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出國的時候:一位奧地利 難民的路程 zt

(2009-04-16 08:06:15) 下一個
我出國的時候:一位難民的路程

2009-04-15 奧地利 陳小翼(筆名)

沒有人寫像我們這樣“小人物”的日子...



2003年5月13日;伴隨著春天的陽光,中國大地上麵臨著一場災難,非典病毒從廣州開始一路北上。它造成全國人民全世界人的恐慌。這段時間歐洲很多國家終止了與中國的交往,終止了旅遊,國門外門可羅雀。就在這一天我通過了嚴格的安全檢查,乘上了國航飛往歐洲的班機,逆向行走開始了我歐洲行的路程。當時我的身份是四川某公司的經理,去歐洲商務考察。我帶著一口不流利的四川英語,懷揣著自己的夢想來到美麗的維也納。


這是我是第一次出國,在飛機上見到了不同膚色的人種。中國人占了一大半。在國內時,我遊遍了整個個中國,與任何人交流都是出口成章,可在飛機上我卻啞口無言,我說的四川英語老外聽不懂,連我身邊的中國人他們說什麽我都聽不懂。後來才知道,他們有來自浙江的,還有福建的,還有湖北的,講的都是他們的家鄉話,難怪我聽不懂。他們大部分人都是探親回來的,也有和我一樣第一次出國的。經過了十多個小時的飛行,飛機終於平安降落在維也納機場,順利的通過了安全檢查,來到了候機廳。指定接我的人沒有出現,出國時給我的電話號碼始終也打不通。給我的地址連老外都不知道在那,在機場我足足等了兩個小時,接我的人還是沒有出現。奧地利我一個人都不認識,隻好叫了一輛出租車先到維也納市中心在說,一路上老外對我很熱情,說了很多話,我把電話號碼給老外,老外用他的手機聯係上了接我的人。把車開到了指定的地點,就是現在的西站,老外的熱情我也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從機場到維也納我付出了130歐元,來接我的是福建的一個小夥子,對我也很好,用他的電話向國內家人報了平安,然後他把我帶到一棟古老的房子裏麵安頓下來,我就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維也納的。


艱難的開始


凡是來到奧地利的中國人,不管你是什麽人,什麽身份,通過什麽方式,直飛也好,偷渡也罷,還是從其他國家轉進奧地利,這些都不重要了,總之你已經來到了這裏,如果你要在奧地利留下來,必須有一個合法的身份,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申請難民庇護和結婚。 結婚就別想了,一是咱已經有家室的人,出來無非是掙點錢,回去買房養老。但是申請難民又不懂。難民;顧名思義,是指你的國家正在發生戰爭,國內政治動亂,饑荒,疾病 ,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等等。才能在所到達國申請避難,或者政治庇護,以上條款對來到奧地利的中國人而言,申請避難談何容易。以中國那點微不足道的動亂為理由,想在這裏申請庇護其結果會怎麽樣呢,不管怎麽樣總得試試,因為沒有其他的渠道可行。就這樣申請難民的人數洶湧而上,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申請避難,反正那些難民申請都是假的,無非是想留下來,有人以超生,有人以“”,有人以在國內受到不公正待遇等等,其實大家都很愛國,主要是在當地生活太苦,工資不高還要撫養孩子上學,沒有辦法才出來,當然蛇頭也巧舌如簧地宣傳國外如何好,如何工資高,讓我們到國外來“撈金”。所以我也不例外加入了這個“難民”行列,2003年5月住進了巴登難民營,並以的理由申請庇護(其實我連什麽是都不清楚,後來想想都是被人利用,也被當地政府利用,用我們所謂的供詞來對付中國人權狀況。我在難民營認識了很多中國人,他們都是來這申請避難的,有浙江,福建,湖北,東北等等地方的人。兩個月後通過談話發給了我臨時的難民居留卡,離開了難民營。在維也納租了個床位,把戶口報在了那個地方,以便接收政府寄來的信件。


