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遊客歐洲購買奢侈品猶如搶白菜 zt (圖)

(2009-02-19 00:02:00) 下一個

中國遊客歐洲購買奢侈品猶如搶白菜 zt



--------------------------------------------------------------------------------

南方周末 2009-02-18 22:19:20



  “像搶白菜,像春運,像蝗蟲”

  買奢侈品與搶白菜

  劉飛是在12月26日早上9點到達倫敦龐德街的。9點半趕到了英國第二大百貨商店Selfridge。她當天的目標是淘一件Miu Miu包 (Prada的副品牌),結果還沒到Selfridge,就看到店外綿延成Z字狀的隊伍。劉飛在隊伍中遇到一個熟人,說早上6點就打車過來了,但從店子營 業到現在,隊伍才移動了幾十米。隊伍移動得慢,全是因為店內Gucci 50%的折扣。


  12月26日在西方被稱作Boxing Day,名稱據說來源於過去聖誕節後,富人會給仆人和低收入人群派發禮物,Boxing便指將禮物置於盒中。這一天人們都會去逛商場購物,而商家通常會有大幅折扣以配合。

  但這幾年的隊伍裏,出現了大量的中國人。“就像在唐人街。”劉飛說。

  2008年下半年持續至今的經濟危機,在令國內商家愁雲慘霧,擔憂消費停滯的當口,卻讓遙遠的異國掀起了陣陣消費熱潮。

  這個冬天的早晨,劉飛還轉戰 Westfield,歐洲最大shopping mall,到其Gucci店子一看,也是很長的隊伍,隊伍中眾多黃皮膚同胞。她覺得整個倫敦都是中國人在排隊購物。

  這種時空錯位的感覺,王齊也曾在Selfridge前產生過。

  王齊是1月22日到達倫敦,把自己的春節安排在倫敦,就是為了購物。1月24日上午10點,同樣站在Selfridges百貨公司門前,王齊突然覺得自己是在上海呢,“大街上到處都能聽到中國話,到處都是中國人在排隊搶購。”

  Selfridges百貨公司主要銷售的,是被視為奢侈品的世界頂級服飾品牌。麵對動輒萬元的單件商品,“大家都像買白菜一樣,甚至不像是在買,是在搶。”王齊說。

  王齊是在倫敦讀的大學。這一次她還發現,奢侈品店裏的服務員,態度明顯沒有以前好了。“可能看到來買東西的中國人太多,不再擔心自己的東西賣不出去。”

  “買白菜”的誇張比喻背後,隱藏著中國物質緊缺時期的記憶。即使現在,在國內,一些人仍然基於經濟並不寬裕的原因而以“搶”的方式,購買價格打折的 生活必需品。2007年10月10日上午8時,重慶市數百人在一家家樂福超市搶購打折食用油,最後引發踩踏事件,導致3人死亡。

  但這一次,在異國,同樣是中國人搶購(並且是跨國搶購)的卻是價格數倍甚至數十倍於中國人均月收入的奢侈品。

  香港成了這股浪潮的又一個直接的受益者。2008年12月底,李冉和朋友想到香港的亞洲LV旗艦店逛逛。但保安說,人滿為患。後來進去了,店裏滿是來自中國內地的“血拚客”。

  在全球性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歲末年初的香港購物遊客量不降反增。統計顯示,2009年1月份赴港旅遊人次與往年相比,增長了40%左右。而來自內地的中國血拚客們占去了大比重。

  百年來的最佳銷售紀錄

  幾經折返後,下午2點,劉飛趕到了selfridges的Miu Miu店裏。“我才看到Miu Miu店裏都空了,總得買一個吧。”於是轉到Prada店,發現“也基本上空了”。

  毫無疑問,這是過去半個多世紀英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

  但是2008年12月26日中午,Selfridges百貨公司創造了該店100年以來的銷售紀錄:一個小時的營業額高達100萬英鎊。

  美國貝恩公司2008年11月29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麵對全球金融危機,即使最富有的消費者也正在削減開支,但巴西、俄羅斯和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奢侈品消費卻在不斷增長。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的2008年的財報顯示,中國五成的奢侈品消費能力流向境外。

  “牛津街的一家LV的店子,甚至要求中國顧客必須用護照登記購買記錄,每人最多隻允許購買兩個包包。估計是擔心中國人把他們的陳列品都買走了。”王齊說。

  中國血拚客隊伍甚至出現在了歐洲一些機場的免稅店。1月22日去倫敦的航班上,空姐就提醒過王齊,如果要在倫敦的希斯羅機場購買香煙,一定要早去。 王齊以為空姐開玩笑,沒在意。2月初回上海的時候,路過免稅店,果然發現有同胞在排隊。輪到她的時候,服務員說,整個店子,就剩下7條香煙了。

