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下一代導彈驚天驚人!

(2007-02-13 09:02:44) 下一個
從美國對中國所謂“竊取”美國核武器技術的指控,也許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發展導彈技術的不斷努力而產生的一種憂慮和擔心。實際上,中國無論是通過隱蔽或是各種公開渠道所做的努力,其目標顯然是為了研究下一代導彈係統的核心技術,包括戰術和戰略彈道導彈、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和用來防禦飛機和入侵導彈的定向能武器係統。在下一代導彈係統的研究中,中國最關心的技術可能會有:

   先進常規彈頭
  末端控製和引導係統
  可獨立行動的對目標能重定位的運載工具(MIRV,核攻擊中非常重要的係統)
  降低發射係統的雷達截麵積(RCS,與係統的隱蔽能力相關)
  提高發射係統的機動能力
  用於實現定位及武器製導功能的軍用衛星係統等


  中俄軍事技術合作

  美國軍方認為,中國和以色列在軍事技術上的合作,如在反戰術彈道導彈係統(ATBM)研製上的努力,應加以關注;但根據簡氏防務專家的分析,中國的大部分軍事技術合作是與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分不開的,其中包括了商用技術交流(但具有潛在的軍事用途)帶來的一些影響。

  一位國際防務谘詢專家針對中國的上述努力,曾發表了以下類似的言論:“隨著蘇聯的分裂,中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包括伊朗,快速的獲得了來自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特別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全麵的軍事技術。我知道,美國情報部門對中國在武器研製和軍事技術獲取上得到的成功,也許認為原來估計的過高,但我可以做出自己的結論,那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從正式的協議到秘密的努力,中國人在軍事技術和人才兩個方麵,都獲得了關鍵的‘實際技能’(know-how),大大節省了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僅僅是從起跑線進行研究的話。”

  “我並非認為他們得到了一切,俄羅斯和烏克蘭政府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對一些關鍵技術不會沒有保留”,這位專家還說,“我認為中國不可能獲得了俄羅斯最關鍵的軍事技術,如高能推進燃料、在低可探測運載工具(RV)中使用的電磁調製等離子體屏幕裝置等;但是,在另一方麵,中國肯定在定向能武器項目的研製中取得了有利的地位。”

  另一位美國分析家說:“當然,很難知道這些獲取的技術有多少已經應用於部署的武器係統之中,畢竟,在冷戰時代,前蘇聯雖然從美國獲取了大量的關鍵技術,但直到最後,還有許多沒能整合到他們自己的係統中去。當然中國在這方麵可能做的比較好,他們建立了一筆重要基金,用於支持高投入研究和實現‘蛙跳’式技術突破的經費。我們已經開始看到的例子,如DF-31型洲際彈道導彈(ICBM)係統的多用途可重部署運載工具(MRV),DF-15型短程彈道導彈(SRBM)係統的GPS製導係統,DF-21型中程彈道導彈係統(MRBM)的雷達末端製導係統等等,都實現了技術的重大突破,這與中國科技人員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當然,不要忘記在他們的18枚(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中,有13枚對準美國。”

  “我們可以拿相對簡單的短程彈道導彈(SRBM)來討論,比如由俄羅斯部署的‘Tochka-U’(北約代號:SS-21聖甲蟲),這種導彈可以每秒1000米到1800米的速度飛來,而雷達截麵積(RCS)少於0.03米,攻擊的有效角度在40度到85度之間,並提供了可編程的末端糾偏功能,能承受高達13g的過載。那我們現在想一下,如果這種技術經過20年的發展,並應用於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的話……”

  “另外,我們必須考慮到,由於中國可以向國外輸出軍事技術而大大增強經濟實力並帶動了科研能力,”這位專家還說,“某些國家一直對大規模破壞性武器很感興趣,這是對美國及其盟國的最大威脅,我們必須注意這些問題。”

  這位專家認為,中國可能會加強在軍事技術上與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合作。


  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技術進展

  華盛頓亞洲研究中心的分析專家費舍認為,中國最近的一項技術突破是在彈道導彈的製導係統上使用了全球定位係統(GPS)。例如,費舍提到,在1996年珠海國際航空展上,一位來自北京遙感研究院(以研究導彈製導係統而著名)的工程師對他說,中國已在DF-15短程彈道導彈(出口代號為M-9)上使用了GPS,並提高了打擊的精確度,這種導彈曾在1995年到1996年的台海危機中試射過。

