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3張8的楊二車娜姆自曝向薩科齊求婚內幕 zt (圖)

(2008-12-18 07:06:40) 下一個



楊二車娜姆自曝向薩科齊求婚內幕

--------------------------------------------------------------------------------

生活新報 2008-12-18 03:04:40



  12月11日晚上9點,成都玉林西路的小酒館裏客人不多。在輕柔的音樂背景下,人們安靜地聊著天,喝著酒。忽然,門被推開,一個身穿裘皮大衣的女人走了進來,她披著一頭如瀑布般的黑色長發,步履從容地繞過吧台,徑直來到最角落的一張桌子旁坐下,對服務生說:“給我來杯奶茶,然後把音樂開小聲點兒。 ”


  幾乎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往她那兒看,然後互相交換眼神,有的驚訝,有的含笑。他們都說出了同一個名字:楊二車娜姆。盡管這一次,她的頭上沒有戴花。

  向薩科齊求婚?

  “如果他邀請我,我還是願意見麵”

  楊二車娜姆上次來成都,是給一部名叫《天地吉祥》的民族歌舞劇出謀劃策兼客串角色,為此,她按照合約的要求在成都停留了三個月,之後便又踏上了她那居無定所、到處遊玩的行程。“我前不久剛從意大利回來。我太喜歡那裏了,尤其是意大利南部,風景美得沒法說。”

  她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擔任了意大利龐貝古城的形象代言人,所以每次去那裏都會受到市長的特別招待。“我的一個讀者是愛爾蘭人,她老公在龐貝做酒店旅遊。我那個讀者非常喜歡我,就讓他老公邀請我去龐貝玩,還帶我去見市長,結果市長一見我就說:你很適合做我們的形象代言人!”市長告訴楊二車娜姆,去龐貝古城遊玩的亞洲人以日本人和韓國人居多,而他們非常渴望打開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

  “就是去年年底在意大利的時候,《共和報》的記者來采訪我,我開玩笑說要向薩科齊求婚——— 那會兒他還沒和卡拉·布呂尼開始約會。我跟你說,國外的人都很重視幽默感,開這樣的玩笑很正常的。”然而,這個玩笑畢竟是有關法國總統的,於是,《共和報》把“娜姆,中國歌手向法國總統薩科齊示愛求婚”的標題放上了頭版,網上還有她在某法語網站上錄製的求愛視頻。楊二車娜姆穿著紅豔豔的民族服飾,麵對鏡頭說:“我喜歡薩科齊的皮膚顏色,他的說話舉止,可以想像他吃東西的可愛樣子,相信他的擁抱更是棒極了。”

  現在,她依然不後悔自己說了這些。“我一個法國朋友看到報道後,說可以帶我去見薩科齊。不過我現在已經不想見他了。”說完這句話她想了想,改口道:“如果他邀請我,我還是願意去(見麵),不是看他這個人,是看看他住的房子裝修得怎麽樣,有多少古董。”她很認真地說:“雖然那麽多人罵我不要臉,罵我癡人說夢,但Who knows?(誰知道呢),一切皆有可能。”

  國際富豪“寄生蟲”?

  “我有十幾個幹媽”

  很多人對楊二車娜姆的好奇集中在這個問題上:這個女人好像從來沒什麽固定工作,還在瀘沽湖經營著一家兼作旅店的博物館,開銷不小,她的收入主要從哪裏來?“主要是靠我的書在海外的版稅,國內的盜版太多。這是最穩定的收入,可以讓我衣食無憂地過一輩子。”

  但這僅僅是衣食無憂,遠不足以讓她享受到她在書裏或訪談中提到的相當奢侈的生活方式:住豪華酒店、穿名牌時裝、吃龍蝦和魚子醬、坐著雪白的私人遊艇出海……這些生活多半是她跟著富人們一起過的。“蘋果公司的CEO史蒂夫·喬布斯,還有甲骨文公司的老板埃裏森,他們和他們的太太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去美國的時候經常就住他們家,吃他們的,喝他們的。反正他們有的是錢,也歡迎我去幫他們消費,何樂而不為嘛?”她瞪大眼睛,帶著幾分得意的笑,表情非常坦蕩。

