規模突襲後對遺留目標的補充打擊力量來使用。戰略轟炸機在核戰爭中隻是一種比較靈活的打擊力量,用來給已經被戰略導彈打的搖搖欲墜的對手插上最後的一刀。

通過美國和蘇聯戰略轟炸機的發展和使用可以看出,轟炸機的毀滅性威力隻有在全麵核戰爭中才有所體現,而且突防能力不足一直是製約轟炸機戰術使用的重要瓶頸,美國發展B-2隱身轟炸機就是認為常規轟炸機突防能力不足、難以滿足突防要求後的舉措。中國轟炸機的裝備和技術水平與美國和俄羅斯都有很大的差距,而奉行有限核威懾的中國核打擊部隊也沒有必要裝備足以毀滅一個國家的核武器。轟炸機的突防能力目前還無法和彈道導彈相比,而且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也不適合使用戰略轟炸機,與其發展價格昂貴的戰略轟炸機,還不如發展彈道導彈更有意義。

曾經作為戰略核武器運載平台的轟炸機現在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用於中低強度的常規戰爭。美國空軍近年來在常規局部戰爭中開始大規模使用戰略轟炸機,發揮戰略轟炸機遠航程和大載荷的優勢執行高強度的地麵攻擊任務。美國戰略轟炸機在越南戰爭期間對於北越的大規模轟炸,開啟了利用戰略轟炸機執行常規打擊任務的先河,但是B-52在北越的巨大損失也證明了轟炸機在突破密集防空係統時脆弱的生存能力。

在近年來進行的多次局部戰爭中,美國空軍使用戰略轟炸機確實做到了戰鬥損失為零的成績,但是美國轟炸機在海灣戰爭、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的零損失,與在這些戰爭中美國空軍都占據了絕對的空中優勢有很大關係。當美國空軍的作戰環境已經安全到可以用C-130在戰區投擲重型燃料空氣炸彈的時候,一架作為"炸彈卡車"使用的老式B-52和最先進的B-2在作戰效果上並不會存在什麽本質上的區別。在看到美國空軍在常規戰爭中對戰略轟炸機成功使用的同時,還必須要看到美國空中作戰力量在戰爭中為轟炸機使用所建立起來的基礎條件。同樣,中國空軍如果能夠在作戰中全麵壓製目標的防空力量,那麽在戰場上使用轟-6和使用圖-22M之間同樣也不會存在什麽差別。



◆中國新一代轟炸機的技術選擇可能的選擇方案


中國軍隊對於轟炸機的需求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轟炸機在中國新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裝備比轟-6性能更好的轟炸機是提高空軍轟炸航空兵部隊戰鬥力,保證在可能進行的高技術戰爭中取得軍事優勢的發展目標之一。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都對轟炸機有很大的需求,目前在技術上可以滿足新型轟炸機要求的手段,基本上都集中在采用現代化技術改進現役的轟-6、從俄羅斯引進圖-22M超音速轟炸機、引進俄羅斯圖-22M的技術進行仿製和在國內技術基礎上開發新的轟炸機型號等幾個方麵。

轟-6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大批量裝備的主力轟炸機,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裏也沒有哪種型號具備全麵取代轟-6的能力,現役的轟-6在中國軍隊中仍然還需要服役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國軍隊在長期裝備和使用轟-6的過程中,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人員和後勤保障係統,能夠在任何情況下比較可靠地應用轟-6執行作戰任務。轟-6作為現役大規模裝備的作戰飛機,在技術上是較為成熟可靠的,經濟上也要比引進或研製新型飛機更有優勢。如果中國空軍對於新轟炸機在作戰使用要求上的迫切程度不高,仍然是將轟炸機作為巡航導彈發射平台來使用,那麽經過技術改進後的轟-6同樣可以滿足中國軍隊的基本要求。

國外媒體在幾年前就已經報道中國準備從俄羅斯引進圖-22M的消息,首次中俄聯合軍演中俄羅斯空軍圖-22M的出現更使這一猜測增加了新的依據。圖-22M是蘇聯空軍為替代圖-16和圖-22所開發的新型超音速轟炸機,采用可變後掠機翼設計,在飛行高度、速度、載彈量和航程指標上明顯的超過了圖-16,是一種能夠利用低空高速突防手段執行仟務的先進機型。俄羅斯空軍和海軍目前都裝備有較多的圖-22M轟炸機,作為後備飛機儲存的圖-22M也有相當大的數量。俄羅斯政府如果同意輸出圖-22M,那麽在不重新啟動圖-22M生產線進行新機生產的情況下,僅僅依靠目前服役和儲備的電機就完全有能力向國外提供12到20架可使用的圖-22轟炸機。