也許是我從小在都市長大,加上在國內機關工作,看到眼前的情形真是有點後悔了,大批的難民圍在Naschmarkt貨行門前,等待著報刊發放,報紙發放下來所有的人都在打電話找工作。和餐館老板討價還價,由於沒有身份不能報稅,這一大批難民就成了奧地利最廉價的勞動力。因為工少人多,維也納街頭到處都是難民的身影。難民的工作範圍很小,所以不管有多遠他們都願意去,我非常幸運在離維也納幾十公裏的地方找到了工作,做了一個星期由於我笨手笨腳老板不喜歡被炒了魷魚,回到維也納我仔細想了想,各個方麵都覺得不適應,這裏的人這裏的事,都是怪怪的搞不明白,在奧地利沒有其它的工作可做,除了餐館還是餐館,在國內想象外國人的生活是多麽的羨慕,當我親眼看到老外吃的這些東西時,原來如此、、、、、、!心灰意冷沒有心情去找工作。後來認識的兩個朋友叫我隨他們去做裝修工作,那些工作我以前從來沒有做過,抱著嚐試的心態去試試打雜,總算堅持了一兩個月。後來我意識到要在這裏生存,必須調整心態,糾正我以往做人的作風,迅速適應當前的環境,憑著自己的勤勞技術,很快就可擔當這裏的大廚,而且當時我的烹飪技術並不比他們差。隻是這裏的人自以為經曆了種種磨難,才混到了今天的模樣,沒有辦法隻好委屈自己從頭學起。經我房東介紹找到一份餐館工作,這份工作使我學到了什麽是苦和累,也見識了國外真實生活的體驗。真的不好意思講,這家餐館簡直讓人無法活,每天睡覺休息時間不到五個小時,做得兩隻手握拳頭都握不攏。還繼續在透支拚命的幹啊,老板還不滿意象幽靈一樣檢查你的工作質量,因為沒有離開是為每月有600歐元的工資,當時工作又不好找,中國春節臨近了,要寄錢回家,快過年了家裏有一雙雙期盼的眼睛看著你,你能停下嗎?做了兩個月確實不能在做了,回到維也納繼續尋找別的工作。在維也納近郊找到一份二廚工作,在鄉下打工忍受著孤獨,寂寞,恐慌,最痛苦的是這個陌生的空間,無法語言交流,沒有生活群體,工人與工人之間自私自利,老板就是老板,就好像遊蕩在一個不存在感情的世界裏,所以人就變的孤僻,浮躁,自私自利,大事小事都要靠自己,所以人越來越堅強,堅強的不習慣別人的關心;時時刻刻都要保護自己,人就變得越來越自戀,自戀的忘記了還要去關心別人,一夜之間自己曾所熟悉的擁有的都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想到這些好想好想回家,想歸想,明天還要工作,晚上抱枕頭,明天抱爐頭。 沒有做多久被查黑工查到了,查黑工就好像抓恐怖分子一樣,來勢洶洶。大廚二廚跑堂全是難民,統統關在警察局詢問口供,口供詢問完畢,當晚我們就放了出來,跑堂就不太幸運了,在她的房間搜查出了,護照,難民卡,替代身份,三天就送回中國了。


由於難民身份工資非常低,而且餐館老板還不敢聘用你,所以大家就開始尋求替代身份,雖然替代身份不能保證絕對安全,總比什麽都沒有好,其實這些都在奧地利警方的掌控之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後,由於警方和一些單位提出,使得華人報刊禁止刊登尋求替代身份的廣告,這無形之中又給難民雪上加霜,難民還是難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透支的體力付出還會遭來老板的訓示。微薄的收入還得應付難民的上訴費,律師費,翻譯費,車費。如果你要處理自己的難民事務,可能會失去工作的機會,很多難民由於沒有及時處理政府的往來信件,耽誤了期限,難民卡被政府廢除了。也有很多難民由於理由不充分被政府拒絕了。這一大批人的處境就非常危險,難民卡廢除自己還不知道,某一天查黑工或者是查身份,才知道難民卡被廢了。那個時候就太晚了。我就是因為不懂德文,耽誤了申訴期限,在一次查工時稀裏糊塗的被送進了監獄。