  比朋友更牢靠的關係就是親戚了。盡管楊二車娜姆的親人們都生活在瀘沽湖畔,沒有一個人比她更富,但她有一個奇招:認幹媽。“我有十幾個幹媽,美國的、法國的、意大利的、北歐的、巴西的、愛爾蘭的……個個都是家境超好,個個都特別疼我,覺得我特別不容易,什麽都願意為我做。”她舉了個例子,提到了一個生活在上海、某跨國企業總裁的夫人。“我不在上海的時候,那個幹媽會親自去我家裏給我收拾房間,去機場接我的時候她會幫我提行李箱。”

  “你已經生活得這麽滋潤了,她們為什麽還覺得你不容易?她們因為你的什麽特點,會這麽疼你?”楊二車娜姆想了想說:“因為她們覺得,我在幫她們過她們想要卻不敢選擇的生活。她們必須被束縛,才能擁有現在的富貴體麵,但她們心底深處,都渴望像我一樣去生活、去大膽體驗,甚至受傷害、跌倒,再爬起來。看著我,她們覺得喜悅。”

  除此之外,楊二車娜姆還經常在國外演講。這在國外可是很賺錢的行當———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離任後,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到處發表付酬演講,2006年他的演講收入為1020萬美元,2007年為1010萬美元。“我演講的主要內容就是關於中國少數民族的情況。去年開始增加了中國娛樂產業的內容,對,就是我當‘快男’評委之後。他們很感興趣,那些聽眾對我的遭遇特別同情,不停感歎:‘哦,娜姆!哦,娜姆……我真同情你。’”

  毒舌評委?

  “楊坤當麵給我道歉了”

  她扮演了那麽驚世駭俗的“毒舌評委”角色,為什麽還會被人們同情?“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怎麽 ‘毒舌’了,我覺得隻是很多中國人無法接受我的幽默,因為我的圈子裏老外居多。”楊二車娜姆說,這個比例大約是老外占70~80%,中國人占 20~30%。“當時我也不怎麽看報紙,也不怎麽上網,每天從評委席下來,就去外國人的圈子裏玩了。他們也不關注什麽快男,對那些評論啊報道啊根本沒意識到。”

  直到再往後,罵聲和嘲諷聲蔓延開來,楊二車娜姆才真切感受到了媒體和輿論的威力。“有一次我的一個朋友從廣州寄木瓜給我,一共11個很好的木瓜,用報紙包著,其中8張報紙上都有罵我的文章。我覺得真不好意思,浪費了紙張。”楊二車娜姆說,開始她以為這隻是娛樂,供大家開心,自己也出了名,沒什麽不好。但慢慢的,她發現事情不對了。“他們(讀者和觀眾們)真的把我看成一個怪物了!”

  接下來便是記者們的瘋狂追逐。包括那次她約被淘汰的快男選手吃飯,被記者逼得躲進了廁所。 “我是個很心軟的人,覺得他被淘汰了挺可憐,正好當時我原本約了個幹女兒一起吃飯,她來晚了,我就讓那個男孩過來陪我喝湯,這有什麽呢?”為了證明她是真的心軟,楊二車娜姆告訴記者,包括後來那些到她家門口堵截的狗仔,她也善待人家,“我經常讓保安給他們送本雜誌下去看,偶爾還幫他們買盒飯,買咖啡。”

  “後來我看清了,那時候隻要罵我就能出名,所以罵我的人特多。”比如那個讓她“去死吧”的楊坤。“前一陣子我在北京一個酒吧遇見他了。他過來跟我打招呼,還向我道歉,說‘我知道你其實人特好。’你看看!我真沒想到,這些影響會持續這麽久,讓大家都對我有了偏見。”至於那次為“熊貓人”趙半狄走秀的風波,楊二車娜姆說那個純屬商業活動,她根本不認識趙,並說:“現在真是陰盛陽衰,男人要靠女人來出名!”