中國的航空工業具備較為完善的基礎生產設施和轟炸機生產經驗,如果能獲得俄羅斯提供的圖-22M轟炸機的技術支援和參考樣機,依靠國內現有的技術力量與生產設施就有能力完成對圖-22M的組裝或者是仿製生產。俄羅斯本國目前已經不再生產新的圖-22M轟炸機以及配套的設備,難以保證中國引進俄羅斯成品飛機後在後勤保障上的要求,一旦俄羅斯無法提供諸如發動機等必要的後勤支援和備件,那麽引進的圖-22M轟炸機將難以真正發揮實際的作戰效果。從保證圖-22M後勤供應的穩定和戰備完好率的角度來考慮,仿製生產所需要的投入要比引進成品高的多,而且仿製的飛機形成戰鬥力所需要的時間也要有明顯的拖延,但是對於中國空軍轟炸機部隊形成真正可靠的戰鬥力卻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航空科研技術水平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在技術,設備、人才和試驗手段上都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基礎,國內在生產和改進轟-6的過程中雖然沒有在飛機平台上出現大的改進,但是這個平台也是發展現代化轟炸機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依靠。如果在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的同時將國內航空科研生產能力進行集中,那麽就具備了依靠國內技術和經濟力量發展大型複雜武器裝備的能力,有條件按照軍事需要發展中國自己的高性能轟炸機來取代轟-6,新轟炸機項目所取得的技術成果還可以作為發展更先進航空技術的平台。


◆各選擇方案所具備的優勢


對轟-6機載武器和電子設備進行現代化改進的技術難度不高,國內現有的技術條件和設備都可以滿足改裝的要求,不但可以利用新技術和新成品來改進發展新型號,而且在轟-6改進型上所進行的技術發展還可以用來改裝已經服役的舊型號。對轟-6進行改進所需要的技術力量和成品設備完全都由國內供應,可能用來改裝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也是國內大規模裝備的型號。改裝轟-6所需要的投資規模和技術支持在各選擇項目中是最低的,而基於巡航導彈所獲得的綜合作戰性能與其他選擇方案之間卻並不存在大的差距。

從俄羅斯引進圖-22M能夠使中國空軍很快的獲得一種先進的超音速轟炸機,而且由國外引進成品飛機也可以比較迅速的形成戰鬥力,比較適合在軍事形勢緊張的情況下迅速提高轟炸機部隊戰鬥力的需要。圖-22M是一種經過長期裝備檢驗的超音速轟炸機,蘇聯/俄羅斯在幾十年的使用過程已經使這種飛機非常成熟可靠,中國引進圖-22M之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形成有效的戰鬥力。俄羅斯空軍和海軍都擁有使用圖-22M的豐富經驗,長期戰備使用中所積累的經驗和經過驗證的戰術手段也可以用來作為參考。引進圖-22M可以同時獲得俄羅斯配套的空射導彈武器,隻需要在國內進行適當調整或過渡就可以承擔作戰任務。圖-22M的技術性能雖然在近十餘年來沒有得到過改進和完善,俄羅斯新改進的圖-22M也沒有經過完整和細致的試驗,但是圖-22M在飛行性能和載荷航程指標上比轟-6的提高是非常明顯的。中國軍隊如果想要迅速獲得一種技術性能較好的現代化轟炸機,引進圖-22M是一個相對較好的選擇。

直接引進圖-22M整機在經濟和技術上存在一定的風險,那麽引進圖-22M的技術在國內仿製是否更加合適呢?中國航空工業最初就是在前蘇聯的技術支持下建立起來的,轟-6本來也是在蘇聯圖-16基礎上所發展的轟炸機,從這一點上可以認為引進仿製圖-22M在技術上是可以完成的。雖然引進仿製所需要的資金和資源投入要比采購成品高的多,但是通過仿製卻可以在圖-22M的裝備和使過程中獲得比較穩定和可靠的後勤保證。西安飛機公司通過長期生產轟-6已經具備了生產轟炸機的經驗,在生產設備和工人經驗上都比較容易保證仿製生產的需要。仿製圖-22M的機體對於中國航空工業基礎來說並不存在過大的難度,機載設備和武器裝備立足於國內也可以解決飛機裝備後的使用維護需要。保證轟炸機服役後的正常使用對於軍隊來說是最為重要的,通過仿製完成圖-22M就有條件可以解決最為關鍵的保障問題。