將牢底坐穿


一般進監獄的中國人,都是因為身份問題,關進監獄一關就是好幾個月,我老鄉查黑工時被抓進監獄,同時被抓的有來自浙江,福建,東北,湖北等地的難民,都是因為難民卡被廢除了,男女都有,他們都想早點出來賺錢,談何容易,因為沒有確切的身份證明無法遣送回國,隔兩三天就會有相關部門來動員你回國,工作人員苦口婆心的叫你回家。但是,沒有一個人回國,關在監獄的日子裏仔細想想,來到奧地利這麽多年,本本分分服務於奧地利的民眾,勤勤懇懇的打工,遵紀守法,也沒有給奧地利人民帶來惡劣的影響,而自己的肉身之軀,還承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艱辛和痛苦。就是身份問題,想到這些也覺得沒有什麽錯誤。在監獄裏待遇很好,有電視有書籍和報紙,隻是太孤獨,住進監獄裏的人,他們不想在這裏關上好幾個月,想什麽辦法能提前釋放呢?他們被關進監獄八天後采取了絕食的辦法,向監獄警察提出絕食申請,警察就會把你帶到專門絕食的房間隔離起來,真是不明白,在這個講究人權的國家,為什麽會允許自己摧殘生命的現象發生。他們絕食的天數分別為,13天,15天,17天。他們每天隻能喝一點點水,監獄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給你量血壓,看你的血壓還能不能維持生命,如果血壓太低生命有危險,監獄就會提前釋放你出去,並且還會發放一張釋放證明,期限隻有十五天,注明叫你在十五天內離開奧地利境內。經過了十幾天的絕食,拿著這一張釋放證明走出了監獄的大門,終於提前釋放出來了,人是提前放出來了,可出來沒有了人樣,臉色蒼白,渾身無力,走路輕飄飄的象具僵屍,這時還不知道自己到哪裏安身,想的就是趕緊給國內的家人報個平安,我老鄉給他老婆打了電話,他老婆在電話的另一端一直痛哭不堪,他安撫好老婆後打電話給朋友,因為體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複,必須找一個安身的地方。因為絕食這麽多天,體內各個器官都萎縮了。又不能多吃,隻能自己做一些清淡的慢慢恢複體能。身體還沒有完全康複,還得趕緊尋找新的工作,因為國內還有妻兒老小,年邁的父母,等著我寄錢回家。因為家,對我們來說,是藏在心裏最暖的一個寄托。誰也不知道以後還會發生什麽事情,因為幾進幾出監獄的中國人不計其數。 當你每天獨自回到那可憐冰冷的小窩,或者不知不覺一個人走到多瑙河邊在沒人的地方,會情不自盡的放聲大哭.....讓自己傷心的淚水在這陌生的國土揮散成霧......他們根本不知道你在國外還忍受著,孤獨,寂寞,恐慌,委屈,還有每天透支的體力付出........等等!


看到《歐洲聯合周報》刊出征文“我出國的時候”,覺得這個建議很好,也讀了許多作者寫他們出國時的艱難,就是沒有讀到難民的生活,沒有人寫像我們這樣“小人物”的日子,沒有人寫在中餐館幹活的那種暗無天日的勞碌。今天,我開個頭,希望我們這些人都寫寫個人的經曆,也提醒各位老板們今後能寬厚對待同胞,寬厚對待員工。可以肯定,這些小人物將來會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定居在歐洲,也許很多人都會有光明的前途和發展,我希望這些人將來會對這段日子有一個好的回想,有一個溫馨的回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