  男友一籮筐?

  “我隻結過一次婚”

  楊二車娜姆聲稱自己是“女生男心”。這個意思是,她對男人的態度,類似於男人對女人的態度 ———男人都是喜歡追求女人,樂意擁有盡可能多的美女;那麽反過來,楊二車娜姆也熱衷於和男人們打交道。隻是她畢竟身為女人,所以人們看到的隻能是一個風騷的楊二車娜姆。她也隻能堅持澄清:“我不是同時有好多個男朋友。我的圈子裏同性戀占了一多半,男的女的都有。”

  為什麽這樣?“因為我對同性戀的態度很寬容,從不排斥他們,他們自然喜歡我和他們在一起。” 另外,她還強調自己隻結過一次婚,而且不是和那個大家最為熟知的挪威外交官石丹梧,而是和一個美國記者。“我和石丹梧沒有辦過正式的結婚手續,隻是同居三年以上算事實婚姻,我們2002年分了手,到現在都6年了。我到現在為止惟一一次辦手續結婚,是和那個外號叫‘鵪鶉蛋’的美國ABC電視台記者,以前說過的。”

  這裏有必要簡短回顧一下楊二車娜姆走出瀘沽湖的經曆:14歲那年她被一支采風隊相中,帶到縣裏參加歌舞比賽。從此一路慢慢唱到涼山州歌舞團,後來考進了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還努力進了中央歌舞團。“上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我和朱哲琴經常一起在王府飯店唱歌,賺很多外快,好多外國人也因此知道了我。”1990年,《美國國家地理》給她做了一期專輯,楊二車娜姆在外國媒體圈裏也從此成了紅人。

  不過嫁給“鵪鶉蛋”純屬意外:1991年,他們有一次單獨待在酒店房間裏,被有關部門檢查的人發現,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得不給個說法,於是“鵪鶉蛋”和她結了婚,把她帶到了美國。兩個多月後,“鵪鶉蛋”拿出一張美國地圖,對楊二車娜姆說:“娜姆你看,這是美國,你想去哪裏都可以。”就這樣,楊二車娜姆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婚姻,開始了在這片陌生國度上的冒險,以及從那以後直到現在的各種故事。



*************************************

楊二車娜姆檔案簡曆介紹日期:05-31 來源: 

楊二車娜姆,摩梭人。生於70年,1983年13歲時離開原始母係社會女兒國,考入上海音樂學院;1989年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獨唱演員;

1990年8月去美;1991年在意大利作模特;1992年遊遍歐洲;1993年2月先後到日本、新加坡、台灣等地講學和演出;1995年開始從事時裝生意並作模特,參加好萊塢電影演出並為其配唱歌曲。1997年開


始寫作出版,著有《走出女兒國》《中國紅遇見挪威藍》《你也可以》等書。其作品已被譯成多國語言,在全世界熱銷。現為《時尚———中國服裝》專欄作家。

2003年自傳體小說《離開母親湖》轟動美國,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她用自己的歌喉,用自己獨特的美麗和天質的聰明征服了瀘沽湖以外的世界,讓世界對那片神奇美麗的土地驚奇地睜大了眼睛。

楊二車娜姆,一個總是身穿中式服裝周遊世界的傳奇女人。




她14歲從摩梭部落翻山越嶺,徒步走過幾座大山,走進上海音樂學院,走進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團,走到美國,又走到挪威和瑞士……她在走路中成長,在走婚中成熟。

幾年前,一本《走出女兒國》的自傳小說,讓我們認識了無比神秘的楊二車娜姆;認識了神秘無比的摩梭族。這個被稱做人類早期社會形態活化石的摩梭族,是當今世界惟一的母係王國。