中國的軍事戰略思想和作戰條件需要符合本國需要的轟炸機,如果依靠中國航空工業本身的技術力量和國家的投資,發展全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新型轟炸機,那麽就可以根據軍事技術的發展和國內航空技術的成果,按照中國戰略需要來確定新型轟炸機的技術要求和氣動設汁。現代化轟炸機已經開始由以前追求低空高速突防的B-1B和圖-160,向B-2這類依靠低信號特征增強突防能力和加強遠程精確攻擊能力的方向發展。如果按照中國獨立的軍事技術需求來發展全新的轟炸機,那麽就可以擺脫改進或仿製時對原型機的技術限製,沒有原型機的技術限製就可以使技術人員在設計上能夠自由發揮。轟炸機是大型飛機中一個重要的分支,高性能的大型戰略轟炸機所需要的設計技術和生產要求並不比大型客機和運輸機低,通過新型轟炸機的開發所獲得的技術收獲完全可以用來支持其他型號的發展,通過對相關技術的應用和擴展就可以將研製費用由多個項目分攤,提高資金利用率和使整個行業的技術人員得到鍛煉。



◆不同選擇方案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轟-6通過對航電、武器和動力係統的改進來提高綜合性能在經濟上最有利,也能夠完全依靠國內的技術基礎來滿足改裝的需要,而且改裝轟-6所需要的時間在各選擇方案中是最短的,也可以比其他方案更快的使新裝備形成戰鬥力。進行技術改進後的轟-6在機載武器和火控係統方麵與其他選擇方案基本相當,改裝渦輪風扇發動機後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航程不足的缺陷。但是利用原轟-6的基本設計進行的改進,並不會從根本上改善轟-6飛行性能差和突防能力弱的缺陷,即使是采用了先進技術,轟-6仍然隻能作為導彈攻擊機來使用。如果要對轟-6的結構和氣動外形進行改進,那樣不但會破壞原本占據優勢的經濟性和可靠性因素,而且轟-6落後的結構設計也很難通過改進來得到明顯的發展,反倒容易在對結構和氣動的改進過程中出現畫蛇添足的錯誤。

圖-22M是俄羅斯現役裝備中唯一的中程轟炸機型號,雖然俄羅斯裝備和儲備了相當數量的圖-22M轟炸機,但是這些圖-22M中剩餘壽命較長和性能較好的現役圖-22M3並不多,俄羅斯在現有條件下能夠提供給中國的成品飛機數量也不會多。根據中國從俄羅斯訂購伊爾-76運輸機中所發生的問題來看,俄羅斯重新啟動圖-22M的生產線不但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可能還需要首先由中國投入大量的資金來使生產線得以恢複。

引進圖-22M除了俄羅斯能夠提供的成品飛機數量有限的問題之外,圖-22M引進後在經濟和技術這兩個方麵還會存在問題。首先是俄羅斯作為超音速轟炸機的唯一供應方,在飛機和配套係統的出口中必然會抬高售價,而且圖-22M的備件和發動機隻有俄羅斯能夠供應,這樣在我軍裝備圖-22M後的使用保障費用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另外一個問題是圖-22M目前已經在俄羅斯停產了多年,航空電子設備和發動機的生產都已經多年沒有進行,俄羅斯本身是否能夠及時和足量的供應中國軍隊所需要的備件也是個疑問。俄羅斯一旦因為經濟因素或者政治問題斷絕了對中國引進圖-22M的後勤支援,那麽中國軍隊裝備的圖-22M轟炸機必然將會在短時間裏失去有效作戰的能力,即使能夠通過前蘇聯國家獲得部分備件和成品的供應,也很難用來保持一支轟炸機部隊執行戰鬥任務所需要的保障條件。

