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就“詩”論詩

(2005-07-15 23:31:47) 下一個
終於能敲漢字了!哈哈...隨便聊幾句,我對大俠的見地很感興趣,難得! 可能現代詩被“誤解”的原因之一是它總是顯得做作。而人們又往往以為“詩歌”就必須延乘詩經,或李白杜甫白居易。如果我們把詩與歌連在一起的話,那麽,看看中國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內音樂的變化就可以找出些答案了。那就是,新“歌”新音樂的更新體現了人們對於新“形式”的渴求。 但詩與歌還不完全一樣。新“歌”裏百分之九十九是情,愛,反過來倒過去地唱,好像我們永遠生活在青春期的朦朧裏。所謂的流行歌已不在與詩有多少瓜葛了。唱歌是表演,甜也好酸也好,反正都是在做秀,出名了賺錢了,就等於“成功”了。更糟糕的是,不懂現代詩的同胞們有時誤把流行歌曲當做“詩歌”,自我陶醉一下,幻想出一個完美的圖畫,以為那就是詩了。 唯美不等於詩。因為今天的人類不會再被美麗,外在的美麗的謊言,所欺騙了。 從這一層麵上看,現代詩的難度就大大超過了那些模仿式,“扒皮式”的詩歌所帶給我們的印象。“扒皮式”即文學模仿的一種形式:偷別人的酒瓶子,注入自家造的假酒,好聞,但一喝就吐,弄不好還會中毒。 作為業餘愛好者,我對現代詩的感覺是,最主要的,是作為讀者,我沒有被哄騙被假陶醉的感覺,這才能算是好的現代詩的一部分。自從幾十年前現代詩進入無韻無形以來,主要是在西方[中國文革時期,西方的現代詩已經進入‘後現代’了],現代詩的進步主要體現在內容和節奏上。 內容體現在對傳統,權威的反抗與揭露。現代詩不再是隔靴搔癢的麻醉劑了,它把渾沌的被壓抑的靈魂驚醒,同時也朝舊的腐的變態的權威統治的褲襠裏狠狠踢了一腳。 讀一讀e.e.cumings, Gertrude Stein, T.S. Eliot,James Wright,Allen Ginsberg, Walt Whitman, Emily Dickenson等等等等,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從五.四到文革近多半個世紀裏,現代詩與現代藝術被毫無人性地閹割了。新時代的中國人卻沒有新時代的“聲音”,除了模仿,還是模仿。 現代詩的節奏也不再是搖頭晃腦式的了,由於現代人對於藝術欣賞水平的口味不斷加強,假的現代詩麵臨更尷尬的境地。模仿西方音樂,時尚等要比模仿西方的現代詩容易。也就是說,表象的東西好模仿,骨子裏的東西非要經過一番摔打才可能。 不懂爵士樂,布魯斯的,摹仿起西方現代音樂來肯定是四不像。 詩人裏,如徐誌摩之浪漫來自“劍橋”,而徐的浪漫不僅僅來自西方文學,還出自他個人的靈魂。而後人再想模仿徐誌摩的話,對不起,內行一看就露餡兒了。就這麽簡單。 有人說,一個人的品味主宰他/她的藝術修養。我還想加上“觀念”,如果人被種種觀念束縛了,在接受新東西時,會自然而然地感到許多“不適”的。 :03/08/200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