  這些中國血拚客表現出了強大的購買力。“像蝗蟲一樣。”王齊說。她的一些到米蘭、巴黎等地旅遊的朋友,發現那裏也和倫敦一樣。2008年聖誕節前夜,一位中國旅客在巴黎戴高樂機場商店一口氣購買了近5萬歐元的法國紅酒,成為法國媒體的熱門新聞。

  除了王齊、劉飛這些自己飛到英國血拚的白領,更多的遊客依托旅行社滿足自己到歐洲購物的欲望。春節前後,一些大的旅行社紛紛推出歐洲購物團,血拚字樣成為最直接的招攬符號。

  新國旅旅行社負責人周芹告訴記者,因為世界經濟環境不景氣,不少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貶值得厲害,導致和團費相關的機票、房價、景點門票、餐費等等成 本,無形中降低,加上歐洲國家希望通過旅遊,緩解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局,也在通過打折促銷,提高團隊旅遊質量、增加服務項目這些方式吸引境外遊客,所以,最 近的出境遊團非常火。

  以往歐洲遊的報價往往在一萬五到兩萬元間,金融危機後,這一價格跌了差不多1/3以上。在北京,去年8月報價曾一度達到1.4萬的“歐洲全景十國13日遊”線路,目前報價僅為9000多元,巴黎自由行的旅遊行團費比香港也僅高出2000元左右。

  這些旅行社把大量的血拚族送到了歐洲。1月25那天,王齊坐火車去牛津的outlets(品牌直銷購物中心)購物。她發現火車上幾乎全是中國人。“就像春運一樣”。

  這一趟倫敦之行,王齊花了大約1萬英鎊給兒子、丈夫和公公婆婆買禮物。即使算上飛機票和在倫敦住宿的費用,也仍然比在國內買便宜。“以前最高16元 人民幣兌換一英鎊,現在差不多9元多就可以兌換1英鎊,而且目前英國的奢侈品都在打很大的折扣,到英國血拚名牌的成本自然比原來降低了不少。”王齊說。她 買了一款700多英鎊的LV包。減去退稅,折合人民幣差不多6000元,而在國內這隻包的價格是12000元。

  和在國內購物不同的是,在英國搶購這些奢侈品的時候,沒有任何人猶豫。“因為你一旦猶豫,東西就被別人買走了。”

  “1月25日我去BALLY買鞋子。那個經理看到中國人進來,就無奈地歎氣。因為一個小時內,他從後麵抱了12雙鞋子出來,盡管抱一雙賣一雙,但他覺得自己是苦工。”王齊回憶道。

  借經濟危機下匯率震蕩到國外血拚,興盛於2008年10月份。一些時尚雜誌開始開辟血拚專欄,提供國外奢華品購物指南,介紹各國的名牌、大賣場。

  “甚至現在國外的一些留學生已經在經濟危機後,做網上國際代購。”王齊說,偶爾,她也會在網上通過代理,血拚一些奢侈品。網上的價格比國外的貴一些,但是還是要比國內便宜得多。

  大把撒錢,中國人不像有經濟危機

  李冉覺得,血拚奢侈品很難說就是有錢人的遊戲。“其實經濟危機恰恰是給中國平時沒有實力接近奢侈品的人群,提供了一個親近奢侈品的機會。”

  王齊出國前,她所在的公司整個樓層的同事們都跑來,托她代買物品,結果她的長途行李為此陡增了三十多個萬元價位的包。這其中包括收入並不豐厚的工薪階層,“這真是難得的機會”。

  在目前的經濟背景中,國人的跨國血拚,被一部分人稱作“看中國遊客花錢的樣子,不像有經濟危機”。來自日本媒體的報道稱,春節前後,中國客在日本的一次旅行平均消費為20.45萬日元,其中中國客個人購物最高達330萬日元,居各國之首。

  在全球經濟的一片蕭條中,中國人大把撒錢不隻是在LV、BURBERRY、Gucci上。2月24日,搜房網組織的美國看房團首批三十多人將啟程前 往美國抄底。搜房網的工作人員王翀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美國房地產市場現狀,實地了解次貸危機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考量自己的 投資需求。其中,有十幾位是因為兒女留學的因素,為子女計到美國“抄底”。

  “11天時間裏,這三十多個購房者將先後到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經濟發達城市,了解考察價值在30萬至50萬美元左右的房源。他們主要關注兩類房 源,一類因次貸危機被銀行收回後經過法律程序處置的房源,這類房源的價格會與市場價格有很大差異;另一類是具有很好的教育、社區、環境條件,但由於受整個 經濟下滑的拖累而超跌的樓盤。”王翀說。

  已經有不少西方媒體感慨,這輪經濟危機中,真的“隻有中國才能救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