引進技術或者通過測繪手段來仿製圖-22M的技術難關完全有條件克服,國內經濟迅速發展也在經濟上能夠保證大規模資金投入的需要,但是仿製圖-22M同樣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困難,那就是發動機的供應仍然無法及時趕上機體的生產速度。圖-22M3使用的NK-25型發動機的推力和規格都比較大,類似NK-25這樣規格的發動機不但國內目前還沒有,即使在俄羅斯之外的其他國家也沒有能夠直接應用的成品發動機。NK-25渦輪風扇發動機的結構對於國內發動機工業是完全陌生的,按照國內仿製國外發動機的平均

進度來估算仿製NK-25的時間,可以看出即使在獲得全部技術支援的情況下,國內要完

成NK-25的仿製也需要近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全麵國產化。發動機是飛機的心髒,如果不能解決發動機的問題就不可能真正得到合格的飛機,如果仿製的圖-22M仍然不得不依靠俄羅斯供應發動機,那麽中國自己生產的圖-22M的命脈仍然握在俄羅斯的手中,隻要政治上出現足以影響中國和俄羅斯關係的重要動蕩,那麽缺乏發動機的圖-22M仍然難以保證正常使用的要求。轟炸機作為攻擊力最強並需要大規模資源投入的重點航空武器裝備,不可避免的要在政治上比戰鬥機更受關注,因為政治因素而可能受到的影響也更大。要想真正保證仿製圖-22M的有效使用就必須實現全麵國產化,但是對於一種已經裝備使用三十多年的轟炸機,投入如此大的資金和技術力量去滿足有限裝備數量的要求,在經濟上和軍事上是否存在足夠大的價值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依靠國內力量全新研製新型轟炸機在設計手段上雖然最為靈活,但是全新發展的項目也就意味著高風險和高成本,一旦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遇到巨大的技術難關或資金缺口,就有可能在基礎上動搖整個項目的發展和應用前景。現代化軍事技術越來越向係統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全新研製轟炸機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很長周期的複雜裝備發展項目。新型轟炸機在裝備後是否能夠滿足作戰使用要求的關鍵,是在項目開始時對於未來軍事發展趨勢和戰場環境預測是否準確,新型轟炸機一旦在技術發展方向和項目定位上出現偏差,那麽很容易使國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所開發的轟炸機成為無用之物。蘇聯和美國在轟炸機發展過程中都出現過T-4、圖-22、B-58、XB-70這樣的失敗項目,中國目前的經濟條件和技術實力還難以承受如此大的損失影響,一旦耗費巨大的新型轟炸機因為技術和應用問題半途而廢,那麽造成巨大損失的後果和影響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也無法消除。

通過對中國獲得新型轟炸機所可能采取的四種途徑的優點和缺陷的分析,可以在整體上對這四個方案的效果進行綜合的評價。由國內全新發展新型轟炸機的項目如果在技術上能夠獲得成功,那麽這個項目所獲得的產品在技術性能上無疑是各個方案中最先進和最完善的。但是全新開發轟炸機項目必然會存在高投入,高成本和高風險的問題,在項門進行過程中一旦遇到大的困難就會出現不可預見的問題。國內仿製圖-22M在技術上所存在的風險比研製新型號要小的多,但是投入巨大的資金和人力仿製一個在技術上已經落後的型號,不但對於中國轟炸機技術的發展很難起到實際的促進作用,而且為了一個過渡性的型號投入過多的資源在成本效益上並不合算。直接從俄羅斯引進圖-22M成品飛機可以很快形成戰鬥力,能夠較好的滿足中國目前軍事形勢對轟炸機的需要,但是需要投入比較大的資金以及在後勤供應上存在一定的危險。利用先進技術改進轟-6的方案在成本投入和技術風險上是各個方案中最低的,而且也可以最快的形成戰鬥力和最穩定的使新型號與整個係統融合,但是轟-6基本平台性能差的缺陷在改進中不能全部解決,在載彈、航程和飛行性能方麵與其他幾個方案的差距比較明顯。