在中國雲南省境內生活著一個少數民族--摩梭族,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瀘沽湖邊維係著母係氏族的傳統生活,藍天、白雲、綠水;樸素、平靜而真實的生活使這裏的人們對人生有著最樸實的理解。

因為高山的阻擋,摩梭人很少走出瀘沽湖的懷抱,他們不知道外麵的世界,似乎對外麵的世界也並不感興趣,但終於有一天,一個摩梭女孩兒在晨羲中離開瀘沽湖踏著石子路開始了出走的曆程。這個摩梭女孩兒名叫楊二車娜姆,她離開家鄉來到上海,然後到北京,一個偶然的機會又去了美國,之後是歐洲之旅,當想家的時候她又回到瀘沽湖,她像一片雲,在這個對她來說很小的世界裏飄來蕩去。

娜姆依然住在北京外交公寓裏,這不過是她幾個家之中的一個。自從“嫁”給她的王子——瑞士外交官石丹梧以來,這就是她在中國除瀘沽湖以外的固定的家了。

楊二車娜姆最早的家在川滇高原瀘沽湖畔一個叫左所的地方,跟摩梭最後一個王妃肖淑明是鄰居。去年我翻山越嶺跑到那兒找她,摩梭人告訴我:“娜姆到美國走婚去了,大把大把的美金寄回來,她家現在是我們摩梭部落最有錢的!”


本條信息來源於[內幕新聞網-www.ccbeta.com] 原文鏈接:http://www.ccbeta.com/show.aspx?id=260&cid=7











*************************

Tag:楊二車娜姆

摩梭人,13歲時離開原始母係社會女兒國,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成為全國最年輕的民族獨唱演員。
1990年離開中國,到美國;後在意大利做模特,遊曆歐洲。先後到日本、新加坡、台灣等地講學和演出;
1997年開始寫作出版,著有《走出女兒國》、《走回女兒國》、《女人品——聞香識女人》、《女人遊——鳳眼看天下》、《中國紅遇見挪威藍》、《女人夢——煙雨是天涯》、《你也可以》。其作品已被譯成多國語言,在全世界熱銷。
現為《時尚——中國服裝》專欄作家。常往返於紐約、北京、瀘沽湖三地,從事寫作和參與一些公益活動。
一個從瀘沽湖畔走出的摩梭女人,在她的風華年代有了所有女人終其一生追求的物質與愛情,她是一個有足夠智慧有足夠經驗教女人怎樣做女人的榜樣女人。
娜姆去大學演講,麵對著幾百雙眼睛,本來要講民族文化,突然轉變了話題,成了女人要和女人做朋友。
娜姆說,女人應該和女人交朋友,女孩子要幫女孩子。我們很少和母親交流,母親不會和你交流愛情,你也不願和她敞開談,但外國會。我們沒有榜樣。
當一位母親,把娜姆寫的《中國紅遇見挪威藍》裏的文章《你能擁抱我嗎》複印下來,放進女兒的書包,女兒看了後,第一次說:“媽媽,我愛你”的時候。娜姆感動加幸福,其實娜姆希望女人與女人間的溫情和交流越來越多。

“我一路收獲,付出的總多過我得到的。懶的女人是沒有前途的。”