  根據較早的評論認為,DF-15隻是一種單級火箭,然而從最近的報道可以看到,它實際上有一個獨立的彈頭,而這個彈頭帶有小型推進係統,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能允許導彈改變末端軌道。也就是說,導彈在發射後重返大氣層,臨近目標時,通過使用GPS係統,可以糾正發射前預先輸入的目標位置信息,並使用自帶的發動機改變軌道,以更精確的打擊目標。

  費舍在1996年珠海航展上還了解到,DF-21型中程彈道導彈可能安裝了一種新型的雷達末端製導係統,與美國現在已經退役的潘興II型導彈使用的製導係統類似。經過這種改進,DF-21導彈的精確度大幅提高,圓周誤差不會超過50米,可以說大大的提高了中國戰略導彈力量的效力。根據對這種製導係統的描述,與俄羅斯自動裝置中央研究院研製的一種較為接近。

  由於中國已在DF-31洲際彈道導彈係統中使用了多用途可重部署運載工具(MRV),在衍生的JL-2(巨浪-2)型潛射導彈和射程更遠的DF-41係統中也可能使用,因而為了增強導彈在戰爭中的生命力,中國最感興趣的技術之一是部署誘餌發射裝置,並如何發揮這些假運載工具的效果。當然,要模仿導彈發射的情形,騙過敵人的眼睛,需要對彈道導彈早期預警的豐富經驗,對導彈發射全波譜的掌握。不同的資料顯示,在1995年晚些時候和1996初,中國軍事技術代表團出訪俄羅斯和烏克蘭時,對這方麵的技術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美國軍方認為,中國目前一個高優先級的項目是研製對地攻擊巡航導彈。這種係統可能會用到其它武器係統一些派生的技術,如反艦導彈的技術。中國最近正在對一種身份不明的反艦導彈進行試驗(據信可能是CPMIEC研製的YJ-2型的改進型號,與美國AGM-84E SLAM導彈大體性能相當),這種導彈使用了內置的GPS接收裝置,用於中途製導。在1997年IDEX和LIMA防務展上,俄羅斯Granit設計局曾展示過類似的反艦導彈製導係統,據說中國在1995年購買了俄羅斯的巡航導彈製造技術,而且有媒體報道中國聘請了俄羅斯的巡航導彈設計小組,並在上海開展工作。另外,中國還對巡航導彈設計中的電磁和紅外信號控製技術感興趣,相信中國和以色列在這方麵有良好的合作關係。

  另外,中國對核彈頭和常規武器彈頭的技術研究也很重視。在核彈頭方麵,中國技術人員正在尋求如何使彈頭降低對爆炸感應,增加彈頭穩定性的技術;在常規武器彈頭方麵,中國正在對一種高穿透力的“暗堡殺手”彈頭進行研究,這種彈頭設計有靈巧引信。中國也對燃料空氣炸彈(FAE)和彈頭的末端製導子係統感興趣。在這些方麵,中國人和俄羅斯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合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中國定向能武器的技術進展

  中國很關注的一項軍事技術是發展定向能武器係統。由中國核武器之父王淦昌教授等人發起的在國內外很有名的863計劃,推動了定向能武器的研究。863計劃中,大多數項目是與反衛星、反彈道導彈和防空有關的應用係統,但郭賀中(音譯)教授的提議,加快了高能微波(HPM)束武器的研究,這種武器的作用是壓製敵人的C3I和防空係統。

  HPM武器的威力相當大,如果將巡航導彈的彈頭中裝入一個高能微波束發生器,它將使目標附近大範圍區域中的電子設備失靈,產生的破壞能力比相同大小的常規彈頭高了許多倍。在1990年海灣戰爭中,美國曾試驗了這種技術(可能借鑒了前蘇聯的技術),目前,美軍的AGM-86C巡航導彈經過改進後,裝備了HPM彈頭。

  美國專家曾對中國研製HPM武器的能力產生了懷疑,認為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但是,中國在基礎物理研究上的豐富經驗,加上前蘇聯專家在開始階段的一些幫助,使研究工作進展很大。HPM武器的一個核心部件被稱為螺旋爆炸電磁流束壓縮發生器(FCG),在前蘇聯時代用於民用和軍事用途,FCG提供了非常高的能量密度和穩定的發射時間,適用於HPM武器,相信中國已經研製出了這種裝置。

  在實驗中,中國的科技人員成功的在100納秒時間內,使脈衝能量輸出值達到了3.5億到4億安培,下一步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使能量“聚焦”,發射在正確的區域和目標之上。如果所有潛在的問題能夠解決,那麽HPM彈頭就能部署在象Kh-55或Kh-65等巡航導彈上,可以破壞的有效範圍將達到半徑為300到500米的區域,換裝更大的爆炸裝置後,有效區域還將擴大。估計,中國將在下一個十年中部署高能微波束武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