◆中國轟炸機的發展道路


轟炸機在現代化局部戰爭,扣確實有著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戰術價值,不論是直接用來在投擲炸彈或是作為巡航導彈載機,都可以在改變戰爭進程方麵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轟炸機在現代化戰爭中的作用不但沒有隨著技術的進步而削弱,反而被賦預了越來越強大的戰鬥力和生命力。大型轟炸機的作戰效果明顯的要比同樣技術水平的中型轟炸機大的多,但是轟炸機更大的載彈量、更大的航程和更加全麵的機載設備必然會要求更大的機體和更強的動力,在獲得高戰鬥力的同時必然伴隨著高投入和高成本。大型轟炸機(或者成本高昂的中型轟炸機)的作戰效果如果無法超越為獲得這些高性能所付出的代價,那麽新型轟炸機也就無法體現出其有意義的使用價值。

武器的價值並不是由這種武器在技術上的先進程度來決定的,而是要依靠戰場的需求和裝備條件所形成的綜合要求來決定的,在合理和夠用的條件下充分利用自己手裏的武器,要比獲得一種性能指標先進作用卻有限的新裝備更有價值。中國空軍如果隻是在局部戰爭中將轟炸機作為巡航導彈發射平台來使用,那麽超音速轟炸機和亞音速轟炸機之間在打擊和生存能力上就不存在大的區別,而載彈量、可靠性和使用成本就成為了決定轟炸機類型的主要因素。當現役裝備和使用的轟炸機已經能夠滿足目前作戰條件下的使用要求,那麽就沒有必要為獲得實際價值不大的超音速轟炸機而付出巨大的成本代價。

從俄羅斯引進圖-22M是目前在成本、性能和時間要求上最符合替代轟-6的方案,但是作為在冷戰期間就已經開始服役的圖-22M來說,在突防能力、飛行性能和基本設計上都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現代化戰爭的要求。通過中國在蘇聯解體後最有利的時間段裏沒有引進米恪-29和T-80坦克來看,符合蘇聯/俄羅斯軍事思想的裝備不一定是符合中國現實情況的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都還沒有對於戰略轟炸機的迫切需求,如果使用轟炸機時是作為火力圈外精確打擊的導彈發射平台來使用,那麽圖-22M在飛行性能上所獲得的提高並沒有什麽實際的意義。雖然超音速的圖-22M能夠更好的配合戰術攻擊機執行對海上目標打擊的任務,但是通過超音速轟炸機在作戰效能上所獲得的成效,是否足以補償為引進裝備所進行的投入也非常值得斟酌。按照中國國防建設和中國轟炸機裝備發展的現狀來看,在現有條件下通過技術改進來充分利用轟-6的使用價值,也許是個比引進圖-22M更加經濟和有效的措施。

攻擊武器和防禦係統一直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而呈現螺旋上升的發展趨勢,轟炸機技術目前已經開始向大型化和高突防能力方麵發展,由地麵或空中防空武器組成的立體化大縱深防空係統也在隨著威脅的發展而調整,即使是目前最先進的B-2轟炸機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在戰場上麵對巨大的威脅。

轟炸機作為戰略打擊力量中最靈活、最具威力的空中攻勢作戰裝備,在技術發展和裝備使用上一直得到軍事強國的關注,更強大的防空係統催生了技術上更加先進的轟炸機帆。美國和俄羅斯現在已經開始對新概念轟炸機進行技術探索,隱身效果更好的轟炸機,高空超高速轟炸機甚至是軌道轟炸機都已經成為了可能的技術發展方向,而這些研製經費動輒就需要上百億的先進概念轟炸機在技術上還遠不夠成熟。

更新一代的轟炸機要采用哪種技術途徑?要按照什麽樣的戰術要求和技術條件進行設計?要在技術、應用和成本上進行怎樣的平衡和協調?這些問題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個確實的答案。中國肯定需要一種性能可以滿足軍事戰略需要的先進轟炸機,但是中國轟炸機的發展不應該是跟隨在其他國家之後,在較低水平徘徊;也不應該是采取引進-仿製-再引進一再仿製方式的被動跟隨,而是要采取跨越性的手段走出一條科學和合理的道路。中國在轟炸機技術上相對於美國和俄羅斯來說是個後來者,保持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也使中國不可能投入過多的資源在軍事上。要滿足中國軍隊對新型轟炸機的需要不能通過發展一係列型號的常規方法來逐漸提高,必須采用加強新技術的開發和驗證來加強技術儲備,通過"厚積"所得到的基礎,來為"薄發"提供足夠的經濟和技術條件,依靠科學的論證和合理的組織來完成真正屬於中國自己的先進轟炸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