13歲那年娜姆從北京得獎歸來,瀘沽湖的崇山峻嶺已經盛不下她想“飛”的心。終於有一天對阿媽說:我要去城裏。她的異想天開和固執把阿媽嚇壞了,阿媽不知所措地打了她,她於是抹著眼淚往山上跑。阿媽追不上,撿起石頭砸她。她卻就這樣跑出來了。那是她第一次主動掌握自己的命運。身上帶了六個熟雞蛋,卻要在原始森林裏走五天五夜。她在莽莽林海裏風餐露宿,餓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夜裏怕野獸襲擊,就睡在山洞裏或樹上,她靠唱山歌來驅逐孤獨和恐懼,邊唱邊哭,邊哭邊走。一個漆黑的夜裏,她看到遠處一線燈光,就在泥濘中朝著那個方向爬,第二天看走過的路,原來是從懸崖邊爬過來的,稍有不慎,就會落下萬丈深淵。
娜姆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想到北京發展,她沒有背景,也沒有關係,在當時人人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她竟然拿到手了,這樣的出手不凡讓人驚異,卻是她三十一次來來回回往返上海和北京找工作的結果。最後一次從北京回到學校,娜姆沒得吃,隻有一個溫水瓶,她把方便麵搓碎了放進水裏,就那樣晃著吃。
現在的娜姆可以在瑞士日內瓦的湖邊上和她的挪威王子過神仙眷侶的生活,可是她跑到北京寫書,寫書有多苦?且看她的《抱歉自己》:“沒出過門,沒下過樓。寫完最後一筆,趕快跑到鏡子麵前,脫下睡袍,看看自己的身體有沒有發黴。把手裏的筆一掰兩段扔到垃圾箱裏。兩個月了!”
娜姆說:我喜歡我的生活,有時候有非常大的奔波,非常疲倦,這次回老家一個多月,皮膚被高原的烈日燒幹巴了。可是我不把它當作是苦。我的精力太旺盛了,活佛有九個腦袋,我沒有九個,也有四個。
所以如果有女孩子嫉妒娜姆,說風涼話,是沒有道理的,有哪個女孩子在大年三十能一個人就一杯咖啡兩片麵包過日子?可是娜姆能。當你在哪兒瞎混瞎逛時,人家娜姆還在工作呐。
“人一定要善良,尤其是做女人,一定要善良,一定要友愛,一定要心存感激,要有感恩的心。”
娜姆的榜樣女人有三個:阿媽,獻身於慈善事業的修女特雷莎嬤嬤,還有奧黛麗·赫本,她們的共同品質是善良。
在美國,娜姆經朋友介紹到一家歌廳打工。一個大雨天,一個老人走進來,身上的衣服濕透,他見歌廳還沒開業,猶豫著進退兩難。娜姆見不得人受苦,就熱情地請他進來。等老人坐下,她問他要不要喝點東西,老人拒絕,她以為他沒錢,就請他喝果汁,為了讓老人愉快些,娜姆還給他唱了首中國歌,臨分手時,娜姆拿了把傘送給老人。
三天後的晚上,老人又來到這個酒吧,給娜姆講了他的故事:他年輕時參加過越南戰爭,後來因為懺悔收養了三個越南孤兒,把他們撫養大,再後來他們知道了他在越南服役的事,便一個個離他遠去。老人的孤苦感染了娜姆,她要了老人的電話,請老人參加她和朋友舉行的宴會,一來二去,他們就成了好朋友。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有一天,老人帶娜姆到舊金山最高級的生活區一幢漂亮的房子前停下來,說是送她的禮物。娜姆當然不要,但拗不過老人,娜姆要求付租金才求得兩全。隻是第二天娜姆再去那座房子時,看到的是老人留給她的一張支票。老人說謝謝“你給我的晚年帶來溫暖,給了我愛。”
聽起來像天方夜譚,故事卻是真的。沒什麽可奇怪的,尊老愛幼是摩梭姑娘娜姆骨子裏的美德。娜姆的婆婆說,娜姆胸懷廣,肯給予,所以愛她。
娜姆不會忘記飛去巴黎在那個19歲的女孩子店裏挑兩款新裝,她設計的衣服很好,做工也很好,隻是在全是名牌的巴黎有些不自信,她需要鼓勵,需要資金周轉。娜姆最滿意的事情是她酬資新建的希望小學有了眉目,香格裏拉的古城將有朗朗的書聲,許多人為此就業。從她擔任名譽校長的古城小學走出來,她感覺自己像一片雲,淨淨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